电视巨擘的黯然:TVB动荡中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影视剧对内地的影响,早于港资进入内地市场。
  港剧在内地声名鹊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TVB制作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此后一些伦理剧、武侠剧如《义不容情》《鹿鼎记》等也在内地不断掀起收视高潮。业内人士认为,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港剧对内地影响最深刻的十年。而至上世纪90年代末,内地的民营影视公司开始跑海外市场,并与香港电视制作班底有了最早的亲密接触。彼时,香港电视行业在制作上的专业程度和对市场题材风格的把握,远超内地市场的水平。此后从输出电视剧,到艺人、创作人纷纷北上,由于文化上与内地同根同源,香港电视剧市场与内地的相互影响更为密切。
  借助长期积累的市场触觉、制作经验和专业技术,香港电视人帮助内地电视剧行业打开了青春偶像剧的大门,不少香港电视人才的进入为内地市场带来了电视剧创作的成熟方法,同时也促成了明星文化的传播。而时至今日,当内地电视市场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快速成长,香港的电视市场却略显疲态。
  作为华人电视的巨擘,TVB独霸香港电视行业多年,它既被认为是香港电视的旗帜,又被抨击为阻碍业界发展的冷酷垄断者。TVB的每一步变化,可以视为香港电视行业的样本,在过去与未来,其都和内地电视剧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


  电视巨擘的工业化道路
  2010年的第一天,已经102岁的邵逸夫正式宣布退休,作为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TVB)主席,他把这个位置交给妻子方逸华。而此时TVB正面临42年来的最大危机:垄断面临瓦解,营业额下滑、电视剧制作水平广受质疑。
  当全球电视业在向“制播分家”“频道产品化”转型时,TVB依旧独撑制播合一的大旗。从成立培训班培养艺人,到编剧、拍摄和制作,这是多年来TVB一直“顽固”遵循的由邵逸夫开创的内部制播产业链模式。此举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优势明显:一来降低了制作成本,二来也能对制作水准严格把控,使得明星资源、音乐资源、选秀资源全部整合。同时,得益于邵逸夫在电影行业的资源和经验积累,TVB依靠高水准的电视剧很快一台独占香港电视市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佳艺电视”仅昙花一现,ATV前身“丽的”,也不过间歇性地对TVB产生过一点威胁。
  长期的霸主地位令TBV渐失锐气,而今TVB的电视剧作品被视为“技术合格,创意欠奉”。而在TVB称雄香港市场的初期,尽管制作水平远不及现在,但为何却人才、创意频出呢?熟悉香港电视市场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年TVB除了佳艺与丽的电视的竞争外,广告业也迅速成长,电视财源滚滚,且电视的行政管理仍在摸索阶段,所以有不少空间,让电视剧幕后创作人翻筋斗、展志气。彼时,TVB在管理上还未做到事事规管,并未把创作化为流水作业的方程式。
  但发展至今,庞大的TVB在电视工业化道路上已设定出一套完整而固定的运作流程,不仅创作程序机械化,且对艺人、员工的控制也十分到家。对于一个庞大的娱乐帝国来说,这是它的成熟,同时也是其僵化的开始。
  TVB
  曾在TVB制作出《壹号皇庭》《天地豪情》的编审鲍伟聪认为,港剧“成也流水作业,败也流水作业”。在题材上,TVB近年来也少有突破之作。在鲍伟聪看来,由于长年累月在一个工作环境下工作,编剧已经成为一个熟练工种,有习惯的套路,有些编剧虽然想做一些新东西,但最后编审修改的时候又删除了。“有些东西反复出现,是因为TVB的工作方式还是流水作业,处于比较传统和保守的气氛。”
  同时,牵涉社会阴暗面及敏感话题的题材,也很难说服高层开拍。所以在港剧的世界里,一般打工仔的家也有100多个平方米,人生再潦倒也不会穿“烂衣服”。“一是因为害怕观众投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次社会底层、穷困老人等这类人物拍出来画面也不好看。”鲍伟聪说。
  对内严格控制,规范化生产;对外TVB也极力强化垄断地位。其控制力从邵逸夫要求在香港发展业务的所有歌星都与TVB签约霸王条款,可见一斑。对市场的“越轨者”,比如滚石唱片曾与ATV合作音乐节目,TVB向来严惩不贷,结果旗下歌手被TVB封杀了3年。而对TVB自己培养的签约艺人,其要求更是严苛。众所周知,TVB的艺人和创作班底,一旦自行出来合作,绝不可能再回去。即使是公司之间的合作洽谈,TVB也要求占据绝对强势。
  2005年,华策影视出品《新醉打金枝》。“最早是和TVB谈合拍,但因为它是大机构,有很多严谨的流程,考虑到我们的实际因素,最后没有做成,而是采用其他方式与他们的班底进行合作。”余海燕说。令华策最终却步的是在谈判的签约条款里,TVB要求即使是合拍剧,也必须拥有电视剧的全部版权,而非投资双方共有,以及TVB的艺人在剧中不能用“原声”等等条件。余海燕表示,“现在看来他们对自己的资源保护是对的,但很多这样的条款,对于合作方来说,会很难运作。”
  除此之外,TBV的内斗也成为艺人和创作班底出走的导火索:由于TVB制作部两位高层梁家树和曾励珍各自为政,曾令不少台柱相继出走。2011年,同样的高层分裂又导致第二波离职潮。
  但这些人才的流动,在余海燕看来,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内地的电视剧行业。“内地的电视剧发展,跟这拨人的进入是有关系的,他们推动了内地电视剧行业向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发展。”
  另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
  就在TVB专注于巩固其垄断地位的时候,内地电视剧市场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历了1980 年的市场导入阶段后,内地电视剧市场于1990 年进入成长期。1998年《还珠格格》红遍大江南北,电视剧制作市场吸引了近百亿资金涌入。与此同时,地方卫视快速崛起,伴随着各大电视台的频繁改版以及剧场化的疯狂进程,电视剧的播出数量迅猛增加。   2003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首次超过一万集,随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上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
  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降低电视剧制作业准入门槛,电视剧生产制作、经营流通领域向社会开放。同年,广电总局禁止内地在黄金时段播出境外影视剧,港剧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006 年,广电总局改“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审批” 制度为“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制度,将题材调节交由市场解决。
  2007 年,广电总局放宽对合拍剧的限制,打开了台、港、澳地区演职人员参与大陆电视剧拍摄制作的方便之门。
  2008 年,各地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优秀电视剧推荐制度”“制播携手体制”“走出国门工程”“优秀影视剧本专项基金”等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
  也就在这几年间,与海外资金共同投资、创作、推广的合拍模式成为内地电视剧市场的一大特色。2004年,中韩合作拍摄了青春偶像剧《北京,我的爱》《情定爱琴海》,2005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美国索尼影视娱乐公司在海外联合发行了古装剧《大汉风》,2007年,内地和香港合拍了家族剧《岁月风云》,2008年中韩合拍了古装剧《飞天舞》等等。这些项目不仅意在海外的电视剧市场,同时也令内地电视人在内容创意上多了新意,在拍摄制作技术水平等方面有所提高。
  一边是内地市场的快速变化,另一边是人才的不断流失和创作机制止步不前。随着新媒体行业的成长,港剧还面临着英剧、美剧、日剧、韩剧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剧烈冲击。于市场翻滚的浪潮中,TVB渐渐迷失了航向。2010年,邵逸夫退休,坊间不时传出TVB被收购的传闻。但直至今日,即使香港电视市场风云变幻在即,在不少前TVB人看来,TVB始终根基牢固,其港剧霸主的地位不会被撼动,“只是创新仍需时间”。
   TVB的独大之路
  1965年,邵逸夫进军电视业,与利孝和、余经纬及英资公司合资创办“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即“无线电视”),选定1967年11月19日正式开播,并由公司最大股东利孝和出任董事局主席,邵逸夫为常务董事。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电影业受到来自电视的威胁和挑战,开始走下坡,精明的邵逸夫立即收缩电影业务,转投无线电视。
  1980年,邵逸夫接任无线电视董事局主席一职,并增持股权,成为最大股东。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电视明珠台和翡翠台,将“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艺精英网罗门下,随后“无线”制作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剧集陆续出笼,收视率急剧上升。
  1990年代中期,TVB挖角ATV不少台前幕后人员,尤其是ATV近十位当家小生、花旦全被网罗到TVB旗下,ATV自制剧由此开始衰弱,TVB也正式巩固其在港一台独大的局面。
   TVB的成本控制细节
  在TVB的道具库里,有一只神奇的“公鸡碗”,它穿越了15部TVB的热播电视剧,使用30年历久弥新。1983年《射雕英雄传》第38集,郭靖、黄蓉躲在客栈密室里疗伤,机关就是这只碗。而它最近的一次“出镜”,是在去年TVB的年度大戏《大太监》里,黎耀祥饰演的李莲英也拿这只碗喝水。此外,同一套戏服,可以在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由不同类型的演员演绎出不同的味道。而万年不变的拍摄场景,也是独特的TVB现象。鲍伟聪说:“场景不变,主要是成本考量,外出拍景就是烧钱,TVB要控制成本,必须这么做。”
  人员招聘上,据悉TVB只招香港本土人,新人除了熬资历晋升之外,还必须签下低工资的长期合约。TVB曾经的编审朱镜祺透露,初级编剧培训生月薪为9500港币,普通编导和编剧的月薪也只在1万-2万港币,与一般蓝领的薪酬水平相当。
其他文献
2013年的7月和8月,江浙沪一带多次发布了高温天气红色预警,对于首次在内地拍摄电视剧的香港电视制作人来说,赶上的是从未经历过的“超级天气”。  香港金牌制作人的内地“首秀”  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一间大厂房里搭建着精致的布景,年代戏《大当家》正于此紧锣密鼓拍摄。由于高温多日,制片方紧急在演员拍摄区加装了空调,以保证现场效果。但该片的编剧张华标仍然守在导演监视器旁,尽管这里只能依靠风扇降温。张华标曾
期刊
第一次来内地拍戏,梅小青和刘家豪除了对每样事物都觉得很新奇之外,遇到的更多是挑战。“他们并没有担心作品本身。”熟悉两人的合作伙伴表示。  梅小青和刘家豪在TVB有“神雕侠侣”之称,两人分别制作的《家好月圆》《宫心计》《公主嫁到》《法证先锋III》《护花危情》已连续5年拿下了TVB的收视冠军。他们的作品不仅多次被引进到内地电视台播放,同时在网络视频的点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他们一直很关注在内地市场的
期刊
8月23日, 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执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分别就“加强合作,共赢发展”、“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影视走向世界”发表致辞。来自国内以及美、法、日、韩、印度、越南等多个国家的媒体机构与会交流。论坛以“搭建中外文
期刊
日前, 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举行推介会。中国导演姜文和陈可辛、威尼斯双年展主席阿尔贝托·巴尔贝拉、《水印街》主创等众多中外著名影人,欧美各大电影公司高层等近300多名电影业界人士出席活动。  推介会上,北京国际电影节常务副秘书长赵志勇向中外电影人发出邀约。他表示,2013年的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共有中外电影机构800余家,国内外嘉宾3000余人出席,205家境内媒体、55家
期刊
2011年,谍战剧《密使》在同期电视剧《甄嬛传》的冲击下,竟出人意料地使浙江卫视的收视率连续12天蝉联全国卫视第一。2012年,家庭伦理剧《媳妇是怎样炼成的》也在东方卫视续写了婆媳剧收视的常胜传奇。这两部剧皆出自导演卢伦常之手。  此外,卢伦常还拍摄过《女人不哭》《笑着活下去》《五十玫瑰》等现实题材。与卢伦常合作过的同行们表示,如果仅从作品来了解导演,以其操控现实题材的熟练度,几乎没有人想到她来自
期刊
香港制作人的力量在内地电视剧市场正在壮大。与此同时,内地的不少影视公司也已看到,并积蓄力量等待着香港本土电视剧市场酝酿多年的一场变革。  如果说目前,两地的合作尚流于技术层面,那么未来,两地的电视剧行业在创意、渠道等方面的谋划应可更加深刻。市场里,风云的变幻纵然快速而不定,但总有提早做好准备的人。  内地:涌动之潮  香港电视人和内地公司的合作,从最初的单个项目,到如今出现了批量签约的趋势。  曾
期刊
在《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第五季的大结局,布莱恩·克莱斯顿(Bryan Cranston)饰演的“老白”沃尔特走进自己的制毒室,因中弹失血而身亡。这段于好莱坞传统套路中原本应被视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情节,在编剧文斯·吉里根(Vince Gilligan)的笔下却有了不同的基调。“老白”坦白真相时的三句台词——“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我喜欢这么做。我做得很好”,竟然让这个反常规
期刊
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9月25日—28日在湖北武汉举行。近日组委会公布第29届电影金鸡奖各奖项提名名单,《一九四二》《中国合伙人》和《万箭穿心》入围最佳影片奖;王家卫、冯小刚、陈可辛入围最佳导演奖。今年金鸡奖将编剧奖拆分为原创剧本和改编剧本两个奖项。  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包括8项主体活动:“金鸡国际影展”“台湾纪录影片展”“台湾影展和香港影展”“中国电影科技论坛”“美丽中国梦”微电影大
期刊
《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等缔造的票房神话硝烟尚未散去,《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等又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观影高峰。今年前8个月,国内城市影院的可统计观影人次超过4.3亿,几乎追平去年全年,累计票房突破150亿元。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国内外各行各业的关注。  中国文化产业另一新秀——手游业的发展同样璀璨夺目。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手机游戏用户数量已达2.76亿,市场规模将达到9
期刊
钟澍佳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佳佳导演,可无论哪个名字都不会让普通观众产生更多熟悉感,但说起他执导过的电视剧,《天地男儿》《笑看风云》却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港剧。最近在内地和台湾都掀起收视热潮的《兰陵王》,是他的最新作品。  这是钟澍佳的第一部古装剧,为了拍好《兰陵王》,长达近四个月的拍摄周期中,他只请了一天假,理由是参加自己的婚礼,婚纱照都是工作间隙在 店拍的。  另辟蹊径  2002年,钟澍佳就已开始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