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文化资本的出场逻辑与未来路向——对“寒门何以出贵子”的时代回应

来源 :现代教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ge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层文化资本作为近年在国内语境下创生的理论概念,为农家子弟文化再生产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解释路径.从理论逻辑而言,它是文化资本理论的本土化发展;从学科逻辑而言,它是教育学和社会学视角下对“寒门何以出贵子”的回应;从历史逻辑而言,它是“城乡教育”时代课题探索的必然产物;从文化逻辑而言,它是道家“物或损之而益”思想的延伸.就学术、实践、制度三重维度而言,底层文化资本的时代价值在于:一是跳出了西方以结构性因素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文化再生产逻辑;二是认识到农家子弟的内部异质性,为其提供另一种向上流动的教育经验;三是助推现有扶持政策从经济补偿到文化补偿的转向.在未来,要通过拓展底层文化资本的学理基础、探寻底层文化资本的时域边界及深化相关政策制度的内部革新,促使底层文化资本理论大厦的建筑与稳固.
其他文献
《易经?谦卦》语篇独具特色,卦名、卦象、卦辞、爻辞是其基本组成部分.由于译者所处时代不同、翻译目的不同,他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实际呈现出的译文也各有特点.从影响《谦卦》语篇翻译的内、外因素出发,对理雅各、贝恩斯、汪榕培、傅惠生等四个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考量.就语篇翻译这一维度而言,贝恩斯的译本是最佳译作样例.同时,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作为国内新生翻译理论,能为译界提供更加客观可行的翻译研究路径.
作为汉文字体系滥觞的甲骨文具有显著的对称构形特点,蕴含着殷商先民的原始审美倾向.通过对《甲骨文字编》中甲骨文单字的量化统计和分类归纳,可以发现,在部首、单字、异体三个层面,甲骨文字均体现出对称性规律.在字体构形上,体现出四种主要的对称模式;在造字理据上,则表现出三种对称字模型.甲骨文之所以呈现出高频率的对称性,在外因上,与殷商先民对自然客体的认知习惯、审美观念等因素有关;在内因上,则与部首系联、构形限制有关.
英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相对繁荣的基础是它对社会民生的回应与关切,具体表现为:研究课题来源于现实社会,研究成果服务于民生问题,研究视角根植于日常生活,研究范式科学严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现实性和批判性特征.这也给中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带来三点启示:一是要扎根本土,从中国的语言生活和语言现实出发生成研究课题;二是要力求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现实社会,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三是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观察当下的语言生活,科学严谨地分析日常语言的幽微之处,更新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努力开拓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在斯皮瓦克看来,庶民大体可以被描述为“不能自由社会移动的人”“社会移动路径断绝的人”.具体而言,作为教育援助对象的庶民,具备双重的脆弱性.一方面,摆在庶民面前的环境障碍、历史障碍、话语障碍,体现出庶民的“状态脆弱性”.为了使某一情境下特定的庶民个体或群体脱离庶民状态,立足于“主体效果”的斯皮瓦克采取了葛兰西的进路,即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来帮助庶民获得脱离庶民状态的能力.另一方面,不对称的听说关系与悄然现身的认知暴力又反映出教育援助中庶民的“关系脆弱性”.教育援助者作为倾听者与阅读者,掌握着言说与表征被教育者的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鲜亮底色,也是我国教育学的精神旗帜和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是我们科学认识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理论武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不仅直接推动了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而且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进路.回顾中国教育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和基本脉络,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认识:中国教育学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不断深化融合的过程,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教育实践发展和教育理论建设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
期刊
系统功能语法从孕育、诞生到成长、壮大,前后历经70余年,体系丰富庞杂,影响广泛深远.作为Halliday理论构建的前期重要成果,系统语法为整个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良好基础.以系统语法与中国的渊源和回归为切入点,围绕系统语法的“实用性”“社会性”与“选择”思想展开多维讨论,从中发现系统语法的精髓与局限.系统语法描写性较强,作为适用语言学的价值更加显著,其实用性要强于理论性.系统语法更关注生物体间的语言活动,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物体内部的心理现实与人脑中语言生成的现实.系统语法今后的发展,需要坚
自东帝汶独立以来,日本始终是其重要援助国.结合日本的援助实践与东帝汶的受援期待,可将日本对东帝汶的教育援助实践归纳为提供服务型、资源建设型与合作发展型.日本对东帝汶的教育援助呈现出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政治需要取向、消减贫困的国际道义取向与拓展外部发展空间的经济发展取向.纵观长期的援助实践,日本教育援助在促进东帝汶教育恢复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援助区域分布不均衡、教育援助占比低、援助优先事项错位、援助合力有限等问题.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教育合作,实现双向共赢,是两国政府需进一步磋商的重要议题.
从回环走向交错是积极修辞的一种嬗变形式,交错比之回环失去了相同元素逆序排列的基本特征,但“回环往复”这个本质的修辞张力却从未失去.这种嬗变生发于回环辞格从严而宽的演化传统,获益于汉语的形态类型特征,落实于反同质、反辩证与反预期的新兴话语趋向,其变异、消解、反转等语言特色为积极修辞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回环到交错的嬗变启示我们应对辞格予以动态观测,考察积极修辞的新兴特征与演化走向.
在线教育是实施开放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线教育新技术为开放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为建设学习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教学模式设计、优化教学平台功能、提升学习支持服务能力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剂”,是构建高质量开放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
追求卓越且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优质且适合的教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然而,个性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转型提出了挑战,为此美国于2015年出台了《指向个性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学能力框架》.该框架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师能力为本位,以认知领域、内省领域、人际领域和教学领域为主要维度,对教师个性化教学的能力要求进行了全面阐释.对该框架予以详细解读,旨在透视开展个性化教学所需的教师能力,明晰其所依据的理性基础,据此力求促进我国个性化教学理念的落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