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美术专业的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都与笔杆子分不开,尤其是进入二年级后,一些手绘课程例如POP设计、手绘室内效果图等尤其重视学生手绘能力,若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对于这类课程学生就很难应付,更别说能学的多好。因此,一年级开设的绘画基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中职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上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不理想,该课在美术教育体系中逐渐失去重视的现状,试对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与设想,借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新型中职美术绘画基础课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0124-01
绘画基础即我们常说的——素描。它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绘画基础课程。也是一切从事绘画与设计艺术的基础必修课程。素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通过现阶段的教学效果看依然达不到现代职场对中职美术人才的要求。现代职场大部分需要培养的是美术设计类人才,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画家。而素描的造型能力是所有艺术创造力与设计灵感的基石,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就根本谈不上设计能力与艺术或实用价值。对于学生缺乏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理应从基本的素描课程开始。学好素描,奠定扎实的造型能力,对启发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综合设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对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创造力和健康高尚艺术品味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美术人才具有推动性作用。
一、明确学生培养方向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
画匠?职业画家?软件操作员?还是设计人才?这可能是每位美术教师不断反问自己的问题,我们到底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是只会跟着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师画什么,学生就只会画什么的临摹机器?还是有一定绘画功底和艺术表现力的未来职业画家?是与电脑程序一样死板的只懂操作软件的操作员?还是具有一定艺术创造力与丰富想象力能创造实际价值的设计人才?根据当今社会对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进而对今几年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我们应该朝着设计人才这条路走才有出路。其实以上4种对学生的定位都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在于哪种更符合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它也直接导致我们对学生培养方式与教学方法运用上的极大差别。这才是影响素描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培养方向的确定,根据学生情况结合素描课程的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标而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用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丰富有趣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协调典型工作任务下的技能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在确定学生培养方向后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专业意识为前提,要能适应专业技术岗位的需要。就素描而言,具体可回归到该课程的训练内容上,即培养造型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对物体空间结构进行观察写生,对具象结构或形态的准确描绘,从物体的透视、明暗规律、结构等方面着手,逐步掌握准确的观察力与扎实的造型能力;选择学生常见或感兴趣的物件开展主题素描;对同一主题进行多形态多表现手法的练习;介绍或提供美术史上不同流派和大师的绘画技法与技巧。在一定范围里充分展现学生个性色彩,强调主观感受通过技法展现出来。努力提高学生绘画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手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以适应对手绘能力需求较高的工作岗位。
三、寻求学法与教法的最佳契合点
学习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美术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和谐、趣味性强吸引力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自在的完成学习过程,一改传统作坊式的学习模式,缓解学生烦躁、厌学情绪。例如:我在绘画实践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便主动给学生讲一段美术大师真实的励志故事或名画名作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适时地调整改变并结合不同教学方式进行穿插式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生不能仅仅是学生,有时还要做“老师”。对自己画面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充分认识,努力改正;还能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做出评价。这样可以在同学间产生积极正面的互动,让学生尝试站在教师的角度审视自己与同学在练习时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调整与修正,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突破传统画室的地域局限,只要在有对象有光线的安全、适合、正规的场所都可以作为画室让学生学习,通过课堂内外的写生互动,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变成易事,学生即能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教师亦能充分发挥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学与教的高效搭配。
四、注重学生的德育渗透与发散性思维的开发
注重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育,不管形式内容多么丰富都将是无根之树。现今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承明显上升趋势,究其根本是德育的不足或缺失造成的。
面对如此形势下的中职学生,教师应以身作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教师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尊重自己,尊重每一个学生。用师魂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感染每一位学生。让这股力量犹如春风化雨般的沁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在这段时期极易对他们认可与喜爱的老师产生崇拜心理,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把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品格一点点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把德育是终生教育的概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
思考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既然是人类独有的特定优势,我们就有责任开发学生各方面潜能,而绘画基础课正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在素描课上我从不要求学生如实地描绘眼前的物象,而是尽情展开个人丰富的想象,用创造性手法与丰富想象力完成对物象的理解与描绘。经过反复鼓励与长期练习,学生敢于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新奇手法和疯狂想象力去创作完成一幅作品,经过启发式的引导,原来没有生命的静物、石膏在学生笔下立刻变成了一个个崭新又生动的形象。每幅作品都独一无二,个性鲜明且极富创意。
多年来,通过我在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中的大胆尝试,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改善,目标逐渐明确,道德情操与职业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门基础必修课上尽快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学习目标,不仅有利于学好绘画基础课,还能为其在以后的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其走上社会跨入职场指明方向。
【关键词】中职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0124-01
绘画基础即我们常说的——素描。它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绘画基础课程。也是一切从事绘画与设计艺术的基础必修课程。素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通过现阶段的教学效果看依然达不到现代职场对中职美术人才的要求。现代职场大部分需要培养的是美术设计类人才,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画家。而素描的造型能力是所有艺术创造力与设计灵感的基石,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就根本谈不上设计能力与艺术或实用价值。对于学生缺乏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理应从基本的素描课程开始。学好素描,奠定扎实的造型能力,对启发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综合设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对培养具有丰富想象力、创造力和健康高尚艺术品味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美术人才具有推动性作用。
一、明确学生培养方向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
画匠?职业画家?软件操作员?还是设计人才?这可能是每位美术教师不断反问自己的问题,我们到底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是只会跟着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师画什么,学生就只会画什么的临摹机器?还是有一定绘画功底和艺术表现力的未来职业画家?是与电脑程序一样死板的只懂操作软件的操作员?还是具有一定艺术创造力与丰富想象力能创造实际价值的设计人才?根据当今社会对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进而对今几年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我们应该朝着设计人才这条路走才有出路。其实以上4种对学生的定位都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在于哪种更符合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它也直接导致我们对学生培养方式与教学方法运用上的极大差别。这才是影响素描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培养方向的确定,根据学生情况结合素描课程的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标而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用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丰富有趣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协调典型工作任务下的技能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在确定学生培养方向后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专业意识为前提,要能适应专业技术岗位的需要。就素描而言,具体可回归到该课程的训练内容上,即培养造型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对物体空间结构进行观察写生,对具象结构或形态的准确描绘,从物体的透视、明暗规律、结构等方面着手,逐步掌握准确的观察力与扎实的造型能力;选择学生常见或感兴趣的物件开展主题素描;对同一主题进行多形态多表现手法的练习;介绍或提供美术史上不同流派和大师的绘画技法与技巧。在一定范围里充分展现学生个性色彩,强调主观感受通过技法展现出来。努力提高学生绘画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手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以适应对手绘能力需求较高的工作岗位。
三、寻求学法与教法的最佳契合点
学习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美术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和谐、趣味性强吸引力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自在的完成学习过程,一改传统作坊式的学习模式,缓解学生烦躁、厌学情绪。例如:我在绘画实践学习过程中,当遇到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便主动给学生讲一段美术大师真实的励志故事或名画名作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适时地调整改变并结合不同教学方式进行穿插式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生不能仅仅是学生,有时还要做“老师”。对自己画面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充分认识,努力改正;还能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做出评价。这样可以在同学间产生积极正面的互动,让学生尝试站在教师的角度审视自己与同学在练习时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调整与修正,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突破传统画室的地域局限,只要在有对象有光线的安全、适合、正规的场所都可以作为画室让学生学习,通过课堂内外的写生互动,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变成易事,学生即能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教师亦能充分发挥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学与教的高效搭配。
四、注重学生的德育渗透与发散性思维的开发
注重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育,不管形式内容多么丰富都将是无根之树。现今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承明显上升趋势,究其根本是德育的不足或缺失造成的。
面对如此形势下的中职学生,教师应以身作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教师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尊重自己,尊重每一个学生。用师魂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感染每一位学生。让这股力量犹如春风化雨般的沁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在这段时期极易对他们认可与喜爱的老师产生崇拜心理,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把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品格一点点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把德育是终生教育的概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
思考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既然是人类独有的特定优势,我们就有责任开发学生各方面潜能,而绘画基础课正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在素描课上我从不要求学生如实地描绘眼前的物象,而是尽情展开个人丰富的想象,用创造性手法与丰富想象力完成对物象的理解与描绘。经过反复鼓励与长期练习,学生敢于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新奇手法和疯狂想象力去创作完成一幅作品,经过启发式的引导,原来没有生命的静物、石膏在学生笔下立刻变成了一个个崭新又生动的形象。每幅作品都独一无二,个性鲜明且极富创意。
多年来,通过我在美术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中的大胆尝试,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改善,目标逐渐明确,道德情操与职业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这门基础必修课上尽快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学习目标,不仅有利于学好绘画基础课,还能为其在以后的学习中奠定坚实的基础,更为其走上社会跨入职场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