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rq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的培养: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真正的价值。” 从战略意义上讲,语文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从人的培养这个高度去审视、去把握。因此,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加强人文关怀,占据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首先是改变和优化教学内容。这时选材的着眼点就是:文本有利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什么样的品质。在选材的过程中,从“突现人是有价值、有潜能、有道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主体”的观念出发,我初步按照“诚实守信、宽容友爱、至爱亲情、天真朴素、乐观自信、自强不息、幸福快乐、感悟人生、珍惜生命”等主题内容选择了九个单元的的文章,着重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乐观、自信、勇敢、坚毅、勤劳、俭朴等优秀品质,并在品质的培养的基础上,注意促进学生“和平与理解”,“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保护自然”等伦理价值的形成。
  比如王宏甲《听懂母亲的故事》记述了母亲讲过的一个关于外公偷菜的故事。故事中外公去偷菜,菜园主人见到有人偷菜“转身就走”的做法,使外公后来“成为邻里众口称赞的好品行的人”。 “我”费去了二、三十年的时间,等到了某个极糟糕的日子,才忽然领悟了这其中的道理。原来,菜园主人的做法不是纵容,而是宽容,是对人的尊严的爱护。学习这个文本,我不仅重视培养学生宽容的品质,也重视促进学生人的尊严、和平与理解等伦理等价值的形成。
  同时,一提到守信,人们往往会想到对别人如何一诺千金。其实,对自己也要守诺言。晨辉《永远的梵高》就抒写了梵高对自己信守诺言的事迹。对自己信守诺言,才会听从理想的召唤去行动;对自己信守诺言,才会尽一切力量搬掉奔赴理想道路上的巨石;对自己信守诺言才会不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文末作者写到:“在梵高生前,鲜花与桂冠、名利与掌声,都不曾和他短短的37年的生命发生过丝毫联系,生活加诸其身的似乎只有困窘、孤独、屈辱和误解。然而,在梵高死后,他的作品仿佛一夜之间被世界所接受。他的所有油画、素描甚至当时写生用的废纸的都被作为艺术品来珍藏。”
  学习这样的文本,我不仅重视培养学生守信的品质,也重视促进学生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伦理等价值的形成。
  其次,让学生推荐补充课文。这不仅能使学生主动汲取语料的营养,更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让学生给要推荐的补充课文写推荐理由,并选择一个相契合的单元,这要求学生先读懂文章,也就达到了主动汲取语料的营养的目的。学生在推荐补充课文时做到不人云亦云,也就实现了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目的。
  
  二、关注生命:语文教育的原点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需要的教育,要能造就会用脑指挥手、手开动脑的手脑健全的人。”由此来看,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造就”人,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是发展与创造的动力,也是教育过程唯一的对象。语文教学要彰显人文性,就必须密切关注人的生命,高扬生命的体验。
  在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人文关怀的实践活动中,首先,我通过不同类型的文本,让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来之不易,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从而珍惜生命;让学生体验生命原始的美,从而尊重生命;让学生在先人光辉的生命历程中,懂得去欣赏生命,进而用行动为自己生命的辉煌奠基。
  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来之不易。我选择2001年9月16日《广州日报》佚名的《秋天的童话》作为素材,先让学生收集有关生命诞生的生物学资料,再和学生一起阅读文本,理解文中母亲为了孩子的生命,不惜流尽自己的鲜血。
  为了让学生体验生命中的艰辛与苦难,从而珍惜生命。我选择了2001年第22期《中国青年报》李健的《三块钱》这篇文章,它设置一个考验生命的特殊 “场”——双腿高位截肢的退役军人,瓢泼大雨,载人三轮车,上坡泥坑,傍晚,路上很久不见行人 …… 在深陷泥泞的坡路上,客人不肯下车,他的假肢又断裂了,可是为了第一笔,也可能是惟一一笔生意的三块钱,他继续努力着……一个担负着家庭,担负着责任的顽强的身影定格在我们的眼前。
  为了让学生体验生命原始的美,从而尊重生命。则选择了2001年第10期《语文学习》张弛的《心中的芦苇》,以此串起高渐离、荆轲、西楚霸王、屈原、李太白的故事,体验个中生命原始的美。
  关于让学生在先人光辉的生命历程中,懂得去欣赏生命。名人传记,崔浩的《生命的姿势》(《读者》2001年第12期)、张萍的《生命的抉择》(《读者》2001年第12期)等都是极好的素材,我于是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这些作品。
  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师成了与学生构成以文本为中心的平等的读者,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讨论、思考中体验生命。在阅读张晓风《高处何所有》、朱栋彬《棋如人生》时,我就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出发,通过自己的知识构成、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进行阅读、思考,并自豪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探讨、争论,从而形成自己对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或者人生境界的独特体验。
  再次,關注生命,不能不关注死亡问题。死亡是生命的一个端点,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正如史铁生所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你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但“死”会附着生的价值、生的勇气,会牵连出生命的智慧。许多作品都涉及到了这一问题,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清玄《茶匠的心》:一位造诣极深的茶师,在江户遇到一位容貌猥琐的浪人,受到纠缠,要求与他比武。面对死亡这一刻,凭着他对生命透彻的参悟,在剑师的指点下,庄严、无畏、优美地举刀而立,展现了一个清朗、无念、无我的人格,令浪人不战自败等等都充满着生命的智慧。
  三、关注生活:语文教育的落脚点
  关注生活,不能只停留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把课堂视作学生生活的场所,了解并熟悉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课堂生活质量,并想方设法提高其质量。因为一年五十四周中,学生有四十周在学校,占74.10%;一周七天中又有五天在学校,占71.43%;一天二十四小时中,白天几乎全在学校。
  而在学校就以课堂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这样,语文教育就必须以课堂生活为落脚点,把人的培养、生命教育等融铸其中,并由此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而人文视野下的课堂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首先,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双方都是人类文化、社会生活、教育行为中的一部分,双方都有一个认识他人、被他人认识和认识自我的功能,都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性。要体现了两者的主体性,第一,务必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务必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做到:重视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重视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潜能的作用,重视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重视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做到:当好向导,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有效预习;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好好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动地学。
  其次,体现为一种师生双向、多向交流的活动,互为主体性的“对话”。先通过朗读,默读以至诵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再组织学生一对一、一对多或小组对小组的交流。此外,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流于一般时,教师要凭着自身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以一个平等的“对话者”身份讲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起到示范和向导的作用,以推动对话更深入地进行。
  最后,其共同的目标是形成健全的人格。最后,其目标是形成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者应该有统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个性倾向的各部分(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之间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协调、平衡,而且他的知、情、意、行之间具有协调性。
  把课堂视作生活的场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师生共同完善自己的人格,作为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体味至此,更觉“人师”之路何其漫长,它需要用一生一世去走过,“人师”之路何其艰难,它需要兵家的智谋、哲人的智思和仁者的至爱。
  (河北省广平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较小学而言,是一个从较低等级向较高等级发展的开始,是一个思维水平发展上的质的飞跃,这个质的飞跃具有从常识性思维向科学性思维发展的意义。  在整个初中阶段有三次较大的思维飞跃,一是用字母表示数,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二是学习平面几何,由观察、测量到分析推理的飞跃;三是引入了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求学生的思维从常量到变量,数形结合的飞跃。  如果学生能顺利地跨越这三大“坎儿”,就能够对数学学习
期刊
复习,就是组织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每一门学科在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前都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且其复习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学生考试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化学教学同样如此,着力抓好教材的一个单元、一整本书、甚至三年的整个教学内容的系统的复习,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在复习过程中充分重视化学教材(教科书),紧紧围绕课本这个中心并按其结构章节体系,按照五个步骤有序
期刊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人为本,着眼学生学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放开手脚,甘做学生智慧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    一、创设问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日常口语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而提出的要求,不是一般的听说能力。    一、“听得懂”与“说得好”    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是面对面直接交际产生的,有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对象,针对性强。在交际的过程中含着“听、说”这两个要素,有“
期刊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
期刊
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相对薄弱,而基础教育的现代化目标,就是迫切需要培养千千万万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并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  中学物理以其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建立为“创造性而教”的信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期刊
人的生命是完整的,不仅包括动物性的自然生命,也包括人特有的价值生命、社会生命;不仅包括知識、技能、智慧等认知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情意因素。生命是肉体与精神、知情意的统一体。然而,现实的“应试教育”,充其量是一种仅抓知识和技能的唯智教育,它把人的情感排除在外,导致了教育的畸形与扭曲。    在学校,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    在教室里,学生不仅按课程表的规定和拿到的教科书上课,而
期刊
摘要:《电工基础》是机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又要充分发掘其思想内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电工基础有趣、有用、有物、有情。  关键词:电工基础 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愉快主动地学习。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兴趣,以趣激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期刊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都是精选名家的经典之作,其语言、格式、表达方法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典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当然不应该就课文论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通常大家认为只要掌握了字词,理解了内容,进行了思想教育,这基本上就达到目的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除完成上述要求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时时受到写作的启示。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
期刊
农村中学普遍存在以下这些问题: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差;教学班容量大;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多,考试成绩不好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  不管问题有多少,归根到底要提高教学质量,还是要反思我们教师、学生的情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创建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英语教学落后的现状。    一、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