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滨河廊道生态修复的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滨河景观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集休憩、游览、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空间。滨河生态环境的建设、修复和保护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概述滨河景观生态修复,然后分析西咸新区沙河廊道生态景观修复的举措,主要从空间规划、水系修复、驳岸修复、植被修复和景观修复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具体的城市滨河景观修复方法,希望对城市改善滨河生态环境,丰富动植物生态群落,营造一个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滨河景观提供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滨河景观;沙河廊道;城市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滨河景观的建设改造,经历了无数的经验积累,目的在于改造出适合民众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滨河景观在空间分布上有其特征和目的:恢复河流廊道的自然特征,营造一个动植物丰富的生态群落;为民众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感受大自然的亲和力。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休闲娱乐空间的建设,注重怡人的景色和环境优美的滨河景观。在修复滨河景观的过程中,要先处理水源污染问题,在生态修复方面,尽可能地使用本土植物营造植物景观,让区域内的动植物和谐生存。
  1 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概述
  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是让滨河区域内景观环境恢复到被破坏前的状态,使区域内景观环境能够实现自我恢复,达到改善城市区域小气候的效果。
  1.1 滨河景观的现状
  水是生命之源,早期的城市都建在河流附近,水源则是保障城市生活的必要因素。滨河空间的建设不但能让市民有一个休憩娱乐的活动场所,也能增加城市的景观植物,起到美化城市、让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作用。
  当前我国城市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工业区的扩展使原本的滨河空间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资源污染、植物景观退化等,滨河景观失去了原有的用途,变成被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填满的河床。
  1.2 滨河景观的发展历史
  滨河景观于20世纪中叶在北美兴起,之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20世纪末遍布全球。欧洲的滨河景观在20世纪末进入人们的视野,著名的滨河景观有利物浦的码头区。
  中国的城市滨河景观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其迅速,国内对滨河景观的开发采用了传统方法,主要进行淤泥处理和开发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大部分的滨河空间改造都修建了大面积的广场,开发了许多商业设施,严重地破坏了地区原有的自然景观,此外,对水污染的处理以及水源保护力度不足。滨河景观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其景观设计及功能定位应以城市整体功能布局为前提,要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周边土地使用相适应,与周边产业相结合[1]。
  2 西咸新區沙河廊道景观生态修复
  滨河景观是市民休憩休闲、活动娱乐的重要场所,在滨河景观的改造中应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原有的景观植物,以改善城市周边的小气候及景观环境。
  2.1 交通地位
  沙河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从东南至西北呈带状分布,总长约6.5 km,河道宽度在150 m~275 m之间,平均宽度200 m。河道从高桥一带向西北与泥河交汇,并在咸阳马王寨一带合渭,沙河在防洪、生态保护等方面至关重要,周边村落、村民受沙河廊道生态环境影响。
  2.2 沙河空间规划设计
  沙河廊道属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区域,沙河廊道景观的品质高低影响着河流两岸的环境形象。沙河廊道的生态修复是一个融环境、绿化、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恢复过程,要实现地域文化的延续,就要重视沙河廊道的生态环境修复。
  据调研,当前沙河河床基本处于干涸状态,附近的村庄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遍布河堤,对河道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个别区域的河道被建筑垃圾掩盖;沙河廊道缓冲带的空间相对狭小,缺乏休闲娱乐的场地,交通不便。
  沙河廊道景观生态修复的目标是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为市民创造与大自然亲近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娱乐休闲的空间环境;增加滨河空间的绿化面积以及动植物的种类;解决水源污染严重的问题,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2.2.1 多功能活动区
  景观区设置开阔的活动空间,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沙河廊道的周边景观环境比较恶劣,动植物种类较少,景观环境单一,所以要对现有的景观格局进行生态恢复的改造工程,恢复沙河廊道的景观生态系统。
  在绿化方面,应运用水生、陆生、灌木及地被植物的群落组合,体现当地的乡土文化;在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运用其他景观植物群落,满足民众的休憩需求。
  2.2.2 亲水平台
  水域能够体现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在不同的时节,人们关于水的表达是不一样的[2]。在滨河空间中,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水域的表现具有不一样的效果。滨河空间不但能为人们休憩休闲,享受自然景观提供空间,也能满足他们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对不同空间的需要。
  2.2.3 疏林区
  在廊道改造过程中,会发现滨河廊道附近生态系统过于单一,动植物种类较少,无法形成有效的生态系统,因此,加强疏林区建设有利于改造和回复廊道的生态系统。
  2.3 沙河水系修复
  水系通常较为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同水系存在较大差别,水系修复因此也较为烦琐。
  地域、气候不同,生态环境的自然条件不同,控制排污是水系治理的重要方式,完全依赖植物的自净功能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水体净化的;要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及处理,确保水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3]。
  沙河水系修复的关键之处在于解决水循环、水质、亲水环境等问题,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最大限度地保留河岸附近原有的植被[4]。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清淤、护岸等措施进行修复;铺设雨、污管网,让雨水在净化后排入河道,同时定期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建设生态护岸[5]。   河道水体的净化主要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以及附近的水生、陆生植物实现的,大部分植物在冬季就会枯萎,对水体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周边地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流入河床也是水体受到污染的重要原因。水体污染主要是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引起的,点源污染相对来说较容易控制,而面源污染的单位体积污染物浓度小,污染物量大难以控制。木本植物作为河岸缓冲带植物可以减少面源污染,在控制河流富营养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植物净化水资源的周期较长。要想提高水资源的自净能力,先要恢复河流附近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植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还能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如睡莲、芦苇等植物对水系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同时植物的生长量与净水能力也有关,因此要增加植物数量。利用植物自身的净化能力对受到轻微污染的水源进行净化,建造人工植物群落,提高水源自净能力。
  2.4 生态驳岸修复
  驳岸作为连接水体和陆地的过渡地带,有着重要作用。驳岸的处理是滨河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驳岸能够保护群众的安全,另一方面,好的堤岸处理能增加滨河区域的亲水性,同时起到防洪的作用。在防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可以采用缓坡的处理手段,设置观景台,另外在缓坡地带可以采用台阶式河岸设计,增加景观多样性,根据河岸的变化设置台阶式堤岸造型[6]。
  驳岸有3种类型: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及自然原型驳岸。这3种驳岸的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的地段、水流大小及强度决定。
  第一,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坡度较缓的河段,可使其保持自然原型,搭配种植喜水植物和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加固自然原型驳岸,提高护岸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的选择上,多使用柳树、芦苇等。
  第二,自然型驳岸。主要用于坡岸较陡的河段,常使用天然石材、木材垫底,增强驳岸的抗洪能力;在斜坡处利用植被搭配巩固河岸,达到保护河岸、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第三,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用于腹地较小的河段,在斜坡处采用台阶式的处理方法,在护岸的基础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加固护岸,提高驳岸抗洪能力。
  护岸有利于堤岸的稳定,加快水体流动,防止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情况,滨河缓冲带使用乔木、灌木、喜水植物等,可以分解、拦截水源污染物,也能加固河岸,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增加廊道区域的绿化面积,对景观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2.5 沙河植被修复
  恢复植被完整性是滨河景观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在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中,植被的修复是首要的。植被修复可以改善景观区域的气候,大面积的植物可以使人们的心情得到放松。植被修复能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滨河区域动植物生长。
  植物景观是沙河廊道公园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以及功能要素,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根据植物对环境能够产生的不同作用进行合理配置。利用植物的高度、形态进行沙河景观空间的通透性与密闭性的安排。在植物规划时,要合理搭配不同的观花、观叶等形态的植物,营造出在各个季节能让人产生不同视觉感受的植物景观,可以选用的植物有梧桐、银杏等。在植物的颜色选择上,主要选用常绿乔灌木,以绿为基调,配以花期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色彩。在生态上,選用合适的植物,达到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的效果,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可以选用的植物有垂柳、水杉等。
  咸阳在中国属于北方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进行沙河廊道公园植物景观的配置时,主要选用了乡土植物,以丰富植物景观,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采用了在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绿化,周边区域合理绿化的方法,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由于群体不同,植物将沙河廊道公园分成功能不同的各个空间。植物空间和草坪雕塑空间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将植物人工修剪成不同的图案,让其与周围的景观相配,创造优美的植物景观以供人们欣赏。大面积的草坪空间不仅是景观场地的“颜值担当”,还提供休闲、运动、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
  城市滨河的绿化尽量运用自然式的设计,既形成富有季节变化的植被景观,又保证在冬季有一定的绿量,同时要注意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配置结合[7]。在设计中以常绿植物为主,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放松。
  2.6 沙河中段景观修复
  景观结构的修复涉及水体、水陆交错带和近水陆地区域。根据滨河景观的环境和区域规划,合理利用周边的土地资源,避免破坏滨河景观区域附近的动植物。
  沙河河道中段的河岸南面为村庄,北面为耕地,周边植被相对单一。当前河道为干枯状态,河道中部有少量的池塘,堤岸被生活垃圾覆盖,部分河床被建筑垃圾隔断,河床杂乱不堪,杂草丛生。两岸河堤为垂直状态。周边交通系统不完善。
  在沙河中段的景观修复中,整个区域修建了活动区、休闲广场和亲水平台,中间分有景观节点,形成多视角景观效果。廊道附近区域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增加了滨河空间各功能的关联,对于区域的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修复主要通过植物修复实现。绿地是一个地貌特征丰富的景观类型,河床附近表现为景观植物组合的景观带绿化,而景观修复的植物选择以本土植物为主,同时结合其他景观植物[8]。景观修复具有涵养水源、改善区域小气候、净化水体、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3 结语
  滨河景观是城市的重要休闲娱乐空间,是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在生态环境的修复过程中,以保护水资源为主要目的,要还原廊道的原有景观空间,保护原有的景观植物,建立完整的滨河生态系统;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气候、植被、城市规划等诸要素,合理利用空间结构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河景观。
  参考文献:
  [1] 平明明,赵凡.国内滨河景观设计研究进展[J].建筑与装饰,2018(52):55-56.
  [2] 张一超.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生态廊道设计研究——以保定漕河廊道景观设计为例[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4.
  [3] 吴智洋.污染河流的生态修复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10.
  [4] 张扬.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改造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2017(11):9-10.
  [5] 张宇,侯兰功.现代城市中滨河景观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2018(07):61-62.
  [6] 曹洪侠,毛景冬.基于海绵城市视域下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J].宿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04):45-46.
  [7] 庄银波.周至县新区沙河段滨河景观生态恢复设计及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71.
  [8] 齐延伟,马驰.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01):190.
  作者简介:王凯璇(1998—),男,陕西宝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李彬(1963—),男,甘肃兰州人,本科,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全国高校将美育工作提高到战略层面,针对我国美育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本文以中国美术史课程为教学范例,根据图像学理论方法拓宽美育教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内容,以课程中徐悲鸿爱国主义题材的美术作品《田横五百士》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领域研究步骤,联系并结合艺术发展史及相关理论成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育教学;图像学;课程思政;中国美术史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参观活动的延续和深化,大众对这种文化性、艺术性和功能性兼具的产品越来越青睐,融合娱乐体验与文化教育的形式尤其受欢迎,桌游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对博物馆陶俑文创的艺术特色展开研究,以南京博物院的南唐二陵陶俑、唐三彩俑和兽身俑为原型,结合现代流行文化创作一系列颇有趣味的桌游文创产品,在开拓博物馆文创新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能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型开发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桌游;文
期刊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许多乡村中的人从村庄走向城市,传统村庄被大规模拆除和重建,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随之逐渐消失。本文以南京市朱塘村为例,通过解读乡愁文化,为朱塘村村落景观活化提出相关策略,为路径以及景观载体的活化设计提出建议,为传统村落景观探索新形势、寻求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愁文化;传统村落;景观活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色小镇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农谷”位于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荆门,荆门文化底蕴深厚,但建设发展还处于向城市靠拢的阶段。导视系统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能够传播所在地域的文化及其思想内涵。本文通过梳理农谷特色小镇导视系统的功能和对导视系统的要求,总结导视系统在农谷特色小镇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导视系
期刊
摘要:在历史文化不断演变的今天,传统村落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拥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进城工作,村落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村落文化景观也日益衰败。近年来,互联网渐渐渗透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传统村落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吕梁传统村落的分析,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但也难以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降低、积水內涝等,国内部分城市中此类问题越来越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对此,中央政府确定了“海绵城市”的整体发展框架。在国外,海绵城市已经较为普遍,而国内的大部分城市住宅小区中,城市雨水常常无法下渗,得不到合理的使用,不透水、建筑密集以及地下开发难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因此,本文
期刊
摘要:老旧社区更新改造是城市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关注重点,改造的方向以宜居、促进城市发展为主,城市中老旧社区的宜居性改造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从数据分析和居民居住感受角度出发,对当前老旧社区建设进行宜居评价。本文为存在的宜居问题提出后续更新改造措施,以期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更好完成社区宜居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京市;老旧社区;宜居;更新改造  中图分类号:TU
期刊
摘要:无印良品是设计行业的一个热门品牌,对于可回收废料的再利用探究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关于可回收废料的再利用理念也以各种形式被应用在线下门店的室内装饰设计中。本文以南京无印良品东方福来德店为例,具体分析无印良品这一品牌如何实现就地取材与废物利用,让可回收废料焕发生机,带来新的活力,并探究这一设计行为具有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可回收废料;无印良品;室内装饰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从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标签入手,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比传统建筑设计中运用的木材等新型建筑材料的优缺点,在追求古典建筑设计中的简约、自然性和巧妙的框架式结构的同时,注重设计学的本质,探寻古典建筑中新型木质材料的运用,并着重研究能否运用新型木质材料对破损的古典建筑进行修补。  关键词: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典建筑;新型木质材料  中图分类号:TU366.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为了帮助新式茶饮企业在场景时代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关系,本文借助体验EEI模型,分析客户旅程中的体验触点,构建品牌体验的构成要素模型,以喜茶为例,归纳场景思维在新式茶饮品牌期待、消费进程、品牌影响三方面的运用,最后总结出4个方面的设计策略,通过制定场景战略、迭代场景服务、打造场景社交、丰富场景业态,优化新式茶饮品牌体验。  关键词:场景思维;新式茶饮;品牌体验;体验触点;喜茶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