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与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课程建设所提出的“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人才成长途径的多元化,教育资源建设丰富化”要求,基于基础性、选择性、探究性、综合性、生活化、数字化的原则,建设我校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国家课程内容、建设五大系列校本课程、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变革评价方式,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中学生。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我校课程体系体现学校“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发展差异化的原则,满足每个人的发展需求。目前,学校构建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基础课程分设7个领域,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共13门学科;拓展课程开设5个系列,即学院系列、阅历系列、服务系列、雅趣系列和健身系列,共20个模块。
我校基础课程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内容,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核心概念为节点,对学科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重组,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以主题式学习为抓手,揭示学科间内容的相关性和系统性,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分别开设综合课程社会(包括历史、地理与思品的课标规定内容)和科学(包含物理、化学与生物课标规定的科学测量和实验的部分内容)。综合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
拓展课程以创新品质培养为核心,在丰厚文化底蕴、拓宽思路与视野、培养好奇心与想象力、科学研究启蒙、艺术与审美熏陶、增进社会体验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包括项目研究、主题学习、主题活动、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等形式。
学校为了以课程为载体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针对性,将规定中16%-20%的校本课程比例提高到30%。基础课程按行政班级上课,拓展课程按“走班制”上课。
实行“长短课时结合”策略,分别设立80分钟、60分钟、40分钟、20分钟等长短不同的课时,满足不同学科教学需要,安排学生自修时间。如:体育课按每天一节每节60分钟安排;音乐、美术按两课时80分钟连排;演讲“微课程”安排每节20分钟;其他学科按每课时40分钟安排。
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学校积极变革教与学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品质。遵循学思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探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实施“单元主题教学”“菜单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方式,建立“导师制”“团队教学”等有效机制,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学习资源系统,促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与综合运用过程。
1.单元主题教学
教师团队以单元学习设计为基础,整体规划学习计划、阶段学习任务和作业。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为主要抓手,建立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机制。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学科主要有英语、科学、社会、艺术等。
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课标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就是围绕这个目标向三个维度延展,不求篇篇精读,但求培养兴趣、学习方法、生本互动。围绕单元主题(内容和形式)进行群阅读教学,重在拓展视野、自主阅读、交流互启、点面结合。
语文学科六年级(上)的教学内容围绕8个主题展开:亲近自然、珍爱家园、善待动物、热爱祖国、感念真情、领悟大师、泛舟诗海、眷恋艺术。其实施模式为:目标与框架—计划与任务—学习与研讨—展示与交流—讲解与答疑—反馈与评价—目标与框架。选取七项评价内容,按照内容、次数设置评价标准和细则,内容包括:日常积累、项目作业、阶段调研、拓展阅读、写作训练、诵读竞赛、学习状态,以“积分—星级—奖励”的方式实施评价。
配合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开发了学习单。每个单元的学习单首先是确立核心问题,以“我们可以”形成系列,围绕核心问题提出基本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然后用“你发现”构成学习的基本框架,围绕文本解读、积累运用、质疑反思、类似感受、探索发现等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最后以写作作为本系列的小结。
单元主题教学丰富了上课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如读书报告、诗词诵读、演讲分享、主题辩论等。开学两个月,学生完成了不少于20万字的阅读量,并做了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2.菜单式教学
在课程实施中,特别是选修课实施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课程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菜单式教学要求学科整合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提供课程模块菜单,供学生选择学习,实行走班教学形式。
以体育课为例,开展菜单式处方教学,菜单式主要是指课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即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运动项目有更多的选择权;“处方”即教师会根据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如针对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肥胖现象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体育教学探索“221模式”,即在每周5小时的体育课程里,有2小时是国家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培养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有2小时是学生的项目学习课,开设了篮球、羽毛球、武术、乒乓球、小足球、田径等多个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习惯,对有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中高级水平的训练课程,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有1小时是体能训练课,根据检测学生身体素质数据,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训练。为了科学的进行体质训练,探索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还与高校科研部门合作,从经验型体质锻炼走向科研型健康训练。
3.团队教学案例
团队教学以实现课程目标、改善教学效果为直接目的,教师间协同合作的教学形式,教师从教材建设、教学实施、学习评价、质量评估多方面开展合作。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考虑不同性格、兴趣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以科学教学为例,团队教师分工协作,开发ipad学习资源(教材),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程序,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实验内容进行开发,师生共同制作微视频,促进概念构建,形成概念体系;构建了知识回顾—目标阅读—探究实验—过程评价—项目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
4.项目学习
开展基于学科与基于学生的项目研究,进行探究活动,如开设的“走进古都西安”阅历课程,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探讨古都的魅力、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项目研究。这次课程前期进行了自由分组、选题和开题工作,确定了社会、科技和艺术三大主题;中期到西安以集体活动与分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观访问、问卷调研、田野考察等活动,完成项目学习单;返程后进行课题的总结、归纳和交流活动,并推选出优秀小组代表进行全校展示,聘请家长、教师、教研员作为结题展示专家团,由专家团给出展示课题组具体的评价及改进要求。
5.实行导师制
实行“走班制”必然配合实行“学分制”和“导师制”。学校采取班主任与导师并行的管理模式,给学生自由时空,提供个体化的成长服务,学生实施自主管理。根据需求,学生可以选择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由导师指导学生完成个人学习规划、自选课程的选择,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式,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与进程。以《效率手册》及《我的成长故事》为载体,学生与导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逐渐形成了新的学生成长支撑体系,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服务者、指导者。
关注成长的发展性课程评价
学校采用发展性评价,遵循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与个性化原则,实施学分制和星级评价制度。学校采用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进行基本评价,学生的学分由基础学分、拓展学分、荣誉学分构成。学校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的学分。
在实施学分管理的基础上,学校以星级评价制度作为激励,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各学科都设计了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评价项目,比如,语文学科的评价项目包括日积月累、拓展阅读、写作训练、朗读、口语表达、纸笔测验等,科学学科包括目标阅读、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自主探究、成长表现等。可以看出,评价形式既有传统的纸笔测验考试,更有项目作业、研究报告等;评价内容既有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更有对学生综合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通过对各个评价项目的5星级评价,我们把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关注引导到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及对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关注。
综上所述,我校课程与教学将追求三个改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现状,以多维的目标,获得知识的广泛途径,突破现有的知识本位教育;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现状,关注知识的有效习得;改变过于注重整齐化一传授知识的现状,转变成为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 编辑王宇华 ■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我校课程体系体现学校“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发展差异化的原则,满足每个人的发展需求。目前,学校构建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基础课程分设7个领域,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共13门学科;拓展课程开设5个系列,即学院系列、阅历系列、服务系列、雅趣系列和健身系列,共20个模块。
我校基础课程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内容,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核心概念为节点,对学科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重组,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以主题式学习为抓手,揭示学科间内容的相关性和系统性,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分别开设综合课程社会(包括历史、地理与思品的课标规定内容)和科学(包含物理、化学与生物课标规定的科学测量和实验的部分内容)。综合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
拓展课程以创新品质培养为核心,在丰厚文化底蕴、拓宽思路与视野、培养好奇心与想象力、科学研究启蒙、艺术与审美熏陶、增进社会体验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包括项目研究、主题学习、主题活动、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等形式。
学校为了以课程为载体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针对性,将规定中16%-20%的校本课程比例提高到30%。基础课程按行政班级上课,拓展课程按“走班制”上课。
实行“长短课时结合”策略,分别设立80分钟、60分钟、40分钟、20分钟等长短不同的课时,满足不同学科教学需要,安排学生自修时间。如:体育课按每天一节每节60分钟安排;音乐、美术按两课时80分钟连排;演讲“微课程”安排每节20分钟;其他学科按每课时40分钟安排。
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学校积极变革教与学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品质。遵循学思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探索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实施“单元主题教学”“菜单式教学”等多元教学方式,建立“导师制”“团队教学”等有效机制,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学习资源系统,促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与综合运用过程。
1.单元主题教学
教师团队以单元学习设计为基础,整体规划学习计划、阶段学习任务和作业。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为主要抓手,建立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机制。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学科主要有英语、科学、社会、艺术等。
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课标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就是围绕这个目标向三个维度延展,不求篇篇精读,但求培养兴趣、学习方法、生本互动。围绕单元主题(内容和形式)进行群阅读教学,重在拓展视野、自主阅读、交流互启、点面结合。
语文学科六年级(上)的教学内容围绕8个主题展开:亲近自然、珍爱家园、善待动物、热爱祖国、感念真情、领悟大师、泛舟诗海、眷恋艺术。其实施模式为:目标与框架—计划与任务—学习与研讨—展示与交流—讲解与答疑—反馈与评价—目标与框架。选取七项评价内容,按照内容、次数设置评价标准和细则,内容包括:日常积累、项目作业、阶段调研、拓展阅读、写作训练、诵读竞赛、学习状态,以“积分—星级—奖励”的方式实施评价。
配合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开发了学习单。每个单元的学习单首先是确立核心问题,以“我们可以”形成系列,围绕核心问题提出基本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然后用“你发现”构成学习的基本框架,围绕文本解读、积累运用、质疑反思、类似感受、探索发现等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最后以写作作为本系列的小结。
单元主题教学丰富了上课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如读书报告、诗词诵读、演讲分享、主题辩论等。开学两个月,学生完成了不少于20万字的阅读量,并做了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2.菜单式教学
在课程实施中,特别是选修课实施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课程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菜单式教学要求学科整合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提供课程模块菜单,供学生选择学习,实行走班教学形式。
以体育课为例,开展菜单式处方教学,菜单式主要是指课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即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运动项目有更多的选择权;“处方”即教师会根据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如针对中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肥胖现象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体育教学探索“221模式”,即在每周5小时的体育课程里,有2小时是国家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培养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有2小时是学生的项目学习课,开设了篮球、羽毛球、武术、乒乓球、小足球、田径等多个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习惯,对有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中高级水平的训练课程,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有1小时是体能训练课,根据检测学生身体素质数据,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训练。为了科学的进行体质训练,探索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还与高校科研部门合作,从经验型体质锻炼走向科研型健康训练。
3.团队教学案例
团队教学以实现课程目标、改善教学效果为直接目的,教师间协同合作的教学形式,教师从教材建设、教学实施、学习评价、质量评估多方面开展合作。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考虑不同性格、兴趣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以科学教学为例,团队教师分工协作,开发ipad学习资源(教材),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程序,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实验内容进行开发,师生共同制作微视频,促进概念构建,形成概念体系;构建了知识回顾—目标阅读—探究实验—过程评价—项目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
4.项目学习
开展基于学科与基于学生的项目研究,进行探究活动,如开设的“走进古都西安”阅历课程,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探讨古都的魅力、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项目研究。这次课程前期进行了自由分组、选题和开题工作,确定了社会、科技和艺术三大主题;中期到西安以集体活动与分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观访问、问卷调研、田野考察等活动,完成项目学习单;返程后进行课题的总结、归纳和交流活动,并推选出优秀小组代表进行全校展示,聘请家长、教师、教研员作为结题展示专家团,由专家团给出展示课题组具体的评价及改进要求。
5.实行导师制
实行“走班制”必然配合实行“学分制”和“导师制”。学校采取班主任与导师并行的管理模式,给学生自由时空,提供个体化的成长服务,学生实施自主管理。根据需求,学生可以选择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由导师指导学生完成个人学习规划、自选课程的选择,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式,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与进程。以《效率手册》及《我的成长故事》为载体,学生与导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逐渐形成了新的学生成长支撑体系,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服务者、指导者。
关注成长的发展性课程评价
学校采用发展性评价,遵循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与个性化原则,实施学分制和星级评价制度。学校采用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进行基本评价,学生的学分由基础学分、拓展学分、荣誉学分构成。学校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的学分。
在实施学分管理的基础上,学校以星级评价制度作为激励,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各学科都设计了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评价项目,比如,语文学科的评价项目包括日积月累、拓展阅读、写作训练、朗读、口语表达、纸笔测验等,科学学科包括目标阅读、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自主探究、成长表现等。可以看出,评价形式既有传统的纸笔测验考试,更有项目作业、研究报告等;评价内容既有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更有对学生综合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通过对各个评价项目的5星级评价,我们把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关注引导到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及对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关注。
综上所述,我校课程与教学将追求三个改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现状,以多维的目标,获得知识的广泛途径,突破现有的知识本位教育;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现状,关注知识的有效习得;改变过于注重整齐化一传授知识的现状,转变成为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 编辑王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