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业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实践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进行了高职农业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问题研究,阐述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的背景、原则、程序和内容等,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系食品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为例进行了简析,介绍了食品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实践的程序及内容,为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农业专业课程设置程序及内容
  
  一、高职农业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背景
  
  (一)高职教育外部的原因。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职农业专业课程设置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决定了课程设置改革是不能够一蹴而就的,在知识经济的挑战下极易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问题;我国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自1978年到2006年已由28.2%下降到11.7%;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农业发展的单一生产结构逐渐转变为多种经营。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现存高职农业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即插即用”(Plug-and-Play)和“零距离上岗”的人才使用标准正悄然成势。高职农业专业只有加强与地区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实现人才的“订单培养”、“订单培训”,才能与瞬息万变的劳动力市场用人需求现实需要相适应。
  
  (二)高职教育自身的原因。
  高职农业专业课程设置缺少对农业经济发展及工作岗位变化的有效预测分析,高职农业专业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设置开发的需求预测机制,课程设置是在其“教育产品”——高职学生的就业障碍问题推动下进行的;农业专业课程设置还处于“供给驱动”状态,不能够有效地与市场进行链接;在学科本位的办学思想影响下,课程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学科体系”的樊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过程导向;国家尚未制定出面向农业产业的各类高职课程设置的具体标准,课程设置目标、内容选择、结构组织等均与农业工作岗位需求之间处于脱节的状态;农业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评价机制来保障课程设置的有效性,现行评价仅仅是针对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例行检查或教学评估,课程设置过程有效评价机制的缺失是导致课程设置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
  
  
  二、高职农业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以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要为原则。
  高职农业专业首先应以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要为原则,改革课程设置。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各种新型的不同规格的人才。具体地说,一类是操作型的农业技术人员,一类是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还有一类是既要从事管理和服务,又要上岗操作的人才。这就要求农业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要,以社会的需要为原则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
  
  (二)依托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则。
  高职农业专业要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面向地方农业支柱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农业经济的需要。这就要求农业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必须建立在对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之上,使农业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既具有国家规定的统一性,又具有与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灵活性。农业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也要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在教育部相关课程设置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借鉴、调整和补充。
  
  (三)适度超前的原则。
  技术进步对农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新旧工种的更替周期加快,职业流动愈加频繁。而农业人才的培养有一定周期。因此,高职农业专业课程设置在考虑现实需要和条件的同时,还要有适度超前意识,即具有前瞻性。要根据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充分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问世,对未来农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适时开设新课程。对目前开设的课程,要根据社会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知识技能。
  
  (四)以本校实际为原则。
  对高职农业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最有发言权的是实施课程教学的教师。学校和教师可以在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内,经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更好地实现目标。另外,课程设置还应适应本校学生的智能特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我调控能力;以能力为本位: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专业职业能力,确定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延展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够用为度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能够正确处理就业与专升本的关系。
  
  三、课程设置的程序及内容
  
  (一)预测市场需求,进行职业分析。
  我院食品专业学术小组对食品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进行分析,了解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将这些要求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在进行食品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时(表1),所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行业上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一线从业人员,他们的总体业务范围几乎可以覆盖某一职业的主要范畴。
  |表1:我院食品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二)确定课程设置目标。
  在市场预测、岗位分析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置目标,即专业培养目标,将专业培养目标用五大能力来表述:基本素质能力、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关键能力、职业创新能力等。如我院食品专业的职业关键能力,可细化为食品加工技术、酿酒生产、调味品生产、食品机械设备与工厂设计、食品卫生检验、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商务营销、专业化生产基地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推广能力等。
  (三)确定达到课程设置目标所需要的课程。
  高职院校农业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包括五大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通用职业能力课程、职业就业竞争能力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课程、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笔者将每一类课程进行细化,以我院食品专业职业就业竞争能力课程设置表(表2)为例说明。
  表2:我院食品专业职业就业竞争力平台
  (四)课程设置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拓宽农业高职教育专业口径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淡化专业界限;二是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适度扩大专业的内涵。正如萨曲威尔所说:“专家的领域知识越多,组织得越好,越能理解技术体系是如何运作的,所获得的问题解决能力也越强。”
  农业经济知识与技术更新速度快、技术转换频繁,要求农业高职教育实行适度的“通才”教育与适度的“专才”教育的有机结合。课程设置应加强外语、计算机等通用能力的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使我国的农业高职教育走向世界。
  高职教育必须设置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实训基地、实习工厂、仿真(模拟)实验场等,营造一个真实的职业实训环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有利于他们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
  [2]国务院办公厅.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R].2001.11.3.
  [3]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探析[J].广西轻工业,2007.6.
  [4]申群喜,杨国民,李瑞清.论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与实践取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5]黄东昱.新办地方性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0.
其他文献
初中生物中考是检查、评估初中阶段教学质量,考查初中毕业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考试。学生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做好复习工作。历年各省市中考生物试题的特点是:①重视双基知识的考查;②看图做题的比重明显加大;③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④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⑤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生物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影响,注重学以致用。    一    
在pH 7.0的B-R缓冲溶液中,基于抗坏血酸对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荧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在最适宜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和
论文通过回顾近年来中西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关文献,客观地评述了中医对颈肩痹痛和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理论认识,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以及中医药和
摘要: 考试形式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巨大,改革和完善成人教育的考试方式,发挥好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势在必行。  关键词: 成人考试现状形式    每年六七月份是各类学校考试的旺季。为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检验学生的学业水平,得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考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考试是教与学的指挥棒,起着很强的教与学的导向作用,其方式和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小学、中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培养学生的
新课改理念启示我们: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应自主合作,为情而文,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一部分;应注重过程,多元评价,让学生从写作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要求如下: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
作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加强企业风险防范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金融时代的双刃剑”,它在推
一所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抓好班子,班子抓好了,校长的工作就事半功倍。陈萍校长来到三小后,在加强班子建设方面的做法让老师们交口称赞。
学位
在近三年的高考全国卷中,短文改错所占分值为15分,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语篇、识别错误并校正错误的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短文改错中的语言材料多取自于学生的作品。短文多为常见话题或学生身边的故事或小幽默等,其语言简单易懂,较符合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一般没有特别生僻的句型结构。改错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易犯的错误,除有一行正确外,其它行都只有一处错误。其中错误类型包括词法、句法、语篇结构、行文逻辑
短文改错是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要题型。该题型内容广泛,既考语言基础知识,又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该题型考查的错误面广,有基础的大小写、单词拼写、词语搭配;还有较高级的词语转化和上下文的行文逻辑关系。这类题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牢固扎实的英语基础,还要具备活学活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它是高考卷中较难的部分,许多学生都反映做短文改错困难很大,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对解短文改错题稍有心得,下面谈谈笔者的解题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