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翰:谦和的音乐诗人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用什么笔触去书写这个为人和蔼的音乐诗人呢?打开一个文档的时候发现还是词穷了,在这样一个文笔公认的作家面前,怎么下笔都是暗淡。如同一个业余乐者在一个真正的歌者面前唱歌一样,发觉到自身的渺小。而这两者,都可以在李承翰老师面前获得实感。
  “冬天早晨的阳光从玉龙雪山的顶上带着温暖也带着冷傲的硬气,雪气透骨地倾泻在一个蹲在残墙根的孩子身上。他嘴里嘀咕着一些只有自己听得清的低语,闲不住的一双脏兮兮的小手一会儿丢丢石子、一会儿从数百年的残墙上扒下一些松动的墙土,一只蚂蚁爬过他皲裂得有些像树皮的赤脚背钻到一块墙脚的磐石下去了。” 回忆童年生活时李老师如此写着,“这是我一回首就能看到的一个自己凝固了的影像。”
  


  听者能够从李承翰老师的歌声中感受到的是一种震撼和感动。李老师声音带出来是很轻盈的,但清澈的同时是浑厚气息,充满了英杰豪气,在听《三多颂》时我们能够这样感觉到。
  李老师是很谦虚低调的音乐人兼作家,他谈音乐,谈纳西族的民间小调,谈保护神三多及《三多颂》的创作,却极少提及自己。他说,孔子把艺术分成三个层次,其中音乐是第一层次,《论语》里有很多谈到有关音乐的研究,以及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李老师觉得,音乐可以让人走向人生的正途,音乐它是一个更高层境界的超越。他说,墨子其实是反对音乐的,但并不是说他反对歌唱,反对做音乐,相反地,墨子眼里音乐是一种直指人心的作用,对人类干预过强而反对,是说太多人都过度沉溺在音乐中而反对它。做音乐的同时,李老师也一直在研究着音乐与人生的关系,音乐的教化作用,理解它然后去热爱它,最后是认真地创作它。这样一个过程里,李老师收获的一定也是如同音乐般对于生活更高境界的超越。
  他谈纳西族的民间音乐,有很多是劳作时的调子。比如犁牛调、栽秧调、打包谷调、手磨调、祭天调等等。而这些在漫长的历史时间里,也渐渐失传,是随着这些生活劳作场面的消失而不见,他觉得这些很可惜。李老师也讲他创作《三多颂》的缘起,2008年参加三多节,发现整个节庆过程中都很少有一些精神符号层面的东西,三多节真正的主题内涵不能体现出来,于是他开始思索是否该寻找一个切实属于三多的歌曲,《三多颂》就这样产生。
  李老师从小喜欢音乐,“我八岁的时候……像尾巴一样跟在她(三婶)身后让她教我唱样板戏……这是我艺术人生最早的伏笔 。”我未曾料到自己的歌声公然能像一个火车头,把自己已经开始在泥浆与尘土中像弹簧一样正在拉开的命运,蓦然间拉向了另一个异样的人生轨迹。”这样一段描写,就能道尽了李老师艺术人生的开始!
  
  李承翰:代表歌曲《三多颂》
其他文献
60年代,我们大喊口号,听京剧,唱样板戏,声音洪亮、高亢。当时谁都抢着演李玉和、阿庆嫂,没有谁愿意去饰演鸠山、刁德一……《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样板戏流行了一代人。受此影响,和占强老师至今还那么酷爱着京剧艺术。或者也是从这样一个年代开始,老师有了最初自己梦想的雏形。    “我是从18岁开始才会讲汉语的”。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当时的丽江也只是如同一颗沙粒般渺小的边缘城镇。那个年
期刊
在大多数人的误解之中,泸沽湖畔的落水村如今已经被笼上了“太过商业化”的影阴,于是越来越多游客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只是选择在落水村稍作停留了。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放弃要从落水开始找回真正的泸沽湖记忆。不知道在落水村的沿湖路上走了多少回,终于在一个夜晚决定要到一家酒吧小坐一会儿,没有太多企图,只想换一种更现代时尚的方式接触一下这里的人群,没想到的是这一坐却有一个意外收获。      落水村湖畔的一家名叫湖
期刊
线路推荐:  丽江——九十九龙潭——鳄龙海子——小桥头——利苴村——三岔河——凤舞山庄——金丝厂姊妹湖——七仙湖——金丝猴瞭望台——金丝猴观测站——大羊场——代白启——黎明——色冲洛基督教堂——芦笙村——黎明红石街——返丽江    推荐人:della  推荐指数:★★★★★  旅途分享:    老君山徒步是一段极度考验人们忍耐力与毅力的行程,但同时也是一段能够真正体验野外生存刺激的极佳行程。丽江老
期刊
两个准确的经纬度能够让你寻找到一个城市,两个坐标可以定位一个点。可是生活不是简单的两维,有时候我们忘了去寻找那个隐形的第三点甚至第四点。爱因斯坦相对论上说:我们生活中所面对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构成所谓的四维空间。四维究竟是个怎样的维度,那是哲学家探讨的命题;然而我们每天都在解答的生活这个命题,是比四维空间更复杂的练习题。  疯狂热闹的舞台剧人生里,也总存在不够知足不够响亮的现实,所以还在不停追寻所谓
期刊
他说他不喜欢修饰伪装自己,他说他外表和性格都喜欢张扬,他说他的音乐历程是戏剧化的,他说他的故事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他说他要感谢很多老师,和文光老师、宣科老师、李承翰老师、杨振文老师等等。金甲劲松,他的故事模糊,却让人觉得异常有趣。    八岁那年,他砍了屋后一根半干的竹子,摸索着做了一支笛子,虽然五音不太全,但也能吹出旋律。乡里老人吟唱的山歌调子,他听一两遍就能自己唱出,节庆时篝火晚会上唱歌时乡民
期刊
一张《纳西净地》的碟片,成就了一个酒店老总向职业歌手的转行;一个已经考取了国家二级厨师资格证的纳西小伙后来开始了音乐创作。    KTV里,纳西人都爱哼哼的《溜达》;古城里,首次响起的纳西语歌。大家都自然地想到了一个名字“肖煜光”。当2007“草根”一词正在流行的时候,肖煜光,也像是纳西族的草根歌者一样,他的歌被大众广泛传唱。草根代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知道自己很优秀,舞台比别人大。但他们简单,热爱
期刊
从历史系的枯燥沉重课堂里逃离出来,和德华走上了他和乐队的摇滚黄金时代。高三起就弹吉他,大学里始建乐队,辗转在各个场合张扬青春期的摇滚精神,青春是人生的实验课。  热衷音乐,热衷摇滚,放弃了象牙塔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历史系退学下来就义无反顾地开始了他的歌唱生涯。1996年开始做乐队,一直到2002年,一段漫长的乐队时间。在那个主张个人主义,展示自己,张扬个性的年代里,摇滚成为了最佳的寄托符号。那是个
期刊
站在舞台上,她们是一群身着纳西服装耀眼全场的美丽女孩;私底下,她们却大多已是孩子的母亲。也许本该是在家相夫教子,做个家庭主妇,她们却在此时成就了一个年轻的歌唱组合,以不老的清音演绎了一曲青春的和声。这群闪亮的“涵蜜金”正在用她们一次次原生态演唱及舞台表演向我们展示着现代女性的不老魅力。    “涵蜜金”是一个让人很难想象到其寓意的词语,但却很美。后来才知道,这个组合原本像是一场美丽的意外,这群妈妈
期刊
初识李之典时,知道他的身份是丽江古城区文化局的局长,但结缘采访李之典却是因为一张刚刚推出不久但颇受好评反响甚大的丽江本土音乐合集《丽江金唱盘》,因为他是这张专辑的出品人。当得知要去采访一位政府官员时,多少会担心我们的对话可能会过于程式化,虽然之前也已听不少人夸赞过他。    和李局长约了很多次才真正采访上,提前和他约好了在一个下午进行采访,但因为早就习惯了政府部门在下午3点正式上班之前很难找到人,
期刊
如同我们众所周知的北京西单、上海南京西路、成都春熙路、重庆解放牌、深圳华强北一样,丽江新城里也有这么个商业街市——七星街。没有大城市里那些商业街的繁华盛世,也没有这些街市的热闹纷杂,但七星街在丽江城镇就是如同这些街市一般的存在。“七星街”这一名字里,有纳西族 “披星戴月”的民族性格的投影;七星街,是出了古城以后让我们感知丽江另一面风采的地方。    七星街,位于丽江新城商业街的中心位置上,连通民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