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记叙文写作教学,众多老师的头脑中跳出的就是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也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即文章的审题立意和文章的写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的写作就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可是情况往往与我们的想法背道而驰。在阅卷中出现的情况经常是高三学生的记叙文情况要比高一学生糟糕得多。此时,语文老师目光就关注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上,高中学生环境的单一,应试教育的无奈等等。总结起来就成为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是什么?“文以载道”早在唐宋时期韩愈等人就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写作是由于一种表现的需要,必须在自己有了某一种思想情绪需要表现时,才能写,才有创作,作品完成后,会发生一种创造的快感”。而我们的学生对作文更多的是一种痛苦的记忆,巧妙的回避,无感情的压榨;教师更多的是高处的审题立意把握,干枯的描写手法的指导,分数的无情的评价。其结果就是学生痛苦不已,老师头痛不已。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作文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机械地追随高考作文的评价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的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就是简单的将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放于一旁,对照其上的几点对学生的作文加以评价。我不敢说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就现有的教学环境来看,中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高考。但仔细想来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否有拔苗助长的嫌疑?
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我们先不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高考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和基础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孰高孰低。就从时间的角度来讲,以三年后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高一学生,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以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为例。考试说明中规定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我们就看基础等级: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要求作文有一个清晰而确定的中心。内容充实要求记叙文记叙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说理充分,论据充足;说明文材料充实,特征清楚。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要求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得当。语言通顺要求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
这两点对学生的要求就很高。“人物事件具体实在”“具体”二字好做,“实在”二字对学生写作前对文章的重点选择上就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样“布局合理”“语言准确”两个词语也不是在短暂时间内能够培养出来的能力。
2.麻木地追求写作技巧
不可否认,写作技巧是记叙文得以出色的必备技巧。很难想象一篇记叙文没有出色的细节描写会是好的文章。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强调技法的训练。将作文训练机械地分为:如何审题立意,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长时间的单独训练。甚至,某些教师这样规划学生的作文:开头景物描写营造文章的意境,中间通过细节、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结尾处直接或间接抒情提升文章主旨。
乍一看来这样的规划可以说是全面的,详细的,也可以说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看来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作文分数。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写作训练是不科学的。作文是一个整体工程。文章写作时要围绕着自己所设立的写作目的(主旨),展开必须的整体规划,详细的布局安排,个性化的情感阐述过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作文的最大问题不是在于不知道写作技巧,而是在于文章主旨的设立和文章整体的布局安排上。
高考作文是一个在一段时间(甚至是短时间)内写作一篇文章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分析,作文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就确立好自己的写作目的,规划好自己的文章布局。如果在平时训练中仅仅是将文章大卸八块,便没有办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整体意识,其结果肯定是学生拿到作文题目还是不知所以。
3.虚无的无效训练
人人都知道要写得一手好的文章必须要多次地练习,不断地修改。但是好的文章就一定是文章的数目堆积起来的吗?是不是多写几篇文章,多打几个分数,多写几次评语就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答案是否定的,绝对不能。作文写作是由内到外的自我表达过程,是个人情感外化的产物。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多的是要去提升学生的个人情商。情商的真正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如果仅仅是数量上的训练,不仅是一种无聊的应试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训练方式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让写作成为一项作业,一种负担。而纵观江苏高考几年来的多篇高分记叙文、无一不是以情商取胜。
综上所述,重新建立新的高中记叙文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高中记叙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1.低起点
有些老师认为高中的记叙文教学是以初中、小学的记叙文教学为基础的。因此,高中的记叙文教学就应该除去一些基础的东西,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结构上的某些技巧手法的运用。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现有高中新课程标准和初中课程标准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难以做到内容的完整衔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修辞只有比喻、拟人、排比,结构只有承上启下的现象。所以,高中的记叙文教学,特别是高一的记叙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夯实基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好是从片断训练入手,让学生先写好某一句话、某一段文字,学习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去描绘同一事物或事实,在不断地实践中让学生明白某个写作技巧的效果,由内而外的让学生接受写作手法、写作技巧。
2.常回头
常回头有三个含义:第一,常回头修改作文。努力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环节。作文课大都是对某一类文章的分析,某一种手法的解析。最后的结果就是文章还是不会写,概念还是不知道。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没有回归到学生本身的感悟上来。我们只有让学生常回头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在不断的自我修改、自我反思中理解、感悟手法的精妙。
第二,常回头,片段训练。作文的训练往往应该从小处着眼,而现有的中学作文课堂却经常性地忽视小段落、小片段的训练。要么不写,要写就是“长篇大作”。仔细反思,学生小片段都写不好何以去写大的文章呢?不断的大作训练是否也是让学生害怕作文、回避作文的因素呢?在我看来,片段训练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写作技巧,更能让学生获得写作上的成就感。只有不害怕写作,才能进一步思考写作结构等大的方面的问题。
第三,常回头,反思生活。文章来源于生活,这是写作的真理。我们常常埋怨学生的作文空洞,没有生活。在埋怨学生作文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引导学生去反思生活、去感悟生活呢?很显然,这一点是现在作文教学的软肋所在。
3.重情商
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众多的教育家和一线教师所认可。作文作为人的情感表达的产物更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情商教育。记叙文作为记录叙述生活的文字更应该重视情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去思考生活中的变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好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反思平时作文甚至是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价值观问题类作文,我们的老师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引导错误的问题呢?
总体看来,我认为记叙文教学技巧不是首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去改进我们的教学。
王晓云,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舒 坦
作文是什么?“文以载道”早在唐宋时期韩愈等人就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写作是由于一种表现的需要,必须在自己有了某一种思想情绪需要表现时,才能写,才有创作,作品完成后,会发生一种创造的快感”。而我们的学生对作文更多的是一种痛苦的记忆,巧妙的回避,无感情的压榨;教师更多的是高处的审题立意把握,干枯的描写手法的指导,分数的无情的评价。其结果就是学生痛苦不已,老师头痛不已。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作文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机械地追随高考作文的评价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的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就是简单的将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放于一旁,对照其上的几点对学生的作文加以评价。我不敢说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就现有的教学环境来看,中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高考。但仔细想来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否有拔苗助长的嫌疑?
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我们先不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高考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和基础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孰高孰低。就从时间的角度来讲,以三年后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高一学生,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以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为例。考试说明中规定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我们就看基础等级: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要求作文有一个清晰而确定的中心。内容充实要求记叙文记叙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说理充分,论据充足;说明文材料充实,特征清楚。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要求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得当。语言通顺要求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
这两点对学生的要求就很高。“人物事件具体实在”“具体”二字好做,“实在”二字对学生写作前对文章的重点选择上就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样“布局合理”“语言准确”两个词语也不是在短暂时间内能够培养出来的能力。
2.麻木地追求写作技巧
不可否认,写作技巧是记叙文得以出色的必备技巧。很难想象一篇记叙文没有出色的细节描写会是好的文章。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强调技法的训练。将作文训练机械地分为:如何审题立意,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长时间的单独训练。甚至,某些教师这样规划学生的作文:开头景物描写营造文章的意境,中间通过细节、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结尾处直接或间接抒情提升文章主旨。
乍一看来这样的规划可以说是全面的,详细的,也可以说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看来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作文分数。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写作训练是不科学的。作文是一个整体工程。文章写作时要围绕着自己所设立的写作目的(主旨),展开必须的整体规划,详细的布局安排,个性化的情感阐述过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作文的最大问题不是在于不知道写作技巧,而是在于文章主旨的设立和文章整体的布局安排上。
高考作文是一个在一段时间(甚至是短时间)内写作一篇文章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分析,作文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就确立好自己的写作目的,规划好自己的文章布局。如果在平时训练中仅仅是将文章大卸八块,便没有办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整体意识,其结果肯定是学生拿到作文题目还是不知所以。
3.虚无的无效训练
人人都知道要写得一手好的文章必须要多次地练习,不断地修改。但是好的文章就一定是文章的数目堆积起来的吗?是不是多写几篇文章,多打几个分数,多写几次评语就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答案是否定的,绝对不能。作文写作是由内到外的自我表达过程,是个人情感外化的产物。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多的是要去提升学生的个人情商。情商的真正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如果仅仅是数量上的训练,不仅是一种无聊的应试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训练方式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让写作成为一项作业,一种负担。而纵观江苏高考几年来的多篇高分记叙文、无一不是以情商取胜。
综上所述,重新建立新的高中记叙文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高中记叙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1.低起点
有些老师认为高中的记叙文教学是以初中、小学的记叙文教学为基础的。因此,高中的记叙文教学就应该除去一些基础的东西,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结构上的某些技巧手法的运用。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现有高中新课程标准和初中课程标准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难以做到内容的完整衔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修辞只有比喻、拟人、排比,结构只有承上启下的现象。所以,高中的记叙文教学,特别是高一的记叙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夯实基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好是从片断训练入手,让学生先写好某一句话、某一段文字,学习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去描绘同一事物或事实,在不断地实践中让学生明白某个写作技巧的效果,由内而外的让学生接受写作手法、写作技巧。
2.常回头
常回头有三个含义:第一,常回头修改作文。努力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环节。作文课大都是对某一类文章的分析,某一种手法的解析。最后的结果就是文章还是不会写,概念还是不知道。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没有回归到学生本身的感悟上来。我们只有让学生常回头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在不断的自我修改、自我反思中理解、感悟手法的精妙。
第二,常回头,片段训练。作文的训练往往应该从小处着眼,而现有的中学作文课堂却经常性地忽视小段落、小片段的训练。要么不写,要写就是“长篇大作”。仔细反思,学生小片段都写不好何以去写大的文章呢?不断的大作训练是否也是让学生害怕作文、回避作文的因素呢?在我看来,片段训练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写作技巧,更能让学生获得写作上的成就感。只有不害怕写作,才能进一步思考写作结构等大的方面的问题。
第三,常回头,反思生活。文章来源于生活,这是写作的真理。我们常常埋怨学生的作文空洞,没有生活。在埋怨学生作文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引导学生去反思生活、去感悟生活呢?很显然,这一点是现在作文教学的软肋所在。
3.重情商
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众多的教育家和一线教师所认可。作文作为人的情感表达的产物更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情商教育。记叙文作为记录叙述生活的文字更应该重视情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去观察生活中的美,去思考生活中的变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好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反思平时作文甚至是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价值观问题类作文,我们的老师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引导错误的问题呢?
总体看来,我认为记叙文教学技巧不是首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去改进我们的教学。
王晓云,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