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king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和柏拉图是两位对音乐教育有着精深见解的思想巨匠,他们都承认并强调音乐教育在治国方面的重要作用。那么,那些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音乐的评判标准,在两位伟人看来又是怎样的呢?进而,二者的评判标准又存在着哪些异同?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通过阐释两人的音乐评判标准,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个人解读。
  关键词:孔子 柏拉图 评判标准 比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016-03
  评判标准,在音乐教育的各项环节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发挥功效的具体指向可以是對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判,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也可以是对学校整体的音乐教学环境的评判等等。进一步来看,在音乐教学开始之初,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必须根据教授对象的音乐基础、心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演唱、演奏是否出现了偏差进行判断;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体评估,还要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出反省……上述的各种情况无一不体现出评判标准在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性。
  而在其中更加关键的部分,在笔者看来是对音乐本体价值的评判标准。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在心中掌握了“好音乐”的准绳,在教学前期的教材选择上才不会出现失误;整体社会环境如果对“好音乐”有一个公认的价值尺度,那么学生哪怕是在离开了学校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之后,也能获得长期有益的音乐素质培养。然而当下的困境在于,多元文化的井喷态势使得社会对好音乐的评判标准很难被真正界定。于是,声称“音乐无标准”者有之,宣扬“音乐多标准”者亦有之,百家争鸣,莫衷一是。显然,这对于需要树立一个可行标准的音乐教育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本文即从这一问题出发,拟对孔子和柏拉图的音乐评判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尝试指出二者的异同并从中获得能对当下评判标准产生有益影响的启示。
  一、对孔子与柏拉图音乐评判标准的阐述
  诞生于春秋时期的孔子(前551-前479),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和奠基人,而且还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流传至今已然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数千年,而他的音乐评判标准,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及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影响同样深刻。
  孔子的音乐评判标准,可以通过他的诸多言论进行总结。在这里笔者欲举出三个例子加以说明。第一,在《论语·八佾》中记载,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中流露出的情感,快乐却不过分,悲哀而不伤痛)。孔子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应该追求中正平和,既应该是适度的又应该是有节制的。第二,他对《诗经》的总体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无邪,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直观体现,取纯正和谐之意,无过也无不及,恰是适度中和的审美境界。第三,是孔子对郑声的态度。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曰: “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始”。所谓“淫”,是指过分,不合中正平和之意。孔子认为郑声新乐所抒发的情感毫无节制,容易诱发人的私欲,不利于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普罗大众中的建立,不仅如此,对人格的培养也起不了积极作用,不利于社会教化,所以要杜绝。
  综合以上的三点言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孔子在音乐评判的标准上是十分推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理念的,他要求音乐情感体验与外在表现应保持和谐一致的状态。不管是对《诗经》的正面评价,还是对“郑声”的深恶痛绝,都非常鲜明地展现出了孔子追求音乐“中和”之美的主张。
  柏拉图(前427-前347),作为影响着全世界的哲学家、教育家,对音乐教育也十分重视。他在音乐的评判标准上,有着自己独有的一套制定方式。
  在柏拉图的时代,大多数人都认为,音乐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追捧是因为它具备一种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构成音乐吸引力的最重要条件之一。但是柏拉图认为,这种简单的评判标准是“一种叫人无法忍受的说法,这种说法完完全全是亵渎神明的”,①并提出我们必须对音乐这种摹仿艺术的评判标准进行严肃的讨论。
  柏拉图首先对将快乐作为评判标准一事表达了否定态度。他认为,快乐的特性不能成为我们判断音乐好坏的标准。另外,即使认准了这一标准也需要仔细考量这些音乐到底引起了谁的快乐,唯有激起了有教养的人的反应,这条标准才算是有说服力的。其次,就音乐这类摹仿的艺术而言,精确性才是应该被接受的评判标准之一。所谓精确性,就是指是否能够全面地表现原型的比例和特征。在柏拉图的理论中,这种精确性的衡量涉及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的“数”。只有在“数”上精确,我们才能知晓摹仿与原型之间是否真的精确再现了。对于音乐而言,则是需要评判它是否在数上精确地摹仿了“美”。再次,柏拉图认为好的音乐是一种旋律的和谐,它应该较好地将曲调与身体的动作相结合。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把描述精神或者肉体优点的音乐作为典范。例如,描述勇敢者的动作的音乐就是优秀的,反之则是不好的。
  二、孔子与柏拉图音乐评判标准的“和”与“不同”
  (一)终极目标的“和”
  制定音乐评判标准的最终目的,就音乐教学而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使得教学顺利进行并获得有利于下一教学环节的反馈。而在孔子与柏拉图的时代,设定音乐评判标准的意义显然远大于此。除了为教学提供可供参照的内容之外,这些音乐评判标准还成为了两位教育家达成远大理想的重要手段。
  就孔子而言,面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现实,唯有施行仁政德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才有助于缓解残酷的现实压力。“礼”与“乐”是君子教育的“六艺”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同时孔子还提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种种现象说明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君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孔子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仁德的民众以维系社会的和谐。   柏拉图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从《理想国》一书来看,是为了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的“哲学王”,即理想国的最高统治者。柏拉图认为,在理想国中,社会应该分为三个阶层,他们分别是统治阶级(护国者)、卫士阶级(卫国者)和生产阶级(供给者)。其中,护国者是最高的管理人员,由“哲学王”担任。而在“哲学王”接受的35年的教育当中,音乐教育是贯穿始终的。因为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能够锻炼“哲学王”正义、理性、機智的品质,而这些正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必须具备的特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与柏拉图在音乐教育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力。只不过孔子是希望“由下而上”(顺民自然服从管制),而柏拉图是希望“由上至下”(领袖权威强化管制)。虽然,这种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考虑问题的思路在今天看来仍然需要商榷,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身处在不同空间环境的两位教育家的教育目标是高度一致的。
  (二)设定方式的“不同”
  就音乐评判标准的设定上,孔子和柏拉图二人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从孔子的音乐评判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主要是对音乐的内容进行了评判,并以此为准绳告诉我们怎样的音乐才算得上是好音乐。于是按照孔子的评判标准,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像《关雎》这类表达了人类至纯情感,传递了人类至美真义的作品正是高质量音乐应该追求的目标。简而言之,孔子的设定方式是一种“内容标准”,即“告诉你是什么”。反观柏拉图,主张好的音乐应该是对“美”的再现,应该是对勇敢者行为的摹仿等等。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柏拉图致力于说明“怎样做才能得到好的音乐”。可见,柏拉图在理论上的界定手段是想告诉我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应该遵从的标准。总的来说,柏拉图的设定方式是一种“行为标准”,即“告诉你怎么做”。
  综上所述,在音乐评判标准的设定上,孔子重视音乐内容所具有的内涵意蕴,而柏拉图则重视创作音乐的手段方法——内容上符合“仁”的标准,在孔子看来就是好的;创作上符合“法”的标准,在柏拉图看来就是能够被认可的。显然,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短板。孔子的设定方式虽注重音乐本体但未说明实现手段。我们虽然知道了《关雎》这样的音乐作品可以作为好音乐的标准,但是如何去实现相似音乐的多产,却是孔子没有深入讨论的话题。而柏拉图太过重视创作方法而忽视了对音乐内容的判断。按照柏拉图的意愿,即便我们能够按照那样一种手段去进行创作,但是如何衡量我的作品是不是真的符合了“美”的要求呢?我们怎么知道这些音乐作品到底有没有引起品德高尚者的共鸣呢?因此这样的评判的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三、结语
  总体来看,在音乐评判的标准上,孔子和柏拉图的理念可以归纳成“和而不同”——“和”指的是二人制定评判标准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对社会强有力的控制权。而不同主要体现在二人对于音乐评判标准的设定方式上。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同样是针对音乐这个艺术门类,同样是面向音乐教育这门学科,即便是在社会环境十分相似的情况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就某些具体的问题上,中西方的先贤哲人们仍然会提出不同的看法,由此可见,对于音乐评判标准的界定将是一个值得持续深入探讨的话题。
  注释:
  ①柏拉图:《法律篇》,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参考文献:
  [1][春秋]孔子等.四书五经[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3.
  [2][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3]惠芳.孔子“乐教”思想对当代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启示[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曾雪灵.论柏拉图的音乐思想——从历史与比较的角度入手[D].北京:清华大学,2009年.
  [5]刘凡.浅谈孔子与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的相同点[J].北方音乐,2014,(09).
  [6][古希腊]柏拉图.法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其他文献
摘要:梵高的一生创作了数百幅油画,尤以1888年最为多产,本文重点选取了这一年梵高的主要创作,从色彩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关键词:梵高 阿尔 油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3-0043-02  文森特·梵高(1853-1890)是荷兰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1888年2月,梵高来到了法國南部城市阿尔,这里明亮的光线和淳朴的民风,对梵高产生了强烈
期刊
摘要:当今,舞蹈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舞蹈教育也成为学校普及的重任,高中阶段的舞蹈教育覆盖面广,开发青少年身心有着深远的意义。舞蹈表现力是舞蹈的灵魂,没有了舞蹈表现力,舞蹈就如杂技与体操。先了解何为舞蹈表现力,分析高中舞蹈生的舞蹈表现力在强身健体、综合素质、舞蹈基本功、艺考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得出舞蹈表现力对高中生的重要性。培养高中舞蹈生表现力是要从外部形态与内部情态来提高。本论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经验
期刊
艺术简历  郑亚林,男,1969年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中国画写意花鸟方向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学位,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香港书画院高级画家,数家刊物、媒体特约美术编辑,长期从事美术学科教学、绘画理论及作品的研究和创作,为艺术高校培养了大批绘画人才和众多的美术爱好者。有多篇美术教学论文和个人作品专版发表于《国画家》《美术观察》《美术
期刊
摘要:本篇论文是针对编剧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尤其是针对以培养专业编剧人才队伍的艺术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目前的状况,好的剧本奇缺,好的编剧更是凤毛麟角。许多编剧写的剧本,人物虚假故事空洞。国内目前对编剧的训练似乎有所欠缺,编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有待于完善和提高。愿我们引导这些专业“特殊人才”的老师们,能正确的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科学的开发他们的创作才智,培养出优秀的编剧人才。  关键词:编
期刊
摘要:大众文化与电影的结合,催生了大众文化话语的影像表达。本文以电影《港囧》和《煎饼侠》为例,分析了大众文化话语的影像表达策略。《港囧》《煎饼侠》对电影创作大众化的展现,传达了大众主体性与电影创作不对等关系转变的诉求。而为了追求电影的刺激性节奏,这两部影片也都表现出了内容向结构转向的趋势。对怀旧情结的赤裸展示、对经典电影桥段的模仿,以及碎片化的结构处理方式等,背后也对应着大众文化自身所固有的特性。
期刊
摘要:钢琴触键是钢琴演奏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问题,掌握正确触键是我们理解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关于触键的说法林林总总,举不胜举。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套全面科学的体系来充分说明触键的原理、如何分辨及运用、具体的训练方法等。在平时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盲区。本文用五个“度”的分类来解释钢琴的触键,简单易记又科学易懂。试图从触键的高度、速度、力度、角度、深度这五个方面来全方位阐释钢琴触键的方法,以及不同的
期刊
摘要:中国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很多书法研究者和评论家已经开始零星的探讨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所具有的美学范畴和文化起源。《书谱》是中国古代一部相对完整的书学论著,其研究表现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和作者孙过庭一生远离政治漩涡,夹杂极少的政治意图有直接的关系,也和孙过庭一生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展现出较高的美学抽象和理论提炼能力不无关系。  关键词:书法 审美 象形 气韵  中图分类号:J29
期刊
摘要:山东落子是由唐代莲花落发展而来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清中叶时流行于山东地区,有“南口”“北口”“东口”之分。山东落子的演出形式较为简单,无弦乐伴奏,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钹和竹板,半说半唱。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潮流下,山东落子这一传统曲艺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几近失传,如何对其加以保护与宣传值得我们深思。徐立平作为济南及附近地区山东落子的代表人物,为落子的传承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贡献。  关键词:山东
期刊
摘要:民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与民间习俗依附共生的。少数民族民歌常常是族群“原始共同面目”的代表。音乐是集民事、民意、民情、民风、民俗、民艺为一体的复杂现象,有着极为广泛的指喻和意义。①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族群历史文化的记忆。本文以平果嘹歌女性演唱研究为个案,坚持“文化多样性”的研究视角,从中反观当代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野,为民族音乐学的当代研究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摘要:本文对刘德海先生创作的《秦俑》琵琶作品进行分析与阐述,总结作品中独特的音乐构思创新和精湛的技法创新。从宏观上介绍刘德海的艺术阶段和作品中的艺术创新;叙述《秦俑》音乐创作创新和演奏技法创新;比较艺术构思与琵琶技法创新的价值、琵琶艺术发展的价值这几个部分进行说明与比较研究。  关键词:琵琶 《秦俑》 创作创新 技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