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田园到心灵田园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项目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大量阅读为特征,提倡反三归一、质从量出,强调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回归母语教育原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本刊从2019年3月起开设“语文主题学习”专题,以展示“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探索和成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渎写之间的有初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研究了“语文主题学习”研究项目倡导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整体教学,单元推进”“反三归一,质从量出”和“大量阅读”等理念后,笔者开始反思自己之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并努力从如何备课,如何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解构文本出发,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能力。
  —、通研教材,整体把握,明确草元训练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材文本、活动内容与阅读链接等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基础上,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共同链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和再开发的一种教学形式。“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单纯地对单元课文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也就是说,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隋,更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整合,从而让“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得以真正实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这个单元,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去审视,会发现本组文章集中描写了两方面内容:—是描写中外乡村的美丽景色,如《乡下人家》《牧场之国》《渔歌子》《乡村四月》;二是描写古今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如《四时田园杂兴》《麦哨》。之所以把这些文章编排在—起,从人文的角度看,无非是要提示我们教学时准确把握教材的内涵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感受充满诗隋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淳朴的乡村生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优美乡村田园的热爱之情。
  从语用的角度细读本组文章,会发现教材试图通过各个板块的整合提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的发现”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也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乡村景物,了解乡村生活,并学会表达对田园风光的向往与热爱。
  有了这样的全局意识,我们就站到了—定高度,对单元所展现出的知识、能力、方法体系做到了心中有数,也明确了本单元训练的重点。以“走进田园”这一单元为例,笔者确定的单元训练点有两个:——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朴实朴素的乡村生活;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质朴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分解目际,落实重点准点,提升语坳
  人教版教材的体例是统一的,基本上按照“导语、课例、语文园地”的顺序编排,既有精读课文,也有略读课文。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时,应将单元教学的听、说、读、写要素有机整合,使其相互促进,同时在单元学习结束时掌握单元训练的重点。每个板块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各自承重、相互联系的。教学中,从单元教学设计起,就应该全面、全程关注目标的一步步落实。依然以“走进田园”一组课文为例,我们来看—下其单元目标“学习在阅读中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质朴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如何在教学中实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单元课文《乡下人家》的教学片段:
  师:作者笔下的乡村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为什么?边读边找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组内朗读交流,智慧共享)
  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哪一个词语特别吸引你?为什么?
  生:探。
  师:写活了。有趣吗?你能不能试着学一学这些小竹笋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样子?
  (生模仿)
  师:多可爱的一群小竹笋啊,你探出头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师: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来,可爱的小竹笋们,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师生朗读)
  师:如果把“探”换成“钻”,小竹笋还会这样可爱吗?
  这个片段中,学生通过找出景物、描述感受、表演景物特点等环节,发现了作家写景的巧妙之处。
  经过单元课例的分解教学,—个笼统、模糊、庞大的单元教学目标首先被分解成了具体、可操作、实现度高的小目标;再通过“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多个板块的整合教学,让学生对景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在习作中,教师让学生有意识地选择喜欢的乡村景物并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文本细读,整台教学,从诗词田园到心灵田园
  以《渔歌子》—词为例。反复品味《渔歌子》—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诗人热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的确,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际白鹭、两岸桃红,色泽鲜明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此情此景,叫人怎能不爱?然而渔翁箬笠蓑衣,从容自适,又何尝不是—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呢?细读文本,你会由衷赞叹诗人的独具匠心——桃花、流水、白鹭这些景物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暗含了诗人的理想寄托,也反映了他高远、淡泊、悠然脱俗的情怀。
  虽然我们对文本有了以上共识,但是在教学设计的突破方向上仍有不少分歧。有的教师主张用“垂钓”一词串起教学,整合关于垂钓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诗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洒脱;有的教师主张用“归隐”的主题进行整合,链接一组关于归隐的诗词,让学生感受诗人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情怀。如果抛开单元整体教学,以孤立的单篇文章为教学起点,他们的建议也不无道理,但是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审视,我们还应该考虑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的位置以及它所承载的单元训练目标。在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下,考虑到教材承载的教学任务、编者的意图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决定用“田园”一词串起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田园之美,体会诗人流连田园、心向世外桃源之意。
  教學设计就像作家行文,既要有高远立意,又要摒弃艰涩,做到行云流水、质朴自然。在《渔歌子》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读出旋律美”“次赏画面美”‘体会意境美”“感受隋怀美”这几个环节。尤其是后两个环节,我们抓住“桃花流水”这一景物整合了“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春来遍是桃花冰,不辨仙源何处寻”“桃花流水在人间,武陵岂必皆神仙”等诗句,让学生发现“桃花流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同时链接张志和的生平资料、张松龄的《渔夫歌》以及《新唐书·志和传》中对词人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寄情山水、热爱田园的隋怀。如果说前两个勃学环节是从词中景物出发,欣赏美山、美水、美田、美园,学生感受到的是物贡意义上的田园,那么后两个教学环节则是从词的意象出发,走进词人内心,感受山水田园,寄放身心,学生感受到的是—处心灵田园。这样,《渔歌子》一课就带眷学生从诗词田园走向了心灵田园。
其他文献
摘要: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坛极具代表性的传奇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直至今天都具有广泛的影响。本文旨在结合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中处于乱世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将其彻头彻尾的悲剧意识与人性的复杂性揭示与还原。可以说,对盲目而残酷的人性以及悲绝苍凉的命运的关注,始终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 悲剧  张爱玲作为20世纪的传奇女作家,以其犀利的文字与冷峻的笔锋再现了当时那个新旧文化交
《秋天的怀念》选自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部分。在这篇课文中,凸显母爱和感知母爱是课文的基本思想。阅读这篇课文,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在感知和回味母爱。在把握文章基本思想的前提下,若想进一步挖掘课文中更深层次的内容,就需要在教学前做好准备,不能让学生泛泛阅读。要保证阅读的有效性,还需要讲究阅读策略。  一、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老师的主要责任是要教学生学。对
综合绘画 146cm×107cm 2021年  装置艺术打破了对材料的限制,生活中现成的物品都可以作為素材。通过艺术家的改造并放置在特定的地点来赋予这些现成物品新的含义的同时给人带来沉浸式观感和引人思考使其变为艺术。  该作品便是黄杰干预图像的一次尝试,通过水钻、项链、皮扣等材料重新建构一个活在当下的嘻哈人物,历史中神圣的形象在杀马特式的审美下形成一种新的视觉反差,重构了中国人关于“皇帝”这一符号
吉祥   W.ANGJIXIANG   筆名浩翔,号德盛堂主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在省部级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及新闻报道100余篇。   早年师从范家成先生习画。其葡萄画法深得中国新水墨神韵,造诣颇深,得到著名国画家苏葆桢之子、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姓的赞赏与悉心指导。著名画家胡真来先生入室弟子,享有巴蜀画坛“吉祥葡萄”
马光剑  先后就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解放军艺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国文联第四期全国文艺家高级研修班。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代表性军旅画家,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巴蜀画派第一批影响力代表人物。  曾担任中国检察官文联书画协会副会长,全国公安美协副主席,中华民族友好协会副会长兼艺术委员会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当代油画院院长,成都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摘要:《蛙》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亦实亦幻的人物塑造,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段,以及最后九幕带有强烈魔幻色彩的话剧,将那个充斥着荒诞癫狂现实的历史年代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世人的审视与反思。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人物刻画 叙事方法 荒诞夸张  一、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及其对莫言的影响  最初的魔幻现实主义出现在欧洲表现主义画作的相关研究中,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魔幻现实主义才在拉丁美洲被
“阅读策略就是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识活动计划。”[1]统编教材在中高年级共编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意在通过阅读策略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近一年来,阅读策略单元的实践研究成果丰富,但主要集中在教材解析和示范课例上,涉及评价的较少。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提问策略为例,论述学习性评价在该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宽泛的学习性评价是指,其设计与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
2021年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国际通识课程中动词的学习是语言交流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汉词汇在词义内涵上具有复杂的民族文化差异,探寻分析其文化差异,归纳解释造成其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国际通识课程中词汇教学应特别重视的。本文主要对汉英吃喝类动词的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吃喝动词 汉英对比 文化差异 形成原因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息息相关。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国际通识课程的教学与
摘要:比较研究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1-5)作业系统中设置的文言词语练习题侧重于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大幅度减少了“一词多义”辨析的练习量,部分古汉语基础知识以作业提示的方式散点分布于题干中,在体现古汉语特点的同时开始关注古今汉语的联系。本文由此就如何用好课标教材、有效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从文言词类学习取向、文言词语练习量、古汉语基础知识编排、文言文语言教学策略等展开思考并提出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