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领头雁”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份,在采访大连市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时,记者第一次踏上了普兰店市莲山街道榆树房村的土地,第一次见到了该村党总支书记孙秀华。那天,下着小雨,路上有些泥泞。面对一片开阔的田地,身穿劳动服、脚蹬水鞋的孙秀华畅谈着自己的构想,信心满满,意气风发。一晃几个月过去了,11月12日,当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这里已经发生了变化:开阔的田地已经变成了苗圃,桃树、樱桃树成行成列,几位村民正在忙活;曾经的土路,已经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
  随着采访的深入进行,记者发现,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这样的变化一直都在发生。孙秀华曾说过:“没有人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去做事的人。”榆树房村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后进村到幸福村的转变,正是因为有了她这位敢于做事的人,有了她这只——
  小时候,曾学过一篇简短优美的课文《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到了!”
  当时,课文背得滚熟,却并不知道,雁群要顺利到达温暖的南方,离不开一只领头雁:它不仅要明确前进的方向,更要具有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对于正在幸福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榆树房村而言,孙秀华就是这只“领头雁”。她的领头之路,是从修脚下的路开始的。
  自费修路赢民心
  说起榆树房村曾经的路况,那真是不堪回首。村民们曾编了这样一段顺口溜形容它:“土路到处是水坑,下雨坏天打滑刺溜,一不小心摔腚墩儿。”这样的路况,负面影响自然不小。村里产的农副产品下来了,客户一听说是榆树房村的,卖价比邻村便宜都不愿意进来买,让好东西变成了“烂瓜菜”。遇到有红白喜事,村民可犯愁了,因为车子只能停在村外头。这样一个村子,外村姑娘不愿意嫁进来,本村姑娘都着急远嫁高飞,出现了“街头溜达的是光棍,家里忙乎的是老妪”的尴尬局面。
  而对于糟糕的路况,孙秀华本人也曾深有体会。有一年夏天,她开车回村里,一不小心就窝到了水坑里。一加油门,泥水乱甩,车就是不动弹。最后,她只好找了几位村民帮忙推车。当时,孙秀华就下过决心:等有机会,一定要把村里的路好好修一修。
  这个机会,在2010年走到了她的面前。在这一年,孙秀华以另外一种方式与榆树房村再续前缘。由于村民们的极大信任,她成了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虽然由于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她也曾犹豫过,但她最终选择了迎接挑战。对于这个自己随父母下乡时待过十多年的村子,她是有着深深的感情的,她愿意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可带着新鲜劲儿在村委会坐了几天,孙秀华有些迷茫了:难道就这样无所事事地一坐一天?她问村妇女主任杨莲,杨莲说,上边没安排任务时,就这样待着,以前就是这样。以孙秀华的性格,她可不想像算盘珠那样,一拨拉一动弹。她忍不住到街道领导那里吐露了心声:“我把企业都扔下了,可不是要回来这么坐着。要总是这样没事干,我可受不了,谁爱干谁干吧!”面对心直口快的孙秀华,一位街道领导告诉她:“除了上级安排的任务,还有很多事可以干。你得走出去了解情况,总坐着哪行啊。”听了这话,孙秀华心头一亮: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啊,我得改改作风。回来后,她把宝马车往车库一锁,买了一辆摩托车,挨家挨户走访起来。一个月时间里,732户人家,80%以上她都走到了,也由此收集到了最集中的民意:村里的路太破了,要干事,就先修路吧。这个民意,加上当年车子窝在水坑的遭遇,让孙秀华下了决心:修!
  有道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孙秀华准备大展拳脚时,却发现村里的账面上除了70多万元外债外别无他有。修路可是没钱寸步难行的活,怎么办?孙秀华知道,修路寄托了村里几代人的梦想,是检验自己工作能力和诚意最好的试金石,要是就这么放弃了,自己在村民心里必然威信扫地。要真是这样,什么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什么建设新榆树房,都会是镜中花、水中月。她决定自掏腰包修路,但村里路很多,该先修哪一条?孙秀华最终决定先在村里中心路开工。她有自己的想法:这条路不仅是村里的中枢路,也是集贸市场所在地,如果能修好,会给村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便利。于是,孙秀华自掏腰包68万元,修出了榆树房村第一条水泥路。
  虽然很多村民都夸赞,说孙秀华个人掏钱给村里修路,是真心想为村民办事,但修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屯路原来有四五米宽,但有的村民自行开荒,让屯路只剩两米多宽。要修路,就要把已开荒的地推平,有的村民为了自己的小利益,拒绝工程队施工,还酸溜溜地说孙秀华:你这是给自己干形象工程。听了这话,孙秀华真是又生气又伤心,眼泪都掉了下来。但她修路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擦干眼泪后,她理直气壮地说:修这条路,最受益的是不是大家伙?再说,开荒的地本来就是你们占用集体的,为了修路,退出来有什么不可以?在场的其他村民听了,都纷纷表示赞同,那几个村民见了这阵势,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过了几天,孙秀华得到了挖车司机被打的消息。原来,村里有个有名的“刺头”,存心想挑战一下孙秀华,让她面上不好看。孙秀华问他为什么打人,“刺头”竟然说,没什么,就是不想修路。这个理由让孙秀华哭笑不得。一开始,她耐着性子和这个“刺头”说软话,讲道理,但对方越见她这样,越以为自己占了上风,更加浑不讲理。一气之下,孙秀华动了手。两人撕扯了一阵子,那“刺头”一是不占理,二是没想到一个女的这么生猛,就灰溜溜地跑了。从这以后,修路顺利地进行了下去。多数时候,孙秀华都会戴着头巾,穿着水鞋,在现场参与施工。有时候,眩晕症犯了,她就是坐着,也要坚持在场。靠在房头,靠在树上,因为太累,有时候坐一会儿她就睡着了。村民见了,眼圈泛红,没有一个人忍心去打扰她。而对她这样拼命的做法,村民蔡淑敏曾心疼地批评她:“你怎么这么彪(当地方言,傻的意思)啊?你真是我看到的最彪最彪的人了。”孙秀华却笑着回答她:“我就是彪了,你不也和我一样彪吗?咱彪得光荣,彪得伟大。”   这种“彪”劲儿,自是有收获的。在孙秀华把最落后的小梁屯路修好后,村民们特意给道路起了个意义深远的名字——“光明路”,意为孙秀华修路给他们送来了光明。在“光明路”正式通车那天,村民们兴高采烈,放了鞭炮,敲锣打鼓,扭着秧歌给孙秀华送来了锦旗。那一刻,孙秀华无比开心:还有什么比百姓的认可更珍贵的呢?
  后来,孙秀华发现了这种“彪”劲儿的更大收获:修好这条路,为自己赢得了民心。一位村民说:“一说修路,全村都支持得不得了,书记有一颗舍得的心,俺们也不能计较,让俺干啥就干啥。”
  于是,听说修路,70岁的村民邴圣宽将自家屋后40多棵树砍倒,分文补偿不要;村民徐君开着翻斗车赶回来帮忙,把一天1000元的收入抛在脑后;梁粉屯的村民,毅然砍倒了即将成熟的苞米,仅用4个小时就腾好了施工场地;村民王维斌等人自发参与施工,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6点,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与此相应的,3年时间里,“希望路”、“连心路”等12条路顺利修成,水泥路面基本通到了每一家的门口。榆树房村路况旧貌换新颜,而为了修路,孙秀华共垫付资金320万元。
  整肃纪律炼队伍
  “我在村里生活了快一辈子了,以前村干部见到老百姓都是绕着走,因为没帮村民办过什么事,觉得不好意思,而村民也不信村委会能帮大家干点什么事。”一位村民描述的情况,正是孙秀华上任之初面对的现实。
  好铁能打几个钉?孙秀华知道,要想让榆树房村改变面貌,在稳定中求发展,单靠自己一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把村里的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
  但改变谈何容易?一想到队伍涣散都数十年了,孙秀华自己也觉得打怵,但为了榆树房村美好的明天,再大的困难也得迎上去啊。为了统一思想,她连续召开了三次党员干部会。
  第一次,与会者迟到就算很给面子了,有的人根本就没来。好不容易开会了,那场面却够乱的,坐在台上,孙秀华真感觉脑子嗡嗡的:这哪里像是会场啊,那闹哄劲儿,真像是菜市场。自己在台上讲,下面的人不仅不听,还自己说自己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接听的人也无所顾忌,在会议室就大声打起电话;在座的人,好像屁股底下有针似的,这人刚坐下,那人又出去了,也没人打招呼。让孙秀华最感到无奈和好笑的是,她清楚地听到了打鼾声。这样的会议,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召集开会,有的人直接就说:一天到晚的,总开什么会啊?虽然会最终开成了,但是和第一次效果差不多。面对这有些糟糕的局面,孙秀华没有打退堂鼓。她骨子里就不是轻易服输的人。在第三次开会前,她把之前的开会场景过了好几遍,对每种情况都想了应对方法。都说事不过三,她这次是决心整肃纪律了。
  会议开始后,一个村民小组长和往常一样,在会场高声打起电话。孙秀华停止讲话,盯着他看,他根本没在意。孙秀华眉头一皱,“啪”地一拍桌子:“打电话你给我出去打!以后在会场不能打电话,我讲话是安排任务,你们不听,怎么落实?你们要是不换脑子,那我就换人。”别说,从此以后,会场像菜市场的年代,渐渐远去了。
  对于党员干部涣散的表现,孙秀华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村民小组长原来一年工资500元,后来涨到800元,现在调到了1200元。这些钱,赶礼都不够,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好保证。”工资不高的现状,还在榆树房村催生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村民小组长热衷于收红包。屯里哪家有红白喜事,村民小组长帮着张罗一下,写个字什么的,就能有一笔收入。虽然这事已存在多年,但孙秀华觉得这对干部形象有负面影响,便严令禁止。她规定:第一次发现违规警告,第二次要大会批评,第三次就要清理出干部队伍。为了取得实效,一听说哪个屯有红白喜事,孙秀华就赶紧偷偷安排眼线。下次开会的时候,如果这个屯没出现违规情况,就当场提出表扬。在座的村民小组长一听,这孙书记人在屋里,可是啥都知道啊,赶紧把收红包的念头彻底打消了。
  工资不高,还不让收红包,村民小组长不得撂挑子啊?孙秀华敢这么做,心里自有主张:“工资是上级规定的,这个谁也改变不了,但是,奖金是灵活的。如果干得好,奖金拿得多,一年也不少挣。”她对村民小组长们说:“你们好好干,我的工资就是你们的奖金。”为此,她设计了一套绩效奖励办法。规定是比较细的:屯里稳定工作做得怎么样,组织了多少次义工,文化活动开展得怎样,环境卫生怎样,自身服务口碑怎样,每一项都有奖金。奖金最多的是鼓励村民建蔬菜大棚和养鸡大棚,建成一个分别奖励300元和200元。这种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小梁屯的村民小组长梁秋,为了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总是在村民吃饭的时候上门,因为这个时候能保证有人在家。每回做完工作,他回家只能吃冷饭。为了搞好环境卫生工作,督促村民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发现有一户村民打扫卫生总不及时,他就主动去打扫,而且一天去三次。几天下来,那户村民脸上挂不住了:以后,我自己来吧。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回报也是丰厚的。年底算奖金,梁秋创了新纪录,一个人拿了5800元。这些钱,都是孙秀华用自己的工资支付的。多数时候,她都要从自己腰包里再掏一部分。即便这样,孙秀华也乐意:“每个屯都稳定发展,榆树房村才能稳定发展,这钱,掏得值。”
  物质奖励很重要,但精神动力也不容忽视。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上,孙秀华主要从激发责任感入手。“最好的工作安排,就是让每个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经营企业多年,孙秀华形成了这样的管理理念。她把这种理念应用到了党员队伍建设上。到榆树房村任职后,她打破传统模式,把全村党员按年龄、能力、专长等进行重新整合划分,成立了义工服务、文化建设、设施农业、畜牧发展、高效农业、商饮运输、环境建设、流动党员、幸福老年等9个特色党支部,同时精选36名同志设立了9个共产党员服务岗位,实行设岗定责。这种做法,调动起了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因为它“让党员的肩膀上扛上责任,而扛上责任之后,才会有更大的动力”。59岁的安福荣是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现在干劲儿可足了。她说:“按理说到了我这个年龄,应该享受晚年了,但是,有了特色党支部以后,我就觉得还能为村子做点事,就是到80岁,也应该做贡献。”当这种激情蔓延开来时,榆树房村党员的面貌和作用可想而知。杨莲神采飞扬地说:“在以前,很多人感觉党员和普通群众一样,甚至有的人说,党员还不如群众呢。现在,随便指出一名党员,都是立得住的。在这里,大家都感到是党领导一切,有干头,有奔头。”   文化建设改村貌
  “农村”、“晚上六点半以后”,如果给你提供这样两个关键词,你的脑海里是不是会浮现出一片漆黑、一片寂静的场景?在很多地方,这种反应没错。但有个地方,发生的一切让你只能认错。要是赶上夏天,你还会觉得自己大错特错。这个地方就是榆树房村。
  在盛夏,每当夜幕降临时,榆树房村各个屯便响起了欢快的乐曲声。村民们闻声而动,扶老携幼,手提小凳到屯里的中心文化广场看大嫂秧歌队演出。那些欢快的乐声,伴着观众的笑声,在小山村的夜空久久回荡。这种情形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王维斌说:“过去榆树房村死气沉沉,村民生活规律是两点一线,从家到田间,一天‘三个饱一个倒’,如今‘三个饱,跳起来、扭起来、唱起来、家庭妇女美起来’,这些都是文化活动带来的新变化,都是孙书记给俺们带来的。”
  说起来,这正是孙秀华为解决日常工作难题而想出的办法。在村里工作以后,孙秀华深深感觉到,农村工作本身十分琐碎复杂,许多道理村民不是不明白,但仍然需要到每家每户详细解释一番。比如修路需要砍树,虽然大伙知道这是好事,可是会有村民在意这些小利益。有没有一种好办法,能让村民的认识自然而然地提高上来呢?
  琢磨来琢磨去,这个不喜欢文体活动的人,竟然想到了成立秧歌队。在农村,扭秧歌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把政策等内容加进去,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接受教育,岂不是一举两得?想法虽好,但事情的进展很不顺利。
  原来,长年时间里,农村妇女只知道喂猪种地做饭,见个生人都害臊,一听说让参加秧歌队,头都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虽然“嗓子不好,唱歌走调,跳舞踩脚”的孙秀华身先士卒,还是没动员到几个人。“也许,该想办法让参加的人有一种身份感?”有了这种想法,她让大嫂队长(屯里负责妇女工作的女同志)发出通知:参加秧歌队的妇女可领取一双专用舞鞋,请大家赶快报名。别说,还真有些效果,但报名的人加在一起,一共五六个,还是造不出声势。
  “难道秧歌已经不受欢迎了?”这结果让孙秀华有些纳闷。但她还想再试试。她又让大嫂队长发出通知:在一周之内报名参加秧歌队的妇女可领取演出服一套。她还特意提了个要求:若是不能坚持参加活动,演出服将收回。其实在当时,孙秀华就知道这事没有可操作性:真的不来活动,也不能把衣服收回来啊,这要求主要是表达一种希望,就是要大家尽量坚持下去。
  一周以后,一看报名人数,孙秀华乐了:30多个,要是组织好了,够造声势了。一开始,没有人会扭,孙秀华就自己买碟学习,学会了再教大家。刚当众演出的时候,一有人看,有的妇女就迈不动步了。但看到孙秀华大大方方的样子,她们也渐渐放开了手脚。这一下,表演就有感染力了。音乐响起,舞步迈起,那种愉悦的感觉,每一个观看者都能感受得到。慢慢地,有的人跟着节拍跳起来,跳着跳着,就加入了进来。后来,全村成立了6支秧歌队,总人数超过了120人。
  可别小看了这秧歌队,它可像孙秀华当初构想的那样,成了宣传的利器。表演成熟后,附近的村里和莲山街道有什么大事小情,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远点的像普兰店市有什么活动,他们也积极响应。秧歌队走到哪儿,都记得把榆树房村宣传到哪儿,呼唤有识之士来榆树房村投资发展。
  同时,秧歌队还成了孙秀华的“工作助手”:有什么事情,需要村民们贯彻的,在秧歌队里一说,一下子就贯彻到底了;有什么需要大伙参与的事情,在秧歌队里一通知,到时候肯定一个都不缺;谁家有了困难、有了喜事儿,在秧歌队里一说,大家马上就开始行动了……
  借助秧歌队,孙秀华迈出了通过文化生活把闲散农民聚集起来的第一步。后来,孙秀华为提升文化活动质量,又从100多人的秧歌队中,挑选有文艺细胞、有演出专长的队员30人,成立了村“美美”小文化剧团,表演形式从单调的扭秧歌、跳健身舞,扩展到健美操、快板、相声、小品、独唱、合唱等,演出内容大多是本村发生的新变化、好人好事和普法宣传内容,为提升村民精神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村民梁永山和梁振山在修路时发扬风格,便被写入了快板中:“你看梁永山啊,还有梁振山,村里要修路啊,从他们地里穿。损失他不讲啊,为民来着想,这样的好村民啊,怎能不表扬?”
  如今到榆树房村的人,都会感叹村民的精神状态和几年前比大变样,是由内向外透着积极向上的气质。这种变化,和村民广泛参与文体活动、远离打牌赌博等行为不无关系,同时也受益于孙秀华打造的“全民创先争优活动”。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时,向来思维超前的孙秀华灵机一动:创先争优在党员中开展是应该的,但也可以在群众中开展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时候,大家都想当三好学生,这说明人心向上、向善,在群众中“创先争优”,就是要把向上、向善的力量发挥出来。于是,从2010年开始,榆树房村每年都对涌现出来的10个五好家庭、20个好媳妇好婆婆、10个致富能手、10个优秀村民和30个文化活动标兵进行隆重表彰,奖品都由孙秀华出钱购买。当获奖者站在领奖台上,佩戴大红花领取奖品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自豪,而台下很多人的心中,则涌动着一个念头:我要好好干,明年我也要站到领奖台上。在这种攀比着进步的氛围中,榆树房村的精神面貌怎会不焕然一新?
  有太多的事例,折射着榆树房村民精神境界的变化——
  村民刘秀艳说:“出去坐公交车,看见老人、小孩儿都得让座,要不然就觉得丢榆树房村人的脸。”
  榆西屯村民宋立财在马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1300多元钱。他毫不迟疑地上交给了孙秀华。他说:“这捡来的钱,在以前就买酒喝了,可现在,这样做可对不起孙书记和村里。”
  2011年,村民梁振文家失火,烧得片瓦不留。孙秀华得知情况后,通过村里大喇叭号召募捐,她广播完后就带着一万元钱赶到现场,发现已经排起了60多人的募捐队伍。一个6岁的小女孩,拿着买橡皮的两元钱来了;有个困难户,现卖了一只鸭子,带着全部50元钱来了;老党员邹智本80多岁了,还患有脑血栓,非要捐款,他儿子让他捐50元,他很生气,最后捐了100元。短短3天时间,捐款就超过了3万元,帮助梁振文一家渡过了难关。   更让人信服的,无疑是下面两个事例——
  2010年下半年,孙秀华组织成立大连市第一支农村义工队,当时就登记58人,现在人数已经超过200人,其中还有70多岁的老人。几年来,他们为新农村建设、困难户春种秋收、环境卫生整治等出工1.2万个。在普兰店市举办全民运动会时,孙秀华带领60多名义工连续服务3天,展现了新农村农民的崭新形象。
  在个人建立300万元慈善基金的同时,孙秀华号召家庭条件好的村民,在普兰店市慈善总会建立个人万元慈善基金。现在全村共建个人万元慈善基金23个,而在全大连,该基金的数目只有100多个。
  突破传统拓富路
  榆树房村曾是最传统的农村,世代都以种大田为生。3年前,每当在金秋时节走进榆树房村,就会发现,院子里、墙垛上,满是黄澄澄的玉米。粮食虽多,村民的钱却不够花,因为即使收成好、价格合理,一亩地最多也只能挣500元钱。而在榆树房村,人均只有三亩地。来到榆树房村后,有一点,孙秀华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不能让村里人光知道种玉米了:“仅种玉米,没有大前景。”可是,村民已经习惯了耕田种地,不想改变。
  孙秀华当时有一个想法,就是推广养鸡,却没有得到村民的响应:“我知道他们是怕。好多村民都对我说,一旦赔了怎么办?”面对村民的这种担心,孙秀华说了一句话:“风险我与你们同担,挣钱你们揣走,赔钱算我的。”
  村民梁家军在外打工时养过鸡,听了孙秀华的动员,便和其他五户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建了鸡棚。可就在节骨眼上,银行的贷款却批不下来。当时,鸡雏都订好了,马上要往家拿了,着急万分的梁家军只能找孙秀华求助。孙秀华说:“你们放心,明天我给你们拿钱。”当天,她就想办法筹钱,第二天,真的拿出20万元,给陷入困境的每个鸡棚资助了2万元。如今,养鸡户一年收入10万元左右,比种玉米强几十倍,已经迈出了致富的步子。一个顺口溜流传开来:“山外建起养鸡场,轻轻松松把鸡养,一年挣上十几万,给个干部都不换。”
  但孙秀华绝不满足于少数人富起来。怎么能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带着这个问题,孙秀华进行了深入思考。榆树房村不靠山,不靠水,这样的地方,高科技企业不可能来,污染企业咱也不让进,要想让村子富起来,只能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大做土地文章,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让孙秀华感到意外的是,虽然大部分村民都觉得发展现代农业好,但都不敢干。一问才知道,一是没有启动资金,二是不愿承担风险。怎么办?孙秀华只能采取承租方式,把350亩流转土地以返包倒租的形式交给一家种植樱桃的大户示范,失地村民除了每年领取流转费用外,还可以到樱桃园打工。这个做法,让很多村民受益。村民李淑梅的丈夫得了尿毒症不能干活,她一边照料丈夫一边种点地,勉强维持生计。孙秀华得知情况后,把李淑梅安排到大樱桃园干活,每月能有2000元工资收入,让她家拮据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杨莲则高兴地说,自己家里以前也是种大田的,日子过得挺紧巴。村里建樱桃园,她流转了4亩地,一亩地一年给800元,比种地挣的多。不仅如此,她还能利用农闲去樱桃园干活,一天能收入100元。现在,她家收入比以前高出了许多。而据村民赵英华介绍,这个樱桃园共解决了五六十户村民的就业问题。
  很多人都看得很清楚,搞现代农业能让村民受益。但是,2011年冬到2012年春,在进行第二轮发展设施农业时,竟还有个别村民不同意丈量人员进地测量。孙秀华当场召开村民大会,问闹事村民为什么不让调地。原来,以前村里稍微有些能耐的人就能多占集体土地,怕调地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弄清问题后,孙秀华义正词严地说:“你们多占集体土地,怕损失利益,其实这利益不是你们的,是集体的。多占的部分必须如数交出,我不信邪还能压正!”就这样,调地工作顺利进行了下去。
  如今,孙秀华把调好的1950亩土地集中连片,规划为设施农业高效园区用地,其中有大棚小区420亩、畜禽养殖小区80亩、科学示范田300亩、生态苗圃800亩。到目前,已建起温室大棚30座,肉鸡大棚18座已投入生产,350亩大樱桃园区全部建成,栽上了苗木,长势很好。全村百余名青壮劳力正逐渐由种地向进大棚、进樱桃园、进苗圃做工转移,农民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可以想见,他们的腰包将会更鼓,他们的生活将会更好。
  在采访的最后,孙秀华高兴地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消息:延吉商会来了好几次了,要在榆树房村建立辽南地区最大的红豆杉基地和红松林景区,已经交了10万元定金。要是这个项目建成了,榆树房村就能发展旅游产业了,到时候,一定要把“榆树房”打造成品牌。
  听后,记者不由感叹:有这样一只时刻想着干事的“领头雁”在,榆树房村的村民们,真是幸福无限啊!
其他文献
午睡超半小时血糖升高  适度午睡是保持精力的好方法,但如果睡得时间太久,可能会适得其反。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了中国的一项研究称,每天午睡超过半小时的中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升高。  该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完成。他们对27009名45岁以上的男女进行调查,其中70%的人有午睡习惯。志愿者接受体检、面对面的访谈,并借助实验室测试来检测血糖水平。依据午睡时间长短,志愿者被分为没有午睡、少于
期刊
“鸡蛋哥”名叫李轩,今年23岁,武汉人,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他放弃了月薪6000元的工作,在网络和微博上卖起了土鸡蛋。  2000元“创业资金”起家  “我喜欢玩微博,在微博上看见有人卖水果、卖鸡蛋饼搞得挺火,于是自己也想尝试一下通过微博创业。”李轩说,总听见妈妈在家里抱怨,超市里买不到小时候那种正宗的土鸡蛋,他在考察了武汉几家大型超市售卖的鸡蛋品种后,自己萌发了当一名“鸡
期刊
2019年6月15日,由甘孜州委宣传部、甘孜州文联主办、《贡嘎山》杂志承办的《贡嘎山》期刊交流暨2019年藏、汉文作家培训会在康定举行,来自北京、甘肃、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的嘉宾及甘孜州各县的作者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规模宏大,效果极佳。  作为一名《貢嘎山》杂志的年轻编辑,看着杂志从半年刊、季刊,到藏、汉文全彩印的双月刊,看着从创刊到现在几十本厚厚的合订本依次罗列在办公室书架上,看着今年第
期刊
复员军人都得服预备役吗  请问是不是每个参军复员后的军人都得服预备役?  【阜新市】 吴兴林  《兵役法》第三章“士兵的现役和预备役”有如下规定:  第十八条 现役士兵包括义务兵役制士兵和志愿兵役制士兵。义务兵役制士兵称“义务兵”,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  第十九条 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  第二十条 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经团级以上单位批准,可以改为士官。根据军队需要
期刊
涉案单位党组织党费账户能否冻结  请问法院在处理一些经济案件进行强制执行时,能否将涉案单位党组织的党费账户予以冻结?  【铁岭市】 贾泉  党费是党员个人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党费由党委组织部门代党委统一管理,单立账户,专款专用,不属于党组织所在单位的责任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强制执行中不应将企业党组织的党费作为企业财产予以冻结或划拨的通知》(法【2005】209号
期刊
我的家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雅砻江边。在海拔1800米的峡谷内,人们依江而居,依山而栖,世代沿着雅砻江边迁徙,繁衍,生生不息。这里空气湿润,四季如春。一年两季农作物在田地里自由生长,又惬意地成熟。冬大麦在三月的田间地头密集而整齐,挺着沉甸甸的胸口,金黄修长的麦芒昭示着丰收的喜悦。趁着还没降下绵绵春雨,父母就下地收割回来,晾晒,归仓。十月的玉米,圆润饱满,从秸秆上掰下,一背篼一背篼地背回,撕开外壳,
期刊
在亚东的歌声中我臆想着德格超尘拔俗的模样,那片远山之外的圣洁宝地,以它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撩动着整片川西高原蓬勃有力的心房。我喜欢一切与历史有关的东西,这种对时间价值的信仰似乎与生俱来。德格在时间酿造下是愈久弥香的,岁月在它肌肤的纹理间肆意游走,巧妙地淡去了它浓妆艳抹,矫揉造作的姿态,这里的一尘一土都汲取了饱满的文化精髓,在每一个阳光普照的晨曦中,在光与影的交横绸缪下呈现着一个真切朴
期刊
春天的气息节奏稍显缓慢,但微风轻抚肌肤时不再那么刺骨,天边的云朵似奔腾的骏马又似含羞的少女,日出的光芒似有似无,清晨远处的日照金山壮观震撼,它是住久了的人看不厌的风景。新春也是新一年的春季,远方的油菜花灿烂如锦,近处的雪山依旧傲慢挺立,我还是在原地康定,静待新春。  在康定四季带风,就像扎木聂需要舞姿点缀,生活需要线条勾勒,带风的季节也会飘下皑皑白雪。它飘落在细长轻翘的睫毛间,飘落在炙热的身躯里。
期刊
前几天去一个亲戚家,院角拴着一只小小的花猫。  应该是才断奶没多久,而母亲不在身边。它蜷缩在牛奶盒里,小小的身子瑟瑟发抖。同行的小孩见了这个活玩具,兴奋地冲过去戏弄它。见有人来,小猫抬起脑袋尽力地弓起脊背,露出还不是很尖利的爪子和小獠牙,喉咙里发出低沉但没法凶狠的声音,像是在示威,但我又能感到它的害怕,也许在它看来,人是很残忍可怕的生物吧。  我也有过猫的。  小学时,学校门口总有一个老头,在一辆
期刊
四月,在炉关,樱花开了。  杜鹃怒放山巅、野花摇曳草原、暖风渐宽衣衫的初夏之际,经过多场雪雨交加地洗礼,康定的樱花渐次姗姗绽放,粉红锦绣,漫天飞舞。仿佛一夜之间,樱花就从东关、北门,到溜溜城中的大街小巷,闻风起舞。灿如云霞的樱花,让被誉为“情歌故里”的小城更加浪漫,充满了馨香,让人陶醉。  的确是啊!康定毕竟海拔2600来米,在这个小城里,能有如此花团锦簇的景象是多么的不易,而且据说这些樱花是从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