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课堂数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w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联系旧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识字一》吗?(看课件齐读《识字一》。)这些美丽的画面让人陶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秋天的课文。(写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粗知文意
  
  师:请大家放声读课文,碰到生字、生词和长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生自读。)
  师:不看课文读生字,能读好吗?
  师以卡片形式出示生字,提醒学生读好轻声、翘舌、前后鼻音的字词。(生齐读。)
  师:(课件示“扇”字)这是个多音字,一个读音是“shān”,另一个读音是“shàn”。它可以组成很多词语,谁来读一读?(生读,教师纠正读音。)
  师:请你仔细想想“扇”字在表示动作时怎么读,表示事物名称时又怎么读。
  生:我发现“扇”字在表示动作时读“shān”,在表示事物名称时读“shàn”。
  师:大家同意吗?(生齐读词语。)
  师:大家的生字学得不错,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课文。
  【评析: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这个资源,抓好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通过“扇”字的认读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
  师: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都告诉了我们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快找一找,用横线画下来。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画,生齐读找出的相应句子。
  师: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接读游戏,注意听老师问的是什么,然后你们用课文里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
  师指图问:秋天的雨是什么?
  生: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师:秋天的雨有什么?
  生: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秋天的雨藏着什么?
  生: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师:秋天的雨吹响了什么?
  生: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师:秋天的雨带给大地和小朋友的是什么?
  生: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小结:读了这些句子后,我们基本可以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
  【评析:本课每段都写了秋天某个方面的特点,将其连缀起来就是全文的大意,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渗透。】
  师:读了课文,谁有什么不懂的要提问吗?
  生1: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生2:为什么说“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师:同学们有问题,说明大家用心思考,发现疑难了。老师建议你们带着问题去学课文,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或者从同学那里得到启发,可以吗?
  【评析:鼓励质疑,边读边思的学习品质必须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才有可能发展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三、学习第1自然段。感知秋雨的特点
  
  师: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大家齐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同桌讨论。)
  师:秋天的雨是怎样的?
  生:秋天的雨是清凉的。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秋雨的清凉。(生读。)
  师:秋天的雨还是怎样的?
  生:秋天的雨是轻柔的。
  师: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它的轻柔吗?(生读。)
  师:大家想一想,夏天的雨是怎样的?
  生1:夏天的雨很大、很急。
  生2:夏天的雨下的时间不长。
  师:是啊,夏天天气炎热,阵雨又急又猛,而秋雨却是清凉且温柔的。自己练一练。看看怎么读好课文里的句子。(学生自由练读,一生读。)
  师:(范读)“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谁也想读一读?(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让人感觉到了秋雨的清凉和温柔。还有谁想读?(一生读。)
  师:他还注意到“轻轻地,轻轻地”,秋雨静悄悄地来,“趁你没留意”,就把秋天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秋雨过后,天气让人很舒服的感觉。(生齐读。)
  师小结:真是一场令人舒服,清凉、温柔的雨,这场雨把秋天带到我们身边,多有趣!所以作者把秋天的雨比喻成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评析:通过对比秋雨和夏雨的不同。重点指导学生读出秋雨的“清凉和温柔”,在反复诵读中,秋雨的特点深入学生内心。】
  
  四、学习第2自然段品悟语言之美
  
  师:自己读一读,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自读,四人小组交流。)
  生:我喜欢“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我好像看到有一把很大很大的扇子,扇啊扇啊,把夏天的炎热赶跑了。
  师:这个句子把什么比喻成了一把把小扇子?
  生:银杏树的叶子。
  生:我喜欢“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好像看到红红的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一片又一片,像在跳舞。
  师:(范读)这一枚枚邮票轻轻地“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谁也喜欢这一句来读一读?(一生读。)
  师:她的朗读好像让我们看到枫叶可爱的颜色和飘摇的样子,我们也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老师喜欢“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一句。还有谁喜欢?能来说一说你的想象吗?
  生1:我好像看到橙红色的橘子、柿子对人们说:“快来摘我呀,快来摘我呀!”
  生2:我觉得橘予、柿子像吵架的同学,争着要人们去摘。
  师:你联系了自己的生活。我们边读边想象橘子、柿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景。(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进行赛读。)
  师:第2自然段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许多词语准确写出了秋天的五彩缤纷,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再去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比赛读,还可以上来和老师一起读。(生自由练习。)
  师:谁想来展示自己的朗读?(一女生读,请学生评价。)
  生:她的“飘哇飘哇”读得很轻,好像树叶轻轻飘落,我觉得很美。
  师:我也听出来了,这位同学眼中有物,心中有情,读出了秋天的美和对秋天的喜爱。我们也来读一读,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呢。(生齐读第2自然段。)
  【评析:“读一想象—说”,教师与学生一起细细品读文中语句,领悟作者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多样灵活的袁这方式。“带着想象,眼前有景,心中有情”,侧重方法指导;自由读、范读、赛读等方式贯穿融合于品赏过程。学生大量接触课文中极有表现力的语言及形式,语感培养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落实,思维与情感同步发展。】
  师:课文中写秋雨带来了哪些五彩缤纷的颜色?(看课件引读写颜色的词语)这就是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秋天。秋天里还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呢?请你用“(什么颜色)的(什么)”来说一说。
  生1:金黄的香蕉。   生2:红红的苹果。
  师:看,课文里的学习小伙伴说他联系课文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你们也读懂了吗?快跟同桌说一说。
  【评析:围绕“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出入文内文外,联系课文与自身生活,把理解词语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喜悦感。】
  师:同学们能联系课文里的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秋天的雨把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给了世界,真像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课件示第2自然段,第l句变色。)
  师:请你快快默读这一句和下面的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1句是总的写,后面的句子写了各种颜色。
  师:大家很会思考,第l句告诉我们秋天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后面的几个句子围绕第1句来写,写出了秋天大自然色彩的美。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这种写法。(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小结(指板书):一场清凉、温柔的雨,把秋天带来了。秋雨过后,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庄稼、果实成熟了,各色的菊花在盛开,秋天使大自然变得五彩缤纷。
  【评析: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构段的特点,初步体会总写与分述部分的联系,渗透自然段训练的知识,突出重点与难点。教师的小结意在点明第2自然段的文路是根据气候的变化来进行的。两处教学体现了“语文意识”。】
  
  五、思考疑问,了解学习收获
  
  师:同学们,刚开始你们有疑问的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是不是已经解决了?
  生1:我知道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了,秋天的雨下过后,秋天就来了,好像用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生2:“频频点头”就是不停地点头。
  师:看来带着问题去读书、讨论。都会有收获的。
  【评析:呼应开头,使学生质疑问难的成果得以交流,进一步树立他们敢于质疑的自信心。】
  
  六、学习运用,写法实践
  
  师:我们来欣赏一组秋天的图片。看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色彩。(播放课件,欣赏秋天的花、果、树林、蓝天。)
  师拿出写话卡,生齐读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围绕着这句话,写一写秋天是怎样的。请你学习课文的写法,可以用上打比方或把事物当成人来写的方法,可以用上课文里的一些词语;可以写图上的,也可以写你脑海中秋天的美景。(生练笔并汇报。)
  生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金黄色给了向日葵,向日葵绽放出灿烂的笑脸。
  生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红红的苹果和黄澄澄的梨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师:不错,用上了课文里的词句。我们来做一个“组段游戏”,老师来说第一句,你们接着说自己写秋天的句子,这样组成一段话。
  【评析:前面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秋天景物色彩的美,感悟到语言表达的多种多样,积累了词语,为构段练笔储备了语言材料。学生看图,迁移方法,完成半命题练笔,抒发情感,这是语言训练由积累到运用,由仿到创,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七、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清凉温柔、清新可爱的秋雨。同学们积极思考,还学习用课文的写法来描写秋天的美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作者笔下那别有趣味的秋天。
  
  (责编 郝 勋)
其他文献
教课文,要牢牢抓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主心骨。培养语文能力,涉及到培养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领悟表达方法的能力、阅读不同文体的能力、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诸多方面。任何一篇课文,都隐含着培养这些能力的要素,但是教学时不可面面俱到,而要根据年段目标、教材编写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一个重点目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
期刊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在杭州上的一节情趣盎然的识字课,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与其说在学习识字,不如说他们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步入了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这里,移步异景,妙趣横生,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令孩子们兴味倍增。此时,一个个汉字,在学生的眼里全然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使他们乐此不疲,并在浑然不知中,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一、兴趣,从问题开
期刊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19页(苏教版)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中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通过“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对折的过程中,“折”出三角形。第二个例题引导学生按要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在拼出的图形中揭示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突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
期刊
文道结合是李肖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年来一直追寻的目标。在反复的“实践一反思一实践”的过程中,李肖莉通过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导“情”、于想象中悟“情”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了文道自然交融的教学风格,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李肖莉强调朗读。在她的课堂上,朗读的形式多样,有老师范读、学生集体读、小组读和个人读;有高声读、轻声读和默读,还有对话形式的角色读。正是通过多种形
期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充满收获和希望的季节。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向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大力实施“科教兴桂”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发展新机制。全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期刊
踏上特岗路两年来,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懵懂大学生到一个崭露头角的特岗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慢慢磨练、慢慢摸索、慢慢成熟的过程。而我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前行。  记得刚到茂化小学时,由于能力不够、经验不足,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日常教学,我都遇到过一些.棘手的问题。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怎么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光。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
期刊
本刊讯“西部大开发10年,广西教育得到长足发展。”8月7日下午,在南宁召开的广西教育工作汇报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对我区教育事业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巩固提高达到新水平;高中阶段教育呈现协调发展新态势;高等教育表现出近年来不多见的发展新局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族教育在大
期刊
(此课例由刘颖老师执教,陈丽老师指导、评析,2008年11月参加第十届“联想杯”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现场课比赛一等奖,录像课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获三等奖,2008年5月参加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课题贵阳白云区区域性研究活动公开课获特别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2 有感情地朗读
期刊
华衡小学是一所具有千人以上规模的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铁路各站段职工家庭,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乡镇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学习自觉性欠缺,自由度较大。  调查表明:棋类活动可以使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教育更加艺术化、形象化和多样化,有利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能深入开发未成年人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推动素质教
期刊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这是20lO年上海高考作文题,让学生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分析课文字词句篇面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