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大格局中,协商民主具有独特的地位与功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制度安排。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大格局和总任务下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的政治参与、决策修补、多元共治、民主监督等重要功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和工作定位,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中的特殊作用,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各级政协组织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协商民主;重要地位;独特功能;人民政协
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到突出位置,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个鲜明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① 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性质、方向和关键环节,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推进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的根本遵循。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它着重从三个维度深刻揭示了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发展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本目的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以选举民主为核心内容和根本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以协商民主为核心内容和根本形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两种根本制度安排。选举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制度形式。但是,选举民主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存在着某些自身难以弥补的缺陷。这是由于,从一定意义上说,选举民主是一个“你上我下”、“你输我赢”的对决过程,失利者一方尽管是少数,但因其民主诉求得不到实现而有可能引起不满乃至对抗,而获胜的多数也很容易滋生“胜者为王”的心态,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协商民主以尊重多数、照顾少数和求同存异为原则,不仅注重民主的结果而且注重民主的过程,既强调决策前也注重执行中各种利益的博弈和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智慧,形成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深刻指出:“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社會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和集中的统一;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② 从党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广泛性经常性参与国家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设来说,协商民主尤其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功能和意义。正是从这个本质意义上,习近平把民主商量界定为“人民民主的真谛”,把协商民主界定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路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来自于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群众路线,既是党的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是党以坚强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攻坚克难、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传家宝”。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无论是在依靠主体上还是在价值指向上,都是完全一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样一种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民主协商、凝聚共识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批评和监督,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有效克服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倾轧的弊端;可以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为了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利益而固执己见甚至排除异己的弊端;可以广泛形成发现和改正失误和错误的机制,有效克服决策中情况不明和自以为是的弊端;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有效克服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中无话语权和难以实际参与的弊端;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各项政策和工作共识度不高因而难以落实的弊端。总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本质内涵上高度契合,在具体过程中有机融合,协商民主使党的群众路线实施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成效,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也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
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制度安排。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主体。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国家的强盛不仅在于国家机构自身的力量,而且在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坚实支持。只有不断增强社会成员对国家发展目标和运行机制的认同,同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大众诉求适时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及其具体方针政策,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社会资源,凝聚成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巨大正能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动员和凝聚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突出体现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上。协商即商量。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某个地域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域的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和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相应基层范围的群众中广泛商量。总之,“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样做起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③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赋予了新内涵,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内涵,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④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大格局”,是统领新時代政治改革和政治建设各项工作的“总任务”。在这样一种“大格局”和“总任务”下,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发展民主政治的新功能,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
第一,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政治生活需要,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的政治参与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随着我国总体小康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⑤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这些新需要归结到一点,就是对美好政治生活的需要。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民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既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时代呈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体现。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突出体现为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希望有更多机会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在政治参与中更广泛更真实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现代民主理论及实践开辟了两种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基本形式:一是竞争式民主亦即选举民主;二是参与式民主亦即协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来说,选举民主是十分重要的,是一种最基本的国家治理方式。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诉求大量地体现在日常的广泛的社会生活中,竞争式民主亦即选举民主不是万能的,“票决”不可能完全解决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大量的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公民来说,假如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即进入“休眠”状态,人民代表只有在集中开会时行使表决权、会议结束后即处于被闲置状态,这样的民主显然是形式主义的,解决不了国家治理中大量的日常性事务。因此,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选举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广泛的民主参与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本身就是政治参与,民主协商的过程就是吸引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过程。通过经常性、制度化的协商,建构起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知情明政机制和参政议政平台,将使人民群众有机会经常性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来。正是从这样一种政治运行逻辑来说,协商民主蕴含着丰富的广泛性、常态化的大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功能。
第二,适应新时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的决策修补功能。
现代国家治理,从决定意义上说就是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正确实施。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基本方面。治理体系主要是指制度架构和体制机制,治理能力则主要是指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在我国现行国家治理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某些领域、某些层面,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尤为迫切和重要。习近平深刻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⑥ 能否密切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和适时调整重大决策及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正确执行的能力从哪里来?只能来自于虚心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广听民意、广集民智、广开言路、广谋良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在提升决策能力、促进科学决策方面彰显了不可或缺的国家治理功能。协商民主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在决策形成之前和决策实施过程之中开展广泛协商,把民主协商贯穿于、渗透于决策制定和决策实施全过程,努力形成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弥补决策疏漏的民主共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民主协商的过程也就是决策修补的过程,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决策问题上的突出优势和特有功能。
第三,适应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的多元共治功能。
传统治理与现代治理的本质区别在于是“统治”还是“共治”、是“一元”还是“多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进入“多元共治”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⑦ 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成员政治价值诉求和政治参与行为愈益呈现多元化态势,对国家发展和社会事务,人们会作出多样性的价值评判,也希望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以期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民主企望和民主权利。这样一种多元政治价值诉求和政治参与行为,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宝贵资源,是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多元共治功能的内在动因。在各类民主协商平台上,各种意见、建议、愿望、诉求得以充分、合理地表达,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趋于“软化”,权力的运作需要经过充分协商、多元共议的过程才能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通过这样一种民主协商的过程,“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
第四,适应新时代对公共权力监督全覆盖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的政治监督功能。 反对和根治权力腐败的利器是民主监督。完善民主监督体系,履行民主监督责任,是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政治架构中,民主监督的本质是政治监督、核心是权力监督。协商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实践活动,本身就包含着监督,协商也是一种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民主参与的过程性,通过全过程的民主协商,确保重大决策不发生偏漏,更好地顺乎民意、合乎实际,这样一种民主参与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一种权力监督的过程。其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民主参与的直接性,通过面对面的民主协商,使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直接倾听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无疑这既是对民意民智的最好反映,又是对政治权力的最好監督,可以有力督促党政机关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及时防止脱离人民群众现象的发生。再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民主参与的平等性,通过平等参与和平等对话,使公共权力自觉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无疑可以有效地消除公共权力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某些隔阂,极大地增进政治发展共识,找到有利于协同治理和合作治理的最大公约数。总之,无论是从协商民主的性质来说还是从协商民主的过程来说,以公共权力运行为主要监督对象、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协商民主,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政治监督。
三、人民政协在推进新时代协商民主中的特殊作用
在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人民政协主导的政协协商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独特的民主政治建设功能与效应。充分认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性质与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各级政协组织的核心任务。
第一,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来说,它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实践规律,对人民政协的性质进行了新视角、多维度的定位:(1)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2)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最大公约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3)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4)人民政协是开展民主监督的组织机构,是增强国家监督合力的重要环节。(5)人民政协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五个层面的性质定位,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协商民主。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意味着从根本性质来说,人民政协就是协商民主的专门组织载体和基本制度安排;从根本任务来说,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否把协商民主作为自己的本质功能和核心任务,能否在发展和推进协商民主上有大的思路和新的成效,是对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与工作的最根本检验。各级政协组织都应当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和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把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和根本职责,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政协协商创造协商民主氛围,促进和带动其他方面的协商,通过协商民主不断完善和发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第二,从人民政协的职能定位来说,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
习近平明确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责全过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⑧ 这一重要论述,主题鲜明,指向明确,深刻指明了政协组织如何以推进协商民主为主线履行基本职能。首先,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质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真正实现,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政治和国家及社会治理提供广阔渠道和制度平台。只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这一本质要求,立足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才能更本质地履行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职能,才能切实发挥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促进民主政治的重要作用。其次,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政治功能就是通过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和各界代表人士的民主协商,加强对公共权力运行状况的监督。只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这一本质要求,立足“重点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⑨ 履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才能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在加强权力监督、促进政治清明中的应有作用。再次,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协商民主的本意就是参政议政理政、凝聚政治共识、促进政治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承担着整合和吸纳各方政治资源共同治国理政、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政治功能。只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这一本质要求,以共同参与国家和社会现代化治理为指向,不断开辟参政议政渠道,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水平,不断增强参政议政实效,才能有效履行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为党和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的重要作用。
第三,从人民政协的工作定位来说,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通过协商民主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和中心任务,习近平对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论述:(1)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任务,引导所联系成员和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正能量。(2)着力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3)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把人民政协建成服务党和国家发展的“大智库”。(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聚焦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协商,更好促进和保证人民共建共治共享。(5)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搭建协商平台、丰富协商形式、创造民主氛围,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成人民政协在新时代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切实改进人民政协民主协商工作,在健全协商制度、完善协商机制、提升协商质量、扩大协商效果上下功夫、出实效。习近平在许多重要场合对改进和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第一,发挥积极性,主动协商,把协商民主作为履职尽责的根本方式和主要手段。第二,围绕重大问题,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找准协商民主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第三,增加协商密度,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使协商民主全方位地覆盖政协工作一切方面。第四,提高协商成效,真协商、会协商,协商于决策制定之前和决策执行之中,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第五,完善协商制度,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第六,创造协商民主氛围,使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真正成为一种工作习惯、一种良好制度,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的独特优势。
注释:
①④⑤⑦⑨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8、36、11、49、38页。
②③⑧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
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28页。
关键词:协商民主;重要地位;独特功能;人民政协
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到突出位置,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个鲜明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① 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性质、方向和关键环节,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推进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的根本遵循。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它着重从三个维度深刻揭示了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发展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本目的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以选举民主为核心内容和根本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以协商民主为核心内容和根本形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两种根本制度安排。选举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制度形式。但是,选举民主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存在着某些自身难以弥补的缺陷。这是由于,从一定意义上说,选举民主是一个“你上我下”、“你输我赢”的对决过程,失利者一方尽管是少数,但因其民主诉求得不到实现而有可能引起不满乃至对抗,而获胜的多数也很容易滋生“胜者为王”的心态,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协商民主以尊重多数、照顾少数和求同存异为原则,不仅注重民主的结果而且注重民主的过程,既强调决策前也注重执行中各种利益的博弈和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智慧,形成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深刻指出:“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社會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和集中的统一;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② 从党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广泛性经常性参与国家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设来说,协商民主尤其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功能和意义。正是从这个本质意义上,习近平把民主商量界定为“人民民主的真谛”,把协商民主界定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路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来自于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群众路线,既是党的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是党以坚强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攻坚克难、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传家宝”。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无论是在依靠主体上还是在价值指向上,都是完全一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样一种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民主协商、凝聚共识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批评和监督,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有效克服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倾轧的弊端;可以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有效克服不同政治力量为了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利益而固执己见甚至排除异己的弊端;可以广泛形成发现和改正失误和错误的机制,有效克服决策中情况不明和自以为是的弊端;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有效克服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中无话语权和难以实际参与的弊端;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各项政策和工作共识度不高因而难以落实的弊端。总之,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本质内涵上高度契合,在具体过程中有机融合,协商民主使党的群众路线实施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成效,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也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
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制度安排。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主体。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国家的强盛不仅在于国家机构自身的力量,而且在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坚实支持。只有不断增强社会成员对国家发展目标和运行机制的认同,同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大众诉求适时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及其具体方针政策,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社会资源,凝聚成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巨大正能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动员和凝聚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突出体现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上。协商即商量。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某个地域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域的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和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相应基层范围的群众中广泛商量。总之,“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样做起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③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赋予了新内涵,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内涵,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④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大格局”,是统领新時代政治改革和政治建设各项工作的“总任务”。在这样一种“大格局”和“总任务”下,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发展民主政治的新功能,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
第一,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政治生活需要,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的政治参与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随着我国总体小康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⑤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这些新需要归结到一点,就是对美好政治生活的需要。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人民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的不断增长,既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时代呈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体现。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突出体现为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希望有更多机会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在政治参与中更广泛更真实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现代民主理论及实践开辟了两种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基本形式:一是竞争式民主亦即选举民主;二是参与式民主亦即协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来说,选举民主是十分重要的,是一种最基本的国家治理方式。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诉求大量地体现在日常的广泛的社会生活中,竞争式民主亦即选举民主不是万能的,“票决”不可能完全解决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大量的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公民来说,假如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即进入“休眠”状态,人民代表只有在集中开会时行使表决权、会议结束后即处于被闲置状态,这样的民主显然是形式主义的,解决不了国家治理中大量的日常性事务。因此,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完整的选举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广泛的民主参与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本身就是政治参与,民主协商的过程就是吸引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过程。通过经常性、制度化的协商,建构起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知情明政机制和参政议政平台,将使人民群众有机会经常性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来。正是从这样一种政治运行逻辑来说,协商民主蕴含着丰富的广泛性、常态化的大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功能。
第二,适应新时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的决策修补功能。
现代国家治理,从决定意义上说就是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正确实施。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基本方面。治理体系主要是指制度架构和体制机制,治理能力则主要是指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在我国现行国家治理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某些领域、某些层面,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尤为迫切和重要。习近平深刻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⑥ 能否密切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科学制定和适时调整重大决策及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正确执行的能力从哪里来?只能来自于虚心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实践学习,广听民意、广集民智、广开言路、广谋良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在提升决策能力、促进科学决策方面彰显了不可或缺的国家治理功能。协商民主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在决策形成之前和决策实施过程之中开展广泛协商,把民主协商贯穿于、渗透于决策制定和决策实施全过程,努力形成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弥补决策疏漏的民主共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民主协商的过程也就是决策修补的过程,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决策问题上的突出优势和特有功能。
第三,适应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的多元共治功能。
传统治理与现代治理的本质区别在于是“统治”还是“共治”、是“一元”还是“多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进入“多元共治”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⑦ 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成员政治价值诉求和政治参与行为愈益呈现多元化态势,对国家发展和社会事务,人们会作出多样性的价值评判,也希望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以期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民主企望和民主权利。这样一种多元政治价值诉求和政治参与行为,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宝贵资源,是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多元共治功能的内在动因。在各类民主协商平台上,各种意见、建议、愿望、诉求得以充分、合理地表达,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趋于“软化”,权力的运作需要经过充分协商、多元共议的过程才能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通过这样一种民主协商的过程,“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也才能凝聚起强大力量。”
第四,适应新时代对公共权力监督全覆盖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协商民主的政治监督功能。 反对和根治权力腐败的利器是民主监督。完善民主监督体系,履行民主监督责任,是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政治架构中,民主监督的本质是政治监督、核心是权力监督。协商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实践活动,本身就包含着监督,协商也是一种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民主参与的过程性,通过全过程的民主协商,确保重大决策不发生偏漏,更好地顺乎民意、合乎实际,这样一种民主参与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一种权力监督的过程。其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民主参与的直接性,通过面对面的民主协商,使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直接倾听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无疑这既是对民意民智的最好反映,又是对政治权力的最好監督,可以有力督促党政机关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及时防止脱离人民群众现象的发生。再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民主参与的平等性,通过平等参与和平等对话,使公共权力自觉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无疑可以有效地消除公共权力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某些隔阂,极大地增进政治发展共识,找到有利于协同治理和合作治理的最大公约数。总之,无论是从协商民主的性质来说还是从协商民主的过程来说,以公共权力运行为主要监督对象、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协商民主,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政治监督。
三、人民政协在推进新时代协商民主中的特殊作用
在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人民政协主导的政协协商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独特的民主政治建设功能与效应。充分认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性质与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各级政协组织的核心任务。
第一,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来说,它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实践规律,对人民政协的性质进行了新视角、多维度的定位:(1)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2)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最大公约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3)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4)人民政协是开展民主监督的组织机构,是增强国家监督合力的重要环节。(5)人民政协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五个层面的性质定位,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协商民主。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意味着从根本性质来说,人民政协就是协商民主的专门组织载体和基本制度安排;从根本任务来说,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否把协商民主作为自己的本质功能和核心任务,能否在发展和推进协商民主上有大的思路和新的成效,是对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与工作的最根本检验。各级政协组织都应当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和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把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和根本职责,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政协协商创造协商民主氛围,促进和带动其他方面的协商,通过协商民主不断完善和发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第二,从人民政协的职能定位来说,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
习近平明确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责全过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⑧ 这一重要论述,主题鲜明,指向明确,深刻指明了政协组织如何以推进协商民主为主线履行基本职能。首先,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质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真正实现,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政治和国家及社会治理提供广阔渠道和制度平台。只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这一本质要求,立足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才能更本质地履行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职能,才能切实发挥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促进民主政治的重要作用。其次,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政治功能就是通过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和各界代表人士的民主协商,加强对公共权力运行状况的监督。只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这一本质要求,立足“重点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⑨ 履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才能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在加强权力监督、促进政治清明中的应有作用。再次,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协商民主的本意就是参政议政理政、凝聚政治共识、促进政治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承担着整合和吸纳各方政治资源共同治国理政、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政治功能。只有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这一本质要求,以共同参与国家和社会现代化治理为指向,不断开辟参政议政渠道,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水平,不断增强参政议政实效,才能有效履行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为党和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的重要作用。
第三,从人民政协的工作定位来说,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通过协商民主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和中心任务,习近平对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论述:(1)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任务,引导所联系成员和广大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正能量。(2)着力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3)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把人民政协建成服务党和国家发展的“大智库”。(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聚焦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进行广泛协商,更好促进和保证人民共建共治共享。(5)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搭建协商平台、丰富协商形式、创造民主氛围,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完成人民政协在新时代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切实改进人民政协民主协商工作,在健全协商制度、完善协商机制、提升协商质量、扩大协商效果上下功夫、出实效。习近平在许多重要场合对改进和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第一,发挥积极性,主动协商,把协商民主作为履职尽责的根本方式和主要手段。第二,围绕重大问题,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找准协商民主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第三,增加协商密度,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使协商民主全方位地覆盖政协工作一切方面。第四,提高协商成效,真协商、会协商,协商于决策制定之前和决策执行之中,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第五,完善协商制度,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第六,创造协商民主氛围,使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真正成为一种工作习惯、一种良好制度,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的独特优势。
注释:
①④⑤⑦⑨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8、36、11、49、38页。
②③⑧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
⑥《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