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与教师刻板的教学不无关系。信息技术以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集成一体,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从而很好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多媒体 信息技术
  调查发现,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与教师刻板的教学不无关系。目前信息技术已走进各类学校: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正在普及。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多媒体对于教学可有可无,习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平时处于闲置,只在公开课时才使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信息技术以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集成一体,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很好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大海的歌》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儿童诗。这首诗以儿童的语言、夸张想象的写法、琅琅上口的韵律,带孩子们来到了广阔无边的大海一幅幅变幻的美景。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少有孩子看见过大海,对于课文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教学伊始,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海美丽的动态画面,并伴随《大海,故乡》优美乐曲,浪花的拍打声,柔柔的风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无边无际的大海时而温柔宁静,时而奔腾热烈,让人向往却又心生畏惧,是谁给它带来这神奇、美丽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沐浴着海上的风,走近大海,感受大海的魅力吧!"相机板书课题,多媒体辅助的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形象,使声音、图象和文字融为一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譬如,《种瓜得豆》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小的科普说明文,如果只是局限于对课文文字的理解和说明方法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就很难实现教材选编的目的,激发学生对科学浓厚的兴趣。上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的图像,以及转基因培育植物、动物的过程。信息技术以它独特的"魅力"将学生吸引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轻松快乐地投入到了学习过程之中。
  三、感知课文,文中悟情
  作者的情感通过文字转化成作品,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语"把"文"表达的情释放出来,从而使学生受到启迪和熏陶。在语文教学中,对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有深度的文本,学生很难深入去理解和感悟,光靠教师的解释是不够的,枯燥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最佳的媒介。比如《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新中国诞生,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以及对毛主席爱戴、拥护的思想感情。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对新中国诞生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我充分利用影像资料,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习"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一段,指导学生先从文字表面理解全中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无比高兴的情感;接着让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辅助理解,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学生充分体会到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激动喜悦的心情,想到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从而使文本拓展延伸。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减轻学生在课文难点处理解的坡度,对突出重点有益处
  在学习《黄河大合唱》这篇课文时,对于光未然途径黄河,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创作出《黄河大合唱》激励中华儿女分期抗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只限于对课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很难形成情感的共鸣。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伴着《黄河大河唱》的乐曲,大屏幕上黄河由远及近出现在大家眼前,数里之阔的黄河奔涌到壶口时,猛然直跌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黄色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四溅的水花,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黄河以及《黄河大合唱》的震撼力,充分理解了光未然创作的激情和黄河蕴含的巨大力量。巧妙地运用课件,不仅吸引了学生,调动他们学习兴趣,而且形象直观地感受,使学生从内心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自然融入文本,无须老师多讲。
  五、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形象思维与能成为自然科学家有密切的关系,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编写科幻故事》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一的习作。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幻想故事,"想"是前提。所以课上,我引导学生在"想"上下了功夫,但如何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学的关键,课上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幅画面:.晴朗的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神秘的海底世界,奇形怪状的鱼来回穿梭;月球、地球、太阳的运行......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刺激他们对未来世界的遐想,学生在已了解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再结合现实中的奇思妙,进行大胆的想象,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生动的天地,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更加有趣、生动。让学生在新鲜、快乐、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要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多媒体 思维能力 个性品质 教学效果  随着对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引用越来越广泛了,大有取代传统教育技术的趋势。笔者在多年的多媒体教学中,也在这方面积累了一点经验和体会,现拿出来与大家交流。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知识要求更加全面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式指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使其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更能凸现其独特的优势与作用。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
期刊
摘要:朗读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要保证语言文字训练到位,务必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指导: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情感;二、读准读好,教给学生朗读方法;三、基础训练,形成学生朗读习惯;四、参与点评,实现学生朗读目标;五、合理想象,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关键词
期刊
期刊
【摘 要】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丰富的知识呢?我认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重要阵地,要注重朗读引导、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审美教育,注重反思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主体地位 提高阅读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得到很好的体现,让学生在探索中去阅读,并能真正地进行自主地阅读,从而来获取丰富的知识。那
期刊
贺雷,1982年8月生于山东莘县。2006年7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任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师。 He Lei, born in August 1982 in Sh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是文言写成的文章,也是人们了解古代汉语的一种工具。  虽说现实生活中不经常用其交谈,可其毕竟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因此学好它意义非凡。  学好文言文,提几点参考意见:  一、 朗读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多读,形成语感。读要做到三点:  1.读准字音。一般地说,读音应以现代普通话为标准,对于一些异读字(一个有两个以上读法),要根据具体语境处理。  2.读准句读(dòu)。
期刊
【摘 要】自主课外阅读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笔者在小学生课外"自督渐益"式导读中实施"三自、三合、三导",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词】自督渐益 导读 课外阅读  一、 "三自"是基础,突出阅读的自主性。  小学生课外"自督渐益"式导读的实施,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在不断的改革实施的今天,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和"学"的主体角色。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开拓出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自由 自主 互动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孔夫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出了"兴趣是第一老师"的教学真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个个无精打采,虽然老师兢兢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