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列举学生不纠正教师教学错误现象入手,寻找其缺乏批判意识的根源,指出其严重后果,从而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章着重从课堂教学主渠道、社会上交流、生活中体验三个方面探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并记述了一些教学的具体做法和实效。
  【关键词】批判意识 培养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2-01
  我曾在执教泰戈尔的《金色花》时,有意将“泰戈尔”板书成“泰弋尔”。一节课,没有任何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下次上课我问学生:“上节课老师板书错了一个字,你们有没有发现?”许多同学说发现了。我趁势又问:“为什么不给老师指出和纠正错误?”这时,有的说“怕丢老师的面子”,有的说“怕老师骂人”,有的说“不敢批评老师”......我接着问,老师以前的教学中有没有错误?这个问题又无人回答。这事引起我沉重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师道尊严,学生“逆来顺受”,不敢“反抗”。可是,学生对书本中、交流中的错误为什么也不能指出呢?是“不敢”吗?我想,除“不敢”之外,恐怕学生压根就没有质疑书本的意识,久而久之,“唯书”、“唯上”之学风的形成是其根本原因吧。
  这种风气的形成后果严重。“听话”,人云亦云;课堂和气,死水一潭。这样,老师压抑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不敢质疑,没了批判的念头与勇气,学生成了老师的奴隶,书本的奴隶。奴隶想不想创新?会不会创新?不言而喻。这种教学培养的人没有批判意识,更不会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必须改变!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批判意识放在重要位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呢?我们应该从哪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呢?
  一、利用课堂主渠道,在教学中培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主渠道,是教师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三要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工作落到实处。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师生间、同学间相互交流思想、发表意见的大舞台。要创造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而不是老师一言堂,或个别“优生”说;要跟学生壮胆,让学生有勇气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说;要允许学生提意见,鼓励提意见。我上语文课,鼓励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课文。比如,我上九年级《心声》,有意识让学生反复读文章的句子,寻找其毛病。读后,学生就对“足足有二三十个老师和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这句话提出了质疑:1.“足足”在句子中是否重复啰嗦?2.到底有多少人“挤”在教室里?是同学和老师一起二三十个,还是二三十个老师以外和同学们?3.句中“们”的限制语是“老师”还是“老师和同学”?学生读后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很欣慰!说明学生有了批判意识,是能发现问题的。我当即大大表扬了提问的马太高同学,全班同学很受鼓舞。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教育学生懂得多观察、多思考、多批判,就会改变,就会发现,就会创新。从而鼓励学生质疑生活的现象,质疑他人的观点,质疑课本、权威,质疑“成果”……长此以往,质疑就会成为习惯,批判意识就进入骨髓,根深蒂固。因此,广大教师不要压抑学生的心声,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否则学生的批判精神就会在萌芽时被伟大的教师给抹杀了。
  2.强化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总结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动脑,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积极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已学知识,努力解决问题。还要多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在知识与问题中寻找异同。比如初中阅读教学中,我教给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方法,重点是对不同类文章既要善于分类,又要把握不同文章的主题及表现主题的方法;生字词,繁难字词的音、形、义教学,运用比较法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特别有效;形近字、近音字或同音字的比较,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比较,会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3.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思考欲望
  学习情景很重要,学生愿不愿意学,有多大动机学,都跟学习情景有关。好的学习情景,学生会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反之,则会死气沉沉,无动于衷。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和问题设置,以及环境的创设,教师要本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不能搞形式,做花样。
  二、利用社会大舞台,在与人的交流中培养
  教师除了课堂上让学生提问、答问、讨论来培养批判意识外,还要利用社会大舞台这个重要的阵地。一是让学生在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时,首先能意识到自己的意见、观点有可能欠妥或有错误,必须筛选,敢于否定自我,教会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和已学的知识及时敏锐地纠正自己的不当言论,让它出不了口。二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要能对别人的意见和观点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敢于和善于明辨是非,能机智地抓住对方的不妥和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敢于研究问题,提出新观点,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方法,开拓新思路的精神。
  三、利用社会实践,在观察与体验中培养
  在社会生活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体验。教育学生要留心生活,用心观察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物。要用审势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观察,要用批判的精神去看待、去处理。对人、对事、对物,时时处处要有批判意识,不能随流,不能盲从,不能附和,要敢于比,敢于评,敢于批,敢于否。通过比较,要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观点、新方法。一次作文教学,我让学生观察水杯,提示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水杯的形状能不能变得更美,图案能不能变得更漂亮,杯上的文字能不能变得更精彩。总之,让学生“吹毛求疵”,其作文立意就不会再是陈词滥调。另一次作文教学,我出示一个茶水壶。我们是农村学校,较多家庭还用煤为燃料,我针对如何节能的话题,让学生反复观察,反复思考。当堂课上,有学生提出了在茶水壶上装置温度计,避免水“烧过头”的意见;课后有同学提出:从壶的底部到壶盖部通一个锥筒(从下向上由大到小)与煤灶烟囱相接,让原烟囱的热能全部吸收于烧水壶。不少学生写出了优秀的科技小论文,马太高同学的科技小论文在市级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呢!
其他文献
会议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9-01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做到以专业的知识、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有趣的语言等方面,感染学生,激发起他们学好历史的情感。再根据老师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情境,打造高效高质的历史课堂。老师根据具体的情况,积极进行创设情景,有利于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内涵的建设。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言文学在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本文从实际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优化教学。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优化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用自动推理方法实现多值数字系统逻辑设计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推理效率。该文在有序线性归结的基础上提出一种S线性归结法,(Simpleresolution),并对用这种方法以T门为元件实现多
会议
【摘要】少数民族汉语言学习,对于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如今的高等职业院校汉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展开思考,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谈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前 课中 课后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1-02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信息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们也都有过各
【摘要】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通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条策略,旨在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
该文讨论了Horn子句逻辑程序固有的不确定性及其潜在的并发性。分析了Prolog及一些并发逻辑程序设计语言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并行逻辑程序设计语言的梗概。(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