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电子绞杀”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bey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3月24日晚21时(北京时间25日凌晨3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对一个只有1000余万人口、10万平方米的南斯拉夫联盟实施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大规模空中打击一一科索沃战争爆发。至6月10日北约暂停空袭时,前后经历了78天。6月20日,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完毕,北约正式宣布停止空袭。
  据西方统计,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在900次任务中共出动飞机3.8万架次,投射各型导弹/炸弹2.3万余枚。打击了南联盟40多个城市的496个军事、民用目标以及520个战术目标,其中防空系统254个、指挥中心405个、地面部队607个、油库128个、交通设施236个。南联盟军队人员死亡1800余人,伤5000余人,被击落或炸毁米格29战斗机11架、米格-21战斗机24架,其他飞行器45架……直接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北约方面仅损失有人驾驶飞机2架、无人机数十架,人员无一战死,实现了“零伤亡”目标。
  在这场完全以空中力量取胜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中,贯穿于战争始终的电子战有力支援了北约航空兵的空中作战,成为其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四维电子侦察
  
  在科索沃战场的大气层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数十颗卫星,其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些卫星一部分用于对南联盟的无线电通信和雷达设施实施侦察,以获取其无线电信号的各种参数;另一部分用于侦察战场态势。除了侦察卫星外,北约还动用了大量的气象卫星、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24颗卫星,以及各种通信和数据传送卫星为此次行动提供支持。
  北约在塞浦路斯、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境内设置了50多个地面电子侦察站,美、英、法等国还在亚得里亚海部署了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及10余艘电子侦察船。这些地面和海上侦察平台都可以对电磁辐射源进行信号侦察和精确定位。同时,北约还在南联盟境内广泛组织间谍网,不遗余力地搜集南军电子情报。
  在空中,北约联军共动用了90多架不同型号的预警机、侦察机和无人机,远远超过海湾战争和“沙漠之狐”行动所出动的电子侦察机总量。在科索沃战争中,RC-135成了美国空军所有投入实战的最有效的电子侦察工具。早在战前的1998年10月,RC-135电子侦察飞机和U-2高空侦察机就已经在科索沃上空监视塞尔维亚军警的活动。参战的RC-135通常巡弋在距科索沃有相当距离的亚得里亚海上空,这些飞机装备了一套特别的传感器集阵。一旦获得南联盟军队活动的情况,RC-135就立即把情报传递给北约战机。北约其他参战国家也不甘落后,投入多种有人驾驶侦察机提供大量情报,这些飞机包括法国的2架“幻影”IVP、4架“幻影”F1CR、4架“超军旗”IVP和4架C-160G,德国的“狂风”ECR等。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防空火力使北约的空袭行动受阻,在低空活动的飞机所冒风险更大,甚至F-117A隐身飞机也有一架被击落。为了减少飞行员的损失,北约出动了更多的无人机执行高风险任务,其总出动量达到500架次,总飞行时间超过1400小时。
  这些无人机包括“猎人”、“捕食者”、“先锋”、“红隼”、“不死鸟”、CL289和“奎宿九星”等。它们不仅能够传送高质量实时图像,而且更易接近南联盟重要的电磁辐射源。其中“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可以接收到战斗部队使用的手提电话和便携式电台上发出的低功率电磁波。5月29口,美军还专门从本土增派了3架能够在目标上空长时间游弋的“捕食者”及8架“猎人”无人侦察机。“猎人”的使用效率相当高,每架无人机在平均每30天周期完成600飞行小时任务。
  除利用无人机遂行上述传统任务外,北约还创造性地运用无人机战术,对驻科索沃的南联盟军队进行定位和瞄准。通过将其获取的目标位置数据传回到北约空中作战中心(如预警机),引导北约战机对南联盟部队实施攻击。无人机还可用于遂行实时的战斗毁伤评估,以便及时进行后续打击,并对其他侦察系统实施交叉引导。例如,美国海军大量使用“先锋”无人机监视南联盟舰船和沿海地区,勘察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可能登陆的区域,并查明了南联盟岸防雷达位置。美军还曾把A N/AAS-44(V)红外与激光侦察系统装到“捕食者”A无人机上。该机曾在战争后期为1架A-10攻击机标定目标。
  在这次战争中,仅美国就出动了包括空军的E-3A/C“望楼”及海军的E-2C“鹰眼”在内的10多架预警机。其中在德国与荷兰、比利时交界处的空军基地,美军部署了9架E-3。战争中每天都有3架E-3在亚得里亚海上空约9000米高度,沿椭圆形预定航线飞行。这种预警机因在机背旋转雷达天线罩内安装有一部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APY-I型或2型s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而具有下视功能,半径在400公里范围内的600个不同目标的动态情报尽收眼底。
  另外,美国空军还在德国部署了2架E-8c“联合星”远距雷达监视飞机。该机在机身下12米长的雷达舱内配有功能强大的诺顿公司I波段A N/APY-3合成孔径雷达,在9150-12200米高空巡航时,每分钟雷达扫描面积约为4万平方公里,持续8小时的一个架次飞行能覆盖100万平方公里区域。可以发现机身任意一侧250公里以内地面上的多种目标,然后引导、指挥作战飞机和地面部队发起攻击。E-8C在南联盟战场的主要目标是监控南军装甲。
  英、法等国也都使用了自己的预警机。战争开始后第一天夜里的空袭中,皇家空军派出T-架E-3D升空待战,也正是这架E-3D及时发现了从巴塔伊尼察-机场起飞的3架南联盟米格29,并及时向担负护航任务的比利时和荷兰空军的F-16AM进行了通报。身为长机的荷兰飞行员首先发射了一枚AIM-120中距空空导弹,成功将一架米格29击落。随后,美军的一架F-15C在E-3D的引导下也击落了一架米格29。皇家海军“无敌”号航空母舰上的3架“海王”预警直升机也参加了对南联盟的空袭。而法国空军则出动了E-3F预警机,共基本上每周执行5次、每次为10小时左右的作战任务,其中包括一些每次6-8小时的空中待命。
  
  电子干扰机全面“开火”
  
  针对南联盟信息系统较落后的状况,北约对南联盟的雷达、通信等设施实施全面强干扰,力图彻底瘫痪南联盟的雷达探测、指挥控制和信息传输系统。北约动用了38架EA-6/3、4架EC-130H“罗盘呼叫”、8架“狂风’’ECR、48架F-16C J等型电子战飞机,对南军雷达和通信网实施全频段、超强度干扰压制及火力打击。同时制造高分贝噪声,对南部分城市的广播、电视等传输媒体实施干扰。在78天的空袭行动中,电子战飞机的出动 架次占到空袭飞机总出动量的37%以上。
  EA-6B的干扰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只需几架这种飞机,就能利用机上强大的电子系统,对与法国面积相当的区域实施“电子管制”。因此,开战前夕,在欧洲战区已经部署了大量电子战飞机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长科恩于3月19日下令增派3架EA-6B,3月29日又增派了5架,使参加空袭的该型机总数达到了38架。4月初,美军又增派了EC-130H通信干扰机。德国空军也派出了8架“狂风”ECR驻扎在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
  空袭行动之前,美军就以电子干扰揭开了科索沃战争的序幕。贝尔格莱德当地时间3月24日晚7时30分,即空袭前一个半小时,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韦利斯·克拉克上将即下令美军在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待命的11架EA-6立即升空作战。和海湾战争一样,一场由航空电子战拉开序幕的战争开始了。
  北约的电子干扰几乎覆盖了南境内所有战区。如38架EA-6B和4架EC-130H飞从南防空区外或防空区内,以强大的干扰功率对南100公里以上纵深、数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种雷达系统及通信系统进行干扰压制。电子干扰频率跨度异常大,既干扰工作频率在20-1000兆赫范围内无线电通信,又干扰64-18千兆赫范围内的地面及机载雷达,尤其对南联盟战机的地空通信系统实施强烈干扰,米格战机一度难以升空作战。
  远程支援干扰北约在每次发动空袭时,总是首先出动EA-6B对南联盟的预警雷达和武器控制雷达实施致盲干扰,出动EC-130H通信干扰机对南联盟无线电指挥系统实施致盲干扰。
  与海湾战争时期相比,因美国空军的EF-111A电子干扰机和F-4G“野鼬鼠”机退役,使原本已经停产的EA-6B的在役数量更显不足。美国不得不增派了即将退役的20批次EC-130H通信干扰机。美国当时还有十余架此型飞机,其中4架被调往科索沃,以保持每天24小时空中巡航。该机安装有“铆钉火”通信干扰系统,可覆盖20-1000兆赫范围内的无线电通信,可编程工作,用特定的调制方式干扰甚高频、特高频和更高频段的指挥与通信。一般情况下,至少有1-2架EC-130H在预定路线上飞行。在对南联盟攻击期间,EC-130H平均每次飞10-18小时,需要1次或2次空中加油,机上一般配备13名机组人员。该机通常在8000米高空,按照指定航线,远离地面防空系统飞行。在掩护空袭飞机时,只要南军战斗机起飞,就干扰其地空指挥通信。EC-130H装有比EA-6B功率更大的干扰机,因而这种飞机实际上并不需要飞到对方领土上空就能进行干扰。但是它们在北约战斗机的保护之下仍靠近南斯拉夫边境。EC-130H还经常与收集情报的其他飞机交换信息,特别是与专门用于监听话音与数据通信的RC-135“联合铆钉”交换信息。
  另外,德国空军的4架“狂风”ECR在空袭开始后的第二天夜里即参加了空中打击,其任务就是实施远距离支援干扰,压制南联盟的防空雷达。在后来的空袭中,德军电子战飞机几乎次次都参加。
  近程支援干扰由于远距离支援干扰有时不能保证干扰效果,因此,EA-6B和EC-130H在一些情况下不得不实施近距离支援干扰。为避开南军便携式红外防空导弹的攻击,北约飞机一般在5000米以上高空实施攻击。电子攻击编队通常由2架EA-6B、至少2架F-16CJ和1架EC-130H提供电子战支援。另外,使用无人机实施近距离支援干扰也被北约空军普遍采用。他们利用无人干扰机盘旋在目标上空,除释放强烈的电子干扰外,有时也投掷一些有源干扰器材。
  实施远近两种支援干扰时,电子战飞机比空袭飞机提前30分钟到达预定空域,至少有两架飞机对空袭地域的防空雷达实施定向强烈干扰。
  伴随干扰掩护为了直接保护空袭机群的安全,美军经常在突击机群中编入专门遂行电子干扰任务的飞机。它们有时候是专用电子干扰机,更多时候则是和突击机群相同机型的飞机。后者预先装备有电子干扰设备,例如AN/ALQ-131(V)电子干扰吊舱等,并减少所携带的攻击性武器数量,甚至完全不带。
  在对南联盟空中打击的第一天,参加首轮空袭的B-52H共有8架,其中有7架满载攻击性武器,而另外一架则并没有携带武器,它的唯一任务就是遂行随队支援干扰。空袭行动开始后,它随同另外的7架B-52H一同飞往地中海,当整个机群到达预定的发射空域时,担负干扰掩护的这架B-52H及另外一架担负备份攻击任务的B-52H及时改变航向返回基地,担负攻击任务的其余6架B-52H则在亚得里亚海上空向南联盟境内发射了27枚AGM-86C空射巡航导弹。
  无源干扰走廊北约航空兵在空袭中经常利用专用电子战飞机或与突防机群机型相同,但只负担电子战掩护的飞机,在突击机群将要经过的航路上投撒占有一定空域的无源干扰物,以形成大面积干扰云,这些相连的干扰云可形成一条掩护北约突击机群遂行突防作战的通道。此时无论南朕盟军队什么时间打开雷达都只能看到一条亮带。这种在北约占尽电子战优势的情况下而采取的“低级”战法,在南联盟防空导弹阵地非常隐蔽,且防空雷达不知何时开机的战场条件下,往往非常有效。
  自卫干扰北约作战飞机上安装的雷达告警接收系统与红外诱饵弹、箔条投放装置控制系统交联,能够保证在威胁方向上适时投放干扰物。美军参战的F-14、F-15、F-16、F/A-18、A-10、B-1等作战飞机均在机身、垂尾或机翼等处安装了威胁告警、电子对抗装置,且在不同部位安装了箔条/干扰弹投放装置。美国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除携带有源/无源干扰器材外,个别飞机还装备了高度机密的、首次投入实战的A L E-50拖曳诱饵,或在翼下或机身下携带了干扰吊舱。据美军报告统计,在科索沃战争中,B-1B战略轰炸机出动50余架次,受到30枚导弹的攻击,其中有10枚锁定飞机后又被ALE-50拖曳诱饵引开。
  科索沃战争期间可供美军F-16、A-10等飞机使用的干扰吊舱主要有诺斯罗普一格鲁曼电子探测器和系统公司的AN/A I。Q一13l(V)干扰吊舱和雷锡恩系统公司Goleta分公司的AN/ALQ-184(V)干扰吊舱。
  参加此次作战的法国空军“幻影”2000战斗机共有23架。其中担负对地攻击任务的双座型“幻影”2000D,安装-了马特拉公司的“腕螺”NG箔条/红外诱饵投射系统,SAT公司的“萨米尔”导弹告警系统,汤姆逊-CSF公司的TMV004(CT51J)攻击/情报电子对抗吊舱或“阿斯塔克”电子支援措施/情报吊舱。法国海军舰载战斗机“超军旗”系1997年完成改装的标准3型,加装了“德拉克斯”雷达告警接收机、“菲玛特”干扰弹发射器、“莱卢瑞斯一阿尔坎”5081干扰弹发射器(装于机尾原来的减速伞舱内)。   英国皇家空军装备的“狂风”GR.MK1安装了GEC-马可尼防务系统公司的AR118246和“赫尔墨斯”雷达告警接收机,利顿应用技术公司与道尼尔一奔驰航宇公司联合研制的MILDS3/4导弹发射(紫外线成像)探测系统。该机在翼下携带GEC-马可尼防务系统公司的AR12346/1“天空幽灵”干扰/欺骗式电子战吊舱,以及摄氏电子技术公司的BOZ107箔条/曳光弹投放器。
  
  准核爆领衔“硬”摧毁
  
  “联盟力量”行动中的北约电子战是一种进攻性电子战,具体就表现在对敌方电磁信号源的高强度火力压制。战争中,北约出动了可以挂载反辐射导弹的EA-6B、F-16CJ、F/A-18和“狂风”ECR等飞机伴随空袭机群,一旦发现南联盟的警戒和制导雷达就随时实施摧毁。F-16CJ在遂行防空压制任务时,几乎总是4机编队,先于攻击编队到达目标区,在主攻编队飞临之前就建立起威胁态势图并提供给主攻机群。飞行中必须确保前2架飞机分别监视目标区两侧,保证“哈姆”反辐射导弹的火力覆盖所有威胁方向。随后,其他作战飞机利用精确制导武器或其他对地攻击武器对南军的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进行猛烈轰炸。
  在对南联盟空袭的首批参战飞机中,美军共出动了24架携带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的F-16CJ,专门用于摧毁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同时也可打击高炮的炮瞄雷达。另外,英、德等国空军的“狂风”GR.MK1战斗轰炸机和“狂风”ECR电子战飞机等,分别挂载英国的“阿拉姆”或“哈姆”反辐射导弹。其中,德国共派出了8架“狂风”ECR以“哈姆”导弹压制南联盟防空系统。整个战争期间,德军一共出动了近500架次的“狂风”ECR,发射了236枚反辐射导弹。在作战过程中,美国海、空军的F-16CJ、EA-6B、F/A-18C及欧洲国家的一些作战飞机都实施了反辐射摧毁。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空袭中几乎每个突击编队都有反辐射攻击机的身影。
  一些新概念电子摧毁武器也在这场战争中被首次大规模使用。电磁脉冲炸弹是一种介于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之间的电子战(信息战)武器。爆炸后产生的电磁脉冲,类似于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电磁波,可在瞬间内烧毁爆炸区域内信息装备核心部件,从而使电子系统中重要而娇贵的电子元器件被击穿。据报道,这种电磁脉冲炸弹的主要载机就是美军专门用来实施电子战任务的B一1B和B-2A。在战争中,两者携带电磁脉冲炸弹对南所有重大目标进行了投放,使其国家及军队的信息系统趋于瘫痪。
  比头发还细的碳纤维无源干扰器材是一种良导体,如果粘附在电气系统中就会造成短路或打火,引起电气火灾,而且很难清除。由此引出了一种新的电子战手段,即“电力对抗措施”。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由F-117A投放了一种“电力对抗措施”新型炸弹——GBU-94石墨子母炸弹。为此,美国在4年前就改装了一部分“夜鹰”。这种炸弹是在伊拉克使用的碳纤维弹药的改进型,由SU U-66/B战术子母弹箱(TMD)和啤酒罐状的碳纤维BLU-114/B子弹药两部分构成。炸弹脱离飞机后由无线定距引信控制弹箱在一定的高度上打开,释放出BLU-114小炸弹。每个BLu一114都依靠一个气囊稳定姿态,用炸药把经过特殊处理过的碳纤维线团从BLU-114小炸弹中抛出,并在空中散开。在向地面降落的过程中,散开来的0.025毫米粗细的碳纤维线在几分钟到半小时内就会交织成网状,就像片片云彩,降落至高压输电线和变电设施上,就会引起电力系统短路。
  5月3日,GBU-94对南联N5个电网和变电所进行的攻击,使南联盟70%的供电暂时中断。5月4日,美军再度使用这种炸弹对南联盟电力系统实施攻击。5月23日凌晨,美国飞机投下的石墨炸弹致使贝尔格莱德在内的塞尔维亚大部分地区停电。在塞尔维亚电力部门的努力下,凌晨两点多重新恢复了供电。然而,仅仅两小时之后,美国飞机再次用石墨炸弹摧毁了塞尔维亚供电系统,贝尔格莱德重新陷入黑暗。
  战后,南专家称,北约空袭对南造成破坏最大的是输电系统,南要恢复到战前供电水平、至少需要6-8个月的时间。
  
  把坦克藏起来
  
  南联盟在北约军队强大的电子进攻下,为了避免重蹈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的覆辙,采取积极的电子防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约攻击。
  南联盟军队将主要指挥机构全部转入地下,将大部分雷达、通信、电子战及其他大型装备藏进洞库中,并充分利用山多林密的自然条件隐蔽其兵器。在遇到危险时,南军立即释放烟幕或散布黄磷、六氯乙炔等化学物质,使北约的激光或红外制导系统难以探测和锁定目标。   南联盟在北约空袭前72小时就对驻科索沃部队实施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关闭了防空雷达,对首都贝尔格莱德的通信实施管制,尽量使用有线或光缆通信,使北约探测不到辐射源,从而使部分雷达系统免遭摧毁。在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一阶段空袭后,南军仍保留了部分跟踪引导雷达,大多数地空导弹及数量众多的发射装置也安然无恙。南军规定,只有在准确无误地掌控T4E约飞机的空袭动向,并已知敌突击飞机已接近己方地空导弹打击区域时,才让制导雷达开机,否则坚决不容许开机。
  除隐蔽静默外,为了诱使北约上当,南联盟还采取了“空壳”战术。在将防空武器及大部分飞机隐藏起来的同时,还将一些陈旧和淘汰的飞机故意暴露在停机坪上,以迷惑北约的卫星和高空侦察机。
  北约部队大量使用的热成像侦察系统,可根据目标与环境温度的细微差异来区分真假目标,即使是关闭了发动机的军用车辆,在短时间内仍因其散发一定的热辐射而可能被发现,对此,南联盟军队有意识地将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置于燃油,废旧轮胎及其他废料燃烧堆等热源附近,或者用砖头垒成小灶,摆成坦克阵地、高炮阵地的形状,上面放上铁皮,在底下烧火,借助这些周围物体的热辐射,掩盖真实装备,或者以假阵地的热辐射来迷惑敌人的侦察卫星和侦察机。
  
  电子反制与“夜鹰”的悲剧
  
  南军也采取了多重无源干扰手段来反制北约的空袭。他们因陋就简,利用折叠的波纹铁当作角反射器,误导前来攻击的飞机、导弹;同时还施放箔条、银化尼龙丝、铝化玻璃丝等,干扰北约电子侦察机的情报搜集。
  开战之初,南联盟在即将遭受北约空袭的机场上焚烧破旧轮胎,利用热气和烟雾来干扰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导弹。并且在军事目标附近施放烟幕,干扰其景象匹配制导系统,使地形匹配制导巡航导弹偏离目标。
  针对巡航导弹从获取新情报至更新数据需数小时的弱点,南军提出“机动就是生存”的口号,将导弹、高炮每隔3~4小时变换一次阵地,发射或开火后立即移开1000米左右,同时将部分雷达安装在汽车或火车上,灵活实施机动。
  为了提高对空警戒系统的抗毁、抗 干扰能力,南联盟的防空雷达系统、指挥通信系统都进行了联网改造。利用多部雷达组网探测,在主要作战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用2-3部雷达集中探测一个方向,成为探测隐身飞机的有效方法。南军还采用了一些以前与防空毫无关系的雷达,并创造出将目视报告、移动电话和业余无线电台联网防空的技术“奇迹”。
  战争期间,南军逐渐掌握了北约来袭兵器的活动规律,派遣战斗分队提前机动到其飞机或巡航导弹飞行航路必经地段的有利地形上,干扰其巡航导弹或其他精确制导武器的GPS系统,然后对来袭飞机实施快速猛烈的火力拦击。
  南联盟军队综合运用上述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单单是美军就先后发射了743枚“哈姆”反辐射导弹,而南联盟的综合防空系统仍然基本保持完整。最为突出的就是击落F-117A隐身战斗机一例。1999年3月27日夜,美国空军一架F-117A完成攻击任务后,以与前4天相同的航路退出作战地域。南联盟防空部队在其航路上预先设伏,利用为SA-3地空导弹系统配备的捷克产“塔玛拉”无源探测雷达对其进行粗略跟踪,当其接近设伏阵地后发射导弹击落之。由于此时F-117A远离电子掩护飞机,因此瞬间即被撕成了碎片。这也是隐身飞机首次被防空导弹击落。
  
  世纪末战争的成败启示
  
  北约军队在“联盟力量”行动中出动的战斗机架次差不多相当于多国部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出动架次的1/3,前者为2.1万架次,后者为6.9万架次。南联盟共发射800多枚地空导弹,其中雷达制导地空导弹的数量几乎与伊军在海湾战争中发射的数量相等。也就是说,北约机组人员在“联盟力量”行动中遭遇的导弹数量相当于多国部队飞行员在“沙漠风暴”行动中遭遇导弹密度的3倍,但其成功率却远远低于伊拉克。北约出动3.8万架次仅损失了1架F-117A和1架F-16CJ,另有2-3架飞机受伤,战损率约为千分之0.053,远低于海湾战争中0.035%的战损率。北约飞行员在“联盟力量”行动中被击落的概率只有多国部队“沙漠风暴”行动中的1/7强。
  这样低的战损率,无疑有很大一部分是航空电子战的功劳。很多人根据传统的观点把科索沃战争看成是一场小规模冲突,但白宫发言人说,美国电子战系统,如从RC-135电子侦察机和EA-6B的部署情况来看,几乎已经达到了一场主要战区战争的规模。但即使如此,它们依然任务繁重。
  F-117A被击落一事表明,即使是隐身飞机,在没有电子防护的条件下也是极其危险的,而这又更加突出航空电子战的重要性。对手也正是利用在局部形成电子战优势打破了隐身飞机的神话。因此,各国都应该用新的电子防护技术对老旧作战飞机进行改造,完善其电子战功能。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新型飞机时一定要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以电子系统升级。今天,一套航空电子系统的费用要占一架军用飞机50%的出厂费用。E A-6B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良好表现,表明一个好的“陈旧”平台,经过适当改进,在数据链等信息共享技术的支持下,仍可应对具有系统对抗甚至是网络中心战特点的高强度现代战争。因此评价一架作战飞机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其电子战装备的先进程度。而对一支航空部队的战斗力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电子战飞机的数量与性能。
  从科索沃战争的情况看,无论是进攻一方还是防守一方,均必须具有足够的措施应对石墨炸弹和电磁脉冲炸弹的攻击。防空部队必须有应急电源,赋予基层作战单位在必要时独立作战的权力等。再一个就是机载反辐射导弹如何应对性能越来越好、射程越来越远的地空导弹。
  无人机的作用应当受到足够重视一它不仅可以遂行侦察任务,也可以遂行对地攻击任务。目前,美国、以色列等国已经将无人机作为集侦察、攻击等功能干一体的战术平台,在今后的航空电子战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科索沃战争不仅大大提高了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地位,而且引起了各国政府对无人机的重视。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要求,10年内军方应准备足够数量的无人机,使低空攻击机中有三分之一是无人机;15年内,地面战车中应有三分之一是无人系统。这并不是要用无人系统代替飞行员及有人飞机,而是用它们补充有人驾驶飞机的能力。
  作为强大的一方如何识破敌人的伪装,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而作为弱小的一方,如何利用隐蔽、欺骗等战术和天气影响而保全力曼,则是应对敌人航空电子战优势的重要法宝。北约的兵力部署在南联盟四周,远近皆有。不仅方便北约事先分配兵力,也使南联盟无法把握敌人到底从何处发起进攻。即使这样,南联盟也没有像伊拉克那样迅速崩溃,其中的经验值得学习。实际上,南联盟军队从伊拉克军队的实践中汲取了教训,前者仅在很少的情况下与北约军队直接对抗,他们在大部分情况下试图保存防空体系。
  南军采取的这种策略取得了成功,他们在“联盟力量”行动接近尾声时所发射的地空导弹的数量与战争初期的发射数量大致相当。迫使北约部队保持了较高水平的航空支援,并在整个战役行动中都从较高的空域实施打击。除此之外。南联盟的防空雷达体系、通信指挥系统,在战前都已经进行了联网改造。他们利用多种设备,采取各种组织形式和方法,以系统网络的整体效应来对抗敌人的电子攻击。北约炸毁了网络系统的几个节点,破坏了网络系统的几条链路,但不可能同时炸毁整个网络。
  科索沃战争与海湾战争相比,精确打击的手段有了一定发展,E-3C、E-8C和F-15E等少数飞机改装了数据链,信息传输开始形成数字化和网络化结构,目标打击周期由海湾战争时的数小时甚至数天缩短为20分钟。不过,由于科索沃战争时期美军的网络化结构的范围很小,改装数据链的飞机数量不多,即便目标打击周期缩短为20分钟,也仅是个别现象,高性能的“捕食者”无人侦察机所起的作用依然有限;具有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的、GPS制导的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只投放了565枚,而且都是由B-2A一个机种投放;EA-6B和F-16CJ等电子战飞机应变能力差,难以适应南联盟防空部队采取雷达接力式开机的战术。
其他文献
最近引起人们最大兴趣的是西太平洋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军事动态:俄罗斯、中国和美韩都在附近区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特别是美韩联合军演,一则由于韩朝关系的紧张,再则由于先前报道的演习地区为黄海,距离我国京津地区十分接近,所以全球媒体和有关分析家都觉得事态非常,有关各国政府及军方也介入表态,俨然演化为中美两国战略关系中颇有影响的事件。然而,仔细考察近年的国际局势与大国关系主要特征,人们所担心的负
期刊
巴基斯坦为JF-17“雷电”战斗机寻找买主    巴基斯坦正在为与中国合作生产的JF-17“雷电”(中国称为FC-1“枭龙”)多用途战斗机寻找买主。一名巴基斯坦官员今天对本报记者说,销售这些战斗机的收入将用于巴空军的现代化建设。这名官员说,除土耳其之外,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对购买这款飞机颇感兴趣。他说,巴基斯坦空军的两架JF-17“雷电”战斗机已经飞往英国参加将于本月19日至25日举行的2010
期刊
据俄《独立报》报道,俄罗斯西伯-利亚军区、远东军区和太平洋舰队28日开始举行“东方2010”大规模战役一战略演习。有报道称,这是俄罗斯近年最大规模的同类演习,除上述军区和舰队之外,伏尔加河沿岸与乌拉尔军区、北方舰队和黑海舰队以及远程航空兵的部分官兵也将参与演习,参演兵力将达数万人。而在7月5日开始的实弹演习阶段,总统梅德韦杰夫将亲临西伯利亚军区的“丘戈尔”靶场指挥。  俄军投入很大力量以确保这次持
期刊
保守的未来型部队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对于美国空军而言意义重大,在这10年中美国空军从未停止战斗,上世纪末在科索沃战争中获得的现代空中作战经验被很好的吸取,并经过分析处理后形成新的理论应用于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  美空军总视自己为一支未来部队。它拥有喷气战机、导弹、精确制导弹药等先进武器,能够以空间战和网络战等方式开展作战行动。然而,美空军对这些装备、技术的使用创新能力并不强。美空军曾经像
期刊
编辑部综述  2010年1月11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极具震撼性的消息: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此次试验中段反导试验再次震惊世界,意味着中国已经来到世界太空军事技术第一方阵。意义不亚于核爆?  虽然只是官方的新闻只是短短的一行字,但这个消息包含的丰富内涵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有网友评论,反导试验成功的意义不亚于上世纪60年代罗布泊的原子弹炸响。  从军事的
期刊
2010年6月中下旬,大批亚太国家的战舰如潮水般涌入位于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这个世界知名军港一时变得热闹非凡。在之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来自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34艘战舰、5艘潜艇、上百架军用飞机将在美国海军的带领下参加代号“环太平洋2010”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环太平洋”演习素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之称,美军虽然并未明确表示演习是针对某个国家,但从演习的实际内容和备方的观点来看,军演具有很强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政府为了谋求局部霸权地位,极其希望实现“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以增强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从早期雄心规划到今日的梦想成真,印度空军先是经历了自主研制计划的严重挫折,再是向俄罗斯租借A-50预警机的尴尬,最终不惜重金引进3架以色列A-50EI,在这20多年里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发展道路。  2009年5月28日,印度空军从以色列接收其订购的首架A-50EI“费尔康”空中
期刊
某机械化集团军是一支战功卓著的部队,建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他们组建装备技术保障大队,保障受阅装备万无一失地接受了世人检阅。今天他们着眼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围绕提升部队核心装备保障能力,组织所属装备保障分队,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战场需要出发,将体能、技能、智能融为一体,组织野战抢修训练,磨砺装备保障尖兵,提升整体保障能力。这是他们组织训练的一组镜头。挑战美军对天空的垄断——兰德专家评估中国
期刊
国防部要求削减,国会拒绝    美国自1917年以来首次面临下述情况,即随着最后一架B-12于1997年交付美国空军以来,美国没有任何一架远程轰炸机处于制造或设计阶段。某位国防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一个将国家安全建立于向世界范围内投送军力基础之上,并以此维护该国本身及其盟友利益的国家而言,这的确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情况。”  不过,美国有关方面还是对未来远程打击实施了多项研究。自冷战于大约20年前结束以
期刊
台军耗资超过500亿打造的“博胜案”终于2009年底完成,不过这项号称可让台军“看得到就打得到”的战场管理系统,最后只选择性地在部分美系武器上装配,法系和岛内自己生产的装备大多排除在外。台军无可奈何地宣称,半套“博胜案”完成后,台军行动将“一手快,一手慢”,有点像中风。    中风机器人  “博胜案”最后只选择在台空军60架F-16战斗机、6架E-2T预警机,还有空军作战指挥部、三个地区战管中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