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买家不但大大减少了订单数量,在出口产品的标准方面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因此,我国外贸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危难之中,第三方的检测认证机构的作用反而愈加彰显。认证机构如何与外贸企业共渡难关?如何助力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本期《进出口经理人》将承接上期,将另外5家知名认证机构的宝贵经验奉献给读者。
认证机构与出口企业是合作伙伴关系
《进出口经理人》: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正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一轮危机中。认证机构的作用有何变化?企业对出口认证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John Maheu:目前,制造业产量下滑,很多工厂都纷纷减少产量,然而从长期来看,很多制造商都暂无计划将自己的生产转移出中国。通过与国外政府、执法机构、标准制定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测试与认证机构可以帮助制造企业简化流程。比如,CSA International可以在中国本地为进入北美市场的产品进行测试。因此,客户可以通过一个机构将产品出口至多个市场,节省资源和成本。
李聪:此次金融危机导致了国外消费者的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使得企业的关注点从订单数量转向了产品质量。加强产品认证开始成为企业在经济冰冻时期自我积累和提升的措施。此时,认证机构在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潘家瑞:在金融危机中,进口国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这从客观上拉近了企业与认证机构的关系。认证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应是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企业而言,更加专业、更加深入的服务模式会更受欢迎。企业需要通过认证机构解读最前沿的标准信息,掌握最新的检测方法。同时,“可信度”是一个认证机构生存的根本,而企业也需要更具公信力、系统性和稳定性的认证机构作为自己的事业伙伴。
Beat Kreuter:出口放缓并不一定意味着认证机构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出口到欧美市场的产品呈现放缓的态势,但出口到新兴市场的份额却有所增长,例如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市场。荷兰KEMA质量认证中国有限公司已经在扩大其全球市场准入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致力于帮助生产商们轻松出口至过去未及的市场。
聂鹏翔:作为全球的生产型基地,中国肯定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表现为订单减少,生产收缩。买家在采购预算大幅下降的同时,对产品的性能、质量、安全等诸多因素作出了更严格的限制。认证机构需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制造业渡过难关,特别是现阶段需要加速产品上市时间,降低认证成本。
《进出口经理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并不都是反面的,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在认证机构的帮助下实现自身的一系列升级,对此,认证机构是如何看待在这次危机中自身所扮演的这一角色?特殊时期,认证机构是否有相关的针对性举措?
李聪:认证机构的角色,既是一种利器,是中国企业突破层层贸易壁垒不可或缺的助力,也是一个回音壁,可以向企业反馈其产品与认证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金融危机是对企业和认证机构的双重洗牌,促进了行业资源整合和优胜劣汰。在这种特殊时刻,瑞旭技术有3方面的重点举措:第一,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注册、检测和评估服务,并且为企业开发了REACH符合性管理系统、产品管理系统等诸多工具。第二,国际化。只有扩大国际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国际性贸易壁垒。第三,本土化。资质能力向国际看齐,服务费用走本地路线,这样才能为企业降低成本。
John Maheu! CSA International于2008年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合作,在中国广州成立了首个测试实验室。这有助于CSA International更加直接地与客户及其他团体合作,最终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此外,在同一个时区以同一种语言工作可以确保交流畅通,减少反馈和回应时间。
潘家瑞:目前,我们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缓解企业压力。如针对自己的客户群推出一些优惠的活动,帮助企业缓和部分财务压力。同时,我们尽量帮助出口企业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另一方面,这也是认证企业的机会,我们在大客户业务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很多项目已经完成或进入到操作阶段。
Beat Kreuter:金融危机之下,消费者倾向购买更节能、更环保的产品。欧洲的一些零售商店已经在推广在其产品的标签上说明可以节省多少能源的做法,消费者也喜欢购买耗能更少的产品,这将有助于降低他们的生活费用。针对这一趋势,KEMA质量认证最近投资升级了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照明产品和家用电器的能效测试的设施和能力。
聂鹏翔:华德的宗旨就是帮助客户的产品尽快进入目标市场,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愿与中国制造业一起,为客户设计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使他们在面对高要求的同时,又可以实现相应的成本控制。
多种因素导致贸易障碍
《进出口经理人》:金融危机中,全球采购商除了对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哪些方面还可能成贸易中潜在的障碍?
Beat Kreuter:经济危机中,各国会推出措施以保护其本国产业,此外在2009年还有一些国家已经计划实施能效/标签法案,生产商将不得不注重遵循这些新公布的标准。欧盟已在2008年推出REAcH指令,这是一项旨在控制化学物质运用的条例,生产商必须确保产品符合REACH规定的范围。KEMA质量认证也提供这项测试的技术支持。
John Maheu:“产品安全”的组成要素正在演变,相关团体不仅担忧常见的产品安全问题,如火灾、电击以及伤亡等,同时也会考虑由原材料、元件和终端用户等引致的能源使用、废弃产品处理以及伪冒产品等环境和公众健康问题。这类风险必须投入额外的资金和人力。
伪冒产品同样也是重大威胁。假冒认证标志的蔓延破坏了北美用于保护零售商、执法机构、产品制造商以及消费者的整个标准和测试认证系统。伪冒市场剥夺了合法制造商的收入、政府的税收,并使员工的工作岌岌可危。
李聪:首先是为了保护本国重要行业,各国争相实施各种贸易壁垒,有些壁垒不是单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就能应对的。其次就是企业对法规和认证认识的缺乏,一部分企业对于认证方面不关心,出现问题才会寻找解决办法,导致被动。第三,很多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而没有创新的企业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一个想要长久发展的企业,必然要把握现在,着眼未来。
聂鹏翔:产品的安全和性能会是采购商最看重的问题,特别是被为大 的采购商所关注。面对欧美零售业普遍不景气,打折销售成风的现象,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尤为关键。
《进出口经理人》:面对这次危机,在保持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国内企业可能更多地考虑转向新兴市场或国内市场。从市场准入的角度看,认证机构对此有何建议?
聂鹏翔:金融危机损害的不仅是发达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会在此次危机中规范自己的市场,同时提升贸易壁垒,马来西亚就正在拟定玩具准入标准。国内企业要做的就是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John Maheu:随着中国市场的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也更具挑战性。制造商不得不问自己,下一个制造市场在哪儿?越南、巴西、肯尼亚还是南非?他们需要考虑自己是否已经为进入这些新兴市场做好了准备,是否有能力进行转移,是否具有恰当的措施将资金、员工和知识产权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等诸多因素。
李聪:如果转向新兴市场,比如国内市场或者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外贸企业的产品会比其他从事内销的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更加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市场准入。纵观全局,发展中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要远小于发达国家,我们国家又在采取扩大内需来拉动增长的经济措施,因此对内贸来说是有利条件。同时,出口转内销不应当作为经济疲软下的临时应对措施,而应该长期内外并举。
Beat Kreuter:市场准人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是为产品申请权威的测试和认证。这里,我们建议企业使用全球公认的CB体系,该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有50多个国家参与和互认。CB测试证书和CB测试报告是产品出口进入目的地目的关键,当然一些国家可能有额外的要求,而KEMA质量认证的市场准入服务,也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
选择适合自己的认证机构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中国存在很多的认证机构和认证种类。对于不同产品和不同出口地区,企业申请的认证种类也有所不同。依据认证机构的经验,企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认证及认证机构?
John Maheu:制造商在选择认证机构时,需要考虑那些可以适应全球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并可在本地提供跟进改善服务的机构。比如,CSA International采用国际计划来加速产品认证流程,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到国际市场。通过可信赖的验证程序和服务来响应全球市场的需求,我们得到了供应商、政府和消费者的信任。
李聪:首先,企业应该对自己的产品有充分的认识。自己的产品属于什么种类,涉及什么材料或者属性,这直接关系到需不需要做认证,做什么认证。其次,企业应从多方面了解产品出口地区的相关法规,这时需要向专业机构咨询。在选择认证机构的时候,企业要对症下药,寻找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专注的机构合作,以求一步到位。
Beat Kreuter:前面提到,进入市场的最佳途径是CB体系。KEMA质量认证为荷兰国家认证机构,已取得了与加入cB体系最核心国家的认证机构的互认协议,如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因此,KEMA质量认证可以为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提供市场准入认证服务,其中包括一次性测试。
聂鹏翔:企业可以密切关注出口目标市场,不同的市场拥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在不同的目的地最好选择当地的认证机构。作为德国和欧洲最大的认证机构之一,华德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欧洲市场,获得买家认可及消费者接受。
《进出口经理人》:企业在认证过程中,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如何更好地与认证机构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John Maheu:如今,对于制造商来说,尽早与测试和认证机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早在产品的初始设计阶段就开始合作,可帮助制造商的产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产品测试和认证阶段是整个开发流程的最后一步。为减少该步骤的失败率,认证机构承担了技术专家的角色,并为客户在产品开发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客户解决全球制造和供应链问题。最终,这类服务能帮助企业尽早识别制造和分销流程方面出现的问题,避免高成本的重新设计或重新申请认证。
李聪:企业和认证机构是战略伙伴关系,认证机构需要熟知各项法规认证和企业的产品,企业要甄别吸纳认证机构的建议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与认证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合作。
Beat Kreuter:几乎所有的认证都需要产品的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包括使用目的地国语言的用户手册、产品说明、图样、材料清单、成分清单等。企业必须把技术文件完整地提供给认证机构,不完整的技术文件将会延长认证过程。
苦练内功方可安渡难关
《进出口经理人》:2009年对外贸企业是艰难的一年。企业的信心和意志都将接受最大的考验,对此。认证机构对他们有哪些建议?
潘家瑞:企业必须能敏锐地看到市场的各种动态,及时调整策略,把握住危机中的潜在机遇,注重节能环保、生态绿色和社会责任,专心练好内功,提升品牌竞争力,铸造自身强劲的生命力和抗打击能力。
目前,中国制造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信心,而信心是需要“质量”来维系的,Intertek的角色正是通过高效专业的服务,帮助客户将“质量”的信心建立起来并传递出去。
John Maheu:中国制造商必须竭尽全力,并采用成功的认证流程,确保他们的产品符合所有的适用标准以及安全要求。他们必须确保供应链万无一失,没有任何危险物材料进入产品。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这些企业一旦无法满足既定的安全和性能标准,他们便没有重新获得市场认可的第二次机会。
李聪:企业首要的就是要树立信心。其次,要加强产品在环保、节能减排和消费安全等方面意识。“内功修炼”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休渔期也正是补网的好机会。另外,企业对于认证的内容不要感到排斥和恐惧,了解到认证的本质和目的,看到通过认证带来的效益和空间,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对待贸易中的利与弊。
Beat Kreuter:我们给生产商的建议是开发新的节能、环保和创新型产品。美国汽车业是很好的例子,由于没有针对市场开发合适的产品,美国车的汽油消费量远远高于竞争对手如日本制造的汽车,目前美国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本国制造的汽车。
认证机构与出口企业是合作伙伴关系
《进出口经理人》: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正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一轮危机中。认证机构的作用有何变化?企业对出口认证的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John Maheu:目前,制造业产量下滑,很多工厂都纷纷减少产量,然而从长期来看,很多制造商都暂无计划将自己的生产转移出中国。通过与国外政府、执法机构、标准制定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测试与认证机构可以帮助制造企业简化流程。比如,CSA International可以在中国本地为进入北美市场的产品进行测试。因此,客户可以通过一个机构将产品出口至多个市场,节省资源和成本。
李聪:此次金融危机导致了国外消费者的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使得企业的关注点从订单数量转向了产品质量。加强产品认证开始成为企业在经济冰冻时期自我积累和提升的措施。此时,认证机构在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潘家瑞:在金融危机中,进口国对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这从客观上拉近了企业与认证机构的关系。认证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应是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企业而言,更加专业、更加深入的服务模式会更受欢迎。企业需要通过认证机构解读最前沿的标准信息,掌握最新的检测方法。同时,“可信度”是一个认证机构生存的根本,而企业也需要更具公信力、系统性和稳定性的认证机构作为自己的事业伙伴。
Beat Kreuter:出口放缓并不一定意味着认证机构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出口到欧美市场的产品呈现放缓的态势,但出口到新兴市场的份额却有所增长,例如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市场。荷兰KEMA质量认证中国有限公司已经在扩大其全球市场准入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致力于帮助生产商们轻松出口至过去未及的市场。
聂鹏翔:作为全球的生产型基地,中国肯定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表现为订单减少,生产收缩。买家在采购预算大幅下降的同时,对产品的性能、质量、安全等诸多因素作出了更严格的限制。认证机构需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制造业渡过难关,特别是现阶段需要加速产品上市时间,降低认证成本。
《进出口经理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并不都是反面的,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在认证机构的帮助下实现自身的一系列升级,对此,认证机构是如何看待在这次危机中自身所扮演的这一角色?特殊时期,认证机构是否有相关的针对性举措?
李聪:认证机构的角色,既是一种利器,是中国企业突破层层贸易壁垒不可或缺的助力,也是一个回音壁,可以向企业反馈其产品与认证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金融危机是对企业和认证机构的双重洗牌,促进了行业资源整合和优胜劣汰。在这种特殊时刻,瑞旭技术有3方面的重点举措:第一,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注册、检测和评估服务,并且为企业开发了REACH符合性管理系统、产品管理系统等诸多工具。第二,国际化。只有扩大国际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国际性贸易壁垒。第三,本土化。资质能力向国际看齐,服务费用走本地路线,这样才能为企业降低成本。
John Maheu! CSA International于2008年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合作,在中国广州成立了首个测试实验室。这有助于CSA International更加直接地与客户及其他团体合作,最终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此外,在同一个时区以同一种语言工作可以确保交流畅通,减少反馈和回应时间。
潘家瑞:目前,我们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缓解企业压力。如针对自己的客户群推出一些优惠的活动,帮助企业缓和部分财务压力。同时,我们尽量帮助出口企业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另一方面,这也是认证企业的机会,我们在大客户业务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很多项目已经完成或进入到操作阶段。
Beat Kreuter:金融危机之下,消费者倾向购买更节能、更环保的产品。欧洲的一些零售商店已经在推广在其产品的标签上说明可以节省多少能源的做法,消费者也喜欢购买耗能更少的产品,这将有助于降低他们的生活费用。针对这一趋势,KEMA质量认证最近投资升级了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照明产品和家用电器的能效测试的设施和能力。
聂鹏翔:华德的宗旨就是帮助客户的产品尽快进入目标市场,实现产品利润最大化。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愿与中国制造业一起,为客户设计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使他们在面对高要求的同时,又可以实现相应的成本控制。
多种因素导致贸易障碍
《进出口经理人》:金融危机中,全球采购商除了对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哪些方面还可能成贸易中潜在的障碍?
Beat Kreuter:经济危机中,各国会推出措施以保护其本国产业,此外在2009年还有一些国家已经计划实施能效/标签法案,生产商将不得不注重遵循这些新公布的标准。欧盟已在2008年推出REAcH指令,这是一项旨在控制化学物质运用的条例,生产商必须确保产品符合REACH规定的范围。KEMA质量认证也提供这项测试的技术支持。
John Maheu:“产品安全”的组成要素正在演变,相关团体不仅担忧常见的产品安全问题,如火灾、电击以及伤亡等,同时也会考虑由原材料、元件和终端用户等引致的能源使用、废弃产品处理以及伪冒产品等环境和公众健康问题。这类风险必须投入额外的资金和人力。
伪冒产品同样也是重大威胁。假冒认证标志的蔓延破坏了北美用于保护零售商、执法机构、产品制造商以及消费者的整个标准和测试认证系统。伪冒市场剥夺了合法制造商的收入、政府的税收,并使员工的工作岌岌可危。
李聪:首先是为了保护本国重要行业,各国争相实施各种贸易壁垒,有些壁垒不是单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就能应对的。其次就是企业对法规和认证认识的缺乏,一部分企业对于认证方面不关心,出现问题才会寻找解决办法,导致被动。第三,很多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而没有创新的企业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一个想要长久发展的企业,必然要把握现在,着眼未来。
聂鹏翔:产品的安全和性能会是采购商最看重的问题,特别是被为大 的采购商所关注。面对欧美零售业普遍不景气,打折销售成风的现象,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尤为关键。
《进出口经理人》:面对这次危机,在保持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国内企业可能更多地考虑转向新兴市场或国内市场。从市场准入的角度看,认证机构对此有何建议?
聂鹏翔:金融危机损害的不仅是发达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会在此次危机中规范自己的市场,同时提升贸易壁垒,马来西亚就正在拟定玩具准入标准。国内企业要做的就是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John Maheu:随着中国市场的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也更具挑战性。制造商不得不问自己,下一个制造市场在哪儿?越南、巴西、肯尼亚还是南非?他们需要考虑自己是否已经为进入这些新兴市场做好了准备,是否有能力进行转移,是否具有恰当的措施将资金、员工和知识产权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等诸多因素。
李聪:如果转向新兴市场,比如国内市场或者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外贸企业的产品会比其他从事内销的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更加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市场准入。纵观全局,发展中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要远小于发达国家,我们国家又在采取扩大内需来拉动增长的经济措施,因此对内贸来说是有利条件。同时,出口转内销不应当作为经济疲软下的临时应对措施,而应该长期内外并举。
Beat Kreuter:市场准人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是为产品申请权威的测试和认证。这里,我们建议企业使用全球公认的CB体系,该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有50多个国家参与和互认。CB测试证书和CB测试报告是产品出口进入目的地目的关键,当然一些国家可能有额外的要求,而KEMA质量认证的市场准入服务,也可以在这方面提供帮助。
选择适合自己的认证机构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中国存在很多的认证机构和认证种类。对于不同产品和不同出口地区,企业申请的认证种类也有所不同。依据认证机构的经验,企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认证及认证机构?
John Maheu:制造商在选择认证机构时,需要考虑那些可以适应全球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并可在本地提供跟进改善服务的机构。比如,CSA International采用国际计划来加速产品认证流程,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到国际市场。通过可信赖的验证程序和服务来响应全球市场的需求,我们得到了供应商、政府和消费者的信任。
李聪:首先,企业应该对自己的产品有充分的认识。自己的产品属于什么种类,涉及什么材料或者属性,这直接关系到需不需要做认证,做什么认证。其次,企业应从多方面了解产品出口地区的相关法规,这时需要向专业机构咨询。在选择认证机构的时候,企业要对症下药,寻找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专注的机构合作,以求一步到位。
Beat Kreuter:前面提到,进入市场的最佳途径是CB体系。KEMA质量认证为荷兰国家认证机构,已取得了与加入cB体系最核心国家的认证机构的互认协议,如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因此,KEMA质量认证可以为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提供市场准入认证服务,其中包括一次性测试。
聂鹏翔:企业可以密切关注出口目标市场,不同的市场拥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在不同的目的地最好选择当地的认证机构。作为德国和欧洲最大的认证机构之一,华德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欧洲市场,获得买家认可及消费者接受。
《进出口经理人》:企业在认证过程中,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如何更好地与认证机构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John Maheu:如今,对于制造商来说,尽早与测试和认证机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早在产品的初始设计阶段就开始合作,可帮助制造商的产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产品测试和认证阶段是整个开发流程的最后一步。为减少该步骤的失败率,认证机构承担了技术专家的角色,并为客户在产品开发方面提供指导,帮助客户解决全球制造和供应链问题。最终,这类服务能帮助企业尽早识别制造和分销流程方面出现的问题,避免高成本的重新设计或重新申请认证。
李聪:企业和认证机构是战略伙伴关系,认证机构需要熟知各项法规认证和企业的产品,企业要甄别吸纳认证机构的建议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与认证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合作。
Beat Kreuter:几乎所有的认证都需要产品的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包括使用目的地国语言的用户手册、产品说明、图样、材料清单、成分清单等。企业必须把技术文件完整地提供给认证机构,不完整的技术文件将会延长认证过程。
苦练内功方可安渡难关
《进出口经理人》:2009年对外贸企业是艰难的一年。企业的信心和意志都将接受最大的考验,对此。认证机构对他们有哪些建议?
潘家瑞:企业必须能敏锐地看到市场的各种动态,及时调整策略,把握住危机中的潜在机遇,注重节能环保、生态绿色和社会责任,专心练好内功,提升品牌竞争力,铸造自身强劲的生命力和抗打击能力。
目前,中国制造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信心,而信心是需要“质量”来维系的,Intertek的角色正是通过高效专业的服务,帮助客户将“质量”的信心建立起来并传递出去。
John Maheu:中国制造商必须竭尽全力,并采用成功的认证流程,确保他们的产品符合所有的适用标准以及安全要求。他们必须确保供应链万无一失,没有任何危险物材料进入产品。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这些企业一旦无法满足既定的安全和性能标准,他们便没有重新获得市场认可的第二次机会。
李聪:企业首要的就是要树立信心。其次,要加强产品在环保、节能减排和消费安全等方面意识。“内功修炼”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休渔期也正是补网的好机会。另外,企业对于认证的内容不要感到排斥和恐惧,了解到认证的本质和目的,看到通过认证带来的效益和空间,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对待贸易中的利与弊。
Beat Kreuter:我们给生产商的建议是开发新的节能、环保和创新型产品。美国汽车业是很好的例子,由于没有针对市场开发合适的产品,美国车的汽油消费量远远高于竞争对手如日本制造的汽车,目前美国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本国制造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