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生活”再认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除了和其它学科一样教育、引导学生如何生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即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也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人文性决定的。故而语文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 生活认识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说明了人和自然界中其,它生物不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核心也认为人通过“自拽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最终可实现“完美人格”。语文除了和其它学科一样教育、引导学生如何生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即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也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人文性决定的。故而语文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语文生活化
  
  经常能听到教育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刚入学时学生水灵灵的眼睛,现在却变得很木然、呆滞。到底怎么了?”是的,这到底怎么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心动魄的问题。到底是谁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现在提出语文生活化”这个概念,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语文课脱离生活,以“教材文本”为本位的现象仍愈演愈烈。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生活化”依然是一个难题。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仍然凭教案,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学习、思考,生硬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主题,给人物形象“贴标签”。教师是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却退化了。久而久之,学生看到的仅仅是“荷塘月色”四个汉字,除此之外不会再看到更多的东西。当学生的思维形成一种定式时,思维的“惰性”也便萌发了。而本应该享受的语文学习,结果却变成了一种负担。对于如何真正意义上学习语文,使语文生活化,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环节:1.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我们在教学语文时,总是告诉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学生缺乏的不是观察生活的“眼睛”,而是体验生活的“心灵”。故而首先要热爱生活,这是语文生活化的前提。对生活漠然的人,对社会不关心的人,即使對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会孰视无睹,充耳不闻。恰恰与之相反,李白却能谱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华章,杜甫能吟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可见只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哪怕世间的一花一草,也足以打动人。
  
  只有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学好语文。一些著名导演为了让演员进入角色,演好角色,不惜让他们深入矿井体验生活,更甚至于假戏真做。同样,林黛玉之所以作得一手好诗,在众姊妹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在热闹非凡的大观园里,姑娘们都在忘我地嬉戏,而黛玉却有闲心留意花瓣的凋零,以致黯然至于泣下。可见只有体验生活了,热爱生活了,才能学好语文。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使文本还原成生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是这样上的,我进教室先向学生宣布“今天不上课”,学生一片哗然,兴奋。接下来我说,一次偶然机会读到了一篇关于秋的美文,一直没有机会读,今天读来和大家共享一下。接着我拿出包了皮(为不使学生识破)的教科书诵读起来。读完之后,教室里很安静。当时正好秋天,柔和的阳光洒在学生身上,窗外秋风卷起地上金色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我知道学生被感染了。他们陶醉在《故都的秋》里,同时,他们也陶醉在窗外的秋里。沉默了一会儿,学生开始问我文章的出处,当我告诉大家时,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读了起来。大家第一次发觉课本里居然有这么好的文章。他们自发地划分成小组,凭着对生活的自我体验,推敲起文中的好词,鉴赏起文中的好句。很快,课堂结束,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秋》。后来,从学生的作文当中我明白了:学生终于知道什么叫“说真话”,什么叫“真情实感”。这一堂课的效果要比给学生讲一堂关于作文的理论奏效很多。
  
  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来得更直接。小学生如此,中学生也不例外。故教好语文,或者说让学生学好语文,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想方设法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使语文生活化。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作家在一定情感下形象思维的产物,寄托或表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在文学作品的审美活动中,艺术形象诉诸读者的想象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披文入情,受到感染和启发。语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是随处可见的,要施行审美教育就必须从艺术形象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这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创造美。使学生在每一篇文章里看到的不再是文字的堆积,而是从字里行间建构的一幅美好的意境,达到“庄周晓梦迷蝴蝶”的物我两忘之境界。故而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情感,让学生对教材文本实现“再创作”。这也是语文教学对个体审美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爱憎,在理智上明辨是非,在思维时获取知识,在审美中得到熏陶。
  
  二、生活语文化
  
  “生活语文化”即“语文”地生活。这是学好语文的环节,也是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使生活更富有品味。
  
  新课标从“三维”角度要求教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也应该以语文教学的这三个方面作为生活的指导。
  
  1.在生活中学得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有一次我在校园漫步就听到两个女学生的对话。一个说:“时常把被子在太阳底下晒晒感觉很好。”另一个接着说:“是呀,晒晒被子,晚上睡觉还能闻到阳光的味道。”好一个“阳光的味道”,让我震惊不小。阳光是什么味儿?当然没味儿了,但我们从这句极富有诗意的语言里能听出该同学的喜悦之情。另外,目前学生所面临的语言文字环境可以说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招牌”、“无错不成广告”,连电台电视台里的不少主持人也常常读错字!但这恰好为训练学生辨字正音的明目聪耳提供了生活化、社会化的“语文试题”。如果引导得法,学生也就能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2,从情感,态度、价值度角度来说,学生要关注生活,明辨是非,惩恶扬善,脱离低级趣味。当下,学生常常存在着三种错误的审美趣味:一是“买珠还珠”,领悟不到美的实质;二是“剜烂留甜”,分不清精华与糟粕;三是“误把快感当美感”,情趣不高、格调低劣的作品反而备受青睐。在学生的前进道路上,也会经常遇到各种错综的矛盾,各种复杂的问题。只有辩明是非,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才能维护公平,伸张正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脱离低级趣味。如果是非都分辨不清,立场、态度和方法就必然会出错。从语文上学得的道理来指导生活,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学习语文。
  
  故而,健全完美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修身养性,具备一定的鉴赏艺术的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真正通过语文的学习实现“诗意地栖居”。
  
  
  
  
  
其他文献
一、水土流失概况  白沈沟流域位于平安县城南,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 o57、36、、—102006、08、、,北纬36o15、24、、—36 o26、58、、。总面积194.06km2,水土流失面积132.42 km2,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付区,海拔2100-2400米之间,地形复杂,地貌有川地、坡地和沟道组成;沟壑纵横,沟壑密度为2.Ikm/km-,i壤侵蚀活动剧烈: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属高
期刊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笔者说:“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因人施教,全生得能,培
期刊
随着深化改革,继续对外开放的政策,英语现已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交际用具,且被认为是当今开设的最重要的外语科目之一,对现代化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对这门学科的实施者——英语教师,提出了更严、更新的要求,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人人能运用这种交流工具。为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及英语教学质量,我们采用边教边学的办法,即在教学岗位上,通过平时的教研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帮助我们每个英语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投入很大,却收效甚微。这已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深入的探讨: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样学?很多老师终日辛勤耕耘,花费大量的时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间和精力,结果却不容乐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据对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可以看出:他们在英语科上投入的时间不能说少,但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英语是高考中的重要课程,非学不可,换句话说,
期刊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对此作一论述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   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加上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期刊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 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 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
期刊
兴城市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做文章,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了农业基础地位。2008年粮食产量实现25.6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7.3亿元,比2002年增长95.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4100元,比2002年增加1766元。目前,兴城市农作物的复种面积达15万亩,水浇地面积达20万亩,全市粮经作物比例已调整到60∶40。初步建立粮食、
期刊
1.加強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截至2001年底,国家制定和完善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资源管理法律。同时,国务院还制定颁布了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初中化学的实验尤其重要,学生初识化学,许多的知识不能理解,所以对化学实验有很强的依赖性。演示实验是教师传授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具体认识物质的外表特征,认识事物变化的条件、现象、规律等,顺利的形成概念,确信理论的真实性,并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还可以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严谨的科学态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投入很大,却收效甚微。这已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深入的探讨: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样学?很多老师终日辛勤耕耘,花费大量的时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间和精力,结果却不容乐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据对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可以看出:他们在英语科上投入的时间不能说少,但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英语是高考中的重要课程,非学不可,换句话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