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资源?妙生主题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dkaj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0月份,上虞市教体局开展“小小画笔·欣欣上虞——2009上虞市千米儿童画展” 活动,要求作品内容主要反映我市或本乡镇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成就、风土人情、儿童眼中的美好生活等。经过资料查询、搜集,人物走访,生活观察等形式,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丰富多彩的地方资源和乡土文化,它们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环顾本地区的工艺美术、人文历史、风俗文化,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为切入口,我开发设计了一系列美术“主题性”地方课程。
  一、以“地方资源”为主线的“主题性”美术课程开发初探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而地方文化是蕴涵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信息的人类学样本,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给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绝的借鉴,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为传统美术教育变革和创新带来新的源泉与契机。
  在课程开发与利用中,我主要通过“主题性” 探究式综合美术教学活动,以地方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背景,结合多元文化、大众文化、流行视觉文化,开发了三个层面的资源(附图):
  第一个层面是以民居、古建筑、生产工具为主体的传统人文自然景观,如民居、庙宇、桥梁、渔船等。
  第二个层面是民间艺术家和普通百姓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如窗雕、中堂画、青花瓷、家具等。
  第三个层面是隐含在生活中的点滴乡土美术因子,如童谣、民间故事、劳动号子(开船)、海涂新貌等。
  经过系统思考与研究,建构出更为详实的主题内容开发结构。
  二、“主题性”美术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好的“主题性”地方美术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师的独具慧眼和精心设计,它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整合、深化其内容,挖掘其艺术形态及文化内涵,以此增强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传递更多的信息。
  例如《远去的中堂画》一课。为什么会选择它呢?我是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考虑,发现民用住房由传统的老房子逐渐被商品房、别墅房所代替,作为民间传统装饰画的中堂画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90后的学生由于居住的环境不同,对它的了解甚少。我把它拿出来作为教学内容,是一次更好让学生深入认识民间艺术文化的契机。教学实践中,我首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中堂画,概括出它的主要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欣赏它的艺术风格,分析它的精神寄托,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中堂画和现代装饰画有什么不同情趣和风格,挂饰在各种房型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不同,安排相应的创作方式。学生通过不同的用笔用色表达自己对中堂画的感受,表达对用线用色的审美取向。总之,本课教学学生吸收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对已有的民间艺术品的模仿、复制,而是在于学生对中堂画认识的基础上消化,从中提取美的元素,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视觉心象并审美地表现。
  又如《雕花木窗也时尚》一课。在我们地区还保存着少量古代建筑房屋,瓦黛粉墙、台门木窗,仿佛演绎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雕花木窗”是古代房屋中明显标志之一,具有通风采光作用,增添了建筑物的装饰美。如何找到课题的切入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在备课时尽力摸透古代建筑中窗户的地域特点及人文取向,从中截取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和细节作为切入点,将切入点所引导出来的基础知识扩大,转换成学生思维所能理解的内容。例如欣赏木窗的瓦当纹、方顺纹、冰竹纹等图案时,学生第一个反应是花纹太复杂了,不知道从何画起。我采用切割画面形式,提取个别构成元素,教给学生重复使用的审美法则,大多数学生能灵活运用,体会到写生、设计的乐趣。所以说,我在教学时没有停留在对木窗单一的模仿和写生层面上,而是讲解木窗的相关知识,并提取其中的审美元素作为一个原点散发出去,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各种木窗的造型及装饰。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学生由于知识面不足所带来的课题陌生感,让学生更有好奇心地进行创作。作品画面形式感强,富有张力,感受独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
  通过自己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感受到深化地方文化,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让学生成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学习的主人
  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在于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加深对地方资源的认同,让学生成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学习者、实践者、创造者,增强他们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整体认识,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全面发展。例如《古老的护城桥》一课到《雄伟的跨江大桥》一课,我带领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资料搜集,学生了解到护城桥和跨江大桥的历史与经济发展,以及它们的生活作用;体会到石板桥栏的雕刻艺术和河坝纹理的自然美,领略到跨江大桥的现代化和雄伟气魄。不管学生是写生画、泥塑表现,还是到创作设计,他们的技能技巧得到发挥,而且体验到更多的文化情趣,满足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充实自己的心灵。
  2、突出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提高学生人文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学习决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该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我们的乡土美术教学,恰恰能充分体现出这一要求。它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上达天文下至地理,左连历史右接政治,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联系。例如《青花瓷》一课,学生在设计青花瓷的乐趣中牵引出上虞瓷器文化:历史——上虞瓷器从东汉开始,小仙坛瓷窑出产的青瓷是全国青瓷发源之地。科学技术——利用火和制作工具,把泥土、瓷土等材料用搓、捏、压、揉等技法分别烧制出陶器与瓷器。美术——用清一色的蓝色,运用点、线、面元素装饰美化瓷器,清淡高雅,受世人喜爱。生活——瓷器上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历史故事、戏剧人物、名山大川、动物花卉、古代建筑、佛教信仰等人们身边的内容,反映了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情感。这一课不仅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青花瓷,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人文意识,形成了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上虞市沥海镇小学 浙江绍兴)
其他文献
摘 要:硬笔行楷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是一种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手写书体。学好行楷字对于有一定楷书基础的高年级学生的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能使学生的日常书写“即好又快”,同时又为初中的行书教学打下基础。笔者通过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本文从行楷字帖的选择、行楷用笔方法、行楷结体规律、行楷的“行气”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小学硬笔行楷 教学方法  行楷是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期刊
张谢祺 现就读于绍兴少儿艺校,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现在担任班级的美术课代表。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在孔颖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在绘画方面进步很大。我参加过许多绘画比赛,并获得了不少佳奖。如:我参加了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三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分别获得了银杯奖、钻石奖;2012年6月在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荣获绘画类特等奖;2013年7月我参加了全国第十八届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得了绘画
期刊
多点触控电子白板设备先进,功能设计较单控互式电子白板更周详,至使用以来受到我校广大师生的青睐。多点触控电子白板,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教学装备的精华。近年来,我在电子白板教学载体运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多点触控式白板  以前的单控互式电子白板的人机交互还只是机械式的输入输出,仅仅停留于静态的演示阶段,像简单的放大、缩小这样的动作,也需要通过缩放工具逐步完成。而多点触控电子白板的人机交互则是
期刊
马绍益 2003年出生,属羊,现就读于宁海县西店镇香岩小学,香岩小学大队委委员。爱好广泛,画画、跆拳道、游泳、看书、电子游戏都是我的最爱。因为好动、爱说话、没有恒心的原因,爸妈有意的让我练习书法和绘画。在幼儿园时我就开始对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涂鸦,一二年级开始练习素描,三年级接触国画,当年第一次参加现场作画比赛,获得镇内一等奖,县天寿杯二等奖的好成绩,从此迷恋国画,对其情有独钟。此后,又荣获十七届全
期刊
蒋 采 得汉楼主人,生于1974年2月,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高级研修班,现为杭州之江书画院执行院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滨江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杭州市滨江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杂志副主编。  2009年1月 入展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览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1年5月 荣获浙江省第五届青年书法选拔赛提名奖 浙江省青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 鉴赏能力 培养  一、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统观高中美术教材,内容是分门别类,汇集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鉴赏课往往是以教师对作品的理论讲授为主,容易处于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和
期刊
蔡柔羽 今年8岁,在乐清建设西路1(8)班读一年级我性格活泼,从小就喜欢画画,它现在已成了我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部分。2012年,参加以“关爱”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小学生书画比赛获得特等奖。2013年,参加以“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小学生书画作品比赛获得书画明星奖。这些荣誉带给更多的自信,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画出更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期刊
摘 要:笔者在美术教学中,从保护民俗文化入手,为传统美术文化的生存,重新搭建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把装置与民俗联姻,用于优化拓展美育资源,并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现以浙美版第七册《喜气洋洋》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尝试装置与民俗联姻,来优化拓展美育资源的。  关键词:民俗文化 美育 融合  教学案例回放——教学过程:  在《喜洋洋》的喜庆音乐声中,我给孩子们欣赏各种过年时的场景,导入课题“喜气洋洋”。接着,通
期刊
教材分析:  撕贴画作为一种最普通不过的工艺品,无不显示着人们欣赏美的情趣和想象力。撕贴画的材料随手可得,许多可能就是废料、垃圾,但在心灵手巧的艺术爱好者手中便能变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撕贴画在人们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变得愈来愈美、愈来愈成熟。撕贴画的主要特点是黑、白、灰的组合体现了美的感受,体现了人的想象力,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项基本操作技能:一是学会撕、摆、贴程
期刊
周春雄 1984年出生于湖南邵阳。  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尉晓榕教授,获硕士学位;  2009、2011年,两度作品获学院优秀创作奖学金;  2010年,参加佛山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展。《科学家邹伯奇》;  2012年参展宁波八一美展,获三等奖。《御之胜》;  作品发表于《中国艺术家研究》、《名家课堂》、《浙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