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粮食安全的民间对话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_nast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农民有粮食轻减化倾向,他所选择种植的粮食品种属于劳动力投入最少和最省事的”
  2012年8月12日早晨,细雨阵阵,北京798艺术区的偏锋新艺术空间,聚集了农民、NGO代表、政策研究者、艺术家、学者、记者等不同背景的人士,他们要在这里进行一次民间“圆桌对话”,主题是“粮食安全”。
  “到目前为止,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也就是近十亿人尚未解决温饱,联合国千年目标的第一位就是令全球的饥饿人口减半,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为什么经济发展得这么快,饥饿人口仍然存在?而大多数挨饿的人正是负责生产粮食的农民。”这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驻中国代表Percy W.Misik的开场白。
  现场,国内16位艺术家展示了以“粮食安全”主题的艺术作品,试图回应这一问题。
  艺术家李枪建造了一个云南佤族的粮仓。“它象征着希望,人类需要一个粮仓。”他是从公益组织乐施会在贵州省织金县桥上村的项目上找到的灵感。
  去年,李枪在桥上村遇到了40岁的农民刘琴。刘琴告诉他,近年来地里收成不好,暴雨总是来得比以往早,玉米没来得及成熟就被打坏了。丈夫生病,4个儿子都在上学,刘琴成了家里务农的顶梁柱。村里不少农户家,主要劳动力也是妇女。
  今年,桥上村通过乐施会引进了比普通玉米早一个月成熟的早熟玉米品种。如此,尽管雨季提前,刘琴家也有了比较好的收成,而且因进入市场较早,她家的玉米比普通玉米的售价更高。
  “农民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乐施会政策倡导总监孙学兵在对话现场说,在发展中国家,5亿个小农场养活了全世界20亿人口;其中,中国1.93亿的小农场养活了5.8亿人口。另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2011年的报告,通过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功地降低了贫困和饥饿人数。
  尽管成就斐然,但中国仅有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却要养活世界上近20%的人口,压力巨大。
  2012年,随着全球粮食价格危机再次上演,谷物价格的上升也将使肉类价格随之上涨,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生产资源日益紧缺的问题。
  “2011年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到2050年全世界的人口将达到90亿。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为了满足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的需求,粮食产量将显著增加达到70%。这意味着需要将近十亿吨的稻谷类产品和将近两亿吨的肉类产品。”Percy W.Misik说,“高速增长的世界人口令全球不得不紧张地关注粮食安全问题。”
  除了“总量”,还要“买得起”、“买得到”
  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内蒙古的艺术家箫昱参与了这次对话。虽然“粮食安全”在艺术圈是个冷门话题,但他觉得离自己并不远。
  箫昱还记得十一二岁时家里粮食不足的光景,父母为了养活家里5口人,只能去农村买红薯代替。连续吃了20天红薯后,箫昱和兄弟姐妹每晚趴在床边吐酸水。
  “不是没钱买,而是买不到粮食。”尽管早已远离饥饿,童年的记忆令箫昱意识到“粮食安全与生命形态相关”。“缺粮的年代里,我姑姑的工资就是三袋小米,在这个意义上,粮食替代了货币。”箫昱说。
  5年前,箫昱开始创作一系列与粮食安全相关的艺术作品。“在今天,粮食安全其实是资源被重新分配的问题,也就是怎么分配、怎么获取、怎么占有。”
  “还有一点相当关键,就是:日粮的构成,日粮的营养充分不充分,量够不够。”孙学兵研究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最近发表的讲话,认为关于粮食安全的说法简单而言就是两个字,一个是量,一个是质。
  “日粮”的说法,引起了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狮山村村支书黄冈的注意。与城市里的饮食习惯不同,黄冈所在的地区,饮食习惯是一天两餐,早晨九十点吃早饭,下午三四点吃午饭。
  黄冈说,两餐制有历史的原因,贵州以前比较贫穷,少吃一顿能节省些粮食,同时也有现实原因,贵州农村的学生读书大约是从上午10点后开始,到下午3点半放学,多数家庭为了配合孩子的上学时间,也遵循了这种两餐的习惯。
  黄冈对贵州农村吃饭问题的描述让对话现场许多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很感慨。“粮食安全意味着所有的人每天都有能力摄取到足够的安全的有营养的粮食,可以有活力并健康地生活。”Percy W.Misik为粮食安全下了定义。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张照新从2005年开始致力于粮食安全内涵的专题研究。在他看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政策与国际上有所区别。
  张照新说,目前国内的粮食安全政策更多强调的是总量,即供应上的安全,而实际上应该强调三方面:第一是有,第二是“买得超”,第三是“买得到”。“希望可以通过讨论,共同发声,帮助我们的国家逐渐完善粮食安全政策,从原来较多重视总量,过渡到‘既有量、又有类’的政策。”
  未来谁种地
  黄冈的故乡绥阳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杂交之乡,传统的农耕条件算是比较好的。
  狮山村有村民6500多人,4700多亩土地,人均0.7亩,粮食产出自给自足理论上能够实现。然而,眼下粮食能否保收却成了横亘在狮山村村民面前的难题。黄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全村在外打工的青壮年超过2200人,留在村里的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这就对农业生产提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劳动力极度缺失。这也是如今许多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
  劳动力少带来连锁问题,由于对土地的劳动投入不足,地里杂草非常多,农户被迫加大化肥以及除草剂和农药用量,导致土地板结现象越发严重。“冬季作物除了一部分种子,其他农作物基本上都荒了。再加上近年来遭遇的气象灾害,2010、2011年都遇到大旱,减产了40%的粮食。”黄冈说,周边其他一些条件更弱的县,问题可能比绥阳更不乐观。
  “20年后,还有谁来种地?”对此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发言回应。2010年,朱启臻主持了—个大型调查项目,深入国内十个省,调查“谁在种地”。结果显示,2010年的种地人平均年龄为57岁,如果这两年没有补充新人,这批庄稼汉今年已经59岁了。   “当被问到为什么岁数这么大还要种地,许多庄稼汉回答说,‘够吃就行’,‘够自己吃就行’。老年人种地其实力不从心,许多人只管种和收,收多少算多少,完全粗放式的管理。农业劳动力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很大的潜在威胁。”朱启臻说。
  朱启臻的调查反映了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粮食安全压力,张照新对此深有同感。“按照目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统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接近50%,转移的劳动力是2.5亿,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约2.7亿。”张照新说。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种植业人口减少,以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可能要发生变化。我们去过很多地方调查,发现很多农民有粮食轻减化倾向,他所选择种植的粮食品种属于劳动力投入最少和最省事的。”张照新说,留在农村的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此结构的劳动力在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方面要慢一些,这对通过科技提高农业劳动力水平带来制约。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整个社会对粮食的需求也在增加,特别是对加工品,对畜产品的消费进一步增多,后者又进一步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张照新说,尽管过去几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七连增”,“八连增”,今年则是“九连丰”,但粮食供求关系依然紧张。
  用合作社把小农户组织起来
  “去乡下种地是当下一些城市白领的时尚,但这种潮流不具备为消费者提供规模化粮食产品的能力。粮食安全未来需要依靠的还是农民。2012年中央提出一个概念,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就是有志于从事农业的人,他们将来能够运行起规模相对大的职业农场。朱启臻对“职业农民”规划充满希望。
  “这是呼吁多年的方向。”张照新说,农业部近年来一直在推广“职业农民’概念,尝试通过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培养一批专业化农民。2011年开始,农业部启动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规划,在县里甚至村里建设技术指导员制度。
  “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原因是农业生产的收入太少,事实上农业生产如果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其实收入并不低。”张照新说,前段时间农业部正在进行一个讨论:农业生产规模达到什么水平才有吸引力,农民才能稳定地从事农业?
  孙学兵认为,实现规模化的粮食生产当然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种途径,但是由于中国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小农户的存在在中国必然是—个长期现象,小农户的辛勤劳动对于粮食安全的保障有着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参与对话的专家对他的观点多表示认同。
  “小农户的问题,怡恰是粮食安全体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马骥说,在中国,大规模的粮食供应模式,也就是基本的产业化模式,主要是龙头企业加上合作社、基地、农户,这也是整个农业产业供应链的最基本形式。
  马骥长年从事对农产品采购及其与农户利益联系状况的研究,他发现,在—个龙头企业所主导的粮食等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户被甩掉了,具有生产技术的农户被推向了一个比较低级的供应链中。
  参与此次对话前不久,马骥去山东调研了一个蔬菜产业供应链。他强烈地意识到,小农户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在低级的供应链中,连最起码的保护自我的权利意识都没有。
  贵州省和仁乡村发展研究所负责人吉家钦认为,农户依靠粮食种植这类传统产业增收,可能性是很小的,现在更多的农民选择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来增强粮食供给能力。“合作社的形式可能是对以前小农户的这种制度安排做出的一种反思。不是说回到集体经济的时代,而是通过合作社整合资源,增强小农户的谈判能力。”吉家钦说。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合作社都是最适合农民、最适合农业的组织形式之一。”朱启臻说。他曾关注过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家合作社,该合作社生产的是高蛋白大豆。去年,该合作社把大豆价格定为2元4角一斤,结果卖亏了。
  今年,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朱启臻,价格定得更高了,因为合作社生产的规模已经达到100多万亩,大豆产量占全国该品种产量的三分之一,有加工企业找到合作社的生产地并把总部搬了过去,合作社一下子有了定价权。
  “小农户在粮食生产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盲目跟风、应对市场能力弱等等。要想解决,不是把农户取消,而是用一种方法方式把他们组织起来,目前就是合作社,合作社能赋予农户更多的话语权。”朱启臻说。
其他文献
我的小侄女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了。她谋到了一份效益很不错的工作,全家人皆大欢喜。月初,小侄女拿到了第一份薪水,孝心大发地给她的奶奶也就是我的老妈买了一套真丝的婆婆衫,价格自然不菲。老妈欢喜之余,开始打听价格。虽然小侄女报出的数字是打了对折的“跳水价”,可老妈依然觉得太贵,埋怨她“手太松”真不会过日子。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老妈又是翻书上网、又是亲历银行,终于在一番忙活之后,为小侄女量身定制了一份详细
最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了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通知,要求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成立机构、健全资料和档案。这很正常,也很有必要,不算什么怪事,最怪的是要求从两年前就把这些工作做好。  于是在两年前就要有相应的机构组织、通知文件、规章制度、活动记录、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年度计划总结等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档案文本,并在通知中特别提醒注意落款日期。  以往一些档案造假多是把应该做而没做或没做好的事,进行查缺补漏、弄虚
早上起床,收拾收拾,准备带孩子们去一家国际诊所看牙医。那家诊所离家很远,我通常要带上出门一整天所需的东西。装好背包后,我又特意提醒自己不能忘了两样平时出门不会带的东西——护照和中国居住证。  在此之前,尽管法律也规定说外国人出门要携带这些证件,但我们因为怕丢,一般也就放在家里。  北京不久前宣布将对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工作的外国人进行为期100天的清理。我不知道会不会在街上被要求出示身份和合法
前几日,我乘公共汽车去农村。农村青壮年大都打工去了,沿途停车上来的多是走亲访友的蹒跚老人。这些老人乘车大都以同样奇怪的姿态:他们蜷进座位的角落,枯瘦的手紧紧锁住边上的栏杆。  那几个坐在过道包袱上的老太太神色更加紧张,她们尽量把自己的身体蜷缩到最小,眼睛不安地盯在地板上,一旦有谁上下车从她们身边经过时,她们都毫无必要地颤颤微微地把小脚盘起来让路,人过去许久才小心翼翼地放下来。  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农
河南省人大日前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规定从10月1日开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传播或者未经公安机关通知查看、复制机房系统采集保持的信息。监控视频管理人员若私自把公园里、道路上摄像头拍到的视频放到网上传播,将面临最高3万元的罚款。  福建:  吸引台湾民众任聘任制公务员  福建省日前提出优惠政策吸引台湾民众前往担任聘任公务员或所属事业单位相关职务。但台湾“陆委会”表示,台
请客到家里来吃饭,可说是我的爱好之一。自己做几道中国菜,或者做西式烤肉,要么买来几种生鱼做寿司,就可以招待客人了,虽然费点力,可并不觉得费事。  假如请客到外边餐厅的话,花费很贵之外,为协调我家四口人的时间,更是要伤透脑筋。反之,请客到家里来,花费相对低,再说时间方面的弹性也较大。如果对方有小朋友的话,这几乎是招待一家人唯一的方法,因为如今的日本餐厅一般不欢迎小孩子。  前几天,家里来了女儿的钢琴
“最肯也是最敢说话的一个”  父亲从1924年开始追随蒋介石,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他除了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多次提出意见,更是为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对苏联的问题与蒋介石有过争论。  他曾经说过,在蒋介石面前肯说话和敢说话的人很少,而在军人当中,他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说话的一个了。  蒋介石喜欢兼职。抗战中期,一度兼任了行政院长,后来四川地方派系闹纠纷,出了问题,蒋介石又要兼任四川省主席。  父亲力言不可
在很多人看来,“志大于量”的人到处风光风光、写写毛笔字也就罢了,谁教他爸是太傅呢?真要干什么大事,这种人的失败是可以期待的  2010年春,笔者在这个专栏上写了一篇《多一点雅量》。篇末说及魏晋时常从一个人的“志”与“量”是否相称,来评估其政治生涯的最终成败。傅嘏曾警告钟会:“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王澄评价王玄:“志大其量,终当死坞壁间。”终了皆如二人所料。  志向远大而器量狭小的人
我们来中国之前,居住在美国匹兹堡,常去一个叫做松鼠山(Squirrel Hill)的地方活动- - -我们在那里购物,去那里的蓝坡公园散步,两个孩子有时还去住在那里的亲戚家过夜。  在匹兹堡,人人都知道,松鼠山是犹太人聚居区,那里的居民尽管来自各种不同的种族背景,但约40%是犹太人。因此,周边的店家也主要是做犹太人生意,有各种犹太教洁食酒吧和犹太文献书店。  但今年夏天我回匹兹堡度假时,吃惊地发现
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打算创作一尊雕塑的时候,我不会预先构想它的样子,而是直接把那些没有意义的部分凿掉,那么有意义的部分便自然地浮现出来了。  另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有一天,站在一块石头前,听到大卫从石头里面向他发出呼喊。米开朗琪罗接下来所做的事就是,把多余的石头敲下来,这时一个活脱活的“大卫”就从里面走了出来。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放下来,让重要的东西浮现出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