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池”模式越做越大,模糊了成本,掩盖了风险,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3年,银监会将把规范资金池,作为今年现场检查的重点和突破口。 3月25日,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 8号文”)正式下发,如此重拳,直接撼动余额 8万亿左右的银行理财市场和银行的金矿。过了大半月的时间,这个被称为“ 8号文件”的新政,给投资理财产品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
后银行时代
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接近 9000款。然而,进入二季度后,受 8号文的影响,近两周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缩。除了发行量有明显下滑,《金融理财》留意并翻阅了多家银行理财产品的情况,发现部分此前收益较高的产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近期,部分涉及‘非标’项目较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确实出现了收益率下滑。”某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专家告诉记者:“短期和中长期产品下滑幅度较大。 8号文要求一对一,而越是长期的产品,越是一对一,不用错配,短期的产品一般是用长期的切开错配,现在不能切开了,收益率难免下滑。”
据了解, 8号文要求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的对应,这将导致市场整体投资期限的延长,由于融资类项目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企业贷款等方面,而这些项目的投资期限通常比较长,一般在 1年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因此今后新发行产品的投资期限会逐渐增长,以匹配所对应的资产期限。”
“8号文”首次明确限制了银行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比率,将其严格控制在理财产品余额的 35%之内。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 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的总资产 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而一般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所投向的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债权资产全部列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针对银行的理财业务管理不严、发行不符合监管要求的理财产品,或以理财名义进行监管套利等乱象,监管部门今年将集中力量整治。记者走访几家银行,采访了一些正在购买理财品的客户,当问到是否了解自己所购买的理财品的投资标的时,基本没有人会关注这些。而投资者在意的只有广告中宣传的“收益率”。
“8号文”的下发使得在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受到限制。商业银行需要过渡时间来对现有资金池中的“非标”债权资产进行清理。而且项目与产品投资的对应也加大了理财产品的发行难度,现实中很少有银行可以对进入理财资产池的资产给出一一对应。自8号文出台后,银行一度暂停了理财产品销售。然而随着对 8号文的理解以及市场磨合,业务基本恢复,金融活动也趋于理性。业内人士表示,“ 8号文的目的不在于抑制银行理财业务,而是在约束无序扩张的基础上,改变其过分追求通道业务的本质,真正提升银行资产管理能力。”
与监管者赛跑
8号文在限制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时,将“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纳入范围。针对此规则,目前已有信托公司设计出“强制分红”信托产品,以“债权转股权”的方式,绕开新规监管。
一般来说,“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要求融资企业承诺分期支付信托资金本息,最终累计的现金本息将成为信托投资人的收益所得。而在 8号文后,原本约定的“本息支付”改头换面成了“强制分红”,债权关系在表面上变成了股权关系,也就不再归属于旨在规范“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 8号文”监管之列。
如一家信托公司刚推出的信托产品合同显示,信托与融资方约定“信托资金以贴现方式购买融资方持有的企业股权分红权”,当“信托公司在约定时点前累计获得的现金分红低于预期金额,融资方承诺补足”。
如果回溯历史,之前的理财资金绕道股市,理财资金变身影子银行,随着监管层的逐级加码,商业银行、信托以及后来加入的券商,与监管层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场分秒必争的赛跑:在一纸禁令到来之前,要尽其所能将现有的模式做到极致;禁令来后,又要发明出新的规避监管的交易结构。眼下,新一轮的猫和老鼠游戏或许已经开始。
配置债券也疯狂
8号文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风险拨备提出明确要求,着重治理理财产品乱象。受到影响的除了银行与金融公司,热衷购买理财品的投资者们必然一样受到不小的影响。受到限制的理财品的收益可能不会再如曾经那般诱人,而方便丰富的理财早市、夜市也不再如从前那般活跃。作为投资者,面对新政,自然也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财举措。
“现在大家都想多配置些债券,但哪有那么多债可配置,不得已的话就只能配置些高风险的民营中小企业债券。”北京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北京一位王女士购买理财产品已持续多年。 8号文颁布后,她对记者说53道,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是肯定的,但买理财产品已经形成习惯,自己还是要坚持选购。会把目光投向那些年化收益率不高但是风险低的长期理财产品中。当然,如果能配置到债券来提高收益是最好的。
不少投资者都像王女士一样,将重心放到债券上。但据了解,苦于抢不到债券的某股份制银行,已向手中握有大量存量债券的某大行索买债券,以加大理财产品配置债券的比例,降低总体非标准债权资产占比。而骤然涌入债市的大量理财产品资金已让供应量平平的债市吃不消,尤其是城投债等受理财资金青睐的紧俏品种。
银监会 8号文件带来的影响在持续发酵,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的金融公司都是一剂强劲的“镇定剂”,监管与创新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那么一份旨在规范理财产品的行业文件,为何引发理财市场惊恐,是市场反应过度,还是长期累积的结果。
后银行时代
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接近 9000款。然而,进入二季度后,受 8号文的影响,近两周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缩。除了发行量有明显下滑,《金融理财》留意并翻阅了多家银行理财产品的情况,发现部分此前收益较高的产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近期,部分涉及‘非标’项目较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确实出现了收益率下滑。”某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专家告诉记者:“短期和中长期产品下滑幅度较大。 8号文要求一对一,而越是长期的产品,越是一对一,不用错配,短期的产品一般是用长期的切开错配,现在不能切开了,收益率难免下滑。”
据了解, 8号文要求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的对应,这将导致市场整体投资期限的延长,由于融资类项目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企业贷款等方面,而这些项目的投资期限通常比较长,一般在 1年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因此今后新发行产品的投资期限会逐渐增长,以匹配所对应的资产期限。”
“8号文”首次明确限制了银行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比率,将其严格控制在理财产品余额的 35%之内。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 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的总资产 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而一般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所投向的信托计划、资产证券化等债权资产全部列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针对银行的理财业务管理不严、发行不符合监管要求的理财产品,或以理财名义进行监管套利等乱象,监管部门今年将集中力量整治。记者走访几家银行,采访了一些正在购买理财品的客户,当问到是否了解自己所购买的理财品的投资标的时,基本没有人会关注这些。而投资者在意的只有广告中宣传的“收益率”。
“8号文”的下发使得在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受到限制。商业银行需要过渡时间来对现有资金池中的“非标”债权资产进行清理。而且项目与产品投资的对应也加大了理财产品的发行难度,现实中很少有银行可以对进入理财资产池的资产给出一一对应。自8号文出台后,银行一度暂停了理财产品销售。然而随着对 8号文的理解以及市场磨合,业务基本恢复,金融活动也趋于理性。业内人士表示,“ 8号文的目的不在于抑制银行理财业务,而是在约束无序扩张的基础上,改变其过分追求通道业务的本质,真正提升银行资产管理能力。”
与监管者赛跑
8号文在限制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时,将“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纳入范围。针对此规则,目前已有信托公司设计出“强制分红”信托产品,以“债权转股权”的方式,绕开新规监管。
一般来说,“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要求融资企业承诺分期支付信托资金本息,最终累计的现金本息将成为信托投资人的收益所得。而在 8号文后,原本约定的“本息支付”改头换面成了“强制分红”,债权关系在表面上变成了股权关系,也就不再归属于旨在规范“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 8号文”监管之列。
如一家信托公司刚推出的信托产品合同显示,信托与融资方约定“信托资金以贴现方式购买融资方持有的企业股权分红权”,当“信托公司在约定时点前累计获得的现金分红低于预期金额,融资方承诺补足”。
如果回溯历史,之前的理财资金绕道股市,理财资金变身影子银行,随着监管层的逐级加码,商业银行、信托以及后来加入的券商,与监管层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场分秒必争的赛跑:在一纸禁令到来之前,要尽其所能将现有的模式做到极致;禁令来后,又要发明出新的规避监管的交易结构。眼下,新一轮的猫和老鼠游戏或许已经开始。
配置债券也疯狂
8号文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投向、风险拨备提出明确要求,着重治理理财产品乱象。受到影响的除了银行与金融公司,热衷购买理财品的投资者们必然一样受到不小的影响。受到限制的理财品的收益可能不会再如曾经那般诱人,而方便丰富的理财早市、夜市也不再如从前那般活跃。作为投资者,面对新政,自然也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财举措。
“现在大家都想多配置些债券,但哪有那么多债可配置,不得已的话就只能配置些高风险的民营中小企业债券。”北京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北京一位王女士购买理财产品已持续多年。 8号文颁布后,她对记者说53道,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是肯定的,但买理财产品已经形成习惯,自己还是要坚持选购。会把目光投向那些年化收益率不高但是风险低的长期理财产品中。当然,如果能配置到债券来提高收益是最好的。
不少投资者都像王女士一样,将重心放到债券上。但据了解,苦于抢不到债券的某股份制银行,已向手中握有大量存量债券的某大行索买债券,以加大理财产品配置债券的比例,降低总体非标准债权资产占比。而骤然涌入债市的大量理财产品资金已让供应量平平的债市吃不消,尤其是城投债等受理财资金青睐的紧俏品种。
银监会 8号文件带来的影响在持续发酵,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的金融公司都是一剂强劲的“镇定剂”,监管与创新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那么一份旨在规范理财产品的行业文件,为何引发理财市场惊恐,是市场反应过度,还是长期累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