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而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使得我们的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必然要发生一次较为深刻的变化。本文从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定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探究点、思维点、发散点等四个方面就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师生互动 有效性 策略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482;课题负责人:李德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23-0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课堂师生互动,是新课堂师生双边交流活动的一种最常规的方法,也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基本条件。
一、信息化环境下,定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
例如教学《9的认识》时,在导课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今天世博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同时课件播放:他们陆续走进世博园,一只豹子进去了,两只狼狗进了……八只小白兔进去了,当九只小松鼠进来时,学生就不会数了,我就让小松鼠自己介绍,同时出现一个大大的“9”,把“9”的读写法也牢牢掌握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二、信息化环境下,定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点”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现代信息技术能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如何观察、思维、想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它能在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如何理解、掌握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圆柱体沿高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如果斜着剪,会出现什么呢?带着问题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后可再运用多媒体展示剪的过程,学生很直观的看出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就把一个抽象的曲面转化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降低了理解坡度,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三、信息化环境下,定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
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學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把握学习中的“思维点”。
如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引出“面积单位”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神秘地说:“因为正方形中的小方格比长方形多一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你能猜到下面遮住的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媒体呈现三个有圆形纸片遮住的图形,下面分别标有16格、4格、6格。大多数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突然有学生说不一定,渐渐地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多了起来。教师顺势引导:“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 “三个图形中的方格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教师展示三个图形,证明学生们的理解相当有道理。比较自然地引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有统一的单位。
四、信息化环境下,定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散点”
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当今科技发展,了解世界风土人情,尽享各地优美风光。大量的音像资料、图文资料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容量,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各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的认识》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三角形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我的课件,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信息技术 师生互动 有效性 策略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482;课题负责人:李德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23-0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课堂师生互动,是新课堂师生双边交流活动的一种最常规的方法,也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基本条件。
一、信息化环境下,定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
例如教学《9的认识》时,在导课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今天世博园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同时课件播放:他们陆续走进世博园,一只豹子进去了,两只狼狗进了……八只小白兔进去了,当九只小松鼠进来时,学生就不会数了,我就让小松鼠自己介绍,同时出现一个大大的“9”,把“9”的读写法也牢牢掌握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二、信息化环境下,定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点”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现代信息技术能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如何观察、思维、想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它能在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如何理解、掌握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圆柱体沿高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如果斜着剪,会出现什么呢?带着问题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后可再运用多媒体展示剪的过程,学生很直观的看出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就把一个抽象的曲面转化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降低了理解坡度,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三、信息化环境下,定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
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學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把握学习中的“思维点”。
如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引出“面积单位”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神秘地说:“因为正方形中的小方格比长方形多一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你能猜到下面遮住的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媒体呈现三个有圆形纸片遮住的图形,下面分别标有16格、4格、6格。大多数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突然有学生说不一定,渐渐地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多了起来。教师顺势引导:“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 “三个图形中的方格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教师展示三个图形,证明学生们的理解相当有道理。比较自然地引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有统一的单位。
四、信息化环境下,定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散点”
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当今科技发展,了解世界风土人情,尽享各地优美风光。大量的音像资料、图文资料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容量,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各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的认识》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三角形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我的课件,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