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很明显,“阅读”不仅是要让学生“读”,而且是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心智得到发展、思维得到训练、情感得到熏陶。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适应时代选拔人才的需要。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我认为要做好新课改下的阅读课教学应做到美读。
一、感知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感知阅读,即让学生通读全文,总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它体现为能够认识课文的字词,复述大意,根据课文注释回答简单问题等。感知阅读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对课文的解读建立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感知阅读的要求不高,主要是通过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景,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根据标题提出问题:百草园中有哪些趣事?三味书屋是什么地方?问题简单,一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二是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浓浓童趣,消除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恐惧心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二、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要多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我们以下六点说明:
1.以读引读
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而引导学生读同一类的文章,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再引导学生去阅读《父爱是金》另有一番滋味。
2以说引读
在班里,由喜欢阅读的学生介绍报纸、杂志中出现的一些好文章,通过“先行者”的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要求学生讲一讲书中的故事,让阅读面广的学生“出尽风头”。选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讨论的良好习惯,在讨论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净化和美化。定期举行精彩片断朗诵会,培养学生的朗诵水平、语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积累一些语言,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3.以写引读
先布置一个题目,如“我看杨修的死?”“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冒险生活给了你什么人生启迪?”,“从《朝花夕拾》中你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生活怎样?”等,要求学生写成文章,这样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学生就需要读大量的文章。
4.以活动引读
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知识抢答赛,在知识题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文学作品方面的知识,如与四大名著有关的人物及情节、典故、歇后语。
5.以展示阅读成果来强化阅读
当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延伸阅读之后,有许多学生就开始有表达的欲望:对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看法;对文章的艺术方面评头论足。老师在此时恰当引导,把他们写的读后感、随笔整理出来,在学习园地中展览学生在展览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阅读学习。每半个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并由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展览学生阅读成绩的同时,训练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积累了语言每月出一期“得意之作展”将学生认为最满意的习作,经过认真的修改,用方格纸工整地抄写出来,再经过筛选,把优秀的作品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
6.以生活引读
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疑问、困惑时,我便引导学生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如有的学生意志浅薄,控制不住自己,我便引导他去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去寻找生活的真谛,从而坚定生活的信念。有个别学生觉得学校生活苦,没有意思,思想消极,我便引导他读一读海伦·凯勒的《给我三天的光明》。再要求学生把它写成一篇文章,该如何去谋篇布局?用什么形式去表达呢?当他们疑惑时,再出示描写这类生活的文章,这样学生阅读兴趣一下子就浓厚起来。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在班级内部营造一个良好阅读的氛围,在氛围中同学自由交流、互相竞争,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阅读局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幸福,让阅读成为他终身的习惯,让阅读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阅读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让阅读给他们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读给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同时语文阅读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作为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适应时代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课内阅读指导具体步骤
阅读指导课历来遭到许多人的批评指正,许多教师感叹难上。经过实践,阅读指导课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出示目标。出示当堂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应当明确知识点、能力点,应当不偏离语文学科特点,不降低或拔高阅读要求。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三章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
第二步:明确要求。明确阅读具体要求,如明确阅读重点、阅读范围、阅读时间,还有阅读方法(默读、朗读、圈点批注等)。
第三步:交流互动。如展示疑难问题(巡查、提问、板演),或更正讨论(生生更正、师生更正),或总结提升(要点和规律)。
第四步:当堂检测。检测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相一致,检测目标达成度(关
注后进学生),检测题以阅读试题为主。经过这四步(①出示具体阅读目标;②指导学生自主阅读;③围绕疑难讨论更正;④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课堂中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学生阅读的步骤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老师也有章法可循了。
语文课要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多种阅读的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还要有良好的语感。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要让学生能够阅读日常的报纸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蔡成兵《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微》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12)年版
[2].张洁,《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王秋海,《简介美国英语阅读课的改革》,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适应时代选拔人才的需要。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我认为要做好新课改下的阅读课教学应做到美读。
一、感知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感知阅读,即让学生通读全文,总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它体现为能够认识课文的字词,复述大意,根据课文注释回答简单问题等。感知阅读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对课文的解读建立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感知阅读的要求不高,主要是通过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景,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根据标题提出问题:百草园中有哪些趣事?三味书屋是什么地方?问题简单,一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二是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浓浓童趣,消除学生对鲁迅文章的恐惧心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二、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要多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我们以下六点说明:
1.以读引读
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而引导学生读同一类的文章,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再引导学生去阅读《父爱是金》另有一番滋味。
2以说引读
在班里,由喜欢阅读的学生介绍报纸、杂志中出现的一些好文章,通过“先行者”的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要求学生讲一讲书中的故事,让阅读面广的学生“出尽风头”。选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讨论的良好习惯,在讨论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净化和美化。定期举行精彩片断朗诵会,培养学生的朗诵水平、语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积累一些语言,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3.以写引读
先布置一个题目,如“我看杨修的死?”“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冒险生活给了你什么人生启迪?”,“从《朝花夕拾》中你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生活怎样?”等,要求学生写成文章,这样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学生就需要读大量的文章。
4.以活动引读
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知识抢答赛,在知识题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文学作品方面的知识,如与四大名著有关的人物及情节、典故、歇后语。
5.以展示阅读成果来强化阅读
当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延伸阅读之后,有许多学生就开始有表达的欲望:对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看法;对文章的艺术方面评头论足。老师在此时恰当引导,把他们写的读后感、随笔整理出来,在学习园地中展览学生在展览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就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阅读学习。每半个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并由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展览学生阅读成绩的同时,训练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积累了语言每月出一期“得意之作展”将学生认为最满意的习作,经过认真的修改,用方格纸工整地抄写出来,再经过筛选,把优秀的作品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
6.以生活引读
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疑问、困惑时,我便引导学生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如有的学生意志浅薄,控制不住自己,我便引导他去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去寻找生活的真谛,从而坚定生活的信念。有个别学生觉得学校生活苦,没有意思,思想消极,我便引导他读一读海伦·凯勒的《给我三天的光明》。再要求学生把它写成一篇文章,该如何去谋篇布局?用什么形式去表达呢?当他们疑惑时,再出示描写这类生活的文章,这样学生阅读兴趣一下子就浓厚起来。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在班级内部营造一个良好阅读的氛围,在氛围中同学自由交流、互相竞争,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阅读局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幸福,让阅读成为他终身的习惯,让阅读伴随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阅读塑造他们美好的人格,让阅读给他们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读给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之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同时语文阅读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作为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适应时代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课内阅读指导具体步骤
阅读指导课历来遭到许多人的批评指正,许多教师感叹难上。经过实践,阅读指导课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出示目标。出示当堂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应当明确知识点、能力点,应当不偏离语文学科特点,不降低或拔高阅读要求。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三章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
第二步:明确要求。明确阅读具体要求,如明确阅读重点、阅读范围、阅读时间,还有阅读方法(默读、朗读、圈点批注等)。
第三步:交流互动。如展示疑难问题(巡查、提问、板演),或更正讨论(生生更正、师生更正),或总结提升(要点和规律)。
第四步:当堂检测。检测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相一致,检测目标达成度(关
注后进学生),检测题以阅读试题为主。经过这四步(①出示具体阅读目标;②指导学生自主阅读;③围绕疑难讨论更正;④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课堂中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学生阅读的步骤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老师也有章法可循了。
语文课要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多种阅读的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还要有良好的语感。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要让学生能够阅读日常的报纸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蔡成兵《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微》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12)年版
[2].张洁,《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王秋海,《简介美国英语阅读课的改革》,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