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研究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sar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乡村治理问题,通过抓党建促发展,凝聚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多方力量;通过三治(自治、法治、德治)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关键词:基层治理;党建;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是新时代城乡关系的重塑,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加快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一、乡村治理现状
   (一)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
   乡村振兴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按照这个标准,河南省安阳市正稳步推进。
   1.产业振兴要求。各乡村高度重视产业振兴,在弄清优势和潜力基础上,积极规划、发展符合本地實际的特色优势产业。如内黄、滑县等地利用农业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加工业,林州市依托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等,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各地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基本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清零”目标,已出现了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等多种模式。但村级集体经济从总体上看还十分薄弱,稍有不慎就有发展不起来的危险。
   2.生态振兴方面。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观。大部分村环境卫生有专人负责,统一处理垃圾,有的村还实施了雨污分流、垃圾分类处理。一些村庄积极探索村庄废弃宅院改造,亮化美化村庄环境,彻底改变了以前污水横流、垃圾乱倒、塑料袋乱飞的现象,农村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但有些村还存在废弃闲置宅院等,影响了村庄环境。
   3.乡村秩序方面。社会和谐稳定,治安良好,农民安全感高,信访、民间纠纷大幅度降低。相当一部分农村实现“一肩挑”,村支部书记在村里具有较高威信,能够发挥自治组织、民间组织作用,基层治理作用较好,农民的法律意识明显提升,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4.乡风文明方面,农村移风易俗有大的变化。县域各村持续改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通过改善红白理事会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正能量作用,采取刚性约束和强制执行等手段,对高价彩礼、婚丧鄙陋、老而无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农村的陈规陋习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价值观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高额彩礼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些地方彩礼依然很高,农民对此反应强烈。
   (二)乡村治理方式不断创新
   村社双轨并行,创新社会治理。滑县锦和街道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省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辖12个社区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4万,其中村改居有31个村。在村改居上,锦和街道构建了新社区,方式是对现有村委会实现“转、并、联”,改革后新社区居委会与村委会并存,共同承担基层社会治理功能。以社区党总支为领导核心,筹备居务管理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大力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实现条块联动。村社双轨并行只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最终目的是把社区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模块。待新社区各项功能齐全、住户对新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后,再把村社双轨管理逐步向社区单轨治理过渡。
   二、安阳市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匮乏制约乡村发展
   1.经济发展乏力,乡村户籍人口流失严重,乡村两级组织缺乏人力储备,代际更替受阻
   由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以及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乡村人口大量流失,“空心村”增多。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普遍偏大,青壮劳动力参与“两委”工作的意愿不强。就安阳市目前情况来看,村“两委”干部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个别人员担任村支书长达30年无人接替。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年轻干部数量偏少。干部队伍结构不完善、工作积极性不足等现象,不利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2.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城乡差别明显,人才流失严重,乡村发展缺乏人才支撑
   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乏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不足。许多农村,在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各方面都满足不了村民的需要。所以,乡镇很难留住人才,涉农管理和技术人才也鲜有人甘愿来农村奉献青春,这使得乡镇各基层窗口技术人才缺乏,出现人才断层情况。而对于很多出身农村的学生来说,求学的出发点本就是为挣脱农村贫苦日子;农村本地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也放弃留守农村、建设农村的想法。这更加剧了农村的人才断层与流失。
   (二)乡村产业规划发展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发展后劲,对乡村振兴难以形成支撑作用。部分村庄缺乏开拓创新,严重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想等上级资金支持,产业规划发展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产业发展无思路,不能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优势。已有的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收入在5万元以下,稳定性差,资金投入主要依靠政府,发展还比较困难,多数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起步阶段,稍有不慎就面临失败的危险。
   三、进一步提升安阳市乡村治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一)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1.出台相关政策,加快乡村人才振兴
   结合安阳市实际出台返乡创业激励政策,如减税降费政策,设立乡村就业创业引导基金,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建设返乡创业园。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把退休返乡居住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和回乡创业人士以县为单位建立新乡贤人才库,加强管理,精准服务,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逐步构建一个包括乡贤在内的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此来应对农村畸形“空心化”。
   2.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提升组织力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体现农村社会幸福的重要标志。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和党建述职内容,编制好产业发展规划。以“全域总体规划+村级项目规划”的模式,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确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选准乡村产业发展路子,弄清本村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大力发展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    3.加强基层服务体系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公共资源优先向农业农村配置。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变革,应把从“有”到“好”作为主攻方向,继续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着力增加农民基础养老金,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覆盖面,以及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发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
   (二)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1.不断创新村民自治
   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动力和活力。突破基层社会治理困境,需要注重发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一是要科学确定公共事务。在引导村民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注重从群众利益出发,将一些村民关心、关注的事务纳入到基层治理的内容和计划中,使村民能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激发主体意识。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形式,逐渐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社会治理,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
   2.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法治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式要求,而且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执行的强力保障。完善乡村治理,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提升是应有之义。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一是要训练和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二是要约束乡村执法司法行为,确保村民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3.增强“三治”的融合
   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是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的内涵要求,能够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双重现实需要。所以应该进一步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在这个进程中需要强化党的领导,推进以自治为目标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凸显法治的保障作用。同时,还要厚植传统文化根基,使“三治”共同作用于乡村治理,最后达到乡村治理的善治目标。
  参考文献:
  [1]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基层强基础纪实[N].人民日报,2017-6-29:(001).
  [2]向春玲.“红色网格”: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18(5):108.
  [3]王志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逻辑与实现路径[J].领导科学,2019(1):15-18.
  [4]林峰等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5).
   (作者單位: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还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中央确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主题教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
期刊
9月24日,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研讨会成功舉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谷建全,河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程传兴,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副会长井剑国,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集体经济指导处处长荣姣凤,河南省委政研室科教党建处原处长、研究员徐大海,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战国,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总编辑杨秋意等参加研讨会。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翟中州,市政协副主席张晖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需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所以,分析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就成为精准扶贫政策是否精准贯彻并见成效的前提和基础。调研中发现,样本村落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建设、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导致;个体农户的贫困案例中,因病因残致贫、缺乏教育致贫是主要原因。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照需求
期刊
为贯彻中央关于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听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有关情况介绍,于2019年6月赴湖南、山东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情况。   一、农村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一是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中央关于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标准和引导性投入取得成效,各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乡村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从当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相关经验及理论有所不足,导致乡村建设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进展。鉴于此,本文将以河北邢台白牛生态农业产业园为例,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途径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美丽乡
期刊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求“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振兴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本和关键。   农业强国多是农产品加工业强国,农业大国成为农业强国,必须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条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多数位置相对偏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缺乏,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短板和困难。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充分发挥自身民族特点,继承和发扬侗族传统文化习俗——百家宴。基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脱贫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积极探索乡
期刊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更需要开拓市场、把握市场,在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为例,总结其开拓市场的方式途径,以期为其他地勘单位开拓市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新常态;地勘市场;地勘经济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
期刊
摘 要: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以湖南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对省派帮扶工作队的驻村扶贫要求,从4个方面介绍了湖南工学院履行脱贫攻坚职责的思考与实践: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扶贫特长,坚持扶贫先扶智;结合地方本科院校人员优势,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发挥地方本科院校智库优势,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整合资源,尽锐出战,在后
期刊
摘 要:社会心理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决定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良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以及平安中国建设的压舱石。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心态的培育、社会心理服务、心理危机的干预,并作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重大战略部署,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由心而治”的新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