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文化追问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精神集结
  
  马东(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余老师,汶川地震到今天已经40多天了。烟尘已经散去,废墟还有待重建,但是,它似乎改变了我们身边很多东西,又让我们获得了很多东西。我想问您,这40多天以来,一直出现在您脑子里的,是什么?
  余秋雨:当然首先是那些感动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画面。不管播出多少次,我都会反复地看。这些画面与我们过去看到过的英雄画面不太一样,里边的人物全是最普通的中国民众,职业、年龄都不相同,数量却很大,他们的反应和表情正是所有中国人都会有的。因此,我从这些画面,重新读解了中国人,重新读解了中华文明。
  马东:这次救灾中最响亮的口号是“救人第一”,后面有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因此随之而来的是速度。全国人民立即领受了这个口号,并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这是你重新读解中国人的契机吗?
  余秋雨:对。不能小看这件事。因为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都经历过漫长的所谓“铁血英雄”时期,很多文化,一直在津津乐道几个古代强权好汉的成败谋略,赞叹一次次毫无正义可言的占领和烧掠,完全不在乎因此而生灵涂炭、民众死伤。直到现代,“生命第一”的意识还是不强,例如我们在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老是在被灌输一种思想,如果学校附近的仓库起火,仓库里有不少棉花包,孩子们都应该跳进火场去抢救棉花包,因为那是“国家财产”。直到前些年才明确,最珍贵的“国家财产”是人的生命,而不是棉花包。这次,是中国人对于“生命第一”原则的大普及。天下万事万物,第一珍贵的是人的生命。请看汶川废墟下的人,不管他是谁,只要还有一丝呼吸,救援人员就会花费几小时、十几小时,挖,挖,挖。一时挖不出来,就会伸手进去,握住受难者的手,要他坚持,但又不让他多讲话,怕他消耗精力。一旦挖出,全场欢呼。一旦失败,全场默哀。这些场面,全国观众都在电视机前屏住呼吸观看了,这实在是一次“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空前大普及,也是一次有关文化终极意义的空前大展示。至于全国13亿人为死难者默哀的仪式,更是感天动地。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这次大普及和大展示也具有重要的人类学意义。人类今后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灾难,但是有了这次大普及和大展示,我们可以对人类抗击灾难的意志,增加很多信心。
  马东:余老师,我觉得“5·12”在中国人的历史上会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历史学家可能会去寻找它在时间上的坐标,文化学者可能会去寻找它使全社会在文化意义上的移位。我想问,它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余秋雨:这次汶川大地震,把中华文化子民心底的情感能量释放出来了,这就从根本上让世人看见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在上世纪20年代初来中国考察了不少时间,离开时,担任他翻译的赵元任先生和其他中国学者希望他谈谈对中国人的分析。罗素对中国人作出了很多正面评价,批判了欧美的那些辱华思维,今天读来还让我们感动。说到中国人的弱点,他说,中国人的最大弱点是缺少人道主义热情,几乎都不热心赈灾捐款,有不少中国人对他人的灾难还在心底暗暗自喜。
  不能说这位对中国人十分友好的哲学大师在诬陷中国人。他的观察显然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和真实性,连我们中国人读了也会点头称是。但这次,中国人显然把罗素先生一个世纪前的结论颠覆了。罗素看到了中国人集体心理的一个“地窖”,但他不知道,“地窖”下面还有“地窖”,浅层真实下面还有深层真实。真实是珍贵的,但真实也分很多层次。最深的层次被文化积淀了几千年,又被文化掩埋了几千年,因此要发现很不容易,除非有什么爆发事件。这次,我们遇到了爆发事件,因此看到了最深的真实。
  马东:这次灾难之后,我们能做一点什么呢?
  余秋雨:我认为,在军人和医生之后,更多的人要做的事是把这次抗震救灾中所爆发出来的至善、大爱精神加固、扩充、延伸,使它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一直活在广大民众的心间。
  “5·12”在今后会出现三种可能。第一种,作为大爱精神广泛渗透;第二种,英雄进入记忆;第三种,仅仅留下了灾难记忆。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是第三种,大家记得很多英雄的名字和事迹,不少文艺作品也会来描述。但地震不常发生,灾难不常遇到,人们也就不觉得这些英雄和自己密切相关,就像我们过去对那些遥远的英雄故事那样。我们是要争取第一种可能,那就是让一个偶发性事件中的精神爆发,变成中华文化的真正灵魂,广泛渗透,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主轴和价值坐标。
  对于“5·12”,首先要在悼念中虚心学习,不要站在远处匆忙评论。不学习,什么都不清楚,根据什么来评论呢?只能是根据成见,而很多成见从根本上就是站不住的。
  马东:“5·12”确实破除了很多成见。我知道一个年轻人,以前喜欢跳街舞,还刺了刺青。但这次,硬是救出了好几个人。我们过去对80后、90后也有很多成见,这次也破除了。
  余秋雨:人的很多外在形象,其实是假形象;很多外在身份,也是假身份。文化在最无聊的时候就在种种假形象、假身份中划分出各种各样的界线,再根据这种自划的界限大加论述。例如,会把那个跳街舞的刺青少年说成是“垮掉的一代”,进行鞭笞,又倾泄对80后、90后一代代新人的无限忧虑。这种以“划分——论述”为职责的文化,就是失去灵魂、失去大道的文化。“5·12”的事实,足以证明这些文化的可笑了吧?歌德的一句话应该记住:人们凭着自己的聪明划分出各种各样的界线,最后凭着爱,把它们全部推倒。
  离开灾区后我曾与台湾的著名社会评论家南方朔先生有过一次对话。他说:“汶川地震当然让我们非常悲伤,但从文化的意义上,却让全世界的中国人扬眉吐气。”我知道,他是指中国文化在精神价值上的透彻显现。我说,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守护已经爆发出来的精神价值。
  (有删改)
其他文献
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则是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几年相比,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在取材、题型等方面呈现出“稳中有变”的趋势,即在沿袭前几年命题风格和亮点的同时,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一、 文本取材方面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文本选择至关重要。拿什么样的文章给考生读,直接关系到“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质量的高下以及检
摘 要: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各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教育领域中也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能够有效创新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及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在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实际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研究。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蔡老师:同学们小时候都会念这首儿歌吧,“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学 生:(齐说)“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蔡老师:你的手会创造吗?  学 生:我的手会弹钢琴。  蔡老师:弹钢琴包含着情绪的再创造。  学 生:我的手很巧,我会绣十字绣。  蔡老师:十字绣蕴含着很多绣法的创造。  学 生:我的手会组装复杂的玩具模型。  蔡老师:那也是一种需要构想能力的创造。  学
一、 作文题目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作家毕淑敏还说幸福需要提醒。幸福是清闲无事,幸福是艰苦创业;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攫取与占有,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递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出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它?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二、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德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愈发受重视。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者,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积极加强德育,着力采用各类有效的激励措施,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德育中多层次的激励措施,以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德育管理;小学;班主任;激励对策   伴随着学生减负的普遍实
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因而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它是针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而要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顾sir茶馆”,一边聊聊《〈雪〉四人谈》的具体内容,一边谈谈文学评论的写作方法。同学们,你们有兴趣么?那赶紧就座吧!  (请五位学生分别扮演王蒙、黄蓓佳、斯妤、李允经、鲁迅。另有学生数名。)  第一道茶:走近作品,确定角度,提炼观点  (顾
阅读2013年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感觉和往年大不一样。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用一句话来概括“爽”之缘由,那就是“命题作文风景独好”!  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览文题,我首先做一个简单的表解。  在借助上表一览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作文题之后,请允许我表达一下我对每道题的具体感受,虽然只是管中窥豹,但还是想一吐为快。  一、 苏州题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
“语言积累与运用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最为纷繁、灵动、多变的题型,是语文中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该类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与感悟,文字理解与表达,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宽、题型多样、区分度高等特点,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笔者抽样统计分析了2013年全国各地50套中考语文试题,发现“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平均分值约为26.3分,平均题量约为7.1条。现将该类试
“丰收成灾”绝不仅仅是“旧毡帽朋友”独有的遭遇,“谷贱伤农”也绝不是20世纪30年代特有的现象——如果没有一个农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当权者不去真心地关注“弱势群体”,没有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政策法规,不去努力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那么,“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现象就会时常出现,“丰收成灾”的悲剧就会一再上演。《多收了三五斗》的结尾说同样的故事在这个镇上和各处市镇重演,“真是平常
阅读理解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够反映学生应用英语词汇、语法及语篇等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据统计,近年我省各地的中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含读写相结合的题目,如:阅读与表达、任务型阅读、短文填空等)的分值权重已占到了40%左右。分析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中考英语成绩都大有裨益。  一、总体分析  1. 命题形式  阅读文本后进行客观选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