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文化建筑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它包含着城市的地域特色,并以艺术文化的形式融入实际的城市之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发展中,需要一些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去清晰城市之间的差异,更需要利用这些艺术差异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本文以全椒县太平文化为例,分析研究其中的艺术特色,旨在为城市发展提供学习经验。
  关键词:城市;特色;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现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公共艺术并不是只属于艺术家和设计师,它属于城市的每一个市民,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变化之中,也终将服务于城市和人民,设计艺术沟通艺术与生活[1]。公共艺术并不是把自己个人的作品想法等直接搬出来运用到实际的城市之中,而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在概念和寓意中融入城市地域特色的作品,是地域特色的代表。大多数的公共艺术的作品都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套用的固定公式。现在有很多城市的发展都出现趋同的现象,这是一个让人不安的现象,如果人们所生活的城市是千篇一律的,那就更需要艺术审美以及精神文化去赋予物质作为物质本身所没有的文化价值,去告知人们,他们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设计师应以此为基础探讨沉浸式设计的体验诉求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和表达方法[2]。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城市要依据自生的条件发展特色化的不同风格的公共艺术作品,让城市具有有代表性的建筑等艺术装置作品,产生独特的记忆点,形成多样化的城市体系。剖析其艺术价值[3],能够增强当地市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归属感,体会不同城市的差异,认识世界的精彩。
  1 艺术创作背景赋予艺术作品以意义
  城市发展步伐加快,一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旧城正面临危机[4],目前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特色逐渐消失[5]。然而在过去,人们往往能够通过一些经典的建筑雕塑作品就认出那所城市,那个时候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仅具有建筑雕塑装置本身的作用,它们被赋予了一定的精神文化艺术元素,更具有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价值[6],是更加追求融合地方民俗元素的城市景观设计[7]。
  2 公共艺术建筑——以全椒县太平桥为例
  太平桥位于安徽省全椒县,如今的太平桥原名叫贺鲁桥,清朝时期改叫太平桥。太平桥在以往是一个交通要道,是人们出行的必经之地,太平桥经历了前前后后三次大的修整重建,太平桥的第二次修正重建于1992年后期开始并在1994年建成,第二次修整重建后的太平桥适应了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建筑形式[8],形成了独特的设计语言体系[9]。当时的太平桥既留存了传统桥梁建筑的特色形式,又增添了现代的先进的用钢索斜拉桥梁的结构,有90米长,3.56米宽。桥的两头各有一块牌匾,分别是“江淮背腹”“吴楚冲衢”,说明了传统元素对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10]。如今人们所知晓的太平桥是在2010年由全椒县人民政府顺应民意后决定重新建造的太平桥。对其方位走向和布局进行研究[11],可以发现这次重新修建的太平桥采用了比较合理的三跨连续型梁的廊桥方案,与之前的桥梁相比更加坚固美观,总宽达16米,其中廊桥中间的桥面宽为8米,两侧的廊道宽各为3.6米。地面是花岗岩,并且在此基础上布置了四角重檐亭4座,寓意着一年的四季轮回,将传统的建筑形式与当代造型技艺进行集合,创新传统的设计方式[12]。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关注和追随木雕文化[13],太平桥每一边的长廊都有24根圆形原木立柱,代表了中国农历中的二十四个节气,桥梁中间的中跨桥两侧布置了连廊,构建了一种具有古香古色韵味的桥梁,廊桥上的木雕十分精致。桥梁两旁是大量的浮雕花卉的石板,生动形象,每一个石板雕刻都毫不含糊,几十块大型浮雕石板装饰着桥的两旁,桥的两端又有祥云形状的雕刻,加强了雕像作为叙事表达载体的沟通能力[14],从而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具有东方传统建筑韵味的现代桥梁。太平桥的修整改造不仅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本质而且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艺术文化。
  借助建筑周边环境的人文特色[15],太平文化所衍生出来的还有太平阁。如今的太平阁并非往日的太平阁,最初的太平阁毁于战火之中,现在的太平阁是在原址上进行新一轮复建而出现的,在建造器材上采用了桉树,寓意着平安太平,其形状四面五角,寓意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太平阁九丈九尺,表现古代中国最大的数字“九”,取极大之意,也是最为吉祥的一个数字。如今,太平阁已然跻身中国第五大名阁,它以建筑为主体,将雕刻、绘画、书法文学融为一体[16]。
  3 太平民俗文化的产生原因及演变
  “走太平”是全椒縣最特殊、最长久的一个传统民俗。《汉书》记载有“澄日太平”的内容,这就是全椒走太平的最早记载,人们都走太平桥为自己和家人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健康康。走太平的民俗从东汉时期开始,一直传承到如今,“走太平”已经被列为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桥就是太平文化的物质体现,它可以清晰地表明太平文化所代表的内涵意义,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太平文化。全椒走太平的民俗传承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转变[17]。
  4 传统文化对于艺术的重要性
  走太平的影响越来越大,范围也越来越广,影响全椒县附近的一些城镇乡村乃至省市,并且成了古时淮河以南地区所共有的民俗。在现在走太平的习俗依然十分红火,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鲜明特色[18],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这一天,众人走太平桥,祈求亲人家庭一年的平安幸福健康。
  在后来的全椒县城市规划中,管理者极其重视太平桥附近一带,太平桥文化更是在2019年后被推上了全椒县文化产业的巅峰。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19],城市规划局在三代桥梁重新修改建造后期的建设中,将太平文化作为主题建造了襄河一带的太平文化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20]。从装饰形式的角度分析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21],襄河一带的文化长廊采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孝文化等元素创造了许许多多的雕像,深入探讨了相关景观的开发与设计[22],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内涵[23]。选择的植物设计配置方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24],并严格整治了当地的绿化,重点考虑了多种绿化技术对建筑对本身的要求及影响[25]。公共艺术的作用就应该像太平文化一样,让民族精神扎根在每一个椒陵人的心中,当人们提及太平文化,人们就可以很清晰地认出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艺术作品的形式有很多,太平桥本身即是一件富有别样内涵的公共艺术建筑作品,其以现代设计思维为主导,突破了实用性的价值约束[26]。太平桥文化所衍生的襄河一带的雕塑作品、传统长廊、文化广场等都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理念[27],都是公共艺术。
  正是这些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造就了今天的太平文化,它凝结着古人智慧的精华[28]。
  设计离不开艺术与文化[29],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十分注重艺术设计作品与生活、文化的结合。公共艺术建筑雕塑要在当地的文化、历史发展以及人文习俗中孕育而生,为当地的文化宣扬做出巨大贡献[30]。不是公共艺术作品造就了不同的城市,是不同的城市存在着的不同文化习俗造就了形色各异的公共艺术作品。
  5 结语
  每一件作品都有属于他们的地方,将任何一个公共艺术作品随随便便搬到一座城市之中是不合理的,是没有依据的,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是依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按照当地的特色进行城市发展规划建造当地的城市公共艺术文化,就一定能创造出多样化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黄瑞,杨杰.浅谈吕尧臣紫砂艺术对设计艺术发展的启发[J].美术教育研究,2020(6):63-64.
  [2]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3] 季嘉琦,田晓冬.当代语境下传统手工地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如皋丝毯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32-33.
  [4] 赵晓晴,熊瑶,吴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街巷改造设计中的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4-85,87.
  [5] 濮香玉,熊瑶.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田园乡村景观设计研究——以邳州市授贤村景观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8(23):66-67.
  [6] 秦韬玉,历群,吴燕飞.餐饮场所设计——杨柳古村茶室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120-121.
  [7] 徐文静,张宁.论民俗元素在特色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潍坊风筝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52-53.
  [8] 任宏,蒋晖.浅谈密斯·凡·德·罗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92-93,98.
  [9] 郭贝,蒋晖.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20(8):85-86.
  [10] 周卫臣,孙献华.浅谈敦煌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8):63-64.
  [11] 丁书垚,缪玲.风水学对中国传统寺庙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南京牛首山佛顶寺为例[J].艺海,2020(5):156-157.
  [12] 倪庆,李雪艳,于成景.南京云锦的创新设计与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32-33.
  [13] 曹亦南,熊瑶.中国传统门窗木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110-111.
  [14]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71-72.
  [15] 赵哲,黄维彦.基于地域文化的书屋空间环境设计——南京老城南旧屋改造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1-102,116.
  [16] 倪君,汪瑞霞.祠堂文化背景下的古镇文化传承——以惠山古镇为例[J].艺海,2020(5):138-139.
  [17] 马媛,蒋晖.论明朝江南地区城市发展下的妆奁研究[J].大众文艺,2019(19):68-69.
  [18] 张海怡,蒋晖.从《上元灯彩图》中分析上元民俗及灯饰[J].美术教育研究,2020(4):43-44.
  [19] 熊瑶,严妍,张秀.生态文明背景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8-109.
  [20] 吴礼程,金晓雯,胡静.对城市开放性公园的探讨——以河西中央公园为例[J].大众文艺,2018(20):220-221.
  [21] 陈银波,邢若晨.淺谈苏扇装饰形式的历史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4):47-48.
  [22] 李元媛.苏南地区城市中家庭户外共享空间的设计[J].大众文艺,2018(23):95-96.
  [23] 湛磊,曹静文,帅琴,等.传统唐卡纹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8(23):54.
  [24]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25]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9-90.
  [26] 董文君,孙献华.木版年画和现代纤维软雕塑的契合[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75-76.
  [27] 王千意,黄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2018(23):67-69.
  [28] 钱利,田晓冬.浅谈中国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62-63.
  [29] 吴礼程,王青青,金晓雯.艺术与文化推动设计发展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60-61.
  [30] 何晓寒,李永昌.浅析乡村景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8(22):107-108.
  作者简介:王俊美(2001—),女,安徽滁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孙鲁宁(1971—),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系本文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室内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雕塑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的物质表现,它是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最突出、有效的记录方式。城市艺术设计是大众美学的延伸,是一种能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艺术。其包含的内容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广泛,它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城市的每一处。本文以南昌八一广场的著名标志性建筑“八一起义纪念碑”为例,在介绍城市公共雕塑的同时,简单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雕塑的影响。  关键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结合而成的声乐曲,古典主义时期虽有诸多著名的作曲家创作过艺术歌曲,但舒伯特却将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做到了极致,因而其被世人称作“艺术歌曲之王”。本文以舒伯特联篇歌曲集《冬之旅》中的第二首《风信旗》为例,探索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艺术特色;《冬之旅》;《风信旗》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
期刊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一,其非凡的艺术成就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作者曹雪芹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林黛玉身边的两位丫鬟紫鹃和雪雁出发,通过对其人物形象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关系进行分析,探析潇湘馆中蕴含的人性美,并在此基础上对《红楼梦》中的悲剧美获得更多元的文化体悟。  关键词:《红楼梦》;紫鹃;雪雁;人性美;悲剧美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期刊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近代诗人黄遵宪称“《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突出成就在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鲜明的人物形象,王熙凤可以说是小说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位女性,有人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评价曹操的语句评价王熙凤,可以说,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一直饱受争议。王熙凤的一生是贾府由盛到衰过程的浓缩,本文以秦可
期刊
摘要:插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形象性,不仅能直观地表达所要传播的思想,而且还能增强其艺术感染力,是现代设计中视觉传达方向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本文主要以插画中线描形式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为研究目的,结合线描插画的特点和内涵,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的茶叶包装进行深入探究,分析线描插画在茶叶包装中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线描插画;茶叶包装;应用;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218.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受“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魏晋时期纵情山水成为一种普遍自觉的生活方式。站在自然审美角度,魏晋时期的山水之美体现为观者与山水间互相展开之美,观者不仅感受到山水的形质之美,还通过对山水之道的体悟而发现山水之道与人之道相通,在这种相通中,人发现了生命精神之美。这就意味着自然审美形式的向外拓展,一方面为自然审美转型拓展了思路,但另一方面却不利于自然审美独立性的培养。  关键词:形质之美;生命精神;审
期刊
摘要:《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围绕中国国民党将军钱鹏公的遗孀蓝田玉到窦公馆赴宴一事展开描写,讲述其在游园过程中所历“惊梦”。这场梦始于她成为钱夫人,承合于其赴窦夫人的宴会,落空于她拒绝唱《惊梦》。统观全文,我们会发现文中的“梦”是闭合的,一轮梦的结束意味着新一轮梦的承接循环。然而不管怎样,到最后都会进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境界。作者认为浮生若梦,在文中揭露了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以水墨山水艺术中的“虚与实”为切入点,针对过于强调数字技术引起的水墨山水数字化过程中艺术格调衰弱、文化传承单薄的现象,做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为水墨山水艺术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与艺术格调并存的道路。  关键词:水墨山水;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品格;虚实相生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在
期刊
摘要:在城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水环境面临着水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本文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滨江风光带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法,从生态驳岸、水体净化和植物多样性三个方向展开对海绵城市背景下LID措施在河滨绿地中的应用的论述,旨在为河滨绿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南京;海绵城市;LID措施;河滨绿地  中图分类号:TU
期刊
摘要:中式主题的住宅空间设计已经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兴起,并受到居住者的广泛认同,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将地域文化与现代住宅的生活理念需求相结合,不仅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而且展现了现代空间环境的特点。本文对常州梳篦文化以及国外工艺美术进行研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与室内设计相互结合起来,将小众的传统工艺呈现给大众,同时,对传统技艺的应用可以为现代化的家居设计注入文化灵魂。  关键词:中式主题;非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