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对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作一次新的解读,对审美教育作了辩正,并发掘席勒审美教育理论中所隐含的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审美教育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是“培养我们(作为具体个体)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审美教育通过文化教养,充分而又全面地发展人的感性和理性,使人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理智与身体得到有效协调,使社会文明、文化的符号概念与“这一个”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建立具体切实的联系,并将这一文明、文化有机地内化到“这一个”人的精神意识。 This article tries to mak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Schiller’s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defensibl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ways and mean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hidden in Schiller’s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Aesthetic education is “education that promotes appreciation and beauty,” education that “fosters the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strength of us as individuals as harmonious as possible.” Through cultural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develops human’s sen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fully and comprehensively, and makes people’s reason and sensibility, thought and emotion, reason and body be effectively coordinated so that the concept of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can be linked with the concept of “this one” To establish a concrete and practical linkages, and organically internalize this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to the “one” spirit consciousness of the people.
其他文献
初秋的一天,某观光团来到以色列的乡村。正是庄稼成熟的季节,农人正在收割庄稼,收割的人总是把田地四角的庄稼留在那里不收。游人问其原因,农人解释说,以色列人的幸福来自上
近一期的《作文报》选了我的一篇文章,发出来又做了多角度的分析。朋友告诉我消息后还复印了一份给我,我才知道选的是我在《小品文》杂志上发的那篇《暗香浮动的茶叶蛋》。说
做好随调家属的安置工作,对稳定军心士气、推动军转安置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新年度的军转移交工作已经展开,部队各级干部部门在做好转业干部计划拟定和档案整理
这是一组写物类的文章,新颖别致,依风称之为“新物语”。毋庸讳言,在散文随笔之类的文字中,除了好的记叙文,依风有点偏爱这样的文字,因为它能够引起你的思考,使你变得既细心
命题人:杜苹(北京四中)郑晓龙(首都师范大学附中)严寅贤(北京101中学)毛元德(湖北省黄冈教科院)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朱庆和(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饶礼喜(江西省临川
我是在公文包里去摸笔时偶然拈起它的。它躺在一个牛皮槽沟里,大概是从某份文件上松脱下来的。要不,它就在这个总是积着灰尘、纸屑和橡皮圈的缝隙里待了很久了。这是一枚完好
[题目回放]是一把双刃剑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2.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友情提示:两边都有刀锋的剑。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的利与害
出于“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根基,法国对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历来格外重视。从法国经验看,对被害人的法律援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反映了社会制度、经济结构
临汾地处山西中南部,位于黄河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革命战争年代,又因红军东征、“临汾攻坚战”而名震华夏,更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军民鱼水深情薪火相传。如今,在
德育能为“五育”之首,是言其重要性。中国的教育自古就崇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学莫便乎近其人”,是说明师表的重要性。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有特定的范围,有较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