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科学预设,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是小学体育的重要指导教材,认真贯彻这套教材上提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建立健全体育教学制度,必须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预设,在提升体育教学效益的同时,生成精彩的体育课堂。
  一、落实备课任务,确保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明确教学目标、生成高效课堂有著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体育教师都没有关注到备课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备课与教案混为一谈,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上大行其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没有在备课活动中进行科学预设,课堂教学质量迟迟难以提升。
  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备课活动,确保预设活动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实施备课活动,以教学行路安全常识内容为例,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交通标识和规则,知道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还要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和本阶段教学任务,对教材展开科学分析,使学生在积极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获得健康发展。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高低不尽相同,在开展备课工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先天身体机能和后天锻炼水平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预设准备。
  备课是科学预设的基本要求,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备课活动能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保证生成的体育课堂合情合理,使教学理念有效落实。教材和学生是教师备课时需要主要关注的对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考虑个体学习特征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划分教学目标,为精彩体育课堂的生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生本课堂,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育标准提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预设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体育课堂,有意识地在教学预设中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学生主人翁意识的觉醒,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升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绝不是课堂的统治者。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将知识一股脑儿倒给学生,总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懂得少,所以想多教给他们一点、多让他们掌握一些知识。学生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喘不过气,匆忙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没有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无益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活动、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
  例如,在排球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几个问题:排球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有没有哪位同学看过《排球女将》这部电视剧,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这部电视剧的剧情?是否能说一说中国女排曾经在哪几次比赛中获得世界冠军?教师尽量设计那些学生能回答上来的问题,使他们在参与教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成小组,组建自己的排球队开展比赛,在竞赛参与过程中掌握体育技能。
  三、渗透趣味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开展科学预设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趣味活动的设计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之一。《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教材上附有很多体育游戏,教师要利用这些游戏顺利导入教学活动,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走进体育课堂,最大化地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良师益友,小学体育课堂尤其需要以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在短跑训练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障碍赛跑游戏:跑步者要在短跑过程中完成指定动作,由裁判判断是否规范,顺利完成指定动作视为合格,最先完成指定动作并到达终点为胜利。教师还可以借鉴一些综艺节目中的游戏环节进行体育课堂预设,《奔跑吧,兄弟》是近段时间非常火爆的一档节目,教师可以将撕名牌、你演我猜等游戏引入体育课堂。《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也有很多现成的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实际需要,有策略、有重点地选择某几个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全面锻炼身体。
  科学的预设工作能确保高效课堂的生成,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在开展预设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差异和体育学科特点科学预设、合理预设,以顺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活动朝着高效、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1]朱雯婷.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与生成性[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
  [2]吴元兵.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小学教学参考,2007.
其他文献
杨再隋教授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学,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这就给了我们清晰的指引: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应放在学生的“预学”上,即在教学中应根据“预学”(学情)及时、巧妙地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可见,“预学”这一环节如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良好的预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动手操作。操作能培养思维,手脑结合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操作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在操作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曾经听到一个二年级小朋友说:“我最不喜欢数学了,因为上数学课
【案例背景】  有幸参加校内的赛课比赛,授课内容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  【案例片段】  ……  师:时间到。把书合上,说一说刚才你们看书时知道了什么?  生:要用所给的数字1、2、3组成两位数。  师:两位数的意思是什么?  生:个位和十位都要有数。  师:你们都组成了几个两位数?  统计组数的人数。看过书后一个也没有组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不会自学或是根本没有看懂题目意思);组出
摘 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时期,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会缺乏成效性,因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度不高,也会渐渐地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这些都给数学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因此,教师的教学可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数学课堂更具亲和力和趣味性,能够收获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面临着越
学校组建学生音乐兴趣小组,器乐方面确定的乐器是口风琴,作为主教老师,刚开始我却对这个乐器提不起兴趣。  在求学时期和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接触的乐器是钢琴,这也是我很有信心驾驭,并且陶醉其中的乐器。钢琴教学的曲目,大都是古典音乐,高雅而优美,钢琴弹奏的手形,也极具美感,这一切,都让我对钢琴有种异乎寻常的热爱。于是,在兴趣小组选题中,我首选的器乐也是钢琴。但是,鉴于乐器的方便性和特异性,最终还是确定了口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
摘 要:《第一次》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我们的世界”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的信任鼓励下,第一次登上人行道旁的台阶的故事。事件虽小,但暗含了敢于尝试、探索的主旨。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指导思想有两个:第一,因为是三年级,所以要抓住语言文字训练学生读出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思想、情感,培养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第二,根据近期学习的“语用”课标精神,要训练表达。这篇课文离
摘 要: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体现。因此,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国学元素,并充分认识国学的当代教育价值。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存在不系统、不得法甚至不重视等问题,对挖掘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新举措进行观点阐述,分析国学教育“如何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元素;举措  小学语文课程,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先天的学科优势和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而国学不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的科学。空间与图形正是小学数学领域的一大重要内容。小学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们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的空间观念形成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可以看出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直观、形象、生动
摘 要:学校“扬长教育”课题已经结题,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能把扬长理念贯穿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从尝试分层教学、优等生的培养和正确对待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三方面阐述“扬长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不同学生;扬长教育;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一书中指出:如果给予恰当的鼓励、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