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荷风:慢走慢爱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人的人际中,有点清冷的疏离,但是对草、木、鱼、虫倒是有种“淡爱”,属于“手边的乐趣”。之前非常喜欢日本人林将之写的《叶问》,书的篇首就说“如果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将会变得快乐无比”——作为在都市长大的人,我觉得这种“附近”的气质,离日常生活不远,较为亲切和易操作。翻着书,一个意象在脑海里慢慢盛开:木屐贴地缓行。
  永井荷风常常在工作之余,手执黑伞,趿屐独行,他既非奔向都市景观,也不是流连江户古迹,不过是信步所至,随兴闲逛。东京对于永井荷风,就是他个人的成长史,生活渗透到了城市的版图中。他不喜欢热闹的街区,倒更喜欢日光薄暗的小巷和闲地野景。他写到散步途中路遇的树木和花草,他能记住神田小川町马路上穿过香烟店的大银杏树,也知道哪家有一棵椎树,这树自打他上中学时就有了——树让老房子的感觉呼之欲出,这是记忆的体温。
  爱散步之人,都有自己的树,我那棵是株奇美的银杏树,长在我家邻近的居民区里,傍路临河。一年有三个季节,它都平淡无奇,但是到了秋天——哇,那个璀璨!我时常觉得它有顆隐士的心,不求闻达,安守贫土。另外一个隐士是棵榆叶梅,除了春天开满绚丽的紫花以外,其他季节简直就是一盘丑陋的虬曲。像是一个密约,每年到了季节,脑子里就会安排这些树的档期,忍不住要跑去看它们。比起表达过度的花来,我更喜欢秘而不宣的树,就像小说里我最爱的人物是哑巴辛格这类的一样。
  他喜欢闲地,因为闲地是杂草的花园,他肯定是细细地看过每一丛杂草,才看到“蚊帐钩草”的穗子如绸缎般细巧;“赤豆饭草”薄红的花朵很温暖;“车前草”的花瓣清爽苍白;“繁缕”比沙子更细白。又有一个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对各类杂草都深怀兴趣,在自己园子里种了各种野草,他甚至还为杂草们写了一本厚厚的《杂草的故事》!因为他纵容杂草自然生长,还遭到了邻居的投诉。在西方,不能维持自家屋前草坪整洁是要受罚的。而博物学家只能贯彻梭罗的精神,梭罗曾经在辛辛苦苦为豆类除草一个夏天之后恍然觉悟:上帝安排了稗草的丰收,难道不是因为它们的果实是鸟类的粮食?以后他不再种豆除草了。
  我特别喜欢日本文学里这种罗列植物名字的段落,又比如《造园的人》里室生犀星写花篱和竹篱:“常见的篱笆有落霜红耳篱、小木条篱、木贼篱、枸橘篱、黄莺篱、草编墙、方孔竹篱……日式篱笆多用自然生长的草木为名。”然后我就一个个跑去查了:落霜红就是小叶冬青,冬天会噼里啪啦地掉红果子,有趣;木贼篱是木贼草;黄莺篱是由大叶钓樟的细枝编织而成,墙顶还向上伸出一节细枝……我也爱逛淘宝网的花水铺子,那些花名一字排开的时候,作为“文字控”,顿时眼前缤纷起来!
  (林冬冬摘自《时间的果》)
其他文献
风从窗口送来了咸鱼的味道,如今这味道,我已接纳。  我推开家门,潮湿的空气在墙上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与空气中的咸鱼气味“相得益彰”,交融,结合,散发,令我忍无可忍。“奶奶,您能别吃咸鱼了吗?”一个像蘑菇般的佝偻身影从厨房中蹒跚走来,“要不你也吃点?”奶奶两只长满痦子和褶皱的手交叠在一起,不停地揉搓。她没有抬头看我,灰白的头发正对着我。我也不好再说什么,气哄哄地回了房间。  奶奶是一年前来到城里的,
期刊
唐代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有情韵的诗作。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亭边湖水清澈,修竹翠绿,把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如此清幽的境界对有所思念的诗人来说,恰恰触动了怀友的思绪。诗人的思念之情仿佛随风飘荡的游丝,越过高高的城墙,飘向友人所在的地方。“隔”字妙,“城”之隔正见“情”之通。  后两句并没有遥想友人的近况,而是荡开一笔,回到眼前的景物上来,时令虽已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
期刊
总是在不经意间,收获平凡中的感动。  去年暑假,我坐着绿皮火车行了一天一夜,抵达了宁夏西吉,与一批由年轻的研究生组成的支教团会合。  和当地学生上了几天课,进班级前,研究生哥哥姐姐们再三叮嘱着说:“他们全是住宿生,一周才洗得上一次头和澡,你们别嫌弃。”  三尺讲台上的哥哥姐姐已脱去学生的稚气模样,颇有从教多年的英语老师的“风范”。“当时我们班同学知道英语老师换成大城市里的学生,再也不用听带乡音的口
期刊
陆抑非,是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生于江苏常熟,祖父是晚清时期的秀才,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书画艺术的文化熏陶,除了进行诗词歌赋、书法练习之外,他还非常喜欢画画。  陆先生的艺术创作,从古代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极具宋元遗韵而绝无刻划之虞,特别是继承了恽南田和华新罗的花鸟画“没骨法”,用线凝炼流畅,设色鲜丽明快。但他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在古典基础上不断挖掘具有时代感的創意,创造性
期刊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的故事  作为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契诃夫,他的短篇小说流畅而温厚,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同情心、爱心。有人把他比成俄国的杜甫,他的笔触刺破小市民的虚伪、小官僚的无耻、穷苦人的可怜,让人苦笑,给人思索,但大体都是悲悯的。他和索尔仁尼琴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他们都担心俄罗斯的命运——其实是整个人类的命运,出了什么问题,要怎样解决,该往何处去?谁都不知道,只能
期刊
2020年春节后,在疫情的影响下,藏族女大学生斯朗巴珍需要在家里上网课。因为教学视频需要使用的流量比较大,手机信号总是卡顿,她没有办法,只好捧着手机爬到村庄附近的高山上去找信号。最后在村西头海拔近5000米的山上,找到了一个信号较好的地方。  雪山山顶十分荒凉和寒冷,中午气温最高时只有零下三四摄氏度。斯朗巴珍的脚边就是皑皑白雪,周围荒无人烟,偶尔会有一只山鹰悄无声息地从无边的天空滑过。这里还正好处
期刊
今晚,鱼虽没有上钩,可我却带回了一份久违的欣喜。  我坐在溪边,端着钓竿,百无聊赖地等着鱼儿上钩。这时,一只翠鸟飞了过来,停在了钓竿上头。  我可从来没见过比她更绚丽的鸟儿呢!  在那細长的钓竿末梢,仿佛盛开着一朵蓝色的大花,稍显钝重,将钓竿压得有些弯曲。我坐在那里,屏住呼吸,生怕吓跑了这位难得的访客。她竟然把我的钓竿当成了树,想到此,莫名的自豪就洋洋地溢满心间。  后来,她还是飞走了。但是我知道
期刊
岁月走到这里,忽然就开始抽筋。昨天,你在儿子眼里,还是女版的哆啦A梦、钢铁侠以及诸葛亮;而今日,你就成了平庸专制爱唠叨的家长。  他嘲笑微雕是变态艺术,说二胡只配演奏哀乐,马尔克斯一文不值……我欣赏这股锐气,我年少时比这小子还蠢。接下来,他怪我管头管脚,令他喘不过气来。至此,枪口终于转向我。好吧,不就是不操心嘛,这是我特长!  周末晚上,网游孩子歡乐多,直杀得屏幕变色,忘了今夕何夕。我本想提醒他去
期刊
雪崩,是世界上最令人谈之色变的自然灾害之一。但是,对于特种摄影师来说,雪崩却是他们不得不去面对和战胜的“恶魔”,他们的工作,就是记录下雪崩最翔实、最壮观、最真实的资料。中国女孩许琳,曾经亲身参与了一次雪崩拍摄。   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无人山谷,海拔在2600米以上,四周的山头上,皑皑的白雪终年不化。而这里,正是拍摄雪崩最理想的地点。  我们在山谷中一个山脚扎下营地,对整个山谷进行了勘探后,开始准
期刊
美国作家阿西莫夫说过一句话,他说:在科学研究中最激动人心,也是预示着新发现的短语,并不是“Eureka!”(有了!找到了!),而是“It's funny…”(有趣的是……)。  那阿西莫夫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正有价值的时刻,不是你发现了那个新东西,而是一个新现象看在你眼里,你发现和你以前理解的不太一样,你顺着这個不一样追下去,也许就能有重大收获。  你看,关于发现,最重要的不是新东西本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