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米雪山建基站,为了上网课的藏族女生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b6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春节后,在疫情的影响下,藏族女大学生斯朗巴珍需要在家里上网课。因为教学视频需要使用的流量比较大,手机信号总是卡顿,她没有办法,只好捧着手机爬到村庄附近的高山上去找信号。最后在村西头海拔近5000米的山上,找到了一个信号较好的地方。
  雪山山顶十分荒凉和寒冷,中午气温最高时只有零下三四摄氏度。斯朗巴珍的脚边就是皑皑白雪,周围荒无人烟,偶尔会有一只山鹰悄无声息地从无边的天空滑过。这里还正好处于一个山口,持续地刮着大风,她必须把手机的声音开到最大,才能听清楚老师在说什么。她一坐就是4个多小时,下课时,她的头发和眉毛上结满了霜,手脚被冻得没了知觉,嘴巴冻得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斯朗巴珍的妹妹把她上网课的过程,拍成视频发到了网上,受到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大家被这个藏族女孩努力学习的精神感动的同时,也为她每天爬山上课而感到担忧。
  中国移动西藏公司昌都分公司网络部建设中心主管王兴看到了这个视频,他的心灵也被深深地震撼:“我有个读中学的女儿,现在也在家上网课。如果我的女儿每天也不得不这样爬雪山去上网课,我心何安?藏族孩子本来读书就不容易,决不能让疫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王兴当即将这个问题反馈到了分公司。领导班子决定,由王兴带人前去波格村考察地形,设计和建设新基站。
  第二天,王兴带着16名工程技术人员前往波格村。通过实地考察,工程人员认为就把基站建在斯朗巴珍每天上山找信号的地方比较合适。但从村里到山上没有路,而且高原缺氧。时间不等人,大家马上把150多公斤重的光缆和基站设备拆开,手提肩扛一点一点地送上山。
  但是,基站要建在两根水泥杆上,每根水泥杆的重量都有三四百公斤,且无法拆开,十几名施工人员根本就运不上山。纯朴的村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全都过来帮忙。最后花了近一天的时间,众人才用绳子一寸一寸地将水泥杆拖上山。村民们还主动从家里拿来农具,帮助施工人员将光缆严严实实地埋在了基本上没什么植被的地下。
  经过两天紧张的施工和调试,波格村的首个4G基站开通。斯朗巴珍用手机打开课件,从这间屋子走到那间屋子,只见手机中的影像一直保持清晰、流畅。她惊喜万分地大喊:“妈妈,我可以在家里上网课啦!”
  “除了上网课,以后波格村的村民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等,也都不会卡顿了。”王兴说。
  斯朗巴珍拿出提前写好的感谢信为王兴他们送行:“亲爱的工程师叔叔们,我特别感谢大家!在艰难的疫情时期,我特别感动。现在我终于可以在家里用4G网络上网课啦!这不单单方便了我的学习,还幫助了我的家乡,我想对叔叔们道一声真诚的感谢:谢谢你们的帮助,你们辛苦了……我会加油学好功课,将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救死扶伤,报效祖国!感谢每一个为梦想保驾护航的人……”
  (林小菊摘自《家庭》)
其他文献
祝勇,作家,学者,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成为90年代“新散文”领军人物。后从事故宫文化研究,代表作有《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祝勇在新媒体平台举办了新书《故宫六百年》云发布会,直播在线人数达1800万,创下图书在线直播纪录,让更多读者领略到了六百年故宫的风雨沧桑和无穷
期刊
面对故宫,我总会涌起一种言说的冲动。宏伟的事物总是让我们心潮澎湃,无论自然的,還是人工的。  在故宫,生命的参照系太大,一个人置身其中,就像宫殿里的一粒沙,不值一提。即使乾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坐拥中国历史上第二大帝国,依然会感到茫然,也会像一个哲学家一样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因为这几个问题,内植于一个人的生命中,在浩大的宫殿里,更容易被唤醒。总之,作为一座建筑,故宫显然是
期刊
我坐在浴缸里  感觉很奇妙  没有打開沐浴头  没有水在我头上浇  我看到了昨天的我  开心地站着冲澡  我看到了前天的我  舒服地躺着泡澡  我看到了小时候的我  调皮地在洗澡水里乱跳  我还看到了小婴儿的我  被爸爸抱着洗澡 害怕地哭闹  我坐在浴缸里  感觉很奇妙  原来在浴缸里  也可以不洗澡  可以静静地坐着  对过去的自己  微笑  (指导教师:吴聪)
期刊
亲爱的读者们,“小小追梦人”栏目正式上线啦,每期将会由1-2名少先队员,用文字和声音讲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丽祖国我讲述,红色基因我传承,先锋精神我传扬……看文字、听声音、赏图片,和小小追梦人一起感知、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之路,走进美丽的中国梦。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这是一个困扰人类至今的问题。   目前,对于人类的起源,主要有两种学说。第一种是被大多数科学家支持的非洲起源
期刊
有一种甜不似琼浆,却如清泉流过唇齿,有一种甜朴实无华却韵味绵长,有一种甜承载着过往与现在,有一种甜是匠心之作独一无二,有一种甜是儿时民间的手工艺品,那就是——“糖画”。  来到熙熙攘攘的田子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随处可见,但是,最让我心动的是那抹熟悉醇厚的甜。寻“甜”而至,来到弄堂的深处,一方小小的角落里,放着一方小小的大理石案板、一口小小的铁锅、一把小小的铁勺,还有一個小而精致的画着各种动物、花卉
期刊
风从窗口送来了咸鱼的味道,如今这味道,我已接纳。  我推开家门,潮湿的空气在墙上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与空气中的咸鱼气味“相得益彰”,交融,结合,散发,令我忍无可忍。“奶奶,您能别吃咸鱼了吗?”一个像蘑菇般的佝偻身影从厨房中蹒跚走来,“要不你也吃点?”奶奶两只长满痦子和褶皱的手交叠在一起,不停地揉搓。她没有抬头看我,灰白的头发正对着我。我也不好再说什么,气哄哄地回了房间。  奶奶是一年前来到城里的,
期刊
唐代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有情韵的诗作。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亭边湖水清澈,修竹翠绿,把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如此清幽的境界对有所思念的诗人来说,恰恰触动了怀友的思绪。诗人的思念之情仿佛随风飘荡的游丝,越过高高的城墙,飘向友人所在的地方。“隔”字妙,“城”之隔正见“情”之通。  后两句并没有遥想友人的近况,而是荡开一笔,回到眼前的景物上来,时令虽已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
期刊
总是在不经意间,收获平凡中的感动。  去年暑假,我坐着绿皮火车行了一天一夜,抵达了宁夏西吉,与一批由年轻的研究生组成的支教团会合。  和当地学生上了几天课,进班级前,研究生哥哥姐姐们再三叮嘱着说:“他们全是住宿生,一周才洗得上一次头和澡,你们别嫌弃。”  三尺讲台上的哥哥姐姐已脱去学生的稚气模样,颇有从教多年的英语老师的“风范”。“当时我们班同学知道英语老师换成大城市里的学生,再也不用听带乡音的口
期刊
陆抑非,是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生于江苏常熟,祖父是晚清时期的秀才,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书画艺术的文化熏陶,除了进行诗词歌赋、书法练习之外,他还非常喜欢画画。  陆先生的艺术创作,从古代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极具宋元遗韵而绝无刻划之虞,特别是继承了恽南田和华新罗的花鸟画“没骨法”,用线凝炼流畅,设色鲜丽明快。但他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在古典基础上不断挖掘具有时代感的創意,创造性
期刊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的故事  作为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契诃夫,他的短篇小说流畅而温厚,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同情心、爱心。有人把他比成俄国的杜甫,他的笔触刺破小市民的虚伪、小官僚的无耻、穷苦人的可怜,让人苦笑,给人思索,但大体都是悲悯的。他和索尔仁尼琴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他们都担心俄罗斯的命运——其实是整个人类的命运,出了什么问题,要怎样解决,该往何处去?谁都不知道,只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