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艺术中挖掘时代创意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20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抑非,是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生于江苏常熟,祖父是晚清时期的秀才,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书画艺术的文化熏陶,除了进行诗词歌赋、书法练习之外,他还非常喜欢画画。
  陆先生的艺术创作,从古代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极具宋元遗韵而绝无刻划之虞,特别是继承了恽南田和华新罗的花鸟画“没骨法”,用线凝炼流畅,设色鲜丽明快。但他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在古典基础上不断挖掘具有时代感的創意,创造性地把山水画的皴法引入到花鸟画中。他的牡丹画法就是这一技法的代表:首先用传统的点厾法画出牡丹花,半干时参照山水画中的皴法用深色或较深色勾皴花瓣,甚至在干后以复笔勾皴,使得牡丹的花瓣造型更加准确生动。
  陆抑非的书法也很有造诣,他在画面上的题跋潇洒流畅、意到笔随,笔墨生辣朴茂,而不失清丽典雅之韵味。而且他擅长用色、用粉、用水,随意点染,落笔成趣,厚而不腻,淡而清隽,极臻佳妙。
  多年来,陆抑非在临摹的基础上,非常重视写生,同时还注重默记、默写,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当花开之际,陆抑非就会去公园、花圃写生。对鸟禽的观察研究,他也从不间断。
  在陆抑非的作品中,无论是虬曲的线条还是明艳的色彩,都在诉说着他对于艺术从未停息的执着追求。他画桐柏松柳、湖石苔草,栩栩如生,富有生命律动;画花卉草虫、翎毛走兽,寄托对弱小生命的爱怜。他将心中真诚而炙热的情感,抒写为画,歌咏为诗,以他的整个生命浇灌着一株绚烂的艺术之花。
其他文献
在所有远古的玉器造型之中,龙的形象一直非常突出而神秘。可以说,研究龙的起源是打开华夏文明起源奥秘的一把秘匙。无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都发现了不同的龙的形象,它们的年代不一、形态各异,有的用蚌壳堆成,有的用石头摆成,有的出现在陶器的彩绘图案上。在婉转柔和的线条中,你能读到造就它的那个文明的古朴与醇厚。  在东北地区曾集中发现了很多距今五千年前后的玉龙,早期玉龙被命名为“红山文化玉龙”,一
期刊
安史之乱突然爆发时,唐玄宗毫无思想准备,朝廷毫无思想准备,整个军事行政系统毫无思想准备。盛世危机,就在于此。大家全都如痴如醉地进入了另一种习惯性准备:准备当夜的诗会,准备明天的乐舞,准备河边的郊宴,准备山间的论道。在这种情况下,当危机轰然降临的时候,猝不及防的大地只能等待着首先挺立起来的人格支柱。这第一个人格支柱,就是颜真卿。  唐朝的三分之一军队都掌握在叛乱者安禄山手里,唐玄宗着急而又凄楚地问道
期刊
祝勇,作家,学者,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成为90年代“新散文”领军人物。后从事故宫文化研究,代表作有《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祝勇在新媒体平台举办了新书《故宫六百年》云发布会,直播在线人数达1800万,创下图书在线直播纪录,让更多读者领略到了六百年故宫的风雨沧桑和无穷
期刊
面对故宫,我总会涌起一种言说的冲动。宏伟的事物总是让我们心潮澎湃,无论自然的,還是人工的。  在故宫,生命的参照系太大,一个人置身其中,就像宫殿里的一粒沙,不值一提。即使乾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坐拥中国历史上第二大帝国,依然会感到茫然,也会像一个哲学家一样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因为这几个问题,内植于一个人的生命中,在浩大的宫殿里,更容易被唤醒。总之,作为一座建筑,故宫显然是
期刊
我坐在浴缸里  感觉很奇妙  没有打開沐浴头  没有水在我头上浇  我看到了昨天的我  开心地站着冲澡  我看到了前天的我  舒服地躺着泡澡  我看到了小时候的我  调皮地在洗澡水里乱跳  我还看到了小婴儿的我  被爸爸抱着洗澡 害怕地哭闹  我坐在浴缸里  感觉很奇妙  原来在浴缸里  也可以不洗澡  可以静静地坐着  对过去的自己  微笑  (指导教师:吴聪)
期刊
亲爱的读者们,“小小追梦人”栏目正式上线啦,每期将会由1-2名少先队员,用文字和声音讲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丽祖国我讲述,红色基因我传承,先锋精神我传扬……看文字、听声音、赏图片,和小小追梦人一起感知、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之路,走进美丽的中国梦。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这是一个困扰人类至今的问题。   目前,对于人类的起源,主要有两种学说。第一种是被大多数科学家支持的非洲起源
期刊
有一种甜不似琼浆,却如清泉流过唇齿,有一种甜朴实无华却韵味绵长,有一种甜承载着过往与现在,有一种甜是匠心之作独一无二,有一种甜是儿时民间的手工艺品,那就是——“糖画”。  来到熙熙攘攘的田子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随处可见,但是,最让我心动的是那抹熟悉醇厚的甜。寻“甜”而至,来到弄堂的深处,一方小小的角落里,放着一方小小的大理石案板、一口小小的铁锅、一把小小的铁勺,还有一個小而精致的画着各种动物、花卉
期刊
风从窗口送来了咸鱼的味道,如今这味道,我已接纳。  我推开家门,潮湿的空气在墙上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与空气中的咸鱼气味“相得益彰”,交融,结合,散发,令我忍无可忍。“奶奶,您能别吃咸鱼了吗?”一个像蘑菇般的佝偻身影从厨房中蹒跚走来,“要不你也吃点?”奶奶两只长满痦子和褶皱的手交叠在一起,不停地揉搓。她没有抬头看我,灰白的头发正对着我。我也不好再说什么,气哄哄地回了房间。  奶奶是一年前来到城里的,
期刊
唐代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有情韵的诗作。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亭边湖水清澈,修竹翠绿,把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如此清幽的境界对有所思念的诗人来说,恰恰触动了怀友的思绪。诗人的思念之情仿佛随风飘荡的游丝,越过高高的城墙,飘向友人所在的地方。“隔”字妙,“城”之隔正见“情”之通。  后两句并没有遥想友人的近况,而是荡开一笔,回到眼前的景物上来,时令虽已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
期刊
总是在不经意间,收获平凡中的感动。  去年暑假,我坐着绿皮火车行了一天一夜,抵达了宁夏西吉,与一批由年轻的研究生组成的支教团会合。  和当地学生上了几天课,进班级前,研究生哥哥姐姐们再三叮嘱着说:“他们全是住宿生,一周才洗得上一次头和澡,你们别嫌弃。”  三尺讲台上的哥哥姐姐已脱去学生的稚气模样,颇有从教多年的英语老师的“风范”。“当时我们班同学知道英语老师换成大城市里的学生,再也不用听带乡音的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