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有很多:有基础方面的,有记忆方面的,有语法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最让人头痛的是考试中的那最后一道大题——作文。学生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反映出很多根基方面的原因:文字,语言,词汇和很难改掉的“统一式”的写法,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脑袋里缺少写作思路。找不到切入点,找不到立意方向等等。乱写,瞎编,抄材料,引用名人名言,雷同故事,凑字成了他们唯一的办法,结果写完,不知所云成了大多数人作文的普遍情况。
关键词:作文;分析材料;思路
这段时间的对口教学中,在作文方面,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找到了些许可以帮到学生写作的方法,虽然写作是个长期文字积累的过程,但经过几次的练习,学生对这种方法还是比较认可,也很容易通过这个练习找到写作的思路。这对于短期提高写作能力,还是有些帮助的。
对于中职的语文教学,我向来是以基础为主。因为学情的不同,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语文素养的能力不高,学习能力低,字词讲解,课文分析都需要耐心讲读,语法内容更是重复一遍又一遍,结果还是差强人意。这些基础的东西,占据了上课讲解部分的百分之八十,所以课时进度,教学效果,都要慢很多,以至于到了作文环节,没有了更多时间去分析,去举例,去练习。
面对作文,同学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作文太难了,怎么写啊?一种是自信地认为作文是他们的提分项目。对于这两种态度,第一种是根本还没思考就下结论,把自己首先关在作文的门外,然后说自己进不去,实则是在逃避写作。第二种中,有一部分人确实会“写”作,但那是单纯地写,是写字,写事,看上去很工整,结构,思路也没有大毛病,可是,就是让人看不进去,看不到思想,看不到感情。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天真地认为码出字就可以了,认为写出故事就可以了,实则,连格式都掌握不好。每个班级里,可能只有一两个同学是在写有感情的文章,而这样的同学往往还不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只是他们在放松地说自己的话。我很感慨孩子们失去了把自己说的话形成文字的能力,把说话和写作变成了两个不太相关的事情。
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讲讲就会写的事,每个人都要有每个人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才好看,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和故事,没有思想高度的中心思想不能吸引人。写作需要的语文素养太多,有平时对事物的观察,有敏锐的洞析能力,有独特的思考角度。而这正是我们学生所不足的。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分析给材料作文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扩展思维深度,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一、 从材料中找切入点
学生写作的一个大问题是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这是因为他们脱离了材料,而每个材料的给出,都是为写作立意服务的,一般是有深度的小故事,或者有哲理的话,要让他们学着把每句读清楚,一句句拆开分析,那么每句话都可以找到一个切入点,比如“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遗憾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态度。”这句话,其实从开头到这句,材料中都没有给出态度有哪些,那么分析到这句时,自然就让学生简单结合自身说说都有哪些态度,又会有哪些结果,而这个过程其实就帮助学生找到了切入点,立意方向和行文思路,并且给学生指出不同的态度,也可以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写,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段落式的思路结构,形成整体意识,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写。其实学生最不会找的就是切入点,但答案就在材料的每句话中,把思路收回到材料的句子里,其实就是缩小了学生的思考范围,回归材料本身反而容易了。
二、 从材料中找中心思想
学生写作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或是思想高度不够,升华不起来,这和学生的见解,阅历,家庭,思维方式等有很大关系。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其实会有很多有哲理和深度的话,而能否利用好这些句子,其实就正好弥补了他们的这一不足之处。找到可以作为中心思想的话,然后把这些话改头换面,比如说“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这句话,原文也可用,但展不开,所以改成“命运可以改变我们,但不能左右我们,命运可以影响我们,但不能凌驾于我们之上,我们与命运应该是平等的,是朋友,是战友,是师生。坦然面对命运的安排”。意思相近,但變成了自己的话。这样的话完全可以放在结尾点出中心思想。
三、 根据材料提炼分论点
学生在写作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行文思路混乱,每一段都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那么材料中常会有一些排比句,比如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诗意的怀念,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来自未来世界的美好呼唤和对历史的应答”这句话,中心可以是怀念,那接下来可以展开写什么呢?就可以把每“一种”作为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一个分论点来写,这样行文的思路就顺畅了。
四、 根据材料写开头结尾
作文的开头结尾很重要,但是往往他们喜欢抄材料和引用名人名言来开头。同样,就是把材料中的话换成自己的语言,去掉所谓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或某某某说过,把他们说的话直接当成自己说的话,不是更好。
其实这个练习就是让学生不要把材料看成一个很难懂的东西,要让它为己所用,成为帮手,那么你就会写出一个深入解读了材料的文章。它不脱离中心,不脱离题意,有完整的架构,重点是学生容易掌握。我相信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写作的方法,如果这样练习一段时间,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写出不错的文章。
作者简介:
许文翊妃,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信息工程学校。
关键词:作文;分析材料;思路
这段时间的对口教学中,在作文方面,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找到了些许可以帮到学生写作的方法,虽然写作是个长期文字积累的过程,但经过几次的练习,学生对这种方法还是比较认可,也很容易通过这个练习找到写作的思路。这对于短期提高写作能力,还是有些帮助的。
对于中职的语文教学,我向来是以基础为主。因为学情的不同,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薄弱,语文素养的能力不高,学习能力低,字词讲解,课文分析都需要耐心讲读,语法内容更是重复一遍又一遍,结果还是差强人意。这些基础的东西,占据了上课讲解部分的百分之八十,所以课时进度,教学效果,都要慢很多,以至于到了作文环节,没有了更多时间去分析,去举例,去练习。
面对作文,同学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作文太难了,怎么写啊?一种是自信地认为作文是他们的提分项目。对于这两种态度,第一种是根本还没思考就下结论,把自己首先关在作文的门外,然后说自己进不去,实则是在逃避写作。第二种中,有一部分人确实会“写”作,但那是单纯地写,是写字,写事,看上去很工整,结构,思路也没有大毛病,可是,就是让人看不进去,看不到思想,看不到感情。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天真地认为码出字就可以了,认为写出故事就可以了,实则,连格式都掌握不好。每个班级里,可能只有一两个同学是在写有感情的文章,而这样的同学往往还不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只是他们在放松地说自己的话。我很感慨孩子们失去了把自己说的话形成文字的能力,把说话和写作变成了两个不太相关的事情。
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讲讲就会写的事,每个人都要有每个人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才好看,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和故事,没有思想高度的中心思想不能吸引人。写作需要的语文素养太多,有平时对事物的观察,有敏锐的洞析能力,有独特的思考角度。而这正是我们学生所不足的。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分析给材料作文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扩展思维深度,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一、 从材料中找切入点
学生写作的一个大问题是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这是因为他们脱离了材料,而每个材料的给出,都是为写作立意服务的,一般是有深度的小故事,或者有哲理的话,要让他们学着把每句读清楚,一句句拆开分析,那么每句话都可以找到一个切入点,比如“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遗憾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态度。”这句话,其实从开头到这句,材料中都没有给出态度有哪些,那么分析到这句时,自然就让学生简单结合自身说说都有哪些态度,又会有哪些结果,而这个过程其实就帮助学生找到了切入点,立意方向和行文思路,并且给学生指出不同的态度,也可以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写,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段落式的思路结构,形成整体意识,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写。其实学生最不会找的就是切入点,但答案就在材料的每句话中,把思路收回到材料的句子里,其实就是缩小了学生的思考范围,回归材料本身反而容易了。
二、 从材料中找中心思想
学生写作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或是思想高度不够,升华不起来,这和学生的见解,阅历,家庭,思维方式等有很大关系。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其实会有很多有哲理和深度的话,而能否利用好这些句子,其实就正好弥补了他们的这一不足之处。找到可以作为中心思想的话,然后把这些话改头换面,比如说“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这句话,原文也可用,但展不开,所以改成“命运可以改变我们,但不能左右我们,命运可以影响我们,但不能凌驾于我们之上,我们与命运应该是平等的,是朋友,是战友,是师生。坦然面对命运的安排”。意思相近,但變成了自己的话。这样的话完全可以放在结尾点出中心思想。
三、 根据材料提炼分论点
学生在写作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行文思路混乱,每一段都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那么材料中常会有一些排比句,比如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诗意的怀念,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来自未来世界的美好呼唤和对历史的应答”这句话,中心可以是怀念,那接下来可以展开写什么呢?就可以把每“一种”作为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一个分论点来写,这样行文的思路就顺畅了。
四、 根据材料写开头结尾
作文的开头结尾很重要,但是往往他们喜欢抄材料和引用名人名言来开头。同样,就是把材料中的话换成自己的语言,去掉所谓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或某某某说过,把他们说的话直接当成自己说的话,不是更好。
其实这个练习就是让学生不要把材料看成一个很难懂的东西,要让它为己所用,成为帮手,那么你就会写出一个深入解读了材料的文章。它不脱离中心,不脱离题意,有完整的架构,重点是学生容易掌握。我相信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写作的方法,如果这样练习一段时间,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写出不错的文章。
作者简介:
许文翊妃,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