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充满生活气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387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真正做到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关键词:社会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今天的学校教育就是明天国家的未来。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必须回归到生活和社会中,在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如何将教育回归生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呢?
  一、将生活引入到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又如,教学《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寒假社区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发生在自己社区的寒假里故事。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他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分类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种体验,使学生对社区生活充满希望。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将课堂延伸至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教学《地球的伤心事》中,我首先给学生看一张死鱼的图片并告诉学生这条死鱼是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小河里发现的,然后让学生课下思考造成小鱼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通过几天的观察学生发现学校附近的小河污染特别严重:河两岸四五个村子的村民都把垃圾倒在河沿上;且小河附近有个农药厂排放污水毒气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于是我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学校前小河的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江面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水质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在交流中,我发现了各种方案:有在村里设置宣传窗的;有一起合作写了倡议书的;有建议两岸村民设立公共垃圾回收站的......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杜威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所以,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创设情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
  1、调动学生已有经验。
  教学中应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
  如教学《班干部的竞选》,由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不等同,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原来的班级干部选举的方式方法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效果就不同,选择班干部的标准就明显不同了。因此,我们在讨论中,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选举班干部一定要从班级的需要出发,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出发,从培养同学们的能力出发。总之,必须有利于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
  选举的目的和目标明确后,学生便开始按照班干部竞选的基本程序组织报名,竞选答辩,然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当众公布选举结果,最后由当选的班干部进行就职演说。这样的活动来源于学生生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源于学生的需要,又为学生实际生活服务。所以,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对社会有意和有用的习惯,学习生活道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模拟情景。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又如在教学《诚实勇敢的我》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时,可以审编一些"说谎话害处大"和"说真话,人人爱"的故事情境,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例如,让学生表演"狼来了"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故事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中去感悟说谎话害处大,说真话人人爱的道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现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1  我国古代伟人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多方面挖掘这种内在的动力,使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  一、发展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
本研究通过对比老年与青年人在阅读中词长、词频和语境预测性效应上的差异,探讨中文阅读中眼动控制的年老化问题.结果发现:(1)词长的年龄主效应显著,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位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教育改革形势对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除了自身的重要性以外,同时还与许多学科相辅相成,并对其他各科教育起促进作用。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强化美术教
武汉暴雨所引进国际先进的中尺度分析系统LAPS,经成功本地移植后,该系统能融合华中区域多种非常规观测资料,提供包含丰富中尺度信息的高分辨率中尺度分析场.针对一次梅雨期强
【中图分类号】G621  当前小学德育实效性比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学德育与学生生活相脱节。无论是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还是道德教育的目的与核心内容出发,小学德育均应该生活化:贴近社会生活以开拓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创设生活化的课堂以提高课堂效率,依托社会生活组织主题活动以丰富学生德育情感,让小学德育在生活化中达致其应有的效果。  一、当前小学德育与学生生活脱节造成学校德育实效低  道德具有唤醒人的良知,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提高学生品德修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学生主体地位;品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21  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融入社会的能力,就必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标点符号与语法的关系问题进行探析,以使人们对此有深入理解和全面认知,由此深化对标点符号的认识,提升汉语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有纯朴而坚强的性格;作为一介书生,他有知识分子的儒气;当过乡干部,他有基层干部的泼辣作风。 他,刚过不惑之年,个高脸方,声洪步阔。 几度风雨,几度春
Barbara Dancygier和Eve Seweetser分别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教授.两人编著的《语言中的视角:多模态的角度》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是关系到学生成长的大事。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抓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广阔的天地,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课本,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学生相当一部分感悟认识都来源于阅读。叶圣陶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