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是借助公办高校的办学优势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发展起来的,是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代表性产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本文主要从云南独立学院出发,分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Y633
关键词:独立学院 现状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4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已达到三百多所,在校学生四百多万人。就云南独立学院就有七所,分别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在校学生达二十多万人。
从1998年起,管理学学科已经从经济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工商管理专业开始正式的列入了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就云南独立学院而言,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校就有五所,分别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每年大量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涌入市场,虽然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很广,但是大量的毕业生却很难胜任相关的工作,导致大批学生毕业即失业。因此,对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学生情况
就云南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五所学校而言,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4000多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1040人)和云南大学滇池学院(1027人),这些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选择工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思想开放、积极活跃,自我意识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个人及团体文艺、体育、技能活动,喜欢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有部分同学从小就受过文艺、体育等专业的培训。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高考成绩一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的自控力较差,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专业课学习困难,并且尤其是表现在英语和数学的学习上。
(二)师资状况
就云南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五个学院而言,教师大多在50-100人左右,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最多,在100人左右,专职教师仅占30%左右,母体学校的兼职教师占总人数的70%左右,除去个别老师外,学历都在研究生以上,其中助教占20%左右,讲师占50%左右,教授、副教授占30%左右,其中含有经济师、营销师、证券师、注册会计师等,大多学院都采取了传帮带的方式,老教授带新教师,以发展学院的师资队伍。除此之外,五个院校还聘请了校外一些知名企事业单位人员参与授课,进行实践教学。
(三)课程开设情况
目前,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参照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设立,再根据自身学院的优势和特点加以调整。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統、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主要实践安排有:社会调查、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等。
(四)专业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培训,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在毕业时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
当前,云南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技能素质选修课三大模块,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技能素质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这样既不能表现出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又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完全忽略技能素质选修课,当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学分过多,学生就不愿意选择技能素质选修课,学校就出现了有其课,但无人选,课程就开设不起来,这样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千遍一律,完全不能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学生的特长在专业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是面对市场的专业,外在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很多学院的课程却不能与时俱进,课程更新的速度慢,很多课程完全没有涉及到现在市场的新思路和新观点,这样使得学生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后与社会过节。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宽泛
工商管理专业本就是一个跨多学科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辐射的学科多,其中包括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法学等等,学生所学的课程杂,就像一锅大杂烩,学生就像一个万精油,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多,但是又不专和精。虽然,云南几所独立院校都对学生高阶段进行了分类培养,但还是做的不够完备。
(三)师资力量薄弱,且流动性较强
目前,云南独立院校的老师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学校自行招聘的合同制教师,二是母体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三是社会聘请的兼职教师。从就业的观念来看,公办教师就业远远高于民办教师;从收入来看,民办教师的收入远远低于公办教师,这就导致许多优秀的独立院校教师,一旦考上博士就离开民办学校去向公办院校。另一方面,学院聘请的各种兼职老师,只有当他们有时间时,才能聘请得到,这就导致很多的专业老师每学期都在不停的更换,稳定性差。这些都不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实践教学比例偏低,实践教学资源落后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云南独立学院开设的课程而言,专业理论课程越来越多,实践课程是能少则少,并且在教材和教案中也很难看到对实践课程的妥善安排,仅有的实践教学时间短,且学分少。就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而言,实践环节在云南独立院校中已经比较丰富了,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习基地跨行业专业综合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和专业实习,但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往往还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学院的资金基本由学院的投资人承担,这使得资金有限,就限制了学院对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实验室、实习单位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许多学院也尝试学生自己联系实践单位,这也造成学生在实习的时间里“放羊”式的管理,最终只是拿回一张实习鉴定表,没有达到真正实习的目的。
三、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通路,能够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之路。
(一) 加大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独立学院的本科教育有别于传统的一本、二本,又区别于专科教育,培养标
标强调应用型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把握因材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出发,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聘请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等参与课程的共同研究,决策意见。理论课程的设置以够用为度,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云南独立学院的办学大多是依托母体学校的资源开办起来的,在课程的设置上难免与研究型大学雷同,要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加大培養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
1、 重视实践教学。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应该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时推进、有机结合,不仅要增加实践学分与学时,还要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建立与理论课程相适应的实践课程门类,在理论课程中加入实践课程的内容,开设一定创新性的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
2、 调整学生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在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中,必修课远远大于选修课的开设比重,甚至有些选修课形同虚设。在工商管理专业本就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方向可以多样化,学生喜欢的专业方向的各种各样,因此,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应大大提高选修课所占的比重,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让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大的自由度,以适应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了学生的个体的需求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其他学生更具有优势,也更接近学生就业时的行业与岗位。
(二)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学生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就业,作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闭门造车,这样会使学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即毕业就失业,应让学生“走出去”和企业“走进来”,加强校企的合作,拓宽学校与企业的沟通渠道。首先,学生“走出去”, 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实践、实习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技巧。其次,企业“走进来”,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到学校讲学,开展讲座,做学生的实践老师,使学生更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与优势。
(三)开设特色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
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有效的特色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把握良好的就业心态。特色培训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开设公务员考试培训、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培训、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金融系统考试培训、企业就业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等等。另一方面,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征,开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会计师、营销师、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等。从而,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入职场,更具备就业的竞争力。
(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独立学院必须高度重视并釆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设一支相对稳定而又动态优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是指既是讲师或以上的职称,又有会计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是关键。一是鼓励学院的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到企业去参加实践,顶岗锻炼一年以上的时间。二是聘请校外的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
总之,独立学院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与传统学术型教育本科不同,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成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谭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濮珍贞.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4.
[3]马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
[4] 蒋爱军.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J].中国成人教育,2010.
[5] 赵予新,张体祥.行业特色高校实施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Y633
关键词:独立学院 现状 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4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已达到三百多所,在校学生四百多万人。就云南独立学院就有七所,分别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在校学生达二十多万人。
从1998年起,管理学学科已经从经济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工商管理专业开始正式的列入了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就云南独立学院而言,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校就有五所,分别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每年大量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涌入市场,虽然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范围很广,但是大量的毕业生却很难胜任相关的工作,导致大批学生毕业即失业。因此,对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学生情况
就云南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五所学校而言,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4000多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1040人)和云南大学滇池学院(1027人),这些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选择工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思想开放、积极活跃,自我意识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个人及团体文艺、体育、技能活动,喜欢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有部分同学从小就受过文艺、体育等专业的培训。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高考成绩一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的自控力较差,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专业课学习困难,并且尤其是表现在英语和数学的学习上。
(二)师资状况
就云南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五个学院而言,教师大多在50-100人左右,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最多,在100人左右,专职教师仅占30%左右,母体学校的兼职教师占总人数的70%左右,除去个别老师外,学历都在研究生以上,其中助教占20%左右,讲师占50%左右,教授、副教授占30%左右,其中含有经济师、营销师、证券师、注册会计师等,大多学院都采取了传帮带的方式,老教授带新教师,以发展学院的师资队伍。除此之外,五个院校还聘请了校外一些知名企事业单位人员参与授课,进行实践教学。
(三)课程开设情况
目前,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参照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设立,再根据自身学院的优势和特点加以调整。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統、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主要实践安排有:社会调查、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等。
(四)专业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培训,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在毕业时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
当前,云南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技能素质选修课三大模块,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技能素质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这样既不能表现出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又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完全忽略技能素质选修课,当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学分过多,学生就不愿意选择技能素质选修课,学校就出现了有其课,但无人选,课程就开设不起来,这样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千遍一律,完全不能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学生的特长在专业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是面对市场的专业,外在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很多学院的课程却不能与时俱进,课程更新的速度慢,很多课程完全没有涉及到现在市场的新思路和新观点,这样使得学生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后与社会过节。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宽泛
工商管理专业本就是一个跨多学科的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辐射的学科多,其中包括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法学等等,学生所学的课程杂,就像一锅大杂烩,学生就像一个万精油,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多,但是又不专和精。虽然,云南几所独立院校都对学生高阶段进行了分类培养,但还是做的不够完备。
(三)师资力量薄弱,且流动性较强
目前,云南独立院校的老师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学校自行招聘的合同制教师,二是母体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三是社会聘请的兼职教师。从就业的观念来看,公办教师就业远远高于民办教师;从收入来看,民办教师的收入远远低于公办教师,这就导致许多优秀的独立院校教师,一旦考上博士就离开民办学校去向公办院校。另一方面,学院聘请的各种兼职老师,只有当他们有时间时,才能聘请得到,这就导致很多的专业老师每学期都在不停的更换,稳定性差。这些都不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四)实践教学比例偏低,实践教学资源落后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云南独立学院开设的课程而言,专业理论课程越来越多,实践课程是能少则少,并且在教材和教案中也很难看到对实践课程的妥善安排,仅有的实践教学时间短,且学分少。就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而言,实践环节在云南独立院校中已经比较丰富了,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习基地跨行业专业综合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实习和专业实习,但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往往还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学院的资金基本由学院的投资人承担,这使得资金有限,就限制了学院对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实验室、实习单位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许多学院也尝试学生自己联系实践单位,这也造成学生在实习的时间里“放羊”式的管理,最终只是拿回一张实习鉴定表,没有达到真正实习的目的。
三、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通路,能够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之路。
(一) 加大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独立学院的本科教育有别于传统的一本、二本,又区别于专科教育,培养标
标强调应用型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把握因材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出发,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聘请公务员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等参与课程的共同研究,决策意见。理论课程的设置以够用为度,加强工商管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云南独立学院的办学大多是依托母体学校的资源开办起来的,在课程的设置上难免与研究型大学雷同,要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加大培養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
1、 重视实践教学。
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应该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时推进、有机结合,不仅要增加实践学分与学时,还要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建立与理论课程相适应的实践课程门类,在理论课程中加入实践课程的内容,开设一定创新性的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
2、 调整学生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在云南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中,必修课远远大于选修课的开设比重,甚至有些选修课形同虚设。在工商管理专业本就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方向可以多样化,学生喜欢的专业方向的各种各样,因此,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应大大提高选修课所占的比重,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让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大的自由度,以适应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满足了学生的个体的需求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比其他学生更具有优势,也更接近学生就业时的行业与岗位。
(二)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学生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就业,作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闭门造车,这样会使学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即毕业就失业,应让学生“走出去”和企业“走进来”,加强校企的合作,拓宽学校与企业的沟通渠道。首先,学生“走出去”, 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实践、实习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技巧。其次,企业“走进来”,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到学校讲学,开展讲座,做学生的实践老师,使学生更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与优势。
(三)开设特色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
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有效的特色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把握良好的就业心态。特色培训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开设公务员考试培训、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培训、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金融系统考试培训、企业就业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等等。另一方面,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征,开设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会计师、营销师、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等。从而,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入职场,更具备就业的竞争力。
(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独立学院必须高度重视并釆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设一支相对稳定而又动态优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是指既是讲师或以上的职称,又有会计师、经济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是关键。一是鼓励学院的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到企业去参加实践,顶岗锻炼一年以上的时间。二是聘请校外的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
总之,独立学院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与传统学术型教育本科不同,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成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谭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濮珍贞.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4.
[3]马丽.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
[4] 蒋爱军.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J].中国成人教育,2010.
[5] 赵予新,张体祥.行业特色高校实施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