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入市亦非十全大补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9月下旬,有关保险资金即将获准入市的各种传闻,开始在坊间飞舞。
  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一份有关保险资金入市的操作方案已于9月20日前后报送国务院,这是自“国务院九条意见”出台之后关于保险资金入市方案的第二次上报。有关人士对此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如果进行得顺利,保险资金就可在近期入市。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目前保险资金的运作效率,改善经营状况?能否营造出保险和资本市场的双赢局面?带着种种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孙祁祥教授。
  
  记者: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得非常快,保费收入平均以每年30%-50%的速度增长,可是,这些保险资金有半数以上长期以来一直趴在银行的户头上未加利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况?
  孙祁祥: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一直是困扰我国保险公司发展的问题。迄今为止,我国的保险企业只能选择商业银行存款、投资于国债、金融债券、部分企业债券以及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等方式,而且购买证券投资基金也只是从1999年以后才被允许的。
  从历年来的运作情况来看,银行存款通常会占到资产总额50%以上,20%为国债。这样的运作模式,无论如何是无法实现保险资产的保值增值的。1996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得这个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相当多的保险公司都背负上了沉重的利差损。
  国债投资虽然收益稳定,但是品种少、期限短、利率低,同样不能较好地满足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
  近几年,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记者:可是,为什么允许购买基金并未能有效地改变保险资金的运作状况?
  孙祁祥:是的,在这方面,保险公司并不是太积极。其实,近几年管理层在不断地放宽保险公司购买基金的比例限制,从最初的5%,到现在的15%。但实际上从1999年开放这个项目至今,许多保险公司因为担心风险太大,连5%的份额都没有用足。
  基金公司的自身运作以及股市这几年的发展状况都不能让人满意。冒然将大量的资金投到基金里,一旦股市大跌,就会蒙受资产损失。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了,由于基金投资收益不理想,国内几家保险公司损失不小,一些媒体都做了报道,这是活生生的现实。
  
  记者:目前人们对保险资金入市有着某种期待,希望它的入市能给保险和股市带来双赢。
  孙祁祥:理论上是这样的。从两方面看,对于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而言,它有充足资金,有较大的资金运作的需要。保险的特性是从取得投保人保费到最后赔付,存在着一个较长的时滞,而且资金量很大,从保险公司角度,它有通过资金运作实现资产增值的强烈要求。
  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像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这样的超大型的机构投资者。国际经验表明,保险资金进入股市,能够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刺激并满足资本市场需求主体的筹资需求,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的发育、成熟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促进金融深化,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结构稳定运行。因此,理论上这两者是互动的,互为需要的。
  在西方国家,寿险公司一直是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美国的证券市场上,寿险公司的规模一直保持在前3-5名的位置,是非常稳定的资金,它对于稳定股市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它有一个保值增值的需求。钱来了,放到银行里肯定不行,虽然稳定、安全,但利率比较低。而且我们现在的很多险种都有投资、储蓄的功能在里面,本身就已经在合同中许诺了消费者,我要给你分红,要给投资回报等等,因此,保险公司目前在资金运用上有相当大的迫切性。
  这是人们说双赢的一个理由,但是反过来,如果市场行情低迷,资金回报就非常低,遭遇股灾时,将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大的资产风险。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市场不规范、投机性过强、政策突变等因素,都会加大操作难度。如果不能实现当初向投保人承诺的收益,就是违反合同约定。保险公司所肩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无法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其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缺乏足够稳定性,对于能够维持多高的回报率,谁也无法做出准确的测算。西方国家目前还是基本能保证这一点的,他们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比较成熟。
  美国的股市发展了200多年,保险市场也发展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保险市场上才出现投资连接产品。也就是说,在出现投资连接产品之前,美国就已经有一个很好的资本市场在等着它了。我国的投资连接产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而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才10几年,保险市场也不过才20多年的时间(1980年恢复),市场基础、资本市场环境与成熟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记者: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同保险资金的实际运作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
  孙祁祥:确实是这样,我们的资本市场体系中,除了股市之外,其他的市场都还很不发达,可供操作的投资工具十分有限。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市场不完善就始终不让它进去,其实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无论怎么运作,都是有风险的,问题是怎么去把握这个度,如何设计资产组合。
  保险公司有两个无法回避的风险,一个是承保风险,一个是资产风险。保费收入并不是保险公司收益,它的性质是负债,将来是要向被保险人进行赔付的。如果因为害怕风险,就把钱都留在银行里面,那么再多的钱也会因通货膨胀而贬值,未来将面临赔付的压力,这是承保风险;但是如果我把钱放到股市上去,又要面对资产风险。
  因此,无论怎样做,保险公司总是要面对风险的,这里就有个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有些公司在选股的时候,或者在确定投资组合方面比其他公司考虑得周详些,运作得更巧妙些,也许就能多赢一些,但总体来说,中国股市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记者:在您看来,保险资金获准入市,将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状况?
  孙祁祥:短期内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实际上,购买股票并不能完全满足保险资金运作的需要。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对于保险资金的运作而言是打通了一个重要的渠道,但保险资金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它追求的是组合投资和分散风险,这与证券投资基金、券商、投资公司等风险偏好型机构在价值取向上有很大的不同。股票资产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根本上改变运作状况,仅仅靠股市是不够的,必须依赖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其中债券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国际上的保险公司也不会把太多的资产都放到股市里,更多的是债券,而英国要高一些,最高时能达到40%-50%的比例,其他国家就不同了,就连资本市场最发达的美国,也是以各种债券为主。
  在美国,寿险产品分两个账户,一个是一般账户,一个是分离账户,它们对收益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账户就是普通的寿险产品,在这个账户里,资产项目的分布是非常均匀的,股票占的比重非常低,近些年来,通常只占到6%左右,70%左右都是国债。国债被称为金边债券,收益稳定且安全。接下来就是企业债、金融债以及很少的一部分现金,此外,还有一些房地产项目和一些贷款项目,每一项目都有不同的比例。通过这样的组合,来保证资产收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分离账户中多是些投资连接的产品,在这里股票能占到70%-80%。
  综合这两个账户,股票投资大概能占到整个保险资产分布的30%左右。股票并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债券的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组合更加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但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债券市场规模还太小。
  所以我认为,一方面要允许一些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另一方面要在国债特别是企业债方面有大的发展。
  
  记者:保险公司获取利润越来越依靠投资运作,难道承保利润已经不足以维持保险公司运营了吗?
  孙祁祥: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保险公司,其承保利润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有的高些、有的低些。但是,承保利润越来越微薄,这是一个国际趋势。
  众所周知,保险产品的销售是非常困难的。它与普通的金融产品不同,你在投资普通的金融产品时,是有获利预期的,你愿意去投资股市、债市。但是保险不同,一般是在发生事故以后,大家才看到它的好处,得到他的收益。保险的价值体现在事后,之前是看不到,至少是不能直接看到的。相当多的人都会认为买保险是白白的扔出去了一笔钱,这是非常普遍的心理,人们实际上都是缺乏购买保险的主动性的,除非有大的事件能触动他。
  在西方国家,保险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如何能争取到更多的投保人,获得更多的业务呢?价格竞争通常是最常规的手段。当然他也会采取提高服务水平、产品创新等方式,他也会给保险产品增加许多附加价值,但是保持一个最佳的价格状态,无疑是最重要的。各家保险公司都会努力在承保业务这块把价格保持得非常有竞争力,这样的结果就是主业利润变得越来越微薄。
  低价销售获得的保费收入,自然急需资本运作,用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利润的不足,这是个趋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保险公司尤其寿险公司中,资产管理部门的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和推动都会越来越大。
  
  记者:保险公司从投保人那里获得保费,然后再通过资本运作来获取利润,整个过程中,保险似乎更多地在扮演着金融工具的角色,而且,现在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连接型产品,它似乎使得保险的金融功能越来越得到加强,您如何看待这问题的?
  孙祁祥: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究竟应该设计什么样的产品,是传统的不附加投资、储蓄的产品好,还是既有投资、储蓄功能,同时又有保障功能的产品好,因人而异。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有着各不相同的偏好,因此,保险公司应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
  但是我始终认为,既然是保险产品,它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保障。失去了这个功能就不应该叫保险产品。在美国,寿险产品如果不符合它所讲的保险的定义,那么在税收方面是没有优惠的,什么样产品才符合保险产品的定义并且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呢?它必须要有转移风险、分担损失这样最基本的特征才行,这是我们所讲的保险的精义所在,是保险产品的最基本的功能,在此之上再附加或衍生出其他的功能。
  中国的保险业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资本市场并不完善、投机性很强、投资回报也很不稳定,这样的条件下,是不应该有太多的附有投资和储蓄功能的产品的。但是没有办法,我们保险市场发展的时间很短,大众的保险意识还比较弱,这使得我们保险公司不得不面对着一个两难的处境:如果只卖纯粹的保障性的产品,消费者并不买账。你只有带上些投资和分红的内容,他才肯把钱交给保险公司。但是这又给保险公司带来了相当大的投资压力。
  比如说,我要买一个10万元的死亡保险,可能只需花2000元就行了,现在呢,我花10000元买了一份同样保额的保单,但其中的8000可能就和保障功能没什么关系了。我出了事,保险公司给我10万,如果我安然无恙,保险公司就不会给我赔付,但他要给我投资回报,因为这中间8000元的保费是与投资相联系的。
  如果保险公司都能卖出去2000元保费、10万元保额这样的保单,收进来的都是纯粹的保障,它就没有太大的投资压力,可是如果保险公司收到的保费中大多数都是与投资相关的分红产品、投资连接产品,保险公司的压力就大了,它会被迫去做高风险的投资。
  回到我前面讲到的,如果市场很成熟,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很高、很稳定,我把这10000元收进来也没问题啊,我帮你运作,投保人能够获取投资收益,保险公司也能得到一部分的投资收益,这当然是双赢了,但是问题的症结就是我们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因此,解决保险资金运用的难题,有赖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成熟。
其他文献
编者按:在封面故事的策划和采写过程中,本刊记者广泛走访了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个人银行部的管理人员和美国优利公司、IBM的信用卡专家,与他们畅谈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前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每当谈到信用卡,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复提起银行呼叫中心(Call Center)、CRM战略。那么,信用卡的发展与呼叫中心、CRM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呼叫中心:CRM的先导    传统的呼叫中心主
期刊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作为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指数基金,它结合了封闭式与开放式基金的优点,因此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方式灵活、流通性强、高透明性和便于市场监管的特点,1993年在美国成功推出后,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增长最快的金融创新产品,同时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创新的焦点。    中国发展ETFs所具备的条件    首先,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证券市场日趋成熟和规
期刊
网络已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也不例外。两年多前的一个晚上,我百无聊赖地在网上冲浪,希望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东西。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有精品,但更多的是垃圾 。要找到符合自己志趣的东西,需要耐心和运气。网络也是充满偶然和惊喜的地方。我不期然闯进了一个网站,立刻就被其简洁的界面和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我立即如饥似渴地阅读了网站上的每一个字。这个网站叫“制度主义时代”,它的作者就是薛兆丰先生。  兆丰是经济
期刊
伴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被称为“护送船队”的日本金融监管体制在保障宏观经济稳定、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中做出过杰出贡献;但它也在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处理方面,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健全发展。    从“护送船队”到金融厅的监管过渡    战后,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金融环境,而证券市场的稳定归功于证券监管的效果。所谓的“护送船队”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战
期刊
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的方法论思想上也有区别。1985年,哈耶克曾说过下面一段话:  问:你在芝加哥大学的时候,芝加哥学派是否受到你的影响?  答:西蒙斯本来最有希望,他的去世实在是场灾难。其他人,从方法论上看,他们实际上都是宏观经济学家,而不是微观经济学家。他们中间,斯蒂格勒是程度最轻的,而弗里德曼则是最严重的。这始终是困扰我的难题。米尔顿和我几乎在所有问题上的看法一致,只有货币政策是个例外。但这一问
期刊
经济增加值(Econom Value Added,EVA)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Stern&Stewart咨询公司引入的,被《财富》杂志称为“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它是公司业绩度量的指标,作为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管理层表现的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它是一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架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战略。美国管理之父PeterDrucker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撰文指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的
期刊
迫在眉睫的“日本制造”战略      如今,在日本市场已经很难找到有“日本制造(Made in Japan)”标志、而且销售额呈两位数增长的商品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外制造业已具有足够的实力来满足日本消费者的质量要求。  日本的制造业是不是充分发挥了所有潜力,在咬紧牙关较量之后才败给中国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钟表厂商的影响力日渐衰弱,瑞士钟表在日本的市场的销售额已超
期刊
两年前“中国威胁论”突然变得沸沸扬扬起来。当时日本的议论反映了一种“一厢情愿”的逃避现实的心理,即“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对自己不想看的则视而不见”。那时常常听到“工资过低”、“汇率被不合理地操纵”等说法。回过头来看,20年前当日本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时,美国也说过类似的话。在日本也曾有“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有什么不好”的反对意见,但当年对美国的指责持反对意见的人,今天却对中国做出类似的指责。  对中国
期刊
在连串的公司假账丑闻的冲击下,美国证监会启动了其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调查工作,要求包括金融研究部门主管、投资银行家及部分著名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内的50多名人士,提供其电子邮件及其他相关资料。美国证券监管当局决定展开金融领域的“震慑与畏惧”行动,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商业欺诈问题。但是这个行动本身,却无法触及几百年来华尔街的本质和文化传统——贪婪。    政企联姻,华尔街的黑洞有多深?    安然以及世
期刊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公司位于北美的应付账款部有500多名员工,促使福特公司认真考虑“应付账款”工作的是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尽管马自达公司规模远小于福特公司,但毕竟也有一定的规模。马自达公司负责应付账款工作的只有5个职员。5∶500,这个比例让福特公司经理再也无法泰然处之,应付账款部本身只是负责核对“三证”,符则付,不符则查,查清再付,整个工作大体上是围着“三证”转。思绪集中到流程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