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性化写作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写作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传统的写作教学完全割裂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写作成为一种知识性、技术性训练,文章当中根本没有自我。学生动不动满口公众语言,所表达的观点,所抒发情感,所使用的词句,缺乏真实感,没有灵动感,更不具备天真、活泼的特点;空话、假话、套话成篇,似乎学生都患上了真话失语症。写作教学完全失去了个性价值和自身发展功能。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不但肯定了真实生活世界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强调了学生自身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的不可替代性。要使学生真正回归生活进行写作,写出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的文章。
  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进行个性化的要求和评价。那是平时的一次练笔,有一名学生用夸张的手法这样写熟悉的教师:她长有像灌木丛一样的头发,像富士山一样的鼻子。最有意思的是她那张随时都会喷火的火山嘴。当然她的特征还不只这些,最主要的还是她的那双竹筒眼,再加上两片玻璃就构成了一副名副其名的望远镜,无论你躲在哪个角落做小动作都会被她发现,用她的火山嘴大骂你一通。在上课的时候凶起来像只母老虎。就是因为有这些特征所以才会征服我们这些士兵。看后觉得气势凌厉,但又觉得对那位教师不是很尊重。就批到:夸张也要符合事实。这位学生后来又进行了修改,原文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一去不复返,语气语调显得中庸多了,后来写的文章也难寻那种痛快淋漓的气势,张扬的个性也就这样被“批”掉了。
  二、在反省的生活世界里写作
  个性教育倡导回归生活世界。事实上,回归的不仅仅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甚至也不仅仅是学生真实的外部现实世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进而进入内部精神生活世界。当今开明的政治,开放的社会,迅猛发展的经济势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思潮,对于彰显学生的个性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夹杂着一些泥沙:有些人对个人利益看得重了,重利忘义似乎正常了;争地位,抢待遇,标榜自我成了时尚了;“缺心眼”“傻子”成了舍己为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的代名词了……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或行为对学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少学生以追寻个性的张扬,完全忽视写作的社会作用,写作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发挥。如在读后感里,学生认为愚公移山太愚;对杨修的放旷大有不屑之意。这却是“个性”对个性进行了否定。
  三、对作品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伟大的震撼人心的作品极少有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的结局。当我们读《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宝玉娶亲的婚乐声中悄然离开人世;当我们读到《海的女儿》中人鱼公主在一片绚丽的朝霞中化成泡沫,我们忍不住会在心里悄悄地为她们安排一个更好的结局。其实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再创作品。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飘》的续集,张爱玲少年时期所作的《摩登红楼》以及电影《大话西游》等。而且,个性化写作主张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要求学生在面对生活世界时,冲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要把生活世界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的可以摹写的客观世界,相反,它是一个变化不已的充满活力的世界。
  四、形成富有个性化、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正如学生的生活世界各各不同一样,学生在表达和交流生活的感受时所使用与选择的语言方式也不能强求同一,而应视活动内容、方式及个性而定,所谓千篇一律更是对学生写作的约束和限制。简单地说就是“形式创新”,一般是有别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中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文体,而运用有个性的“变式”,让文章脱俗致新。
  不过这些形式只是取胜的脚手架,文章写成了脚手架就拆了。当《赤兔之死》一鸣惊人后,再用文言文的模式,就有东施效颦之嫌了。不管用什么形式,关键在于你的文章内容。为了形式的创新而舍弃内容是要不得的。
  另外,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充实自己的作文。那些历经各个时代检验而流传下来的经典,不仅文质兼美,内涵丰富,而且充满着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与特色。因此,个性化写作学习的基础就是进行广泛阅读,进行有目的地积累。
其他文献
一、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     讲规律就是给学生讲授具有规律性的知识。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本质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规律具有重复性和普遍性,只要具备一定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情况就必然出现。因此,给学生讲读写 听说的规律,才是讲到了点子上,讲到了根本上。这样做,才会出现一以当十、一举多得的局面。   在语文教学中讲规律,除了讲读写听说自身的规律之外,还要讲理解、记忆和使用读写听说知
期刊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美读法。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期刊
教给学生“会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将来自己去学习去获取,这才是终生受用的。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好的几个主导作用。    一、导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听讲,要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例如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就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理解文章的一般思路,懂得怎样去分析文章的题目、主要内
期刊
我激动地拥抱一个又一个的学生,感觉我的心和他们的心贴的那么近。拥抱着他们,就像拥抱着自己的儿女。那一刻,我泪如泉涌,但我知道,幸福的微笑就像花一样在我脸上绽放。  今天下午,我们班举行庆元旦文艺汇演活动。升入初三以来,学生被紧张的学业,繁重的作业,艰苦的训练压抑得快要崩溃了,所以当我提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时,他们简直要乐疯了。接下来的日子,表面看来风平浪静,但我从教室电脑桌面的一个“初三十二班元旦
期刊
很多老师都说,准备公开课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磨炼的过程。可我认为,教学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教学《再别康桥》这一现代经典诗歌我逐渐明白了: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一种诗情,获得一种美的感受。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一旦进入诗的情境,触碰到诗歌的灵魂呢?我想,学生反复诵读,教师范读,听名家配乐朗诵,这些看似“老土”被人冷落了的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读是必不可少的。  那
期刊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研员侯渝生教授曾作过题为《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学术报告。报告中他指出,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给学生强加教师的观念,而是要倾听学生的观念,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在谈及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时,他引用了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女士的一句话:“所谓可爱的城市,应有:充足的阳光;盛开的花朵;新鲜的空气;成熟的苹果。”然后他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阳光是指创新的教育理念
期刊
一、有的放矢拓展作业内容  1.注重语文作业的生活性  “生活即教育”,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生活的延伸,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教师把作业内容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以语文课本为中心,让学生脱离家庭、社会,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让课堂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让作业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生活领域,
期刊
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加重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顽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减负”是时下人们的热点和焦点,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就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而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优化中实施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呢?  1、从编者角
期刊
人教版九年级(上)的《陈涉世家》一文,放在全书唯一一个文言文单元的第一篇,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我呢,当然也是重视有加,足足花了6节课才完成,这与文章篇幅长,内容有一定难度有关系。当我终于为完成这课如释重负时,几个大胆学生的“诉苦”让我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了。学生们说,总感到这几天学文言特没劲,老想“打瞌睡”,作为老师,我不得不为此陷入思索中。  一、回顾为教这课,我所做的工作  1、 准备阶段  我
期刊
一、 因势利导,关注学生  我有一个习惯:每节课的前几分钟,都不会进入新课内容,往往我要快速观察学生的状态如何,再进行我的这几分钟的安排。如果学生显得兴奋,我会从兴奋者中找出一个来说说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一来,让学生有个宣泄兴奋情绪的机会,让大家有一个情绪过渡时间,同时也进行了口语训练,细心者还可以以此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如果学生显得精神萎靡,我会用讲故事、猜谜语、新闻故事报道等形式提起学生兴趣。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