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教师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挑战面前,我们谈及进校现代化建设,其核心应该是师训工作者队伍的现代化建设。面对现代师资培训新形势,我们师训者队伍必须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重点,坚持更新观念与优化行为并重,教研科研与培训教学并举,积极调整改进与完善提高并进的原则,力求在转型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转变观念,角色转型须先行
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继续教育新形势,我们作为师训工作者首先要彻底转变旧观念、旧思想,从事的一切教学活动,以及管理行为都必须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中小学服务,为致力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新课程实践能力服务的观念和意识,同时在“面向基层,服务一线”理念的统帅下活化自己的角色,率先实现角色转型:一是要做谦虚的倾听者,做到能虚心听取参训教师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二是要做教育资源的开发者,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同参训教师密切合作,一起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三是要做参训教师的合作者,能够走进教师中,贴近教师生活,共同活动,相互交流;四是要做教师成长的引导者,积极更新培训方式,在不断创新中激活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二、专家引路,揭开面纱理念新
加快转型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培训,应该在理念上“先行一步”,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洗脑”。为此,我们首先提出了“进校教师先进修”要求,积极营造自我完善、自我充电、自我提高的浓厚氛围,充分挖掘进校现有教育资源,力促教师共同提高。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尤其是我们师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课标,我们必须首先接受这场“洗脑风暴”。因此,我校斥巨资聘请近20位教育专家来“引路”,让专家把新课程理念这层神秘的“面纱”揭开,使我们容易接近她、认识她,掌握她,最终胜利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标准培训任务。
三、走进基层,躬行实践求突破
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只有来源于基层教学生活与教学实践的培训内容,最贴近教师生活而又充满着时代气息的培训活动,才能有效激发参训教师的动力,从而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我们提出“走进基层,体验提高”的口号,深入到课堂与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通过兼课、听课、评课与教师们一起搞科研,设身处地的观察体验教师们的生活与工作,积极吸收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同时,进一步了解他们对继教工作的需求,及时反馈我们确定培训内容与形式等有关信息,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后确立相应的师训工作重点,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科研兴校,提高素养能力精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作为师训工作者,担负着振兴全县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重任,因此必须做到时时、事事先行一步,尤其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要走在全县教师的前列,同时还要积极为大面积开展新课程培训储备足够的师资。再则,从进校长远的发展规划来看,我们认为现代师训工作者应该是科研型、专家型的骨干人才,应该是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校一直坚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发展战略,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几年来承担了多项省市“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真正实现了继续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科研并驾齐驱,实现了培训者由过去的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的转型,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教科研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实现角色的转型,是一项关乎我校生存与发展,关乎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质量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高起点、严要求、求实效,不断创新与探索,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一、转变观念,角色转型须先行
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继续教育新形势,我们作为师训工作者首先要彻底转变旧观念、旧思想,从事的一切教学活动,以及管理行为都必须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中小学服务,为致力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新课程实践能力服务的观念和意识,同时在“面向基层,服务一线”理念的统帅下活化自己的角色,率先实现角色转型:一是要做谦虚的倾听者,做到能虚心听取参训教师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二是要做教育资源的开发者,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同参训教师密切合作,一起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三是要做参训教师的合作者,能够走进教师中,贴近教师生活,共同活动,相互交流;四是要做教师成长的引导者,积极更新培训方式,在不断创新中激活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二、专家引路,揭开面纱理念新
加快转型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培训,应该在理念上“先行一步”,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洗脑”。为此,我们首先提出了“进校教师先进修”要求,积极营造自我完善、自我充电、自我提高的浓厚氛围,充分挖掘进校现有教育资源,力促教师共同提高。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师,尤其是我们师训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课标,我们必须首先接受这场“洗脑风暴”。因此,我校斥巨资聘请近20位教育专家来“引路”,让专家把新课程理念这层神秘的“面纱”揭开,使我们容易接近她、认识她,掌握她,最终胜利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标准培训任务。
三、走进基层,躬行实践求突破
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只有来源于基层教学生活与教学实践的培训内容,最贴近教师生活而又充满着时代气息的培训活动,才能有效激发参训教师的动力,从而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我们提出“走进基层,体验提高”的口号,深入到课堂与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通过兼课、听课、评课与教师们一起搞科研,设身处地的观察体验教师们的生活与工作,积极吸收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同时,进一步了解他们对继教工作的需求,及时反馈我们确定培训内容与形式等有关信息,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后确立相应的师训工作重点,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科研兴校,提高素养能力精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作为师训工作者,担负着振兴全县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重任,因此必须做到时时、事事先行一步,尤其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要走在全县教师的前列,同时还要积极为大面积开展新课程培训储备足够的师资。再则,从进校长远的发展规划来看,我们认为现代师训工作者应该是科研型、专家型的骨干人才,应该是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校一直坚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发展战略,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几年来承担了多项省市“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真正实现了继续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科研并驾齐驱,实现了培训者由过去的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的转型,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教科研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实现角色的转型,是一项关乎我校生存与发展,关乎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质量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高起点、严要求、求实效,不断创新与探索,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