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阶级”概念在中国的早期阐释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yang_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阶级"概念作为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的关键词,深刻形塑了中国的革命道路。与其他新兴思潮一样,"阶级"一词呈现出了转型时代思想的延续与变革特征。早在五四运动之前,"阶级"概念在传统语义与现代阐释的相互交错中,展现出了包含身份等级、贫富贵贱,劳动与否等多重内涵。通过译介、叙述、辩论等形式,"阶级"在不同的语境和视角下向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领域展开,逐渐固定成为一个对社会群体横向划分的政治术语,并与"平等"的社会理想相连。重新回顾这一时期人们对"阶级"概念的解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厘清阶级观念在中国形成的思想资源。
其他文献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根本特征之一。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廓清"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逻辑,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一方面,作为中国改革最主要成果之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四十多年来的积累,其历史使命已经明显地转向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持续发力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与实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进程,为未来迈向共产主义社会打下坚
国家韧性本是一个用来分析转型国家状态的特定概念,但其具有适用于所有政体的扩展含义.国家自我维系的先天倾向,会使其呈现出明显可辨的国家韧性:不管是维持国家的低点韧性,
百年来,中国农村教育概念始终在理解认知上存在不同维度,诸如"对象论""空间论""目的论""交叉论"等.对农村教育概念的不同认定均有其利弊——"对象论"锁定"人口","空间论"锁定"环境","目的论"锁定"功用","交叉论"锁定"政策",从而将农村教育概念分别作为单向度的"农民教育""乡村教育""农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一点值得深入反思.
期刊
政治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以精英层面的极化表现得最为突出.与精英极化相比,选民群体就其整体而言并没有陷入全面极化的状态,而是出现了明显的选边站队现象.政治精英与选民之间的这种"断裂",是因为选举过程中基于党派利益的选区划分,对极端候选人有利的初选制度,以及推动候选人趋于激进的选举捐献具有强大的扭曲效应,结果导致选举产生的极端"代表"不能真正地代表广大选民.换言之,美国选举过程的制度性缺陷是形成政治极化的一个重要根源.
自1901年清政府启动"新政"、鼓励地方自治,中国便已兴起乡村教育运动.但教育学界对"五四"以来的乡村教育运动关注不足,只有少数学者曾将其纳入"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史"或"平民教育史"研究范畴.近十年来,教育学界的乡村教育运动研究有不少理论新变,其一是引入社会学视角,从"平民教育实践者"的"乡土遭遇"出发,分析陶行知、晏阳初等如何在和地方反向力量的"复杂互动"中探索进路,提醒当代乡村建设者不应固守"精英立场与启蒙方法",而应"主动地改变自己",与地方力量形成良性互动;其二是正式提出"民国时期教育学者下乡现象"
期刊
我虽然一直从事哲学思考、哲学教学方面的工作,但是我非常关注中国文学的发展,尤其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之于中国现代人之发展的基础问题.实际上,文化开始于文学,文学开始于"文",这是一个很根本的事实,不单在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也是如此.所以今天谈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问题,当然有它的时代意义,即我们对自己文化中的"文"的传统、文学传统到底有多少认知、多少把握、多少信念.
期刊
算法从来就不是客观和中立的,通常算法由谁来制定、遵循何种规则和如何被执行反映的是设计者的价值选择与社会分配正义问题.就此而言,算法即规则,而规则即统治,算法已然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量和新秩序的塑造者.然而,作为一种新式的权利和财富分配工具,算法在赋权一部分人的同时,算法滥用、算法误用以及算法垄断也在排斥和边缘化另外一部分人.算法歧视主要源自以下三种形成机制:原生性偏见、学习性偏见和外源性偏见.算法偏见与一般偏见不同,一旦形成不仅难以消除,而且极易产生社会放大效应.治理和规约算法偏见需要遵循
我国城乡教育的差距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其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国家把有限的资源多数投入城市教育之中,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2008年中共十七大提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教育一体化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抓手.2021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进一步强调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当下城乡教育一体化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即从注重"同一性"转向注重"差异性".
期刊
马克斯·韦伯将中国视为家产制官僚国家,而儒教则是官僚阶层的身份伦理,整个国家被视为皇帝的家产、官僚被视为家臣、人民被视为子民,由此出发必然导致以"私天下"理解"家天下",韦伯认为这种"私天下"抵御着作为合理化必要环节的权限分划、专业化与切事精神,使中国难以走向现代.然而儒家"家天下"实为以"一家之治"达到"天下一家","一家之治"只是基于特定社会历史状况而采用的"治法",其中隐含的作为"治道"的"天下一家",才是儒家的秩序理想.儒学之所以提出尧舜之道,正是为了解除"天下一家"理念与"一家之治"现实基于历史
中山公园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之一,它与《大公报》文学副刊具有形式和内容上的同构性;两者相辅相成,由京派同仁的俱乐部转变为沟通前代、培育后进的桥梁.由此,可重新审视京派成员的结构生态及京派文学的生产机制,即以沈从文、萧乾为代表的京派文人,如何借助实体和象征的文学空间,推行自身的文学理念,实现新文学的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