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岛打工的日子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打工生活是从上海开始的。
  上海有个崇明岛,是祖国的第三大岛。在上海打工的日子里,常听人说崇明岛景色秀丽,水天一色,像个世外桃源。崇明岛距离上海市区大约有200公里的路程。我在上海工作多年,却从来没有去过。我想,那里必定是个好去处,是个富有诗意的地方。我在市区整天面对那一幢幢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街市,感觉很烦闷,心想,如果有个清静的地方打工该多好啊!
  我这个人言必行,行必果,想去的地方就一定要去。于是,我把几件烂衣服和一条烂被子塞进蛇皮袋里,辞去好端端的工作,背着简单的行囊,向崇明岛出发。
  那天,我到了吴凇口,搭上了最后一班开往崇明堡镇的客轮。我站在轮船甲板上,眺望那茫茫的大海,只见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水连天,天连水,汹涌的浪潮在澎湃,海风一阵阵吹来,把我心中所有的烦恼和不悦全都吹得一干二净。客轮在大海里航行了整整4个小时,到了下午4点半钟的时候,才在一个叫堡镇的港口靠岸。
  走出堡镇港,我跟着人群来到了堡镇汽车站。直到这时,我发热的头脑才慢慢冷却下来。我在寻思着,我这不是跟自己开一次国际玩笑吗?到了崇明岛,走在陌生的人群中,人声鼎沸,我像一只在大漠里迷失方向的小羊羔,不停地在人群里徘徊着……有那么多辆汽车,我不知该爬上哪一辆车,去什么地方。我第一次感到人在旅途的迷茫,头脑一片空白。崇明岛上既没有我认识的朋友,又没有一个熟悉的人,无亲无故,我该怎么办?此时此刻,我凌乱的思绪像一堆乱稻草任海风吹拂,顿时有种想家的感觉。我呆若木鸡站在那儿,再没有在上海市区时那样的兴奋劲了。
  就在我彷徨的时候,走来一群操着安徽口音的人。我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他们都是去自行车锁厂的。我想,那里肯定有不少外省人打工,便急中生智,毅然跟他们上了那辆班车。一个半小时后,车到了锁厂。刚才那群人纷纷下车,我也在那儿下了车。我告诉自己,天无绝人之路,既然兴致勃勃地来到崇明岛,就是当叫花子,捡破烂,也要在这里干下去,绝不能返回上海市区,因为我已经把原来的工作辞掉了。
  刚下车的那群人都是在锁厂上班的。车开了,人走了,只有我一个人被晾在马路上。这时,夕阳西下,天马上就要黑了。今晚十之八九要露宿旷野了,我焦急起来。这时,从厂里出来一个年轻人,正朝我这边走来,双方都不曾注意,谁也没看谁,我和他撞了个满怀,他手里的东西散落在地上。他一把抓住了我的衣襟不放,要我按价赔偿。我自叹倒霉,赔着笑脸向他说,我并非有意,放我一马好吗?就在这时,他满脸的愤怒换上了惊喜,大声叫了起来:“你不是胡海舟吗?你看你看,差点儿……嗬嗬!”我也感到惊讶,在陌生的地方,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一下子如同平地响起了一声惊雷,使我又惊又喜,可是,一时又想不起他到底是谁,我只好问:“你是谁呀?”
  “我是张永久呀!”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高兴地看着我笑,“不记得我了吗?在上海洋泾中学,我见过你呢!”
  “哦!”我忽然眼睛一亮,对,想起来了,5年前,我和他在一起说过话呢,那时,他姐姐就在洋泾中学校办工厂,他是来看他姐姐的。
  “走,到我宿舍去!”张永久接过我的行囊,带我向他的宿舍走去。
  宿舍很拥挤,一间房子摆了4张高架床,住了8个人。他马上点着煤油炉,下了两碗面。吃完面条后,他问我来这儿干啥。我告诉他一时心血来潮,就跑崇明岛来打工。若不是在这儿巧遇你,后果将不堪设想喽。
  张永久有很多老乡在锁厂打工,吃完晚饭后,他们全都挤到他的屋子里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都是嗔怪我胆子太大了,一个人单枪匹马敢来崇明岛,真是钢丝绳上骑单车——铤而走险。
  “天无绝人之路嘛,我知道张永久在这儿才来的呢!嗨嗨!”我幽默地说了一句。
  没有露宿街头,算是一件不幸之万幸的事。和张永久挤在一张床上,心里踏实多了。这一夜,我睡得好香好香,还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在崇明岛打开了一片天地。
  第二天,张永久找到了他的车间主任,让我进厂上班。车间主任是个爽快人,当即答应,我马上就成了锁厂二车间的一名员工。天下处处遇好人,处处好人天下遇。我这一趟没有白白冒险,还算幸运啊!
  我负责的工作是锉钩,有20多个男男女女在一起工作,每人4个钩子。这是喷漆车间,生产锁壳,是全自动一条龙生产线。一个锁要经过10道工序,我们锉钩是最后一道,钩子锉干净后,挂上冲好的锁壳,进入硫酸池腐化,经过碱水池清洗,然后进入喷漆、烘干,最后拿掉锁壳。把挂钩上的漆锉得干干净净(不干净锁壳不倒电),再挂上锁壳……我刚进来时,手脚很不灵活,往往一个钩子没锉好,下一个挂笼就过来了。我身边的那些男孩女孩都是熟练工,他们锉得可麻利呢,既干净又快捷又省力。我旁边有个小女孩,每次我来不及锉,都是她帮我锉。我忽然想起来了,她不就是昨天和我坐同一辆车的其中一个女孩吗?怪不得我进车间时,她老是盯着我看。她和我互通了姓名,她告诉我她叫丁洁,在锁厂已有两年时间,前几天她是回家探亲从家中来。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很快,我就和在一起锉钩的那些工友打成一片,友谊的火种在每一个人的心上点燃……
  进厂后,车间里大多数工友都知道我有点文化,当然,这是张永久在他们面前鼓吹的结果,很多人喜欢跟我说话,我一下子很受他们尊敬。我一直住在张永久那里,和他同睡一张床。员工们都称他们住的地方是“西伯利亚”,居住环境条件比起生活区相差太远,每个房间都住着七八个人,可以说是人挨人了。我晚上喜欢看书学习,都是躺在床上,要写时就趴在床上。
  车间里有一个工人名叫黄卫东,负责硫酸和碱水池的工作。他也爱好文学,彼此有了共同语言和相同爱好,我们很快就熟悉了。黄卫东说我住的环境太差,他的房间空着,让我住到他那边去。这真是好事全让我碰上了,我笑得合不拢嘴。黄卫东帮我把行李搬到厂部生活区,住进宽敞的楼房里。
  生活区住的全是厂里的固定工,那里环境很美:干净、整洁、卫生、安全,每天都有人值班打扫,不像我原来住的地方那样,一个月也没人打扫一次,垃圾堆成了小山似的,臭气熏人。黄卫东住在生活区里一栋二楼的一间宿舍,宿舍里只有他和另外一个人,但他们都不常住在这儿,上夜班的时候才难得住一回,我住进去后,宿舍便成了我一个人的天下。
  我在二车间打了半年工,给车间的全体员工留下了好印象,50岁左右的车间主任徐秀华平易近人,受到员工们的特别敬重,时间长了,他对我多少也了解一些。有一天,他突然叫我去办公室,说找我有事。当时我心里懵懵懂懂的,担心自己不知做错了什么事。我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徐主任的办公室,想不到他对我很客气,一边给我倒水一边招呼我坐下,然后对我说:“听车间里的人说,你会写文章,厂部办公室想请你去帮忙,你乐意吗?”
  “谢谢徐主任的关心,我当然乐意喽!”这样的美差谁不想?我做梦都渴盼着有这一天。去厂部办公室上班,脱离了车间,不再受三班制的约束。
  刚到写字楼,我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对一切都有着新奇的感觉。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这里不比车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从那以后,每天都是我第一个走进办公室,扫地、抹桌子、倒开水……别人不愿干的事我都抢着干。
  我的工作是负责抄写和整理材料,给办公室主任打下手,一切行动听指挥。我的特长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厂里的新闻报道、出黑板报,全由我一个人负责。再忙,我心里也乐呵呵的,感到生活很充实。
  前进锁厂隶属前进农场管辖。农场相当于一个区大,场部有报社、广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天都有新闻节目按时播放,报纸每周一期。无论报纸、广播,我的上稿率都很高。领导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对我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二车间里的员工见我在办公室干得出色,也觉得给他们脸上添了光彩。有了厂领导对我的信任,有了二车间全体员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我在工作上更加卖力,用实际行动回报关心我的徐主任和工友们对我的殷切期望。
  后来,一张大字报毁了我的前程。正当我干得得心应手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永久有十多位老乡,都住在厂部的“西伯利亚”,临工棚那里的生活条件很差,离厂部生活区还有一大截路程,他们每天一日三餐都要跑去那里打饭,休息天倒无所谓,如果上班,时间就比较紧张,往往饭还没打来,就到上班时间了,再说,生活区和临工棚之间有堵高墙相隔,他们每天都要攀越墙头,为了吃这三顿饭,可真的不易,晴天没什么,阴雨天可就麻烦了。他们说,我没来这里的时候,他们就向厂里反映了无数次这种情况,一直得不到解决。
  有一天,我下班后,张永久和他的十几个老乡跑到我宿舍,求我为他们解决打饭的问题。我一下子为难了:如果我“为民请命”,厂部若不理解,说我多管闲事,我就可能失去在办公室的工作;如果我不吭声,又对不起对我有恩的张永久。思来想去,最后,我还是决定帮他们说说。
  第二天上班,我找机会把临工们的要求对主任说了。谁知,主任一听,马上变了脸色,说我现在身份不同了,要我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的闲事少管为好!我知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从此,我再也没提过这事。
  过了几天,张永久的老乡来向我打听消息,问厂部有何答复。我如实告诉他们,他们说:“不是张永久你能有今天?这样吧,你帮我们起草一份‘致全厂职工书’,我们不要你抄写,不落你的名字,怕啥子哩?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我只有硬着头皮给他们写了一份“致全厂职工书”,他们连夜抄在一张白纸上,贴到锁厂大门口最显眼的地方。
  第二天上班,招来很多人围观,造成很大影响,当即,厂领导就吩咐各车间主任认真查看一下,看是谁所为。
  我老早就来到办公室,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坐在那儿整理一篇材料,心里却神不守舍。就在我惊慌失措的时候,办公室主任进来了。他放下手中的包,就叫我到他的桌前,问起门外那张“大字报”的事。我装作不知道,一口否认。但纸包不住火,再加上以前我替老乡向主任反映过这事,还遭到他的批评。此时,我倒沉着冷静,像没事人一样听从发落。事到如今,只有顺其自然。后来,他去了厂长室,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对我说:“你不适合在这里工作,回二车间去吧!”然后,他写了一张纸条交给我。
  拿着这一纸“调令”,我又回到了二车间。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出来打工以前,一个月才领两三百块钱工资。我那些文友则大多是在家种地的农家子弟,手里都没有多少钱,订书刊杂志非常困难。然而,不了解外面的刊物,怎么能更多的发表作品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动员大家联合起来凑钱订杂志,这样,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着看。他们都拣自己喜欢的纯文学杂志,有的订了诗歌类刊物,有的订了散文类刊物,还有的订了专发小说的杂志……我则委托在广东打工的朋友订了一份《江门
期刊
又是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玉琼经历了一冬的情感渐渐地苏醒了。  这时,玉琼正躺在屋前的草坪上,头顶暖暖的太阳,她舒展着困倦的腰肢,好惬意;眼睛却又注意上了那只白蝴蝶,它在青草丛中时飞时停。或许是只雄的,或许是只雌的,在找寻另一半呗。她想。  思绪至此,玉琼也想起了自己的男人。有爱情也要有面包。现在的时代,精神生活固然要充实,物质生活肯定是不能缺少的。如此,她只好让男人远去广东打工。时不时,男人会打
期刊
“送一支玫瑰太土,说一句情话脸红,就等我们下次相见时请你吃芋头汤吧!”  2月14日,这个象征“浪漫”的情人节晚上,在另一个城市上班的男友给我发了这条短信。在现在这个时代,玫瑰花或许真的有些老土,但芋头汤也并不比它雅致多少,我却在收到这份“情人节礼物”后满心欢喜,因为“芋头汤”里面有一个曾让我深深感动的故事……  四年前,那时还没有成为我男朋友的“男友”,因自己有一手不赖的厨艺而一时心血来潮,在佛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在范县当县令,碰上了一起无头案。  周家村有两兄弟大贵和二贵,哥哥大贵娶了赵员外之女赵氏为妻。赵氏十分贤慧,她曾在婆婆临终前发誓要尽自己的全力照顾好年幼的小叔。因而赵氏对小叔非常关怀,胜于对自己的丈夫。  为了糊口,大贵在外做小生意,赵氏在家纺线织布,换些零钱帮补家用。转眼间,二贵已是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了。二贵非常懂事,他住在外村的学堂里,回家时总要买些针头麻线之类的东西带给嫂子
期刊
陈厂长中年丧妻,现退居二线。有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豪华气派,然孤身一人,备感寂寞,以为憾事。遂于报纸登征婚启事一则:陈,54岁,生活优裕,欲觅年轻貌美之女性……  启事见报数日,渺无声息。  陈似有所悟,复登启事一则:陈,54岁,有一子已参加工作。中年丧妻,拥有资产数十万,欲觅年轻貌美之女性……  启事见报数日,仍无音讯。  他狠心咬牙,又拟启事一则:陈,54岁,任厂长数年,拥有资产数十万,欲觅年
期刊
局长爱讲长话,每次全局大会,办公室文秘人员大张给局长准备的讲话稿都会在20页以上。  2006年过去一半了,局里按照惯例举行年中工作总结会。这些天正在举行世界杯,“铁杆球迷”大张肯定是贪恋看世界杯现场直播节目,给局长准备的讲话材料居然只有14页。开会的头天下午下班前,局长拿到大张给他准备的讲话材料很生气,来我们办公室狠狠批评了大张一通,要求大张今晚就是不睡觉,也要补充材料,充实完善好明天大会的讲话
期刊
2002年6月22日,是一个阴沉沉的早上。而我的心情却更沉重、忧郁,打工多年就像河道浅水上的浮萍,飘荡无根且一事无成。这不,又从一间不如意的木业厂辞工出来,按厂方毫无理由的“辞工就扣30%的工资”的条款,我只领了两个月的可怜工资,在这寻寻觅觅之中,又从我的手指缝匆匆溜掉了。“广东挣钱,广东花。”真是一点没错……  忧郁的我,拖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了第三工业区大门前。一屁股坐在了石板上,自顾一支一支地
期刊
说到爱情,也许很多人都会想到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和天长地久的山盟海誓。然而,高墙内外演绎的那些悲欢离合,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却鲜为人知。下面讲述的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农家妇女,历经12年的风雨艰辛,仍痴爱身负重刑的丈夫的真实故事。  1990年,李玉刚满20岁,虽然她生长在广西博白县的一个山村,但她生得水灵白嫩,一双清澈明亮的秀目犹如波光荡漾的秋水。因此,李玉的漂亮、秀气是方圆几个山村皆知的。说来实在有
期刊
一个叫宋金林的八岁小男孩,还在四岁时,他和他母亲的事迹一直被国内和境外媒体所关注,使他成为全国有名的神童。他一岁半能准确地辨别《看图识字》卡300多张;三岁时能背诵300首儿歌、古诗和20段中、英文对话;七岁时能够进行中、英文句子的互译,能熟练、幽默地与外国人进行日常生活用语对话,并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3级,成为全国通过PETS3级考试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八岁时,宋金林的英语单词汇量已
期刊
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我独自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小山村,流浪远方成了我的生活方式。在异地他乡,一个个从陌生到熟悉的城市,慢慢成为我寻梦过程中美好的一串记忆:珠海、台山、开平、广州、东莞、肇庆、河源、深圳……  在辗转寻觅中,我是多么渴望有人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分担漂泊的辛酸,更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可是,多年来,我依然一个人提着旅行包,经常站在城市的工业区的招聘信息前浏览。工厂成了我的落脚点,流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