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说两个朋友在一起闲谈,其中一个问对方:“你们单位需要企业社工吗?”对方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单位不养吃闲饭的人。”企业社工是将社会工作的方法运用到企业当中,使得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新型社会工作者。然而对于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的的企业而言,企业社工的地位无疑是尴尬的。那么关于此,相关专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方舒:企业社工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企业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社会,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虽然企业社工的实施重点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但国外经验说明,企业社会工作始终是介入劳资关系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企业社工的缘起与发展始终围绕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精神压力大和心理适应差等现实,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个人和社会问题,提出即时解决方案以提升员工福祉,促进企业正常运转和良好发展。
方舒认为,企业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具有以下两大优势:
第一、企业社会工作具有现实针对性。在服务性上,企业社会工作以企业的需要和员工的福祉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直接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在专业性上,企业社会工作有能力回应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因为经过长期发展,企业社工业已承担起了咨询辅导者、使能者、经纪人、赋权者和调停者等专业角色,并形成了人道主义、公民权和社会正义等专业伦理;在系统性上,其一,企业社工本身就是一个制度系统,它形成了包括组织系统、案主系统和行动系统在内的服务系统,其二,企业社工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制度致力于将公共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基本保障,而企业社工涉及劳动报酬的偿付和对劳动者的服务。
第二、企业社会工作具有专业优势。企业社工是社会工作在人类工业世界的具体实施,所有社会工作具有的专业优势,企业社工也同样具备。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决定了企业社工介入劳资关系问题大有前途。这包括:
1专业价值优势:以人和人的问题为去向是社会工作的专业立身之本,实现人的自主、自由与发展是社会工作的最终追求。企业社会工作始终将员工视为企业的核心角色,关注员工的优势和潜能。
2专业知识的优势:概括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是指包括理论、方法和技巧在内的一个完整体系,理论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实务方法也需要具体工作技巧支撑。
3专业行动优势:社会工作注重人的问题解决,是一种具有强烈实践取向的社会行动,同事社会工作也强调受助者个人行为、态度、身心和所处环境的改变,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王丰海:企业社会工作是“人性化管理”的实践者
所有的管理者其实是对被管理者提供其所要求的资源与服务,以帮助他们完成其工作任务。企业社会工作是人性化管理的实践者,也是员工需求的服务者。员工需求得到支持与满足,其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障碍才能在社工服务中得以消除。员工解除了这些外界环境的困扰,其内在的生产积极性才能迸发出来,从而提升企业效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双赢。
企业社工的这种服务职能体现在:
一、咨商者。对企业员工、管理者乃至企业主管的不同需求予以咨商,是企业社工实务中最为常见的工作。
二、培训者培训是企业对员工最大的福利,也是企业社工的主要工作。中国当前企业的大量员工都来自农村,从农民到工人,从村民到市民,这种身份与职业的转换,需要大量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才能完成。
三、人际关系的协调者。企业员工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道路,不同的性格,加上紧张的工作,这些都是极易使企业员工发生人际冲突。调节人际冲突,协调人际关系,达到和合与和谐是企业社工实务中常见的工作。除了在人际冲突发生时及时介入、协调之外,企业社工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于提供预防性服务。有时还需要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予以协调。
四、联结者 。协调是对平等主体关系的一种处理,而联结则是对以某主题为中心的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的资源开发。它是将求助者所潜在的社会支持资源由社工从中开发,实现与案主的联结,帮助案主建立一个有力的支持网络,从而促使案主问题的解决,并在这种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长。
企业社工的社会学背景,使之看问题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从而能跳出具体问题的局限,从宏观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资源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与厘清潜在的社会支持资源,并运用其社会整合能力、沟通技巧去发掘这些潜在的资源,使之实现由潜在转为现实的转变,从而帮助员工将潜在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资本转化为现实的社会支持网络与资本的方法。
郑广怀:企业社工发展初期不鼓励企业直接聘用社工
南京大学教授郑广怀提出,回顾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企业社工的发展历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社工进入工作场所必须面对企业利润与员工福祉的冲突,企业社工需要找到与企业(资本)利益的结合点;第二,雇主自愿是企业内部社会服务的前提,与企业利益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获取雇主的认同和支持;第三,尽管正规行业和较规范的大企业是企业社工的先导,但企业社工也应向非正规就业的员工提供服务;第四,政府推动是重要因素,尤其在企业社工发展初期,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推动至关重要;第五,企业社工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或物质层面,应力求内容多元和模式多样,满足员工及雇主多样化的需求,坚持内置与外包模式相结合。
尽管国内企业社工的研究和实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并没有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工作场所中真正开展起来。例如,无法处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追求人的福祉)与企业的组织目标(追求利润)的冲突,未能明确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工会工作人员、企业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管理咨询者的角色差别。总之,国内目前关于企业社工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很有必要发展出一套可以在企业内部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在雇主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
因此郑广怀认为,在企业社工发展初期,鼓励企业直接聘用社工开展服务是不合时宜的。在企业管理层对社工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的情况下,社工可能会被要求按管理层的意图行事,案主的确定和服务内容都将面临很大限制。所以,政府在引导企业社工发展方面要做出相应的政策规定,以社会开支或企业捐赠的资金在工业区或工人生活区建立起超越单个企业的企业社工服务中心,企业聘用社工,但薪资的发放由社工组织统一进行。同时,企业的配合与支持程度也应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如东莞市政府就与社工机构合作,统一安排社工进入企业内部开展工作,工资由政府发放。
方舒:企业社工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企业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社会,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虽然企业社工的实施重点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但国外经验说明,企业社会工作始终是介入劳资关系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企业社工的缘起与发展始终围绕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精神压力大和心理适应差等现实,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个人和社会问题,提出即时解决方案以提升员工福祉,促进企业正常运转和良好发展。
方舒认为,企业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具有以下两大优势:
第一、企业社会工作具有现实针对性。在服务性上,企业社会工作以企业的需要和员工的福祉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直接为员工及其家庭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在专业性上,企业社会工作有能力回应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因为经过长期发展,企业社工业已承担起了咨询辅导者、使能者、经纪人、赋权者和调停者等专业角色,并形成了人道主义、公民权和社会正义等专业伦理;在系统性上,其一,企业社工本身就是一个制度系统,它形成了包括组织系统、案主系统和行动系统在内的服务系统,其二,企业社工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制度致力于将公共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基本保障,而企业社工涉及劳动报酬的偿付和对劳动者的服务。
第二、企业社会工作具有专业优势。企业社工是社会工作在人类工业世界的具体实施,所有社会工作具有的专业优势,企业社工也同样具备。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决定了企业社工介入劳资关系问题大有前途。这包括:
1专业价值优势:以人和人的问题为去向是社会工作的专业立身之本,实现人的自主、自由与发展是社会工作的最终追求。企业社会工作始终将员工视为企业的核心角色,关注员工的优势和潜能。
2专业知识的优势:概括而言,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是指包括理论、方法和技巧在内的一个完整体系,理论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实务方法也需要具体工作技巧支撑。
3专业行动优势:社会工作注重人的问题解决,是一种具有强烈实践取向的社会行动,同事社会工作也强调受助者个人行为、态度、身心和所处环境的改变,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王丰海:企业社会工作是“人性化管理”的实践者
所有的管理者其实是对被管理者提供其所要求的资源与服务,以帮助他们完成其工作任务。企业社会工作是人性化管理的实践者,也是员工需求的服务者。员工需求得到支持与满足,其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障碍才能在社工服务中得以消除。员工解除了这些外界环境的困扰,其内在的生产积极性才能迸发出来,从而提升企业效益,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双赢。
企业社工的这种服务职能体现在:
一、咨商者。对企业员工、管理者乃至企业主管的不同需求予以咨商,是企业社工实务中最为常见的工作。
二、培训者培训是企业对员工最大的福利,也是企业社工的主要工作。中国当前企业的大量员工都来自农村,从农民到工人,从村民到市民,这种身份与职业的转换,需要大量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训才能完成。
三、人际关系的协调者。企业员工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道路,不同的性格,加上紧张的工作,这些都是极易使企业员工发生人际冲突。调节人际冲突,协调人际关系,达到和合与和谐是企业社工实务中常见的工作。除了在人际冲突发生时及时介入、协调之外,企业社工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于提供预防性服务。有时还需要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予以协调。
四、联结者 。协调是对平等主体关系的一种处理,而联结则是对以某主题为中心的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的资源开发。它是将求助者所潜在的社会支持资源由社工从中开发,实现与案主的联结,帮助案主建立一个有力的支持网络,从而促使案主问题的解决,并在这种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长。
企业社工的社会学背景,使之看问题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从而能跳出具体问题的局限,从宏观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资源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与厘清潜在的社会支持资源,并运用其社会整合能力、沟通技巧去发掘这些潜在的资源,使之实现由潜在转为现实的转变,从而帮助员工将潜在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资本转化为现实的社会支持网络与资本的方法。
郑广怀:企业社工发展初期不鼓励企业直接聘用社工
南京大学教授郑广怀提出,回顾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企业社工的发展历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社工进入工作场所必须面对企业利润与员工福祉的冲突,企业社工需要找到与企业(资本)利益的结合点;第二,雇主自愿是企业内部社会服务的前提,与企业利益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获取雇主的认同和支持;第三,尽管正规行业和较规范的大企业是企业社工的先导,但企业社工也应向非正规就业的员工提供服务;第四,政府推动是重要因素,尤其在企业社工发展初期,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推动至关重要;第五,企业社工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或物质层面,应力求内容多元和模式多样,满足员工及雇主多样化的需求,坚持内置与外包模式相结合。
尽管国内企业社工的研究和实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并没有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工作场所中真正开展起来。例如,无法处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追求人的福祉)与企业的组织目标(追求利润)的冲突,未能明确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工会工作人员、企业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管理咨询者的角色差别。总之,国内目前关于企业社工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很有必要发展出一套可以在企业内部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在雇主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
因此郑广怀认为,在企业社工发展初期,鼓励企业直接聘用社工开展服务是不合时宜的。在企业管理层对社工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的情况下,社工可能会被要求按管理层的意图行事,案主的确定和服务内容都将面临很大限制。所以,政府在引导企业社工发展方面要做出相应的政策规定,以社会开支或企业捐赠的资金在工业区或工人生活区建立起超越单个企业的企业社工服务中心,企业聘用社工,但薪资的发放由社工组织统一进行。同时,企业的配合与支持程度也应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如东莞市政府就与社工机构合作,统一安排社工进入企业内部开展工作,工资由政府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