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c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行业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和宝藏,不仅可以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同时通过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从地理学习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地理的关联,探究分析如何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传统文化 应用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23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师一般是通过普通的直接文字传授法或者是引导学生翻阅书籍去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表面内容。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首先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地理知识的影响性,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效开展相应的渗透教学,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地理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一、强化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潜意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教育教学的引导者,这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个性发展规律。教师若是想有效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至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仁爱”思想进行渗透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理念,创设含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課堂学习氛围,进而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且保持个性的人。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中“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相关地理地图材料,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成各个学习小组。接着,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展示出来的地图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进而找出教材内容中提到的各个地区,并且试着说出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最后分析归纳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产生的原因。在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教师进而引入“道法自然”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明白一个道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得刻意破坏自然规律,在合理的空间里进行土地开发,不过度开采和肆意破坏,构成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景。
  二、充分结合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若是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巧妙通过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渗透教学。教师可以以“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创设有关教学活动:知识竞猜大赛、名人名语科普大赛等,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且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日渐熏陶中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初中地理课程《自然灾害》时,若是想让学生有效理解和学习自然灾害的定义,可以通过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理解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大禹治水”的故事构成课堂导入环节,这种传统文化故事可以有效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灾害”的定义,同时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大禹勇于担当的精神、大公无私的襟怀。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讨论,分析生活中常常出现或者未曾见过但是耳熟能详的自然灾害,并总结出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生活造成的伤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爱护环境。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具备一定的人文性,教师需要有效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梁爱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年第9期。
  [2] 王玉震、李建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中的渗透》科普童话,2020年第2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习中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能够深刻、全面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逐渐提升中学生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与伟大复兴提供支持。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
摘 要:从整体情况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略显缺失或不足。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深远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显著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模式以及重要价值
巢宗祺教授在《文汇报》发表的《语文学科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他三个方面(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不属于语文独有,它们是语言建构中必不可少而且是伴随语言建构而发展的,是结合在语文的运用中而发挥作用的。若说语文课堂中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最容易产生困难点的无疑是现代诗部分。本文尝试阐述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并以此理论对《汗血马》一诗进行文本解读,来印证“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对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  传统文学作品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占有较重的比例,虽然高中语文教材不可能所有的文章都能反映传统文化,但是其中的文言文、散文、诗词等都是进行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孝”文化是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孝”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三个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阐述了“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其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文化
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以及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
摘 要:在小学新课改的推进之下,对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要进一步有效把握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更有效地渗透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以此体现出良好的融合效应,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增强提供必要的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是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对学生良好历史素养的养成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需求,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阶段 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
摘 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彰显传统文化之光,提高民族自信,是国家在新时代发展中所提出的重要工作。而历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领域,教师需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职责与使命,深入发掘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课程文化底蕴,引领学生就具体的文化内涵展开深入探索,并树立起良好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探寻传统文化在历史课上的渗透意义以及具体的渗透路径,从多举措发掘文化内涵,优化导入,以及传统文
将地方文化作为职业院校文化体系内涵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以服务地方文化产业作为价值指引,整合内外资源,不断挖掘地方文化育人内涵,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