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藏库规范化建设众人谈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整理:张怀珍
  张怀珍(南阳市档案局助理调研员):国家档案局为贯彻落实《档案法》关于馆藏永久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的要求.在深入调研、认真总结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上海市等档案馆实施档案特藏室建设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于2001年在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各级档案馆尤其是副省级以上档案馆要尝试建立档案特藏室的要求。之后,山东、辽宁、安徽、湖南、湖北、天津、青岛等档案馆相继建立了档案特藏室。由于建立特藏室在国内档案界毕竟是一种新尝试,国家档案局为及时总结经验,协调指导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又于2004年11月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国家档案馆特藏室建设座谈会”。会上,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郭树银在充分肯定各地特藏室建设的同时,对今后如何加强特藏室建设讲了重要意见。与会代表、专家也都结合本地档案特藏室建设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发表了有关档案特藏室建设的意见、经验和一些学术观点,这对于深入开展档案特藏室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这项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加之不同层次档案馆之间的种种差异,有关档案特藏室建设的规范性文件仍在酝酿阶段。
  就我市而言,市档案局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自2001年就开始了一系列酝酿、调研工作,于2003年初正式提出:有条件的档案馆可尝试建立档案特藏库。市档案馆于2004年5月率先建成了藏展合一的档案、资料特藏库,到2005年底,各县市区档案馆也都相继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特藏、特色档案、资料合一的特藏库,其中,卧龙区档案馆藏展合一的特藏库,无论是内容与形式,还是规模与品位在全市、甚至在全省都是一流的。
  鉴于全市各档案馆特藏库建设的不平衡性,为使之不断完善、提高,以求实效,特请诸位就其操作层面的具体业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诸如特藏档案的人选标准与人选范围、运作程序,藏与展、藏与管、藏与用等问题,希望诸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程相山(南阳市档案局保管利用科科长、副研究馆员,自考档案本科):建立特藏库,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档案算特藏档案。鉴于市档案馆的馆藏情况,在国家档案分级标准未出台前,我们主要是参考全国重点档案范围,一是把建国前的档案全部列入特藏管理;二是把建国前出版的各类资料也全部列入了特藏范围。这样做虽有粗针大线之嫌,但便于把握.易于操作,而且也符合“珍、稀、古”的档案价值取向。档案也好,资料也好,原则上讲,形成年代越久远,价值就越大;现存文献越稀少,就越珍贵。这应成为确定特藏档案的基本标准。
  孙建功(南阳市卧龙区档案馆馆长、馆员):卧龙区档案馆的特藏库建设是在借鉴市馆做法的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除了把建国前的档案、资料全部纳入特藏管理范围外,还把建国后形成的反映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的档案也全部纳入了特藏管理,也就是特色、特藏档案、资料合一的特藏库。之所以把特色档案也列入特藏范围,是因为这些档案绝大部分具有唯一性,即具备唯我独有、独此一份的特性。我认为在确定档案特藏范围时,除遵循鉴定档案价值总原则外,还必须立足馆藏,从实际出发。
  郭炜(唐河县档案局秘书、副研究馆员,河南教育学院政教本科):唐河县档案馆的特藏库建设限于库房条件,属于藏展分离型,目前仅建立了特藏库,展室正在筹划之中。其人选特藏的范围,除了上述二位所说内容外,我们把声像档案也列入了特藏范围。之所以如此,一是声像档案数量少,载体特殊,保管条件要求高;二是这部分档案的内容大都是反映本地重要活动或领导活动;三是库房极其有限,且保护设备严重不足。把声像档案列入特藏后,特藏库闲置的空间和所配置的保护设备均可得以有效利用,不仅节约保管成本,而且也使声像档案得以妥善保管。
  蒋粤燕(南阳市卧龙区档案馆助理馆员,自考法律本科):那不成了大杂烩,又是档案、又是资料,又是特色档案、又是声像档案,这样做是否符合档案特藏室建设的要求呢?国家局提出的是“档案特藏室建设”,资料列入特藏范围是否合适?建国前的档案不分良莠,整个全宗档案都被列入特藏范围,我认为不符合档案特藏室建设的初衷。
  王林(南阳市档案馆保管利用科副科长、副研究馆员,郑大档案本科):蒋粤燕提出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不无道理,但从实践上讲,必须立足馆藏,从实际出发。绝大多数基层档案馆,无论是历史档案,还是声像档案,数量都不多。就历史档案而言,全市14个档案馆不足2000卷,除去市档案馆的,县档案馆少则几卷,多则不足百卷,以全宗为单位整体列为特藏对象,简便易行。从这些档案形成时间上讲,在县档案馆算是较为珍贵的了,因其少也就没有精挑细选的必要了。至于资料该不该列入特藏范围,我认为可以列入。比较各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或民国时期的本地志书,在县域内,基本上是独此一份,比起那些“支离破碎”的历史档案更为珍贵。若单从保管角度讲,县档案馆的上述档案资料,加上声像档案、特色档案,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库房就足以容纳。特藏库无论是存放多少卷档案,其安全保护设备都要照常运行。与其让特藏库的空间闲置,倒不如把全馆相对珍贵的档案也好,资料也好,集中保管起来。
  张丽(南阳市卧龙区档案馆副馆长、助理馆员,自考档案本科):档案特藏库建设的初衷就是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所谓“好钢”,就是有限的档案保护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所谓“刀刃”,就是馆藏相对珍贵的档案资料。我认为,既然目前的馆库条件无法使馆藏全部档案都处于理想的保护状态,而以特藏形式改善相对珍贵档案的保护条件,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是明智之举。由于基层档案馆珍贵档案少,有些资料比一般档案珍贵得多。有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档案,虽然是近几年形成的,但又比那些零散的民国档案珍贵得多。所以我觉得把馆藏相对珍贵的档案、资料,不管是历史档案,还是地方特色档案集中起来保管,是符合档案特藏库建设初衷的。
  王静(南阳市卧龙区档案局业务指导科科长、助理馆员,中央党校经管本科):南阳各县在1947至1948年间陆续解放,并相继建立了人民政权,而划分革命历史档案的时间下限为1949年10月1日,党委、政府全宗中1949年10月1日之前的档案是否可以抽出列入特藏范围。
  张怀珍:在1998年档案馆达标升级活动中这个问题已被明确过。当时定的原则是为保持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暂不抽出,但在统计上可作为革命历史档案予以登记。现在搞特藏室建设,若按二史馆、辽宁省档案馆逐卷逐件 选取的方法是可以抽出的。但我个人观点还是暂时不动,保持原貌为好。其理由是:二史馆、辽宁档案馆历史档案的藏量比我们这些基层档案馆的馆藏总量还要多出若干倍,他们是立足于他们的馆藏实际而采取逐卷逐件选取的方法。另一方面,各档案馆党委、政府全宗历来都被视为核心全宗而备受呵护。国家档案局在制定档案分级管理标准时,肯定会对这两个重点全宗的永久档案作出明确规定。所以我认为暂时不动为妥。对个别档案馆已经抽出列为特藏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管理措施的,也不要再放回原处,待国家档案分级管理标准出台后,再统筹考虑这两个全宗的处理方法。
  基层档案馆尝试档案特藏库建设,与副省级以上档案馆的最大差别,一是藏量和馆藏成分的差别;二是馆库条件的差别。所以同志们提出的“立足馆藏,立足馆库条件,从实际出发”应是基层档案馆筹划、建立特藏库的基本原则,也是制订特藏档案人选标准与人选范围的基本原则。刚才几位同志都提到了“相对珍贵”这个概念,这体现了“立足馆藏,从实际出发”选择特藏对象的原则,这个概念关键在“相对”。当初个别同志认为基层档案馆“无特藏可藏”的误区,就是把本馆的历史档案与一史馆、二史馆的历史档案去比较,“相对”的方向弄反了,自然就会得出“无特藏可藏”的结论。
  刚才几位同志结合各档案馆馆藏实际,就划分特藏的原则、标准、范围阐述了个人的观点,诸如“珍、稀、古”,“唯我独有”等,均有一定道理。类似这方面的理论、原则、标准很多,一时半刻也说不完。我想,为了便于操作,就以“立足馆藏,从实际出发”为原则,结合以上同志们的意见,一步到位,直接明确特藏对象,寓原则、标准于其中。第一,历史档案以全宗为单位全部列入特藏范围;第二,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第三,声像档案;第四,人物档案;第五,重大事件档案,如“文革”时期轰动全国的唐河“马振扶”事件档案;第六,建国前形成或出版的各类资料。以上六类档案、资料在各档案馆均属相对珍贵的。把这些相对珍贵的档案、资料集中起来,从管理成本上讲,也值得去建一个特藏库。是否恰当,请各位发表意见。
  程相山:全市各档案馆值得一提的“家底”不过如此。这样一明确,从筹建特藏库的运作程序上讲,等于完成了关键的第一步,即确定入选特藏的范围,既然说到了运作程序,我就接着说第二步,就是根据各档案馆库房条件和人选特藏的数量,确定特藏库的形式,即藏展分离,还是藏展合一。第三步为具体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分两种情况,若是藏展分离型的特藏库,首先将库房的管护设备及柜架、装具等备齐,然后规划人选档案、资料的排放顺序,并考虑预留一定空间,这些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把人选特藏的档案、资料,从原存入处移入特藏库,并进行一系列的标注、编目、统计等具体工作。若是馆藏展合一型的特藏库,则首先应考虑确定布展方式,制定布展方案。待布展工作、档案存放及管护设施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再将人选档案、资料移入。第四步就是制订特藏库及其档案的管理制度。
  孙建功:筹建特藏库,关键是领导的决心和定位。领导的决心大,定位高,建起来的特藏库就会有一定的品位。卧龙区藏展合一的特藏库之所以有一定的规模和档次,这与局领导当初的决心与定位有直接的关系。
  另外,在处理藏与展,藏与管,藏与用的关系上,我认为,“藏”是根本,“展”和“管”是手段,“用”是目的,所以首先应在“藏”上下功夫。档案馆的首要功能是“典藏”功夫,这一功能发挥不好,“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布展时考虑到以往来馆参观的领导、学者等,总是要亲自翻一翻、看一看那些珍贵档案原件的情况,就在“展”字上作了文章,即“寓藏于展”。使参观者既能真切地一睹珍品原件“风采”,又不能摸到原件,也无法要求工作人员取出原件。
  张肖(南阳市卧龙区档案馆秘书、助理馆员,党校经管专科):贯彻“以藏为本”思想首先要在“管”字上下工夫,应千方百计使特藏库具有“十防”功能,否则就失去建立特藏库的意义。其次,在原件展出上,要优先考虑“原件”的安全问题,既包括“防盗”问题,也包括“防损”问题。所谓“防损”,就是对被确定要展出的原件,必须采取万无一失的保护措施,不使其在展出过程中受到有害因素的侵蚀而影响其寿命。我们在原件布展方面彻底摒弃了传统的展柜形式,将所有展出原件加上偏碱性或中性的透明防护膜后,置于双层玻璃之间,使之始终处于真空状态,免受不利因素的侵蚀。
  蒋粤燕:国家档案局副局长郭树银在济南会议上强调,馆藏精品展应全部制作仿真件。不展原件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省却许多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张丽:国内外的珍贵文物展、文献字画展大都是展出真品。2004年10月至今年3月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澳门巡回展出的《金匮藏珍——中国历代档案汇萃展》的实物大都是原件。今年5月的《清代杭州·宫廷档案展览》的20件实物也是原件。最近,大英博物馆正在上海筹办大型文物展,运来的两河流域文物也全是真品。美国国家档案馆长期展出的国宝级文献——《独立宣言》、《美国宣言》、《人权法》也都是真品。只有展出真品才有吸引力,只有展出真品才能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视觉上的冲击力,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静:建特藏室的过程,也就是开发馆藏珍品的过程,开发珍品的目的是为了使之达到理想状态的“藏”,“藏”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用,而“展”的本质也是用。我们近水楼台,得天独厚,何不先“用”为快呢?况且,我们因布展而“用”的目的是宣传馆藏珍品,彰显其魅力,为的是让更多的人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珍贵档案的作用。可以说,用真品精心布展的本身就是利用特藏档案的魅力创新档案服务的新举措。
  王林:以上几位说的都有理,但不能偏颇。我认为,既不能全用仿真件,也不能全用原件。在基层档案馆,制作仿真件还存在技术上的问题,简便的办法是进行拍照,首先应把选出的精品按照一定的专题拍成若干组照片,配以文字介绍,制作成活动版面,既可在固定展厅展出,也可拿出去巡回展出。在展厅的各布展单元内,可选择少量的、有代表性的珍品原件,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我认为对于镇馆之宝级的珍品,要有“好马配好鞍”的思想,在装具的质地、形态上多下点工夫,以显示其镇馆之宝的“地位”和“身价”。
  郭炜:在“藏”与“展”问题上,国家档案局提出的要求是“藏展结合”,但“藏展结合”不等于是“藏展合一”,藏展是合一,还是分离,这要从馆库条件出发。全市14个档案馆的库房,除市档案馆、卧 龙区档案馆外,其他馆的库房都是普通的两开间或三开间,其面积在30平方米到50平方米之间。据资料介绍,安徽省档案馆所建特藏库只有30多平米,却收藏了3000多卷明清档案和6500多卷革命历史档案。以此为参照,一般县档案馆辟一30平方米左右的库房,不仅可容纳现在人选的特藏档案与资料,就是今后存放核心全宗的档案也是绰绰有余。不具备建藏展合一特藏库的县档案馆可考虑利用原有的档案陈列室,把特藏精品展融于其中也不失为一种应急之策。至于近期筹建新档案馆库的县,则需从长计议,精心筹划。
  程相山:藏展分离与藏展合一各有利弊。我认为藏展分离,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讲,更有利于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更有利于特藏库的管理工作。
  张怀珍:在藏与展关系上,以上几位同志谈的比较到位、比较透彻。贯彻“藏展结合”方针,不管是“分离型”或者是“合一型”,其展厅要力求高雅有品位,彰显档案馆的文化底蕴,让参观者有步人文化殿堂那样的神圣感。卧龙区档案馆所建藏展合一型的特藏库已经让人有点这种感觉了,事实上已成了他们创新服务的一个亮点。如何把这个亮点打出去.也就是如何发挥特藏档案的作用,这是大有文章可作的。比如,请一个好编剧,依据特藏档案的形成背景和其中的人物与故事,结合我国源远流长的档案文化史与南阳悠久的历史,穿插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实景资料,搞一个有品位的专题片,在电视台播出,既服务了我市当前建设文化大市的中心工作,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档案、档案部门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用”的范畴。说这些,虽有脱离实际之嫌,但敢想是创新的前提。意在请诸位就“藏与管”、“藏与用”的问题结合运作程序发表高见,至于特藏库“十防”方面的问题,业内人士都清楚该怎么办,所以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就不用说了。
  程相山:建特藏库的运作程序刚才已从大的方面讲了几点意见,在操作层面上,因为人选特藏档案数量不多,都是以全宗为单位整建制地移入特藏库,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关键是人选的馆藏资料是从各个部类中抽取的,在移动、排放、编目等方面运作就要仔细一点。在移动零散人选的特藏资料时,首先,应在其原存放处所放置一个说明其编号、名称、移出时间、移出去向的代理卡,并在资料目录的备注栏内注明“某年某月某日人特藏”字样。其次,抽取的资料进入特藏库后,依其原有编号的上位类号,按顺序排放在一起。第三,编制特藏资料目录,其格式在原资料目录格式前面增加一个顺序号,然后依其排放顺序,逐册登记,这样既固定了资料的存放位置,又统计出了人选特藏资料的总数。第四,建立特藏库的台账,先档案,后资料,依其排放顺序逐全宗进行登记。这本台账既固定特藏库所有档案资料排放顺序,又明确反映特藏的内容与数量。其他方面,如存放一览表、柜架号等,仿原来库房管理模式。另外,布展时,所抽原件应在原存放处所放置一个代卷卡,注明其档号或编号及名称、抽出时间、展出的具体处所。
  王林:对特藏库档案的管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也就是为保护原件,方便利用,应优先考虑对这部分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利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对特藏档案进行扫描或拍照,形成数字图像,刻录成光盘,与计算机目录数据库配合检索利用。这样不提供原件.利用者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看到特藏档案原貌,如需要还可以打印复制件。
  张怀珍:刚才蒋粤燕提出为人选特藏资料想个万全之策,我想假如一策能行,就无须万策了。入选资料的“待遇”虽然提高了,但“身份”未改变,这是问题的关键。是否可以从资料、档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为转化的理论人手,大胆设想把人选资料按其有关特征组合后,划分为若干个联合全宗,使之全部转化为档案,围绕这一设想寻找理论根据,为资料改变“身份”创造条件。例如各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民国时期的本地志书是当时的县署衙门主持编修的,这与现在本地政府主持编修的地情工具书有何不同?为什么不能把他们转化为档案进行管理呢?诸位若有兴趣,可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适当时候可以今天的形式对其进行专题讨论。
其他文献
档案馆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它包括档案实体的管理、档案信息的管理、各种设施设备的管理和人的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管理。因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活跃的因素。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档案馆工作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档案效益的滞后性、隐蔽性容易使人们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自身和工作环境的相对封闭性、稳定性,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保守和安于现状的心态;
期刊
摘 要:档案与其他文献相比,最为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与历史的关系,它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档案的基本功能是记录历史和再现历史。由此决定了在档案管理中的历史主义原则和方法。  文章进而指出,国外档案学理论的演变和档案实践的发展,是不断强化历史主义原则的过程。因此,电子文件时代文件和档案载体的变化不能影响历史主义原则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主题词:历史主义原则 档案学理论 档案实践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深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令人震撼的巨大变化。面对这伟大的变革,档案工作的传统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档案现代化管理成为我们档案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8月10日,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了由部分省直单位参加的档案接收征集工作会议。馆长(主任)吕素维、副馆长(副主任)刘学圃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吕素维馆长(主任)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把对档案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
期刊
桥  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上,架设着诸多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桥梁,它们既是现实的又是虚拟的。如何正确看待和走过这些桥梁,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漫画家以自己特有的洞察力和幽默智慧,创造出一幕幕的人间喜剧,来阐释世间的奥秘,让我们走进去体悟和发现吧!鲜花再美,在牛眼里也只是饲料  玻璃开口说话,句句都是遗言。  别老听那些被鼓吹成“天使般的声音”。你听过天使发声吗?  哪个人敢说自己纯净?瞧你那眼神
期刊
今年正值中国漂流运动发展20周年,回首20年来中国漂流运动走过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期刊
〔作者简介〕  张孝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 100029。  〔摘要〕作为一种政治组织形式,现代国家与其他政治组织形式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对合法使用暴力权利的垄断将国家和其他的政治组织区分开来,而科层制可以使统治团体在其统治区域内卓有成效地垄断这一权利。作为理性化权威的载体,现代国家正是“那种借助科层制的行政管理班子进行的统治。”作为“现代性”在国家建
期刊
编者按:历史无声,档案有痕。珍存于河北省档案馆的长芦盐务档案,记录了长芦盐业生产、运输、销售、税收、缉私、出口等多方面的活动。2018年,河北省档案局携手中央电视台《揽胜神州》栏目组共同推出大型八集系列节目《档案话“长芦”》。该片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脉络,再现了卷帙浩繁的长芦盐务档案背后隐藏的历史。为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文字脚本和部分图片,看档案怎样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精
期刊
今年6月13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作为曾经生活在陈云首长身边的一名警卫人员,首长的谆谆教诲如在眼前。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立法思想方面对《档案法》中的监管权进行了分析,指出《档案法》中的一些监管措施,既无助于监管目的的实现,也有违社会公正。  关键词:档案法 监管权思考    为维护国家全部档案的安全,合理地开发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中对档案设置一些必要的监管措施是应该的、必要的,也是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但笔者通过对《档案法》的仔细研读,感到《档案法》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