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瑾的智慧:教育现场的发现与创造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说,严瑾是个有智慧的人。不过,其智慧的表现形态和表达方式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特点:灵动、鲜活,新想法、新见解、新创意不断涌现,却又显得严谨、规范,思考深入,行事周全。因此,有人将其称之为“严谨的智慧”,是体现严瑾品格和风格的智慧。
  若问智慧来自哪里?严瑾定会亳不犹豫地回答:智慧诞生于现场。现场是智慧的聚合地,是智慧的生长点,是智慧的一块高地:在现场这块高地上,一定会耸立起教育的高峰,而智慧的高峰又一定会返照教育现场,提升智慧的高地。
  一、智慧生长:教育现场的核心目的
  严瑾认为,智慧生长是教育现场的核心目的,只要你衷情于教育现场,那么智慧就会被发现,就会引导我们去创造。
  是生活经历给予严瑾智慧的启迪。她永远忘不了,自己当年高中毕业后,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就来到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以下简称“拉小”)当了代课教师。她永远忘不了,30年来,在拉小的校园里,在老校长周荣华的带领下,尤其是跟着周校长追求智慧教育的那15年,她沐浴在智慧的阳光里,受到了最为严格也最为生动的专业训练。她的专业训练不是在书斋里和书本上,而是在学校的现场,在教育的情境中。
  当她的思考越来越深刻,那内心深处的智慧绿芽已冒头萌发,迅速生长起来。于是,她也越来越敏慧,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成熟。犹如当年辫子上的花蝴蝶,如今已成了头发上的一只小发卡,那小发卡像是在智慧的枝头上缀满了美丽的花朵。
  这一切的一切都悄然发生在拉小的校园里。严瑾相信这样一个法则:坚守、倾情于教育现场,教育现场一定会给你一个深深的回报一一智慧的心灵。其实,这既是智慧教育的一个法则,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法则。
  严瑾的思考还不止于此。她继续思考:教育现场在哪里?教育现场的特性又是什么?课堂当然是教育现场,此外课程研究、开发的那个地方,管理和教育发生的场所当然也应该是……进而,她做了这样的概括:教育现场既是教育的田野,也是教育的时空。进而,她又做了这样的抽象:教育现场首先具有实践性,只要教育实践发生,教育现场必然诞生:其次,教育现场具有存在性,只有在教育现场,学生才会拥有生命的存在感和生命充实的体验:再次,教育现场具有综合性,在现场发生的一切都是整合的状态和特性:最后,教育现场应当由“我们”组成,它往往是复数。这样的认知和把握当然是智慧的,那么现场的发现与创造就是必然的,智慧生长这一核心目的的实现也就是必然的。
  二、“百步”团队:教育现场的核心力量
  严瑾始终认为,校长的核心使命是锻造一支优秀的团队,团队的灵魂不是校长,而是坚定的信念。
  她反复说,我做的一切,都是和团队一起做的,一切的成绩和荣誉不应是我个人的,而应属于学校,属于这个亲如兄弟姐妹的团队,领头人的真正作用在于创设一个善学习、有能力、会创造的团队。她还认为,现场不只是一个空间概念,还是一个文化概念,只有团队在,才会有真正的教育现场,因此,衷情于教育现场便是衷情于团队。
  严瑾和她的团队常常在校园内的五子树下交谈、讨论,于是不少的憧憬和梦想油然而生。五子树五枝同根,向上生长。春去秋来,孩子们在树下戏石、游戏:日月穿梭,老师们在树下小憩、倾谈。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大家心里总是升起一种情怀,以及由这种情怀所带来的悄悄的感动。在拉小,团队是由情怀建立起来并自然维系着的。这样的情怀又离不开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理念:抱团、合作、共同生长。说到底,这样的情怀核心就是一个字:爱。抑或说是四个字:真诚的爱。是拉小人对教育的热爱,对学校的挚爱,对孩子的博爱,是培育起无限的情怀形成的文化回忆。这一切,都在五子树下这一现场滋生、发育、强大。严瑾内心的想法是:没有爱,哪来的智慧?没有情怀,哪来的团队的力量?
  严瑾和她的团队又常常在一条细细短短的小溪旁徘徊、交流、思考,不少的想象在那里酝酿和产生。这条小溪就在校园的最里面,源頭处镌刻着“智慧若水”四个字。小溪水,带给拉小教师的是积极的思维状态以及对教育本质深深的思考,是思想的深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尊严,是思想的张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自我超越的动力。严瑾内心的想法是:没有思想,哪来真正的团队?哪来团队的深刻性?小溪水,这一生动的现场,让拉小的团队成了有思想的苇草,在教育的此岸与彼岸开出了思想的花朵。
  严瑾和她的团队每天每日都在百步坡上来来回回,上上下下。百步坡,只有近百步的小山坡,是拉小人每天必经的道路,在他们心里有着极其重要而崇高的地位。穿行百步坡,成了拉小孩子和教师们每天的必修课。因为百步坡象征着一种精神:向上、攀登、突破、超越。路在坡上,理想在星空:一切开始于坡下,突破与超越在坡顶。在严瑾和她的团队看来,这是拉小发展中一次新的长征,是精神上的新长征。拉小团队的形成和壮大,不仅有情怀,也不仅有思想,还有这样的精神:永远向上,不会停步:永远攀登,不畏艰难:永远超越,永不满足。百步坡成了拉小校园中最为动人的生活现场,成了一个崇高、伟大的教育情境。严瑾是这么认为的:没有精神,没有理想,哪来的力量?又哪来的团队?
  五子树、小溪水、百步坡,不大、不长、不高,严瑾和拉小人却将它们视作现场中的文化符号,这一符号渐渐成了拉小教育哲学的隐喻。符号、隐喻里,存着无限的情怀,无穷的智慧,无极的思想,无上的精神。正是这些情怀、智慧、思想和精神,铸造了拉小教师团队的灵魂:坚定的信念。所以,严瑾面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中诸多的困惑和困难,没有皱过眉头,脸上始终满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的团队这么忙,这么累,这么辛苦,却从来没有倦怠,内心始终充溢着愉悦和幸福。这不是信念是什么?团队是教育现场的核心力量,往深处说,这是信念的力量。严瑾有,她的团队也有。
  三、儿童发展:教育现场的核心主题
  严瑾认为,不断地认识和发现儿童是教育研究的第一课题,让儿童学会创造,这是教育现场中最为伟大的发现。   拉小一直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从老校长周荣华开始,直到今天,研究成了拉小的传统,从未间断。严瑾继承了这一传统,准确地说,她一直生活在这一传统中。接續研究,深化研究,是顺理成章、十分自然的事:相反,她认为假若不研究,倒是十分不正常的。拉小有个研究的总课题:智慧教育。这么多年来,拉小对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深入。
  何为智慧教育?严瑾思考最多的是智慧教育落地的载体——课程与教学。但她认为,目光只聚焦于课程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通过课程、教学这一组透镜,透视到课程、教学深处的儿童,让儿童永远成为课程、教学的核心,让儿童的身影永远在课程与教学中闪现、闪耀。在拉小,智慧教育就是要让儿童回到原本的核心位置上去,这需要重新并不断地认识与发现儿童。
  于是,拉小的课程发生了重大转型,即让课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程,这一课程的总名称叫“智慧园”,其中有一朵最为耀眼的花叫“晓小课程”。例如:“开学第一周”是拉小一年级的试验课程——晓小课程的一部分。这一试验在拉小已经实践、研究了三年,贯串整个一年级的学习。有媒体将这一试验的特点概括为“拼音慢节奏,数学玩中学,绘本来加盟,习惯伴我长”……晓小课程的实施紧紧围绕拉小精心筛选的16个习惯展开,学校还编写了校本读物《大嘴呱呱》。开学第一周的最后一天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家长也受邀来到课堂和孩子一起上课,除了分享一周的收获,还需要与孩子合作完成“人生第一本书”:用一张A3纸,跟着视频一起动手折成书,上有专属LOGO和天马行空的绘画,以及家长对孩子一周生活的感言……
  无须多作解释,晓小课程是儿童自己的课程,儿童参与到课程开发中去,因而是儿童自己在创造课程。这一事实又一次证明了:儿童的潜能巨大,但是需要被承认、尊重和发现,需要给予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展现,并在展现中发展。严瑾说:“晓小课程也转变了教师对专业追求的认识。拉小一年级教师们在研究中构建,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在反思中提升,逐渐让自己成为一名会编教材、会讲绘本、会做研究的优秀教师。”
  拉小的思想更解放,课堂更开放:让孩子们自己当家做主,自己上课,自己规划、设计、实施、评价课程。9月10日,教师节到了,孩子们说,让我们的老师休息,今天一天的课我们自己上。他们自己上语文,上数学,上英语,上音乐,上体育……自己开班会,组织实践活动,自己布置作业,总结、评价一天的进步……何止是这一天呢?一学期,一学年,整整六年,拉小的孩子都是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校里有小校长、小大队辅导员、小班主任……他们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这一切,都使严瑾建立并进一步增强了教育信念:儿童是应该被发现的,儿童是必须被发现的,儿童是可以被发现的,关键是让自己心里真正有儿童。因此,发现儿童实质是发现自己,让儿童学会创造的实质是教师学会创造。冰心写过《只拣儿童多处行》,是的,只有儿童在,现场才是“活”的现场:只要儿童在,春天就在。拉小就是这样的教育现场,就有这样的春天。
  四、“大家一起学”:教育现场的核心行动
  严瑾认为,“大家一起学”既是教育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行动,一种方法系统,其目的是构建学习共同体。
  教育现场,在本体上应是学习现场,是学会学习的现场。遗憾的是,至今学习几乎还是一个“黑洞”,人们是怎么学习的,儿童是怎么学习的,仍然不是非常明了。严瑾和她的团队想让这个“黑洞”敞亮起来,證明起来,他们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实践反思、前瞻未来的基础上,设定了一个突破口:“大家一起学”。
  首先,对“大家一起学”的内涵特征进行阐述。“大家”,指以儿童为核心的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社会资源,是一个个“我”的集合:“一起学”,指围绕着儿童的学习,所有参与者都在学习中,强调“我们”的协同:“大家一起学”,最终是通过“我们”一起的学习,促进每一个“我”的智慧生长,求得每一个“我”的融入式发展。
  其次,“大家一起学”是一个结构,处在结构上位的是目标和理念。严瑾将目标定位于“三慧”,即慧学、慧玩、慧生活。其中慧学是核心与基础,慧玩是儿童的天性,慧学与慧玩的相遇与结合,提升了学习的境界,提升了玩的品质。无论是慧学还是慧玩,最终都是为了“慧生活”,“三慧”串起了“大家一起学”的目标链。处在结构上位的,还有“大家一起学”的理念。对此,严瑾用“包容、共生、卓越”三个词来阐释。
  再次,把“大家一起学”置于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严瑾带领团队寻找到并形成了“大家一起学”融入课程体系的几种方式:植入式、延伸式、镶嵌式、节庆式等,将“大家一起学”落实在课程中。此外,他们又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活动性学程”。其一,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学习活动:其二,学习活动需要设计,用系列化、结构化的学习活动编织整个教学过程:其三,学习活动必须体现活动性,即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性:其四,这样的学习活动形成了学习进程。他们又形成了不同的“活动性学程”的实施路径:发现学程、表现学程、现场工作学程、互惠学程,以及讨论式学程、探究式学程、表现式学程、跨界式学程等样态。
  最后,“大家一起学”最终目的是建构学习共同体。严瑾这么判断:“就这样,‘大家一起学’的教学现场成为每一位学习者生长于其中的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公共学习场域。”我的领悟是,今天在课堂里学会了“大家一起学”,明天到了新的学习空间,以至于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会自觉地“大家一起学”。犹如心理学家所言,今天学会了合作,明天就拥有了竞争力。
  拉小教师发展中有一个个驿站,这些驿站推动教师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一站接一站地向前,慢慢地就会发生腾跃。我似乎看到,严瑾正带着她的团队又站到了一个新的驿站,准备新的出发。每次出发,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百步坡上的攀登,将会抵达下一个驿站:而每一次抵达,又是一次新的出发。无论是出发还是抵达,无论是抵达还是出发,严瑾永远在教育现场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这就是一一严瑾的智慧。
  [专家点评]
  在与严瑾校长的接触和交往中,她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其一,她与老校长薪火相传,身上葆有“百步向上”的气质,永远给人一种“黎明的感觉”。
  拉小门前有一个小小的山坡,叫百步坡,百步成坡,步步向上。百步坡上,严瑾时时刻刻散发着学校特有的气息:温情的话语、勤奋的习惯、向上的姿态、智慧的行动,这一切从她30年前走进拉小那一天开始,便细水无声地影响、吸引并激励着她。如今,她不仅融入这溪流之中,而且逐渐成为中流、主流,并继续影响、温暖、吸引、激励着每一位拉小人“百步向上’。
  其二,她不断开拓,敢于创新,引领智慧教育走向深入,并营造了“大家一起学”的学校文化新生态。
  为了促进儿童学习的变革,严瑾和她的团队开展了持续而富有智慧的探索与实践,使得智慧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的构建不断丰富、清晰。他们围绕“慧学、慧玩、慧生活”的培养目标进行“智慧园”课程建设,设计并实施促进儿童智慧成长的“活动性学程”,还通过创建项目驿站教学机制实现教师群体的成长……拉小的教育改革实践不仅重视有形的活动,更关注无形的精神成长;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的习得,更关注对学生人格的陶冶,从而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编辑 王淑清)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是的,让德育简约,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方式便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德育的真谛。从下面的学校生活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痕的德育。    场景一:  学校400米长的主干道两旁,绿树葱茏,鲜花环绕,彩石点点,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排整齐的灯箱,上面记述着龚自珍在此讲学的故事,记录着著名校友闵惠芬、杨守仁、吕叔湘的求
听一位走南闯北的学者说,在她到过的很多偏远山村学校的校长的案头、床边都有中小学管理杂志的影子;听一位常出境考察的教育官员说,没想到,在参观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图书馆时,竟在书架上看到你们的刊物!每每听到这些,我们的心里总是甜甜的。一年又过去了,年根总是要“盘点”的:与2004年相比,我们对主题化运作模式(每期都围绕“本期视点”集中就某一专题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探析)的运用更为成熟与从容,特别是较好地解
摘要“三区三州”是我国教育短板中的短板,国家教育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满意度调查显示,随着国家加大投入,区域的“数字鸿沟”已被填平,但广大师生信息化“获得感”不强,满意度较低,出现了“新数字鸿沟”。“新数字鸿沟”正在毁掉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被困“信息茧房”,并不断加剧城乡学生的分化。建议突破“梯度理论”束缚,引领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云端学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北京小学在“培育优质学生群体”课题研究的统领下,以年级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数学教研组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近年来,数学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广泛的社会认可:  3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4位教师被评为宣武区数学学科带头人、6位教师被评为宣武区数学学科骨干教师。  更有多位教师在区级、市级课堂教学大赛上获奖,教师们撰写
在知识经济时代,校长如何在学校组织中进行知识管理、构建学习型学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学校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出现在管理学领域,是由美国麻省莱克星顿著名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从信息管理的历史来看,知识管理并未超出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范围。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回归到以创新
漫步浙江金华街头,偶一抬头,有无数亲切的笑容吸引了人的视线。临街的一面围墙上,玻璃橱窗内张贴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照片,有黑白老照片,也有彩色“明星照”。这是什么?这不是市政府的市容工程,也不是广告公司的街头创意,而是金华师范附属小学的围墙。他们把学校荣誉、知名校友、历任校长、师生活动等等本来只在校内展示的内容,大大方方地宣示给校外来来往往的行人,未入其校,先睹其人,先知其事,其创意设计、宣传效果、文化
美学家朱光潜说:“人因为持守而变得美丽。”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在村小这块看似贫瘠的园地里,持守自己的信念,辛勤耕耘了8年。8年来,我经历了“火热的激情——冰冷的苦涩——盲从的突围——积极的探索——丰收的美丽”的成长历程。    年轻需要失败    1998年8月,我从师范院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村小工作。在按部就班地完成了第一学期的工作后,不满足于现状的我,产生了向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挑战的想法
中小学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给教师带来哪些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发展如何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2017年9月20日,以“立德树人使命下的教师发展”为主题的2017年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小学校的部分专家学者和校长名师,围绕“中小学教师如何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师发展”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
2003年12月底,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五角村的五峰私塾(以下简称“五峰私塾”),因塾师年迈,“封馆弃教”,“中国最后的私塾”退出历史舞台,随之引发了众多媒体对私塾教育的广泛关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深入当地进行深度访谈,试图从五峰私塾何以能生存至今,又最终难逃消亡命运的发展轨迹中,反思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私塾“活化石”:  见证近现代私塾教育变迁    五峰私塾
[摘要]聚焦质量、关注效能、追求人道是教学管理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境界追求。质量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根基,但有质量并非一定有效能,而有效能并非一定符合人道准则。我们在追求质量与效能的同时,时刻都不能忘记它们应符合人伦底线要求。  [关键词]教学管理;质量;效能;人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3-0012-03    聚焦质量    质量是教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