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数字鸿沟”:阻挡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新隐忧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区三州”是我国教育短板中的短板,国家教育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满意度调查显示,随着国家加大投入,区域的“数字鸿沟”已被填平,但广大师生信息化“获得感”不强,满意度较低,出现了“新数字鸿沟”。“新数字鸿沟”正在毁掉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被困“信息茧房”,并不断加剧城乡学生的分化。建议突破“梯度理论”束缚,引领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云端学校,再造“三区三州”教育生态和服务体系。
  关键词 教育公平;新数字鸿沟;三区三州;信息茧房;云端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0)12-0020-04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为更好地引领贫困地区发展,国家实施了多项教育扶贫政策,旨在以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引领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带动区域脱贫致富。“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南疆的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喀什地区克孜勒蘇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区;“三州”是指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是我国教育短板中的短板,国家教育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部署要求,按照教育部2019年“奋进之笔”重点工作安排,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满意度调查工作。2019年底《“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满意度调查报告》完成,揭示出“三区三州”教育发展滞后的更深层次问题,即教育的“新数字鸿沟”。只有正视“新数字鸿沟”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一、“新数字鸿沟”给教育公平带来新挑战


  本调查研究采用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满意度测评的四维指数模型(见图1),[1]并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赋予了满意度指标新内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基线调查等方法,通过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抽取了“三区三州”所涉及6省区中的20个市县,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师、校长和县(市)教育局负责人共计7337名;同时以实地考察、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基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出现了“新数字鸿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1. 一般意义上的“数字鸿沟”被基本填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基线调查分三路对四川省内的“三区三州”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一周多时间下来,考察者们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近年来民族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学校里可以看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教学楼、绛红色的塑胶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以及可容纳50~60人的计算机教室等等,“三区三州”的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建设水平基本追上东部发达地区学校,区域发展的外显性的“数字鸿沟”基本被填平。
  其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三区三州”中小学的生机比为11.2∶1;师机比1.6∶1,这一数据大体相当于我国2017年中小学的生机比(12∶1)和师机比(1.3∶1)。[2]14学校基本具备了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条件。在网络建设方面,除教学点外,9个样本市县的中小学100%接入了互联网,88.7%的中小学校园网主干带宽在百兆级以上,许多中小学校建立了无线网络。特别是学校网络空间建设速度较快,45.3%的中小学开通了网络空间,高于2017年我国中小学开通网络空间比例10个百分点。[2]18在多媒体教室建设方面,除了教学点外,本次调查样本市县的学校均实现了全覆盖。这一数据比2017年全国中小学多媒体教室85.1%的比例高出15个百分点。[2]12本次调查样本市县初步建立了教育教学资源与管理两大平台,教师可以从国家和区域教育资源平台、教师/教研组共享、商业搜索引擎等多个渠道获取教学资源。46.8%的教师认为,他们拥有了与教材配套的数字教育资源。   其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见成效。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包括“在线学习”“优化教与学方式”“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参加教研活动”等,其中“在线学习”(56.3%)和“优化教与学方式”(50.7%)是教师们使用的主要方式。62.5%的中小学教师表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已经发挥了较大作用。54.1%的学生表示,对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比较满意。
  其三,建立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保障机制。近年来,“三区三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调查结果显示,93.7%的普通高中教师、90.1%的小学和初中教师都参与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这一数据高于2017年我国中小学信息化专项培训覆盖教师58.7%的比例。[2]30
  2. 实践层面出现了明显的“新数字鸿沟”
  调查结果显示,“三区三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总体满意度为60.7分(满分为100分),其中,中学生(63.0分)、中小学教师(57.0分)和中小学校长(58.3分)对本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满意度明显偏低,仅有34.9%的校长对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表示满意。教育信息化有了较大发展,但广大师生的满意度并不高,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广大师生“获得感”不强,遇到了“新数字鸿沟”。“新数字鴻沟”通常是指在因“物理接入”而导致的传统“数字鸿沟”逐渐弥合的同时,因计算机或上网技能差异而导致的“技能鸿沟”和因网络使用差异而导致的“使用鸿沟”。[3]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投入力度,“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一般意义上的“数字鸿沟”被填平,即解决了设备资源“有没有”、网络“通没通”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投入的技术和资源却出现了“沉不下去”“用不起来”“发挥不了效益”等问题,形成了“新数字鸿沟”。“新数字鸿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关系到信息技术的投入是支持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还是支持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在这个意义上看,“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与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仍比较明显。
  “三区三州”的教师信息技术使用频率以及应用层次均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41.2%)每周有1~2次,每节课都使用的教师只有16.1%,每个月、每年使用几次的教师分别为27.8%和12.2%,还有2.7%的教师从不使用。此外,90.0%的教师认为,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层面的应用主要局限于播放PPT、视频等信息呈现方式,而较少用于支持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阶思维能力等。
  3.“新数字鸿沟”背后是更难弥合的观念、战略等鸿沟
  “新数字鸿沟”不只涉及“技能鸿沟”“使用鸿沟”,还涉及观念、战略等方面的鸿沟,其影响更大。
  其一,观念鸿沟。受应试教育等影响,“三区三州”一些地区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重建设、轻应用”,工作中循规蹈矩问题突出,出现了“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现象。
  其二,战略鸿沟。在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眼里,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而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4]以这样的要求来看,“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还有待提升。基线调查显示,各级行政部门虽然都有规划,但一些规划既缺乏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整体思考,又缺乏可以落地的举措;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一些地区在缺乏技术、资金和专业人才的情况下,仍在自主低水平地重复开发信息化系统,造成有限的资源被分散和浪费。“三区三州”突出的问题是只注重解决手段上的信息化,而不注重教育理念、教学制度和内容上的转变与改革。
  其三,发展路径与能力鸿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形成了“模仿或照搬汉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的习惯。智能时代到来,东部学校教育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东西部教学质量差异越来越大。调查结果显示,41.8%的教师和62.3%的校长对“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但教学质量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差距却越来越大”的观点表示赞同,这表明“三区三州”原有的教育发展道路已难以维系,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二、“新数字鸿沟”对贫困地区学生的消极影响


  “新数字鸿沟”对学生的消极影响非常隐蔽,往往会被表面的“物理接入”公平所掩盖。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和政策举措,因得不到实践层面的有效落实而大打折扣,使“三区三州”教育长期徘徊在低水平的教育公平上,难以迈向现代化。
  1.“新数字鸿沟”降低了技术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如今,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以及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们进行情境式和沉浸式学习创造了栩栩如生、身临其境的体验环境。然而,“三区三州”的学校教育没能跟上教育现代化的前进步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助力。如今“三区三州”的学校面临的较大危机是,因求助得不到有效回应,学生们正日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81.6%的学生表示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困难,仅有26.4%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比较满意。针对这种状况,仅有14.3%的学校表示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因学习困难和厌学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的不满与反抗日趋强烈,进一步导致了辍学情况的加剧。
  2.“新数字鸿沟”使学生被困于“信息茧房”
  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都接触到大量信息,但却总是将目光聚焦在自己感兴趣、能被愉悦的内容上而对其他信息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就会被这些信息所环绕、所塑造。美国哈佛大学凯斯?桑斯坦教授在著作《信息乌托邦》中,将信息社会这一独特现象称为“信息茧房”。“信息茧房”现象对信息化教学活动比较丰富的城市学校学生影响并不大,但对于活动比较匮乏的“三区三州”学生来说,其影响不容小觑。   目前“三区三州”学校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多数停留在“表面热闹”的浅层次应用上,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与此同时,多数学校对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的行为采取了不加辨别的禁止方式,拒绝他们在校内使用。调查结果显示,“三区三州”46.2%的中小学不鼓励或禁止在校内使用移动终端,67.9%的教师不赞成学生使用手机。这种做法看上去很负责任,其实质是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放弃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技术指导学习的机会,将学生推向家庭和社会。而一些家长的无能力引导和社会缺乏监管,使学生在校外“滥用技术”,他们与一些情趣相投的同伴形成小圈子,编织起“信息茧房”,陷入网游或不良信息之中。“信息茧房”将学生置于趋同的信息中,使他们变得更加闭塞,视野更加狭窄,观念易走向极端,进一步造成学生精神世界的荒漠化。
  3.“新数字鸿沟”不断加剧城乡学生的分化
  研究表明,在现实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群体,在网络中会维持这种优势,因为他们拥有足够的技能和素养、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等。[5]这种群体优势将向学校传导,导致东西部、城乡间学生的分化。目前,“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基本上处于低层次应用阶段。按照笔者提出的智慧教育层级模型(见图2)做分析,“三区三州”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处于“信息传递与呈现(低级思维技能培养)”的初级阶段,而城市学校学生的技术应用已经进入支持发现学习、创新学习等高级应用阶段。

  被称为“PISA之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和技能部部长施莱克尔(Andreas Schleicher)曾这样描述未来教育:今天的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罗盘,他们要用罗盘去开启自己知识寻求的征程。这是一种全新的未来教育,目前,城市的孩子正在利用创新实验室等技术实现这种教育,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在探索、发现中摸索规律,掌握知识。据教育部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约有15%的中小学建有创新实验室,[2]16而“三区三州”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甚至未曾听说过相关概念。在对六个县市州进行预调查时,关于创新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题目几乎遭到了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领导的一致反对,理由是这道题目脱离本地区实际。这侧面反映出“三区三州”教育与其他地区教育间存在的较大差距,也表明技术正在加剧城乡间学生的差距。

三、破解“新数字鸿沟”的策略建议


  1. 建设基础教育特区,打破“梯度理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三区三州”的绝对贫困将彻底消除,但“新数字鸿沟”,特别是其背后因贫困而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制度、文化等却很难迅速转变,仍可能将长期存在并制约教育的发展。要想彻底改变“三区三州”教育面貌,唯有跳出过去那种跟随、模仿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模式的思维定式,依托国家力量,从战略高度整体规划其教育发展目标和路径,利用5G、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使处于低梯度的教育跳過传统的特定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式的高质量发展。
  要想实现跨越式的高质量发展,就要突破现有的一些管理体制,以国家基础教育特区的形式保障教育的先行先试权利,特许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及服务体系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
  2. 构建云端学校,再造“三区三州”教育生态和服务体系
  “三区三州”需要打破教室、学校和区域教育的围墙,进行供给侧结构性变革,如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立师生学习、成长与工作的共同精神家园—云端学校,重构“三区三州”教育生态和服务体系。其一,通过卫星、网络等技术,引入城市优秀教师智慧“源头活水”,让优质教育“渗透”“三区三州”的每所学校。其二,利用智能教学系统,促进课堂教学深度改革,实现“一生一课程”的个性化学习。其三,实施“学困生”帮扶计划,推动“控辍保学”工作。其四,开设动漫创作、机器人课程、STEAM课程、创客等创新空中课堂,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五,开设音体美空中课堂,解决“三区三州”音体美教师缺乏问题。其六,构建文化广场,唯有重新创造集体性的文化环境和生活,才有可能将孩子从手机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满意度测评研究”课题组.基础教育满意度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6(6):31-42.
  [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王美,徐光涛,任友群.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一剂良药抑或一把双刃剑[J].全球教育展望,2014(2):39-49.
  [4] 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1):101.
  [5] 赵万里,谢榕.数字不平等与社会分层:信息沟通技术的社会不平等效应探析[J].科学与社会,2020(1):32-45.
  注释:
  ①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整体建构研究”(项目编号:GYC2020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新时代教师如何通过“链接”与“赋能”实现全专业发展?教师如何直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1月26~2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校长、教师齐聚一堂,围绕“链接与赋能—新时代教师的全专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链接:激活教师全专业发展的内在动能 
[摘要]通过苏格拉底与失恋学生的对话说明:有意味地言说,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特征之一。  [关键词]苏格拉底;优秀教师,有意味地言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4-0043-02    一直以来,教育家们以“给教师的建议”的名义给教师提了太多的行为准则,但歧路亡羊,这样反而让教师无所适从。审视大师们的建议,我不禁沉思:优秀教师有没有更核心的特
摘要 教学作品记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是教师个人生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描述一位从教30年的优秀教师的五节课出发,分析隐含其中的发展历程与影响教师能量增长的重要因素,建议教师追求专业认知的持续发展,塑造反思性实践者的形象,记录教学特色的形成过程。自觉创造教学作品。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作品;能量增长;文化形象;专业支援;反思性实践者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在多年思考和研究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教育与管理的冲突问题值得关注,也就自然地将二者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并由此生成了“教育性管理”或“管理的教育性”的命题。    一、管理和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我曾经在一所学校连续听了两节语文课。第一节是一节古文课,由一位40多岁的女教师执教。学生们将作业本摊在桌子上,逐字逐句地跟着老师翻译古文。师生的态度都非常严谨,听说这
历经20 多年,49 道“减负令”,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还在唱自己创编的儿歌,家长依然在左右为难,人大代表们也仍然在不断呼吁,可是,减负之路到底该如何走?    视点:25 年不布置数学家庭作业    没有家庭作业,是现在许多孩子的生活梦想。连续25 年,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不布置数学家庭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教育伴随改革开放迈开了新的发展步伐。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回顾30年走过的道路,总结我们应当汲取的经验,正视我们必须应对的挑战,是创造我国教育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观念的转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对“两个基本估计”的否定,推动了教育思想的解放。“三个面向”的提出,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校管理改革的历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秩序恢复时期(1978-1984)、试点改革时期(1985-1992)、全面改革时期(1993-1999)、深化改革时期(2000-2008)。这是一个由外围到核心、由边缘到中心、由粗放到精耕的过程。  [关键词]改革开放;学校管理;述评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08)11-0
摘要基于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政策核心要素和配套措施的总体分析,提出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舆情风险以及对民办中小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公民同招”政策推进的若干建议,包括切实推进政策落实落细、稳妥推动民办学校转型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内校际办学差距等。  关键词 公民同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教育;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B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是的,让德育简约,让德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方式便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德育的真谛。从下面的学校生活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痕的德育。    场景一:  学校400米长的主干道两旁,绿树葱茏,鲜花环绕,彩石点点,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排整齐的灯箱,上面记述着龚自珍在此讲学的故事,记录着著名校友闵惠芬、杨守仁、吕叔湘的求
听一位走南闯北的学者说,在她到过的很多偏远山村学校的校长的案头、床边都有中小学管理杂志的影子;听一位常出境考察的教育官员说,没想到,在参观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图书馆时,竟在书架上看到你们的刊物!每每听到这些,我们的心里总是甜甜的。一年又过去了,年根总是要“盘点”的:与2004年相比,我们对主题化运作模式(每期都围绕“本期视点”集中就某一专题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探析)的运用更为成熟与从容,特别是较好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