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礼貌打招呼的“入心显行”之旅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步学会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从幼儿园门口开始,面对保安、家长护卫队、礼仪小天使、保健老师以及进班后的小伙伴与教师时,幼儿都需要面带微笑,眼睛关注对方,以自然响亮的声音主动大方地打招呼。而幼儿在晨间来园活动中体验与人打招呼的人际交往之旅,也正是他们社会性适应与发展的过程。那么,如何做到有礼貌地与人打招呼呢,这已经成为实现《纲要》与《指南》中,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等发展目标的教育思考……
  一、案例背景:实践礼仪专项活动
  十月,我园第四届礼仪月活动——“我会打招呼”暨礼仪月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从主题课程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幼儿礼仪养成的意识引导、方法体验及行为跟进。礼仪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真心与尊重”。那么,发自内心的“真心与尊重”,如何在晨间来园活动中体现呢?教师、家长以及幼儿,他们在礼仪月专项活动中又有着怎样的动态发展历程呢?
  二、案例描述:还原等级划分比例
  (一)观察计划
  观察对象:香槟湖中一班幼儿(4~5周岁)。
  观察地点:教室门口、幼儿园门口。
  观察时间:10月8日~18日上午8:00~8:30。
  观察目的:中一班幼儿有礼貌地与人打招呼的情况。
  观察内容:中一班幼儿晨间来园时与认识的人打招呼的行为表现。
  (二)等级划分
  1.主动大方:A.主动大方地与人打招呼;B.在成人提醒下与人打招呼;C.在成人提醒下无反应。
  2.表情自然:A.面带微笑;B.面无表情;C.眉头紧锁、嘴角下垂或其他情绪表现(哭泣、扭捏等)。
  3.眼神关注:A.眼睛自然关注打招呼的对象;B.眼神瞥向打招呼的对象;C.视线方向未涉及打招呼的对象。
  4.声音表现:A.自然清楚(某某,早上好;早,您好等);B.音量较小,语速较快,语句不清晰;C.无声音。
  (三)图表示意与解析
  1.等级数量分布图
  借助拍照、录像、个别重温以及现场观察记录等形式显示,10月8日~12日,中一班仅有17.39%的幼儿在晨间来园打招呼的环节中能够做到主动大方、面带微笑、声音自然清楚、眼睛关注对方;而有近83%的幼儿在晨间来园打招呼的过程中,礼貌打招呼的行为表现存在不足。
  而根据第二周的观察结果反映,有78.2%的幼儿在晨间来园打招呼的环节中,能够做到主动大方、面带微笑、声音自然清楚、眼睛关注对方;同时,约有20%(即4~5名)的幼儿在表情、眼神或声音、状态的某一项礼仪表现中存在不足。
  8~12日 礼貌打招呼等级划分图
  14~18日 礼貌打招呼等级划分图
  2.结果呈现对比图
  结果对比见下图。
  两周礼貌打招呼对比示意图
  三、案例分析:剖析周次差异的成因
  《指南》在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方面对各年龄段幼儿提出“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的相应目标,其中,对4~5岁幼儿提出的目标是: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而从中一班这两周来园有礼貌打招呼的结果对比来看,这两周的行为表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思其缘由主要如下:
  (一)常态月与礼仪专项月保教质量的差异
  九月开学后,我们保教工作的重点在于学期初的活动适应与班级常规建立。进入十月后,经过国庆长假,我园就直接开展礼仪专项月活动,无论教师还是幼儿,在进入活动中的状态及对课程体验的敏感性,都需要在节后一周的时间中逐步适应;而第二周起,班级一日活动质量趋于正常。这样也就容易出现两周礼貌打招呼的情况对比差异明显。
  (二)成人、环境等给予幼儿感官的影响
  经过节假日的适应期后,教师对于礼仪月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趋于专注化。因此,在生活、运动、游戏以及学习等多项活动中,教师对于“礼仪行为”的观察指导较之常态的保教工作会更加关注。另外,在主题墙上,“班级公约我做到”协议书、打招呼照片展、评比栏及其他多种形式的环境创设,使得幼儿园门口礼仪小天使的值班表现、家园合作中的跟进要求与家长自主意识都得到了提升,从而反馈给幼儿在礼仪行为表现上的感官刺激也日益增强。幼儿本身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意识认同、自主体验及经验积累,所以在动态过程中会产生行为差异。
  (三)幼儿个体间发展水平的差异
  幼儿个体的差异性也是引发两周礼貌打招呼表现悬殊的原因之一。由于幼儿性格特征、语言表达能力、亲社会行为以及家庭教养观念的差异,他们与人交往的主动性、亲和性,对待打招呼的认知以及说话表现都存在差异。
  四、案例反思:探究“入心显行”教育
  剖析两周差异的原因,我们回顾并梳理出了在礼仪月活动中,何种“行为”会推动幼儿的发展。
  (一)园所:系统化礼仪教育的体系
  1.园本化主题课程:从整体把控
  教师根据礼仪月园本化的主题课程《我是礼仪好娃娃》,建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融入礼仪行为规范养成的内容,并跟进幼儿已有生活环节中来园与离园时间段打招呼情况的差异变化与发展。在此基础上,依托园所、级组的跟进引导,要求班级教师立足常态观察。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礼貌行为作出积极回应,肯定和鼓励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2.专项岗位设置:从细节开始
  晨间接待礼仪小天使的岗位设置,由4名大班幼儿与2名值班教师共同组成,是幼儿园门口礼仪表现的代言人。这让幼儿感受到从教室到整个幼儿园都有礼仪示范,并且教师的参与和大班幼儿的榜样示范,提高了中、小班幼儿模仿学习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值班教师所在班级的幼儿会更加主动自觉打招呼。
  (二)班级:行为化礼仪教育的要求
  1.环境渗透
  物质环境的主题墙、打招呼的微笑墙面、班级教室的评比栏,以及各类过程性的活动照片、录像等,每天在不同的环节对幼儿进行分享交流跟进。而且,将幼儿的“班级公约我做到”协议书以每天关注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追踪跟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自我发展的情感认同与行为落实。
  2.示范表率
  班级教师以及个体被赞赏的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让中班幼儿在初步的比较中,萌发向善向美的自我追求,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模仿、实现自我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主动与幼儿、同事及家长礼貌打招呼,多使用文明用语。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习惯都将影响着幼儿,引发幼儿模仿学习、积极表现并自律跟进。
  3.体验强化
  借助一日生活的自然情境,将口头式的礼仪规范要求转化为体验式的自主行为。让幼儿在自然表现、模仿学习等直接体验中,不断丰富礼貌交往的经验,进而学会礼貌与人交往的方法。
  4.赏识巩固
  生活化的礼仪关注将不断检验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礼仪行为的发展水平。教师可以展示幼儿礼貌打招呼的照片、视频,借助观察记录跟进、个体引导谈话等方式,跟进集体分享交流活动中对幼儿礼貌打招呼的赏识。这样可以让其他幼儿都能以正向积极的心态,愿意并坚持与人打招呼。
  (三)家庭:循环化礼仪教育的核心
  在家园沟通中,与礼仪月相关的通告说明、活动推介、交流对话以及班级每日动态的张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让家庭交流话题聚焦礼仪习惯养成,在家长认同赞许礼仪专项月活动的基础上,推动家长与幼儿在园礼仪表现中真正实现“真心与尊重”。
  五、结语:慢镜头下的礼仪
  教育是一种慢的行为艺术,礼仪教育的核心价值不可能在一日两日内实现。我们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以及在家庭中,应多给予幼儿鼓励和赏识,及时纠正引导幼儿的礼仪行为。并尝试建立多元化接纳式的环境氛围,设计适宜的、体验式的活动内容,真正实现在润物细无声中促成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
其他文献
“特殊儿童”,他们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如单亲孩子、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有攻击性行为或自闭症倾向的孩子等等,这些都是在现如今的幼儿园内比较常见的“特殊”孩子。他们中间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还出现了心理障碍,不得不前往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这些孩子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的幼儿园在实施教育和引导时不能千篇一律,机械划一,而
期刊
执教教师:凌梅芳 班级:中班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实验幼儿园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时播放优质公开课视频。  内容简介:本节课分成欣赏毕加索自画像、照镜子观察自己、画自画像、相互欣赏自画像等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侧重引导孩子欣赏、发现毕加索自画像,找到自画像什么地方画得最特别。第二个环节,鼓励幼儿通过镜子观察自己,找到自己最特别的地方,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并和其他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有利于幼
期刊
主讲人:黄娟娟  手机扫描二维码,播放现场报告视频。  黄娟娟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市级25项课题研究。  内容简介: 黄娟娟指出,积极的师幼互动是指师幼双方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主动的意识和互为主体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状态;而有效的互动是师幼之间主动发起的有价值的互动,可以促进师幼情感发展,
期刊
执教教师:陶岚 班级:大班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幼儿园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时播放优质公开课视频。  内容简介:本节课从一段节奏感很强的山东快书《花蛤蟆》开始。陶老师先要求孩子们仔细听一听说的是什么。然后,陶老师又将快书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领着孩子们按照快书的节奏去把握其中的内容。在孩子们熟悉之后,陶老师和孩子们打着竹板,学唱了一遍。接下来,陶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了蛤蟆叫声的特点,并启发
期刊
一、主题与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担负着学前教育重要责任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精神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以师立园”的办园理念为支撑,坚持管理科学化、教师专业化,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机制,以园本研训为突破口,致力于打造一支“爱幼、善教、智慧、协作、勤思、务实、团结、创新”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管理举措  (一)完
期刊
人物档案  梁梅芳,扬州市江都区育才幼儿园副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教龄30年。扬州市特级教师,扬州市第二届“领雁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扬州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扬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全国优秀陶艺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江都区优秀共产党员。从教信念:为幼儿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她相信勤能补拙,哪怕看电视,也要分析有无教育价值,是否值得
期刊
执教教师:吴佳瑛 班级:小班  单位:上海市虹口区友谊幼儿园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时播放优质公开课视频。  内容简介:本节课围绕着如何给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分早餐展开。蜂蜜、玉米、苹果、鱼这些食物该怎么分配呢?面对3罐大小不同的蜂蜜,孩子们很快确定了大罐的给熊爸爸,小罐的给熊宝宝,剩下的给熊妈妈,分的过程并没有多少异议。但是面对3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玉米,孩子们初始给出的分配方案分歧很大。在经
期刊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找到了快乐,学会了观察、探究、与人交往的本领及规则。游戏是他们童年不可或缺的活动。因此,每一所幼儿园都应该探究更多更好的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方法和措施。在这方面朱坝幼儿园走在了众多幼儿园的前面。朱坝幼儿园十分重视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设置、一日活动等方面,注重游戏理念、精神的渗透,注重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尤其是结合地域文化制作的玩教具,贴近了幼儿的生活
期刊
一次晨间户外游戏,一个很偶然的游戏“事故”,一群有想法的小朋友,一场特殊的“球宝宝”救援行动……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耐心观察,把整个救援行动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看似平常,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教育方式。  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孩子们在游戏中有着最真实、最独特的自我表现,教师作为游戏
期刊
著名国际新闻与商业周刊《经济学人》杂志曾公布了全球45个国家的幼儿教育水平综合排名。前三名均为北欧国家,分别是芬兰、瑞典以及挪威。韩国是唯一一个进入前十的亚洲国家,日本则在45个国家中排在第21位,美国和中国分别排在第24位和第42位。  据了解,该机构对各国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教育费用以及可使用性等项目分别进行了调查排名,并进行了最终的综合排位,前十名基本被欧洲国家包揽。以下为该排名的TOP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