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示能量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990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午10点半,上海西岸,丁乙为我们打开了他工作室的大门。如果不是采访,此时此刻,他应该已经换上藏青色工作服,点上一支古巴雪茄,站在那台只能容下一人的升降车上,继续创作那幅高达45米、已经绘制了多目的作品。那是他为今年4月中旬即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群展特别创作的,也是他继2018年广东美术馆个展中两幅3.6米高的新作之后的又一幅“大画”。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这场展览是一场群展,丁乙却对其相当重视,这个大尺寸也是他自己“讨”来的。“馆方告诉我,场馆灯光可以打到的墙体最高是4.5米,我就这么决定了作品的尺寸。”这次的参展艺术家包括李禹焕、Yves Klein等当代抽象艺术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巧合的是,这些艺术家都有过类似水墨的创作,丁乙也决定从此切入。“實际上,我要画的是一张黑白画。我用丙烯颜料来代替水和墨。我不将它视作中国传统的延续,它是一种表现当下的画法。”这幅尚未完成的作品令人不免联想到此前他曾创作的黑白基调的“十示”系列作品,但同时它又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作品之间的关联与发展正是丁乙在每一幅作品中所探索的,正在创作的作品往往会激发他的下一幅作品:从一个中心到两个中心,从这个角度倾斜变为另一个角度,从四角聚拢到中间发散……“年底之际,回望这一年,看到自己一直在思考、推进,而不是在复制,这就是成绩。”
  但具体到日常的工作,这种成就感常常微乎其微,尤其是在近期这些大尺幅绘画的创作中。他每一天所做的工作是在画面的不同位置画一个个点、一条条线,深深浅浅、反反复复。这样一天下来,站在作品前看,却只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去年,丁乙前所未有地接连创作了3幅大尺幅作品,这令他经常感到心力交瘁,甚至“特别绝望”。“只有我自己知道,必须冲过去,必须不断完善与丰富它。”这种心力交瘁对他来说又是艺术家必须经历的。他时刻保持着警觉:“我特别注意,每幅作品画到画面最后一个角,都是和最前面的一个角是一样的。艺术家应当要有这样的意志,让作品在起头和结束时都精神饱满。”



  这就是丁乙,秩序之下暗涌着一股较劲与挑衅的能量。这早在他于1988年开始用十字图案作为创作语言时就已彰显。当时,中国很少有人能够接受纯粹的抽象艺术,丁乙因此决定在创作中采用十示符号,让人一眼即可将其区别于当时的主流绘画艺术。“我觉得艺术就是要打破一些规则才能走出来。”此后,他参与了包括1993年柏林中国前卫展、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在内的诸多国际重要展览,但也是在那段时期,丁乙开始意识到,自己这些不带显著中国形象的作品不是西方艺术圈里的“流行”,这注定了他“始终不会登上一号领奖台”。他自己也坚决不要做“明星艺术家”,很早就看明白了艺术圈甚至人生的起起伏伏。“艺术真的是一生的事情,它不会让人靠着耍耍小聪明就能一直闪亮。艺术家最终要拼的就是时间和创作的稳定性。”在丁乙嘴中吐出的雪茄烟雾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他眼镜镜片背后的锐利目光。他不紧不慢地说:“要站在不败之地,就不能跟随潮流,而是要在你的能力范围里,创作出最极端、最完善的作品,这就是好艺术。”
  尽管出于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丁乙曾从事过教学、策展等社会性工作,但他很清楚,自己并不喜欢社会活动,他最享受的是独自站在升降车上创作的时时刻刻。如今,卸下所有外界工作、推掉几乎所有社交活动、在工作室里潜心创作的丁乙终于找回了1990年代事业刚起步时无人打扰的最佳创作状态。哪怕是1月中旬即将前往巴黎,出席自己在德国老牌画廊KarstenGreve巴黎空间的个展,他也只打算逗留3天时间。“通常我坐早班飞机回到上海,就直接拉着行李箱到工作室接着创作,不需要倒时差!”
  巴黎对他已不再有年少时的强烈吸引力,近年来,他更常出入古巴、柬埔寨等第三世界国家,这些旅行带给他很大的启发,帮助他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变迁。“说到‘国外’,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欧美国家。这其实就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在我看来,世界正在面临一场转折,可能会建立新的平台,艺术家也需要有新的担当和角色。此外,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我的视角和作为就应当是与欧美艺术家有所不同的。”
  作为一名职业艺术家,丁乙归根结底关注的是艺术本身,希望得到来自外界的最高褒奖莫过于是一名“好画家”,这意味着“独创一种画法,画得好,并且能够始终保持这样的状态”。兴许正是为了保持这样的状态,他从2015年开始立下计划:每年在国内美术馆举行一场展览。不同的美术馆空间也给予他灵感与思考。他每次都会根据空间专门创作新的作品,令作品之间有尺度和空间的渐进、呼应。
  相比无人打扰的D90年代,如今的丁乙无疑已经是一位公认的成功艺术家。始终内敛、自觉的他却很清醒:“人生在任何时期都是考验。你没有成功的时候,有‘没有成功’的考验,成功是最大的吸引力。但当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要如何保持住状态,并不断有新的发现与探索,这是另一种考验。这种考验更难。”








其他文献
房价越来越高,不少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会选择租房生活,随着各地陆续推出利好的长租方案及政策,令大家开始留意租房市场,它未来也许会像共享单车、共享出租车一样,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局面。虽然租来的房子不是一个长久的住所,但基本上也会住上一年或以上。作为每天辛勤工作之后的休憩港湾,如果选择租房,除了要留意地区发展、租金、交通等配套外,也需要特别注意房子结构性的间隔,才可避免犯下风水问题。  别以为租房不用讲
期刊
蒲巴甲 演员  他1985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2006年,他获得东方卫视选秀娱乐节目《加油!好男兒》全国总决赛冠军,从而正式进人演艺圈。2007年,凭借电影《喜马拉雅王子》获得第三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如今专注于演艺事业。“人生是很难规划的,我希望未来一步一步踏实前行,唯一能规划的,是每天学到东西,进步一点点。”本期我们走进他在北京的家《心之所向》
期刊
在藝术家陆平原构建的玩具世界中,有童年时的困惑,也有成年后的思考,它们一并都被写进他与爱马仕的故事里,成为一次疯狂却合理的实验。  手臂秋千、机械蜘蛛、花朵状的辫子,还有粉色的衣橱、梳妆镜和放大的茶具……从橱窗到顶层空间,上海“爱马仕之家”的砖红房子仿佛都被一群“坏孩子”占领了,成为任他们肆意嬉闹的玩具屋,恰如爱马仕的年题“尽情趣玩”。这一切的创造者是上海青年艺术家陆平原。他表示:“更重要的是‘尽
期刊
Temple之于Juan,就好像他的孩子,他的时间、兴趣、爱好……全都在这里,孩子10岁了,Juan安在Temple里的家,也跟着换了模样。  这个家完全遵从了原有的建筑结构,老建筑的槫与椽是空间里的最好装饰!  故宫东北角,景山东侧,穿过细细窄窄的胡同,尽头便是集餐厅、画廊、活动场所于一体的北京著名的Temple。在刚刚过去的深秋,Temple庆祝了它的10周岁生日,早在2008年,比利时人Ju
期刊
“那一抹令人心醉的藍色,诱惑你无限下潜,终于,你看到了梦中的美人鱼,洁白的海豚只为你歌唱……”全球首座海底寓所,足以升级你对马尔代夫的所有想象!  当我们提起度假胜地的时候,总是会想到马尔代夫,如宝石般发光碧蓝的清澈海水,炫目火辣的金色阳光,还有奢华的酒店和无可挑剔的美食与服务。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散落在碧蓝大海上,20组环礁,99%是晶莹海水,1%是白沙滩,联在一起就像是一串串珍珠项链,因此被
期刊
期刊
走进克莱门特的家,仿若亲身步入他的作品:主人特意运用了传统壁画的颜料,如同绘制壁画般,从墙到地,摆弄好整个家的色彩。  敲开艺术家弗朗西斯科·克莱门特(Francesco Clemente)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家门时,他穿着一件惯常搭配在自己川久保玲西装夹克里的印度长袍出场了。尚未见到女主人阿尔芭(Alba Clemente)的面便先听到了她低沉且爽朗的笑声。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曾在克莱门特的肖
期刊
金豬纳福
期刊
下著微雨的上海冬日午后,穿着一身黑色、将金发在脑后扎成一髻的FelixBarrett在钢琴前坐下,指尖轻轻触碰琴键,一首“MyFunnygalentine”便开始将整个昏暗、密闭的房间包裹起来。印着孔雀羽毛图案的朱红色墙纸、厚重的天鹅绒窗帘将房间裹得严严实实,房间里透着老家具、旧物件和干掉的苏格兰蓟混合的气味。随手拿起茶几上发黄的黑白照片,上面是两个脸被模糊的小男孩。伸手掀开窗帘,窗外是一片迷幻的
期刊
春节将近,在浦东上海艺术馆的展厅内,一组特殊藏品正在红红火火地展出中。刚刚步入第一展厅,纵横时间轴线的各式结婚证书顺着目光铺开。不同于现在统一格式的小红本,曾经这些见证每个时代变迁的结婚证充满了独特的美感和时代的气息,譬如民国时期清雅高洁的松鹤纹样、上世纪50年代如火如荼的劳动图案等都令人对那个时代的爱情故事充满好奇。这便是“嚣缘——王艳平囍文化专项收藏展”的现场,不大的几个展厅内展示了这些年来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