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只成壶赏菱花,以茶为媒度春华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陶瓷艺术中当之无愧的精华。伴随着紫砂壶艺发展的是愈加丰富的紫砂文化,通过造型、装饰等表现技法,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寓意。因此,一把好的紫砂壶往往不止是沏茶器皿,更兼具浓重的人文色彩。现将通过其造型、装饰、主题架构等方面简述“菱花掇只壶”(见图1)的艺术美感,表达出其内在的淳厚温暖,从而升华情感意境。
  1 造型集经典于一身,古雅温暖
  从紫砂壶诞生至今的近六百个年头里,历代紫砂艺人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创造,使这门泥与火的手工艺展现出无限风采,很多经典壶型流传下来。“掇只壶”便是自古以来深受壶人喜爱的一种经典造型,“菱花掇只壶”以“掇只壶”作为造型主体,大方简练,流露出古雅温暖的美好情愫。其胎质细腻,紫气莹润可爱,壶身饱满圆润、球腹、矮颈、圈足托底,提高了整把壶的重心,显得轻盈而不失稳健,一弯短流、肥耳壶把前呼后应,流把匀称自然,统一协调,口盖直而紧密,子母线上下对应,圆曲厚度均匀,盖上设一小球钮,可谓画龙点睛,整把壶将圆器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隽永耐看。
  2 装饰塑菱花于盖面,熠熠生辉
  “菱花掇只壶”以“菱花”这一元素,注重抽象与具象的结合,运用贴塑之法取其精华、展现绝伦之美。菱花是自然界中的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夏天开花,花呈白色十分漂亮,历来是各类艺术创作的常见题材,在紫砂壶的创作中亦十分常见。以菱花为原型而有着丰富变化的菱花纹案美丽而传统,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王昭君》诗云:“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文所描绘的就是菱花纹古铜镜的意境。“菱花掇只壶”壶盖面以壶钮为中心,对称装饰一片片惟妙惟肖的菱花瓣,犹如精美的浅浮雕图案,立体感极强,其明暗光泽、刚柔力度都恰到好处。从上而下俯视盖面,整体犹如一朵饱满而富有生机的菱花,正在风中摇曳,熠熠生辉,令人神往不已。
  3 陶刻寓诗文于一体,清新隽永
  陶刻是紫砂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形式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书画家、金石家陈鸿寿曾倾心于壶铭创作,构思奇妙、设计新颖,与著名艺人杨彭年合作,成就了风格独特、广为流传的陶刻杰作,世人誉之 “壶随字贵,字依壶传”,对紫砂陶刻艺术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菱花掇只壶”同样运用了陶刻装饰技法,将诗文刻于壶上,炉火纯青的技艺延伸了作品的艺术空间,也丰富了壶艺内涵,引起人更深层次的共鸣。该壶在壶身刻《龙井茶歌》中“世人品茶未尝见”诗句。茶诗言简意赅、意境深刻,字体俊秀洒脱、纵横有力,一气呵成、清新隽永。而诗句装饰亦不孤立存在,它恰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茶文化在壶身上相结合,以茶为媒,凸显出紫砂壶的茶器本色以及它对于茶文化、意境的深入阐释。品茶、赏壶、度韶华,好一派美好时光。
  紫砂“菱花掇只壶”以经典的“掇只”为造型,辅以惟妙惟肖的菱花贴塑及茶诗陶刻装饰,充分阐释了形神气韵具足的独特艺术美感,丰富了作品的整体内涵,发人深思。
其他文献
摘 要 “卧虎提梁壶”充分借鉴了传统虎文化,外观形态上很好显示出赫赫虎威;内在气质也不俗,酝酿出了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境界,气韵生动,溢于器表。  关键词 卧虎提梁壶;祥瑞题材; 造型;生动气韵  自然界中的虎是传统文化中一种吉祥的象征,也是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的创作题材。这把“卧虎提梁壶”(见图1)在造型设计中融入了传统文化中的虎形象,展现出威风凛凛、豪迈雄健的虎威,吉祥的寓意溢于器表,呈现出某种
期刊
摘 要 中国人性格像茶壶,心中装载着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和睦友好。紫砂壶蕴含着和谐与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准绳,这与中国人的性格极为契合。本文以“和谐壶”为例,探析其所蕴含的中国人的中庸性格。  关键词 和谐壶;紫砂;性格  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休无尽,破坏平衡。清代茶人陈鸣远
期刊
摘 要 在紫砂壶的艺术世界里,壶与人一起经历人生风雨,一起体会世态炎凉,一起体验生命磅礴。一把历经岁月洗礼的紫砂壶,能够让人懂得静观、学会沉思,从而彻悟生命的智慧: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本文拟探析“大漠知秋套壶”的独特寓意。  关键词 大漠知秋套壶;紫砂;寓意  宜兴紫砂壶历经数百年发展,形制上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既是历代艺人师法造化所得,又汲取了其它种类陶器的艺术特点,经长期的艰苦实践
期刊
紫砂艺术薪火相传至今,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品位与精湛的工艺技法而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在我国工艺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紫砂壶的发展与历代制壶艺人的不懈创新息息相关,他们通过与自然以及生活对话,发掘素材和灵感,向世人展示不朽的紫砂文化,深受大众认可。  紫砂壶广义上的艺术形象既包含了器物具体的外在特征,同时也涉及其内在的精神寄托。可以说,内外兼修、形神俱佳,既是衡量一把壶优秀与否的标准,也是制壶艺人潜心追
期刊
紫砂壶是时代发展的艺术产物,并通过历代壶人与文人的共同努力,使之富于情感,集聚人文现象。艺人通过变化丰富的造型、寓意深刻的书画镌刻等,表达对精神世界的直观追求,以及对时代元素的独特倾诉,使紫砂艺术升华为一门内涵丰满的紫砂文化,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笔者设计制作的紫砂“保钓壶”(见图1)以民族情感为基调,以时代元素作背景。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世界华人保钓联盟成员,本人鉴于日
期刊
宜兴紫砂壶自北宋以来,一直深受世人的钟爱,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诗、书、画等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或在作品中融入自然元素,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较好地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成为了举世公认的陶瓷艺术瑰宝。  紫砂壶的创作讲究内外兼修、形神俱佳,尤其是随着壶艺人品味的不断提升,其文化内涵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具体而言,便是其体现和运用各种文化元素。自古以来,包括时大彬、陈鸣远、陈鸿寿、顾景舟等在内的众多
期刊
紫砂壶中国特有,是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陶工艺品。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更在当代达到了紫砂史上绝无仅有的空前繁盛,名人辈出,佳作频现,工艺及造型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在紫砂壶的漫长发展史上,它的卓越功能一直深受世人好评,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隔夜不馊,真正将饮茶的功效和趣味体现了出来,即使在以茶为“国饮”的中国,紫砂壶亦是当之无愧的饮茶圣器。因
期刊
紫砂银河,群星璀璨。在紫砂艺术几百年的发展史上,一代代紫砂艺人前赴后继,奉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赋予了紫砂无限的艺术魅力,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细数从明至今历代紫砂艺人,有名者层出不穷,默默无闻者更是不计其数;正是他们的努力推动了紫砂事业的发展。  清代是紫砂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名手不绝如缕。如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等,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也是紫砂艺术的一座座丰碑
期刊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出现了无数蔚为壮观的艺术奇观,各种艺术形式不胜枚举。古人云“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道”与“器”的区别往往取决于一件艺术作品是否超越了形体样貌并富于精神文化内涵。诞生于宜兴的紫砂壶经过一代代紫砂艺人默默耕耘与不懈努力,紫砂壶早已超越了粗陶茶器的范畴,不再是单纯的器,更可行道。  紫砂“小硕仙壶”(见图1)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集人文韵味、情感心态于一体。通过全手工的匠
期刊
摘 要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一个独特的范畴,是艺术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紫砂壶的意境是在艺术家的审美联想、审美妙思之下,达到“意”与“象”的交融,从而营造出的一种美的境界。传统的紫砂壶在意境之美的领域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拓。  关键词 玉泉壶;紫砂;意境  紫砂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成为滋润精神的养料,并因此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而一件紫砂壶的诞生,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艺术生命被创造。这样的艺术品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