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紧密型合作的“五通共赢”共育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 :企业科技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应用型办学理念的深入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校企紧密型合作有效地推动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在当前校企紧密合作的强大驱动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合作的深度拓展为依托,努力探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共育模式的革新,具体创新措施包括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人才共育平台建设,提升人才社会服务能力,探索校企双轨双导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多导育师机制,等等。
  【关键词】校企紧密型合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共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F27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4-0115-03
  0 引言
  从社会人才需求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这一培养模式最终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随着应用型办学理念的深入,校企合作共育的教学模式为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搭建了一座桥梁,既能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增加企业人才的储备,又能提高人才供应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校外合作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煅炼实践能力、实现角色转换、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内容。
  工商企業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当前校企深度合作的强力驱动下,如何实现基于校企紧密型合作的共育模式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校企紧密合作推动共育模式创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人才为目标,强化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力求以校企合作推动共育模式创新,尤其在“产、学、研”合作育人方面,进行了办学模式的大胆尝试。
  1.1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实现“四大融合、五通共赢”的紧密合作关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义乌当地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多年来,共育双方一直遵循“校企共育,工学结合,合作共赢”的原则,形成了“四大融合、五通共赢”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校企合作成果。
  1.1.1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企业紧密合作,合作形式主要有以下8种(见表1)。
  1.1.2 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四大融合”
  依托产业集群开展“产、学、研”合作,专业实现了与行业、企业“四大”全面融合。一是与协会融合,专业与义乌市企业经理人协会、义乌市女企业家协会、义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等多家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二是与企业的融合,与“浪莎袜业”“巨龙箱包”“新光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校企合作;三是校企师资融合,聘任行业企业界的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专业教师为企业进行专项服务,校企共建省级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特色教材、打造实训实践平台;四是“产、学、研”融合,以企业真实管理现象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撰写和分析研究。
  1.1.3 “五通共赢”的创新合作共育模式
  对接企业产业发展,与相关企业共同探求利益为切入点,建立了“五通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的新模式,即教室与操作一线互通、学生与员工互通,理论与实践互通,作业与项目互通,学习与就业互通。“五通共赢”的创新合作共育基本内容见表2。
  1.2 “三方向、五结合、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地方经济
  随着义乌多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独创“三方向、五结合、双线培养”共育人才培养方案(如图1所示),与地方经济接轨。
  2 校企紧密型合作共育模式的创新思路
  2.1 指导思想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以支撑地方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深度拓展为依托。遵循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围绕“知流程、能操作、会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共育模式进行全面创新,努力探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共育的新模式。
  2.2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共育模式策略
  2.2.1 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人才共育平台建设
  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建设,为教学模式改革奠定基础,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而且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合作教育平台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共建与整合教学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合作就业与联合办班等多种方式,努力促使工商企业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2 立足企业,提升人才社会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的建设,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和拓展。后续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培训服务能力的提高,努力拓展产业群、专业市场发展方面的社会服务工作,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2.2.3 探索校企双轨双导师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面向企业人才需求、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基于企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学校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创新校企双轨双导师学徒制,学校与企业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流程再造。从学生进校开始,结合企业人才需求,不同的企业岗位对接相应自身目标定位与选择的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完成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校企零对接”。校企双轨双导师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2.2.4 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共建实践教学资源   创设“智能化、信息化”的校内实训室,形成企业仿真实训环境。校企双方强化校内、外实训室的改造和升级的建设,创设“智能化、信息化”的实训环境,在实训环节中注入高新技术内涵,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配备系统化的实训室,营造企业管理环境的仿真氛围,使学生在近于真实的环境中受到职业的专门训练,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并对原有的实训室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升级,添补教学设备和增加专业课程教学软件,改善实训室教学环境,以满足专业课程实训要求,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好支撑。
  2.2.5 建立“高校导师、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多导育师机制
  鼓励专业教师申请高校访问学者、高校或企业的访问工程师,建立“高校导师”育师机制;在校内结合学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形成一对一的“校内导师”育师机制;建立教师下企业轮岗制度,专业教师通过3~5年完成一次轮岗,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下企业锻炼,通过老师下企业,可以让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動向、学习企业运营各类岗位常规事务如何操作完成,收集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问题,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发挥专业教师理论优势,为企业发展贡献计策。下企业的老师也要负责加强专业与企业的联系。
  在与企业的合作和联系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采用“专人承包责任制”,即由2~3名专任教师专门负责与特定的企业进行长期的联系和关系维护以求加强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的操作规范或事务处理办法可以改进后作为教学实训环节的实训内容,可以使学生课程实训更加接近企业的真实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企业的各方面管理情况分析可以作为管理案例分析比赛的素材。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或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形成一对一的“企业导师”育师机制。
  参 考 文 献
  [1]段妍妍.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刘丹,王福君.高职经管类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82.
  [3]苟建华.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224.
  [4]杨秀英.校企深度合作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5]李诗然.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5):105-107.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广西大学图书馆为例,根据2016级新生入馆培训考试结果,从难度指标和信度指标2个方面分析新生入馆培训试卷,讨论了如何改进新生入馆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关键词】试卷分析;入馆培训;难度指标;信度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1-0072-03  0 引言  当前,各高校图书馆在新
期刊
【摘 要】文章利用双向带权连通图遍历方法、数学规划方法、Excel工具对巡检线路安排进行讨论,从省力、工作量平衡等方面着手,构建出合理的巡检线路安排的优化模型。首先以所需人数最少和所用时间尽量最少作为双目标函数,同时需要满足巡检点的巡检周期不超过35 min,构建出优化模型后再转化为双向带权连通遍历问题,用模型得出每条路线所需最少人数、一天需要巡检人员人数;然后用穷举法,安排出巡检路线和巡检时间安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的调研,从这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状况、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用人需求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目标、路径、保障3个方面提出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包括“一心四纵六横”的框架的建立、“2C2P”4个维度的开发、“集约化、定制化、双师化、信息化”的推进。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摘 要】高职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实践着手。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施“理实融通,课赛融合”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通过企业调研,解析管理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专业人才的“三维”能力培养体系,结合技能竞赛要求,开设“课赛融合”课程,实施“理实融通”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行专业人才综合管理素质评價体系,提升了专业人才的综合管理素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产业融合为视角,针对广西南宁的民生养老问题,从PPP融资模式的角度出发,对南宁市养老地产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在分析南宁市养老地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广西南宁养老地产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对南宁市养老地产PPP融资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以期为广西南宁养老地产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地产;PPP;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空间生产理论对于地区开展旅游所引发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表征的空间中对象是当地居民。文章以中廖村作为研究地,以村民即民宿经营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了解并分析在民宿经营中出现的生活变化、经营情况及遇到的困难,发现空间的稳定减少但不阻止内部关系的转变与再生,减缓由旅游引起的社会关系的转变速度,减少冲突出现的可能,有利于旅游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经营者;民宿;空间生产;表征的空间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开展,各高校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为了今后更好地推廣微课资源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提高优质微课资源的使用效率,文章以大赛获奖微课作品权责发生制为例,以广西某高校会计系学生为样本,针对学生日常对微课的学习习惯、对权责发生制微课教学效果及微课教学使用的建议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于高职课堂如何高效地使用微课资源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出建议。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介绍《气象研究与应用》数字化建设实践为例,分析数字化建设以来刊物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总文献量、基金资助等指标的变化特征,以揭示数字化建设对刊物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气象研究与应用》近20年来,初步构建了媒体融合的数字化出版平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总文献量、基金资助论文比等指标明显上升的时间节点与数字化建设进程相吻合,说明出版数字化建设对《气象研究与应用》的认知度
期刊
【摘 要】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既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秩序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实践中,就业歧视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文章以女性就业歧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现状,进一步揭示女性就业歧视的成因,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比较全面而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就业歧视;女性农民工;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2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问题+实践+目标”三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三者的关系,并将三导向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改革效果,需要从修订教学大纲、完善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强化专业实践、改革考评模式等环节采取措施。  【关键词】“问题+实践+目标”;教学改革;市场调查与预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4-0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