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西双版纳傣族的森林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西双版纳是祖国边陲的一颗绿色宝石,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森里生态博物馆”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傣族利用自己的信仰与对森林的热爱,保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本文主要探析生活在“植物王国”中的傣族人民对森林的态度。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傣族 森林观 小乘佛教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它的傣语意思是:“十二个坝子”。这里保存着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原始风貌最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等美誉。据2006年统计,“西双版纳全州森林覆盖率为63.2%,保护区有高等植物4152种,占全国总数的14%,森林面积21485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8.9%,保护区有野生动物种类2167种”①。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傣族,是这个地区的主体民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与这片热带雨林和平相处。
  一、傣族的族源、人口分布及自然环境
  傣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唐以来史籍称傣族为‘黑齿’、‘金齿’、‘银齿’或‘绣脚’,亦称‘茫蛮’或‘白衣’。宋沿称傣族为‘金齿’、‘白衣’。自元至明,‘金齿’继续沿用,并进而扩大做地名,‘白衣’则写成‘百夷’。清朝以后称‘摆夷夷’或‘摆夷’。但以上都是他称,至于傣族自称,则一直做‘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傣族’”。②“全省傣族人口有115.89万人,(2004年统计数字),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35%。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傣族聚居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森林中有楠木、柚木、黄连木、桄榔、松、杉、柏、桧等名贵木材。傣家人喜植大青树、贝叶树、椰子树、芒果树、牛心果、缅桂花、竹和铁刀木于庭院四周,使傣族村寨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园”③。
  二、傣族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傣族人民逐渐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了森林与水源、与农业生产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虽然充满宗教色彩,例如:信仰万物有灵、祖先崇拜等,但都是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他们认为:森林与他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傣族的谚语这样说:“大象跟着森林走,气候跟着森林走,傣族跟着河流走。”社会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和道德规范,使版纳的傣族对森林中的动植物及他们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尊重和敬畏。傣族是一个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小乘佛教教义要求其信徒要与周围的人或是动植物和平相处。“根据傣语手抄本佛教经典《二十八代佛出世记》,每一代佛都指定一种植物作为其成道树。据资料表明,所有的成道树都被鉴定出:是一些原产于包括西双版纳在内的南亚和东南亚树种。在傣族地区,这些树被看做‘龙树’,不仅栽种于寺庙中,也栽种在村寨中、路边和饮用水源附近,对‘龙树’的伤害被严格禁止。根据傣族的习惯法,对这些树的任何砍伐都是犯禁忌的”④。在傣族的每个村寨周边都种着铁刀木这种树,之所以选择这种树,是因为这种树属于速生的薪炭树种,生命力极强,越砍越发,三年之后新树杈的直径便可长到5厘米。而且,傣族使用的采伐方式是间伐,并把树的主要部分留下,以便第二年能长出新枝。这样做既保护了森林,又可以得到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木材。
  傣族人对水的保护也很重视,世代生活在版纳的傣族都具有一种朴素的观念:有森林才有水;有水才会有田;有田才能种庄稼,才有粮食;有了粮食,人才能生存。他们认为:没有水就没有一切,包括他们自己。所以,他们提倡保护水资源,特别是禁止任何人砍伐水源林,一经发现,就要受到重罚。正是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才使版纳至今仍保留着占总面积33.1%的原始森林,才能使今天的我们看到什么是原始森林,并能亲自看到、感受到原始森林里的一切有生命的和非生命的物种。
  三、“竜林”——傣族的传统保护区
  竜林,是傣族寨神和祖先神居住的地方,里面的一切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傣族人民认为:他们所信仰的佛祖只管他们的来世,而今生的安康则需要祖先神灵来保护。所以,他们每年都要定期祭祀“竜林”,并禁止砍伐开垦“竜林”,为的是保护祖先神灵的居住地。因此,“西双版纳借助‘神’的力量保护的‘竜林’面积,包括山坝区,全州不低于10万公顷,约150万亩”⑤。竜林,虽然是傣族人民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但实际上它是傣族传统生态观的体现。笔者认为,不能片面地将它视为是封建迷信,而要从多角度去分析。
  竜林里的森林茂密,自然物产丰富,植被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不亚于自然保护区,可以说,它是傣族祖先崇拜庇佑下的产物。“例如位于大勐龙小街乡的曼养广‘寨神林’,海拔670米,面积约53公顷(折合795亩)的热带季节性雨林,由311种植物组成,分属108科236属……”⑥虽然竜林不是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没有森林法和森林警察的保护,但傣族人民却自觉地遵守禁忌,不乱砍滥伐,他们像保护祖先神灵一样保护着“竜林”。由此可見,竜林既是植物多样性的储存库,又是傣族人民的信仰地。表面上看,傣族人民保护“竜林”是在保护祖先神灵,实则是直接地保护了“竜林”里的动植物。
  四、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及影响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
  南传上座部佛教即小乘佛教,大约在3至6世纪由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缅甸,之后由缅甸传入西双版纳。公元八世纪时期,勐泐王国崩溃,澜沧江下游的傣族地区处于没有统一政权的局面,各个勐的领主混战不休。势力强盛的领主想利用佛教作为统治臣民的精神武器,便欢迎佛教的传入。经过长时间与原始宗教的斗争,南传上座部佛教总结传教初期的经验,改变策略,转而与原始宗教妥协。到12世纪末、13世纪初,叭真入主勐泐(即西双版纳)时才初具规模。南传上座部佛教把傣族原始宗教的某些主张及仪式融入到自己的教义及仪式中,不仅站住了脚跟,而且很快成为傣族的信仰。到16世纪后期,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还形成了“寨寨有佛寺、人人当和尚”的繁荣局面。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影响着傣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上,巩固和加强了封建领主的统治。佛教所宣扬的自我解脱的观点,对于封建社会的自然农业经济的落后性和村社生活的闭塞性是比较适合的。它为统治阶级服务,将人民诱骗到佛教思想的奴役下,很好地掩盖了现实的阶级压迫,巩固了政权;文化上,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它传入后与本地民族文化相结合,经过演变、补充和提高,一直流传到现在,泼水节及其他宗教节日就是如此。还有傣历也是深受佛教的影响。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傣族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佛教文学对傣族文学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使佛教意识渗透到了傣族文学作品里,使作品染上了一层佛教色彩。例如:《维先塔腊》、《召西塔奥播》等宣传教义、劝人信佛的作品。
  除上述外,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理念还渗透在傣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反对杀生,认为“一切有生命之万物都应和睦相处,不能相互残杀”,并且反对乱砍滥伐森林。这样的思想贯穿于傣族人民的整个社会生活中,作为傣族人民的主导信仰,在傣族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与傣族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关的动植物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即小乘佛教)的民族。在他们的信仰中,有许多信息也是与森林有关的。例如:在每个傣族村寨里随处可见的大青树,这是傣族人民所崇拜的“神树”,它也是傣族民族文化的特征之一。又如:菩提树,这个与释迦牟尼成佛有关的树,有着让人敬畏的力量。“据传,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因此,菩提树便成为信徒们最崇敬的佛树。菩提,这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或大智慧,即‘豁然觉悟’,‘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菩提树高大宏伟,可达十至二十米。有书记载:‘早在南朝梁时,有位名叫智药的僧人,自天竺移植到中国,现多见于广东、海南。菩提被佛徒视为神圣之木,广植于佛教寺院之中”⑦。可见,这种产于天竺(今印度)的古树,被佛教徒们不远千里带到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并成为了傣族的“神树”,它对宗教的影响是广泛的。除此之外,傣族所信奉的佛教中还把“五树六花”视为圆满、吉祥的象征物。“五树”是指菩提树、大青树、铁力木、贝叶棕、槟榔树;“六花”是指睡莲、黄缅桂、黄姜花、文殊兰、鸡蛋花和地涌金莲。教徒们对它的敬重,使它能安全地生活在这里;它的成活,对研究者研究西双版纳植被的多样性起到重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区植被物种丰富,这与他们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他们所崇拜的“神树”,佛教徒们信奉的“五树六花”,都是一些珍稀品种,他们把信仰付诸实践,表面上看似乎是迷信活动,但实际却保护了这些珍稀品种。随着工业化程度加快,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环境恶化、生态危机。所以,森林植被的现实价值和潜在的生态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傣族传统的生态观念密不可分,傣族以自己的信念和信仰为指导,以特有的方式一直保护着这颗边疆的绿宝石。
  注释:
  ①引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务网.http://www.xsbn.gov.cn.
  ②刘荣昆.傣族生态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③刘荣昆.傣族生态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④柏敏.南传上座部佛教对西双版纳植被的保护作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增刊,2009.
  ⑤高立士.高立士傣学研究文选.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23.
  ⑥高立士.高立士傣学研究文选.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24.
  ⑦柏敏.南傳上座部佛教对西双版纳植被的保护作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增刊,2009.
  参考文献:
  [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务网.http://www.xsbn.gov.cn.
  [2]刘荣昆.傣族生态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柏敏.南传上座部佛教对西双版纳植被的保护作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增刊,2009.
  [4]高立士.高立士傣学研究文选.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23.
  [5]李爱贞.生态环境保护论(第二版).气象出版社,2005.
  [6]郭家骥.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央书籍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 幼儿品德教育 爱 情感交流 行动体验 理解和尊重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
摘 要: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简单的、直观的、粗浅的了解与认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幼儿的教育,使幼儿知道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能够使我们生活得更健康、更愉快,同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保护、关心大自然。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环保意识 培养方法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环境问题却日趋严重,沙漠
目的:观察复方柳菊胶囊与抗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由本院接诊的102例结核性胸膜炎病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51)采用复方柳菊胶囊联合抗痨药治疗方案,对照组(n=51)采用抗痨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用药后胸腔积液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胸膜厚度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等指标。结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组织损伤及间质纤维化早期的表达来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芪红合剂在肺间质纤维化早期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博来霉素诱发肺间质纤维化的模型大鼠,以目前公认的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作为阳性对照,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泼尼松治疗组(C组)、中药治疗组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室内设计行业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居住空间,无一不追求空间的精致时尚;然而,这些形象美观、功能完备的室内空间,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舒适和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健康上的隐患。将生态观引入室内空间设计是这一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室内设计;室内绿化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室内空间功能的日益完善,人们停留在
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现代化设施层出不穷,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似乎人类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主宰,达到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地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成为人类的奴仆。可是回眸人类“胜利的战果”,水不再清澈,天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新鲜,动植物“流离失所”,这些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变得危机重重,人们开始怀疑、开始害怕自己的成就,“环保”日益重要。  如何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达成的普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幼儿的环境意识,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幼儿是未来的主人,加强对幼儿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  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
新17号令的制定可以促进市场更加规范,但要起到效果,还要看后期执行力度。而且它牵涉到很多利益问题,一切都要边走边看。 The new Order 17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一、误区  因为环保教育如此重要,所以应将环保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形成环保意识、体验环
内质网系细胞内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重要合成场所,是细胞内钙离子的储存场所,与物质运输、交换、解毒有密切相关的关系。内质网应激主要是细胞的一种重要自我防御机制,强烈持续